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沐川乌骨黑鸡体重与肤色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用125只成年沐川乌骨黑鸡母鸡,运用比色仪测定了背部肤色、翅下肤色、鸡冠色、胫色,并测定个体体重。结果表明:乌骨鸡背部肤色b*值与体重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0.198;背部肤色、翅下肤色、鸡冠色、胫色的亮度系数L*值与体重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鸡冠色的L*值与a*、b*值相关性极显著(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19,0.468;鸡胫色L*值与b*值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为0.281。可见在沐川乌骨黑鸡选育过程中可以将背部肤色b*值作为一项选育指标,增加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旨在分析黑羽和白羽沐川乌骨黑鸡肤色性状及屠宰性能差异。选用100只黑羽和30只白羽沐川乌骨黑鸡成年母鸡,运用比色仪对比分析了不同羽色对沐川乌骨黑鸡背部肤色、翅下肤色、鸡冠色、胫色的影响,选取白羽和黑羽各10只鸡测定并分析屠宰性能和黑色素(皮肤和胸肌)沉积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黑羽鸡背部肤色和翅下肤色的L值均极显著低于白羽鸡(P0.01);黑羽鸡胫色的L值、a值和b值与白羽鸡无显著差异(P0.05);黑羽和白羽乌骨鸡的活体重和屠宰性能(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黑羽鸡皮肤和胸肌中黑色素沉积量显著高于白羽鸡(P0.05)。以上结果表明,黑羽沐川乌骨鸡肤色显著较白羽鸡"乌",黑羽乌骨鸡机体黑色素沉积能力较白羽鸡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沐川乌骨黑鸡各体尺指标与肤色、肉色性状的相关性,试验测定了沐川乌骨黑鸡8项体尺指标、不同部位肤色和肉色性状,结合体斜长、胸深、胸围、胸宽、龙骨长、背宽、胫长和胫围8项体尺指标数据,分析沐川乌骨黑鸡各体尺指标与肤色、肉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沐川乌骨黑鸡翅下肤色亮度系数L~*值与胸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08(P0.01);胸肌肉色L~*值与体斜长呈极显著负相关(R=-0.410,P0.01),与胸宽呈极显著正相关(R=0.382,P0.01)。说明沐川乌骨黑鸡个体生长发育与其机体黑色素沉积具有显著相关性,个体肤色选择过程中可增加或进一步优化胸围、胸宽和体斜长三项体尺指标,提高个体选择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樱桃谷鸭的选育效果,本研究测定了66只60日龄健康的樱桃谷鸭母鸭的体重、背部肤色及腹脂色性状,分析了樱桃谷鸭背部肤色与体重、腹脂色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樱桃谷鸭体重与背部肤色、腹脂色无显著相关性(P>0.05);背部肤色L、a、b、C值与腹脂色a、b、C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其中背部肤色L与腹脂色a、b、C、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表明背部肤色越黑,腹部脂肪颜色越偏向于红黄。结论:背部肤色L值可作为辅助选育指标,L值偏小的个体腹脂越黄,越利于市场销售。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40只240日龄健康沐川乌骨黑鸡母鸡的体重、8项体尺指标、产蛋性能、肝脏和心脏质量及其指数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旨在探究沐川乌骨黑鸡体重、体尺指标、产蛋性能与内脏指标的相关性,为该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沐川乌骨黑鸡成年母鸡平均肝脏和心脏质量分别为29.90 g和9.03 g,脏器指数分别为1.68%和0.51%。体斜长、胸深、胸围、龙骨长、背宽与肝脏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体斜长、胸深、胸围、胫长、胫围与心脏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体重与肝脏重、心脏重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产蛋性能与肝脏、心脏质量及其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笔者根据获得的数据分别建立了胸围、胫围估测肝脏质量和心脏质量的回归模型,并构建肝脏和心脏质量与体重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6.
