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闻     
正农业部积极应对动物源细菌耐药问题目前,农业部正在深入实施《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着力推进"六项行动":一是实施"退出行动",推动促生长用抗生素逐步退出;二是实施"监管行动",强化兽用抗生素质量监管;三是实施"监测行动",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四是实施"监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农业部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兽用抗生素问题,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取得积极成效。坚决淘汰安全隐患品种,已禁止4种人兽共用抗生素用于食品动物,禁止硫酸黏菌素预混剂用于动物促生长;监测生猪、家禽、奶牛等动物饲养场5种主要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建立了耐药性数据库;实施检打联动,严格管控产品质量,兽用抗生素监督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目前,农业部正在深入实施《全国遏制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农业部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兽用抗生素问题,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取得积极成效。坚决淘汰安全隐患品种,已禁止4种人兽共用抗生素用于食品动物,禁止硫酸黏菌素预混剂用于动物促生长;监测生猪、家禽、奶牛等动物饲养场5种主要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建立了耐药性数据库;实施检打联动,严格管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农业部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兽用抗生素问题,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取得积极成效。坚决淘汰安全隐患品种,已禁止4种人兽共用抗生素用于食品动物,禁止硫酸黏菌素预混剂用于动物促生长;监测生猪、家禽、奶牛等动物饲养场5种主要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建立了耐药  相似文献   

5.
正据农业部新闻办公室2017年11月15日消息,近年来,农业部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兽用抗生素问题,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取得积极成效。坚决淘汰安全隐患品种,已禁止4种人兽共用抗生素用于食品动物,禁止硫酸黏菌素预混剂用于动物促生长;监测生猪、家禽、奶牛等动物饲养场5种主要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建立了耐药性数据库;实施检打联动,严格管控产品质量,兽用抗生素监督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6月22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为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落实全国遏制动物源性细菌耐药行动计划,有步骤推动促生长用抗菌药物"退出行动",按照农业部兽医局统一部署,近日,中国兽药典委员会风险评估与用药指导专业委员会对部分兽用抗菌药的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部紧紧扭住兽用抗生素这个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牛鼻子",组织各级兽医部门围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工作目标,坚持"产管"结合、标本兼治,拿出监管硬措施、打好整治组合拳,深入推进兽用抗生素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兽药残留超标风险,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取得积极成效。近两年,坚决淘汰安全隐患品种,已禁止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人兽共用抗生素用于食品动物,禁  相似文献   

8.
信息荟萃     
正农业部:治理兽药残留超标取得成效近年来,农业部围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工作目标,坚持"产管"结合、标本兼治,拿出监管硬措施、打好整治组合拳,深入推进兽用抗生素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兽药残留超标风险、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取得积极成效。坚决淘汰安全隐患品种,已禁止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人兽共用抗生素用于食品动  相似文献   

9.
兽药     
正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建议停止3种药物饲料添加剂在食品动物上使用为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落实全国遏制动物源性细菌耐药行动计划,有步骤推动促生长用抗菌药物"退出行动",按照农业部兽医局统一部署,中国兽药典委员会风险评估与用药指导专业委员会对部分兽用抗菌药的使用风险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正>各有关单位:为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落实全国遏制动物源性细菌耐药行动计划,有步骤推动促生长用抗菌药物"退出行动",按照农业部兽医局统一部署,中国兽药典委员会风险评估与用药指导专业委员会对部分兽用抗菌药的使用风险进行了评估。综合考虑靶动物安全、动物性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以及国外同品种药物的  相似文献   

11.
薛惠莉 《猪业科学》2017,34(7):142-143
正2017年6月22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行动计划》中提出了5点行动目标,分别是:1)推进兽用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兽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2)推进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剂逐步退出。动物源主要细菌耐药率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3)优化兽用抗菌药物品种结构。研发和推广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2.
正1抗生素的用途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使用通常可分为两部分,治病用抗生素和促生长用抗生素(目前农业部表明:针对促生长用抗菌药物,将积极稳妥地推动实施"退出行动"。按照风险分级、分类评估的原则,加快淘汰风险隐患品种)。治病用抗生素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促生长用抗生素主要用于促进动物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等。2治病用抗生素的分类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9月,农业部发文禁止食品动物使用4种抗生素后,兽用多粘菌素也被禁止用于动物促生长,可见我国养殖业限抗政策日渐趋紧。我国最初使用抗菌促生长剂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为预防和控制疾病、减少动物死亡、促进动物生长、提高产量、降低动物源病原菌排放以及改进公共卫生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养殖大国,养殖业处于养  相似文献   

14.
《湖南畜牧兽医》2022,(1):51-52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切实加强全省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整治兽药残留超标,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落地见效,全面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也是兽用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兽用抗生素在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抗生素滥用引发了药物残留、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严重威胁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威胁。基于此,2017年9月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发起"科  相似文献   

16.
<正>为应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挑战,提高兽用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水平,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农业部制定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之后,农业部兽医局负责人解读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国兽  相似文献   

17.
<正>(2017~2020年)为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管理,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据《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一、行动目标动物源细菌耐药和抗菌药物残留治理能力、养殖环节规范用药水平、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相似文献   

18.
饲料“禁抗”势在必行,行业如何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国信 《猪业科学》2020,37(6):118-121
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在防治动物疾病、促进畜禽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甚至滥用,药物残留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给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风险隐患。对此,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实施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行动(简称饲料"禁抗")。从长期发展来看,饲料"禁抗"对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正向作用,但短期对饲料养殖行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饲料"禁抗"是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饲料企业,还是养殖场户,应以冷静积极的心态面对,积极找寻饲用抗生素减量替代方案,并加速推广应用,以助力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安全优质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政务     
正农业部正式发文停止硫酸黏菌素用于动物促生长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7月26日,农业部发布公告修订国内硫酸黏菌素质量标准,停止硫酸黏菌素用于动物促生长,保留治疗用途,自2016年11月1日起执行。删除农业部公告第168号附录1产品目录中的"硫酸黏菌素预混剂"。据了解,农业部目前正在积极组织开展存在风险隐患品种的安全性评价工作,研究禁止使用存在风险隐患抗菌药品种的具体推进措施,切实规范兽用抗菌药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20.
正据农业部监测,目前全国猪肉、鸡肉等主要畜禽产品中各类兽药残留的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9%的较高水平。据农业部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农业部紧紧扭住兽用抗生素这个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牛鼻子",深入推进兽用抗生素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兽药残留超标风险,有效遏制动物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