沐川乌骨黑鸡是四川省优良地方品种资源,是集药用、滋补及食用价值为一体的特种家禽。近年来,随着沐川乌骨黑鸡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对乌骨鸡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给乌骨鸡的品种选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采用比色仪测定了鸡不同部位的肤色值,并分析皮肤和肌肉中黑色素含量的差异,以期为沐川乌骨黑鸡的选育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沐川乌骨黑鸡体重、体尺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笔者分别测定了42只240日龄健康母鸡体重、8项体尺指标(体斜长、胸深、胸围、胸宽、龙骨长、背宽、胫围、胫长)和160日龄~240日龄产蛋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与各体尺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其中体斜长、胸围、胸深与体重具有强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3、0.818和0.669。体重、各体尺指标与产蛋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沐川乌骨黑鸡体尺指标测定对于该品种个体体重选育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优质鸡不同部位肤色的关系和差异,试验选择新兴矮脚黄鸡父系N302品系公鸡150只,采用CR-10 Plus色差仪对屠宰前后不同部位的肤色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较屠宰前,屠宰后各部位色度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尾部b*值变化不明显;在屠宰前b*值排序为胫部尾部胸部肩部;同一部位L*值和a*值呈显著的表型负相关(P0.01);肩部和胸部b*值、胫部与尾部b*值呈显著的表型正相关(P0.01),表明黄度在躯体不同位置分布不均匀。试验结果为优质鸡皮肤的黄度选种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竹丝鸡屠宰体重与肤色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试验选取第8世代1日龄N611品系竹丝鸡337只(公鸡165只、母鸡172只)为研究对象,测定63日龄公鸡和70日龄母鸡的屠宰体重,同时利用色差仪测定公母鸡肩部、背部、翅下、尾椎、胸部和颈部肤色L*、a*、b*值,对上述指标及屠宰体重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丝鸡母鸡肩部、翅下、尾椎、胸部、颈部肤色L*值均显著或极显著小于公鸡(P<0.05或P<0.01),提示母鸡总体肤色比公鸡黑;竹丝鸡胸部肤色L*值与屠宰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140,各部位肤色L*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背部肤色a*值与屠宰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119;各部位肤色b*值与屠宰体重相关性不显著(P>0.05)。说明在竹丝鸡育种过程中可以将胸部肤色L*值作为辅助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10.
旨在评估显性效应对估计苏淮猪肉色性状遗传参数和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GEBV)准确性的影响,为苏淮猪肉质性状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GBLUP)方法,提出2种模型:含加性效应的模型GBLUP-A和包含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模型GBLUP-AD;试验测定487头苏淮猪屠宰后45 min和24 h的肉色性状(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评定每个肉色性状的影响因素,通过DMU软件在2种GBLUP模型下估计苏淮猪肉色性状的遗传方差,并且比较其GEBV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屠宰季节和屠宰批次对所有肉色性状均有显著影响,L*值在夏季时最高,在春季时最低,而a*值和b*值在春季时最高,夏季时最低;L*值随着胴体重增加显著下降(P0.05),a*值随着日龄的增加极显著上升(P0.01),而b*值随着日龄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苏淮猪肉色遗传力属于低至中等遗传力,其范围从0.13~0.32;显性效应对于估计不同肉色性状的遗传参数呈现不同的影响,显性遗传方差与加性遗传方差的比率在b*值和a*值中较大;在预测GEBV方面,除了L*_(24 h)和b*_(45 min)性状,L*_(45 min)、a*_(45 min)、a*_(24 h)和b*_(24 h)在GBLUP-AD模型中预测GEBV的准确性都有所提高。提示:在估计肉色性状GEBV的模型中加入显性效应,可以有效提高预测准确性,合理估计肉色性状的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广州驯化藏鸡与五黑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指标的差异,试验采用家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指标相关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藏鸡和五黑鸡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藏鸡的全净膛率(P0.05)、胸肌重和胸肌率、腿肌重和腿肌率、翅膀重和翅膀率均高于五黑鸡,其余屠宰性能指标略低于五黑鸡(P0.05);藏鸡肌肉色泽L、a、b值分别为43.55,6.29和12.13,而五黑鸡分别为41.06,2.95和12.49,且二者间a值差异极显著(P0.01);藏鸡肌肉的系水力显著低于五黑鸡(P0.05);藏鸡肌肉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五黑鸡(P0.05),而肌苷酸含量与五黑鸡差异不显著(P0.05)。藏鸡肌肉中的牛磺酸、α-氨基正丁酸、乙醇胺、精氨酸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五黑鸡(P0.05或P0.01)。藏鸡肌肉中的二十二碳四烯酸含量极显著高于五黑鸡(P0.01)。说明五黑鸡的风味和鲜味优于广州驯化藏鸡;广州驯化藏鸡和五黑鸡均富含人体所需氨基酸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重庆地方优质鸡武隆黑鸡的肉用开发价值,试验选择武隆黑鸡的3个品系[武隆青脚黑鸡快羽品系(A系)、凤羽黑鸡快羽品系(B系)、凤羽黑鸡慢羽品系(C系)]进行杂交(AB、BC),在150日龄时进行体重和体尺性状、屠宰性能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50日龄时,AB杂交组合体尺性状的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胸宽均显著高于BC杂交组合(P0.05),屠宰性状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腹脂重显著高于BC杂交组合(P0.05);且二者的屠体性能与体尺性状绝大多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并确定了相关指标的最佳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麻黄鸡皮肤黄度的遗传特性,以及β-胡萝卜素加氧酶2(BCO2)基因多态性与麻黄鸡皮肤黄度的关联性。选取310只80日龄商品代麻黄鸡,利用肤色仪对屠宰后鸡的胫部、腹脂以及5个不同躯干部位的颜色进行黄度值测定,并分析不同部位黄度值之间的相关性。同时筛查BCO2基因SNPs位点,鉴定个体基因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麻黄鸡皮肤黄度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胫色与躯体皮肤黄度无相关,与腹脂黄度也无相关(P0.05);腹脂黄度与躯体整体的皮肤黄度极显著相关,躯体5个不同部位的皮肤黄度相互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2)BCO2的3个经典SNP(chr24:6264085、chr24:6273428、chr24:6287900)与试验群体的皮肤黄度无相关(P0.05);(3)单倍型GGTTAA个体的前胸黄度b*值显著高于单倍型GACTGG(P0.05),同时高于单倍型AATTGG和单倍型GACTGA个体。结果揭示了麻黄鸡胫色、腹脂颜色和表皮颜色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现BCO2基因上的一个单倍型与麻黄鸡皮肤黄度性状相关,为探讨其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为麻黄鸡的分子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随机选取150日龄盐津乌骨鸡100只(公母各半)为试验素材,测定其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性别相同部位,母鸡的胸肌和腿肌肉色红度a*值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公鸡腿肌的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腿肌的失水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腿肌初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同一性别不同部位间,公、母鸡腿肌p H45 min、p H24 h值均显著高于其胸肌(P0.05),腿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胸肌(P0.05)。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失水率与L*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初水分含量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试验随机选取310日龄茶花鸡64只(公母各半),对其肉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相同部位不同性别间,公鸡胸肌和腿肌肉色的亮度值(L*)、失水率、蒸煮损失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红度值(a*)、p H45 min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黄度值(b*)无显著差异(P0.05);公鸡胸肌p H24 h、剪切力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p H24 h、剪切力与母鸡差异不显著(P0.05)。2相同性别不同部位间,公鸡和母鸡胸肌的L*值、剪切力、失水率显著高于腿肌(P0.05),a*值、p H45 min值、p H24 h值显著低于腿肌(P0.05),b*值无显著差异(P0.05)。3各指标间的相关性,p H45 min值、p H24 h值与剪切力、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L*值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失水率呈显著正相关;a*值与剪切力、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失水率与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云南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试验对5,6月龄乌骨鸡各60只(公、母各半)肉品质客观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 H值、蒸煮损失、剪切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月龄时,公、母鸡腿肌p H45 min值、p H24 h值极显著(P0.01)高于胸肌,母鸡腿肌亮度(L)值显著(P0.05)低于胸肌,母鸡胸肌失水率极显著(P0.01)高于腿肌;6月龄时,公鸡胸肌p H45 min值、p H24 h值、黄度(b)值与腿肌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腿肌失水率显著(P0.05)高于胸肌,母鸡胸肌p H24 h值、失水率、蒸煮损失率与腿肌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腿肌p H45 min值显著(P0.05)高于胸肌。5月龄时,公鸡胸肌剪切力显著(P0.05)高于母鸡,母鸡胸肌失水率极显著(P0.01)高于公鸡,公鸡腿肌p H24 h值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6月龄时,公鸡胸肌红度(a)值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公鸡腿肌a值和b值均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腿肌。5月龄母鸡胸肌p H24 h值、b值、失水率显著(P0.05)低于6月龄,5月龄母鸡腿肌p H24 h值显著(P0.05)高于6月龄。5月龄无量山乌骨鸡p H45 min值与p H24 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L值和b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 H24 h值与L值和b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6月龄无量山乌骨鸡,p H45 min值与p H24 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 H24 h值与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L值与失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a值与b值呈显著负相关。剪切力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21,(3)
为比较托佩克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的性能,确定适宜上市体重,分别测定了110~150kg体重阶段托佩克三元猪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结果显示:(1)胴体性状中,随着体重的增加,胴体重、屠宰率、体斜长、胴体长、头重、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呈增加趋势。130 kg瘦肉率最高,140 kg脂肪率达最高,但这两种性状在各阶段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130 kg时眼肌面积增加较多(P0.05)。140kg时平均背膘厚显著增加(P0.05)。(2)肉质性状中,120 kg的失水率显著低于130 kg(P0.05),而其肌内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3)相关性分析中,屠宰率、体斜长、胴体长、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与胴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屠宰率与体斜长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胴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瘦肉率与脂肪率、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脂肪率与平均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腿臀比例、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亮度L*、黄度b*、失水率与p H1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亮度L*、红度a*、黄度b*与失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嫩度与p H1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 H24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肌内蛋白质与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托佩克三元猪120 kg肉质性能较好,130 kg胴体性能较好,若考虑肉质性能推荐适宜上市的体重为120 kg,若考虑胴体性能推荐适宜上市的体重为130 kg。  相似文献   

18.
利用引进的隐性白羽肉鸡和黑羽乌骨鸡的资源家系及由该亲本建立的资源家系群体,对MCIR基因的进行PCR-SSCP分析,分析其性状与基因型的相关性,并对检测到的基因型与肤色和胫色性状进行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AA、BB和AB各基因型分布在不同肤色性是中差异显著P〈0.05);CC和CE基因型分布在不同活体胫色性状中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放养与笼养对宣城麻黄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20只宣城麻黄鸡在放养和笼养条件下腿部肌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笼养组腿肌亮度(L)、黄度(b)分别较放养组高4.23%和32.05%,差异显著(P<0.05);蒸煮损失、硬度、黏性和咀嚼性分别较比放养组高20.96%、44.38%、35.72%和33.50%,差异极显著(P<0.01);而pH24、红度(a)、弹性、粘聚性和肌纤维直径,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2)笼养状态下,腿肌肌纤维直径与弹性、咀嚼性相关性均为显著正相关(P<0.05),与L为显著负相关(P<0.05);其它肉质指标间均为不显著相关(P>0.05);放养状态下,腿肌肌纤维直径与弹性、咀嚼性、L相关性均为不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蒸煮损失相关性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H24极显著负相关(P<0.01);L与蒸煮损失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b与弹性为显著正相关(P<0.05).其它肉质指标间也均为不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了解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试验以40只(公母各半)150日龄的云南无量山乌骨鸡为研究对象,对其肉品质物理特性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对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客观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H值、蒸煮损失、剪切力)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相同肌肉组织不同性别间公鸡胸肌和腿肌肉色的黄度(b*值)、剪切力(N)、pH45 min值、pH24 h值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胸肌的亮度(L*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肉色的红度(a*值)极显著的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胸肌和腿肌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性别不同肌肉组织间公、母鸡腿肌pH45 min值和pH24 h值均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母鸡胸肌亮度(L*值)和黄度(b*值)显著高于腿肌(P0.05),相反公鸡胸肌红度(a*值)极显著低于腿肌(P0.01),母鸡胸肌和腿肌红度(a*值)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鸡胸肌的剪切力(N)和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腿肌(P0.05),公、母鸡胸肌的失水率均显著高于腿肌(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