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明三倍体和二倍体泥鳅的组织细胞学差异,运用血液涂片及组织切片方法,对三倍体、二倍体泥鳅的红细胞及其细胞核的长轴和短轴,血液中血细胞的组成及仔鱼眼部构造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倍体泥鳅红细胞及其核的长轴均比二倍体的要大,其中前者红细胞核的长轴约为后者的1.12倍,红细胞体积、核体积分别约为后者的1.62和1.44倍。三倍体泥鳅红细胞的相对数量明显少于二倍体泥鳅,而嗜中性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则多于后者。此外,三倍体泥鳅眼部色素层细胞数量少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红细胞大小的测量,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三倍体虹鳟红细胞长径和核长径分别是二倍体的1.34和1.33倍;红细胞面积和核面积分别为二倍体的1.43和1.41倍:核体积为二倍体的1.47倍.用MEK-6318血液自动分析仪检测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血常规值,结果显示:在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平均容量(MCV)上,二、三倍体之间都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此外,三倍体虹鳟的淋巴细胞、中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都显著超过了二倍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与二倍体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红细胞、红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差异,探讨不同倍性团头鲂的红细胞形态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团头鲂多倍体(同源4n和倍间3n)的红细胞数量显著低于二倍体(2n)团头鲂(P〈0.05)。其中,倍间三倍体团头鲂每毫升血液的红细胞数为二倍体的78.95%,而同源四倍体的红细胞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仅为2n团头鲂的56.87%。(2)团头鲂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的红细胞短径和长径、核短径和长径、红细胞表面积、红细胞体积和核体积均依倍性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其中,又以核体积增大最为显著,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的核体积分别为2n团头鲂的1.97倍和1.39倍。(3)团头鲂同源四倍体每毫升血液红细胞的总体积和总表面积,均明显低于二倍体和倍间三倍体团头鲂(P〈0.05);倍间三倍体每毫升血液红细胞的总体积要多于二倍体团头鲂(P〈0.05),但红细胞的总表面积在倍间三倍体与二倍体团头鲂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4)在团头鲂同源四倍体中还观察到一定比例的异常红细胞现象。  相似文献   

4.
二倍体与三倍体山女鳟的血液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倍体和三倍体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的全血、血浆各种特征及结构进行血液学分析,结果表明,三倍体山女鳟的红细胞(RBC)体积与二倍体的比值为1.48±0.19.三倍体的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低于二倍体,但其血红蛋白(Hb)浓度与二倍体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血液生理学数据表明,二倍体与三倍体山女鳟可能具有相似的氧运输和有氧代谢能力.血液生化结果显示,二倍体和三倍体山女鳟的生化指标检测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二倍体和三倍体山女鳟血浆参透压(Osm)相关性最大的生化指标均为Na+浓度、血糖浓度和尿素氮浓度.虽然三倍体与二倍体山女鳟血红蛋白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由于三倍体的红细胞数远低于二倍体,加之三倍体的全血黏度较二倍体的高,在应激或低溶解氧的情况下,三倍体将无法动员更多的红细胞进行组织有氧代谢,因此,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山女鳟的组织缺氧或窒息的风险更大,对溶解氧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5.
韩英  王琨  张澜澜  刘蔓 《淡水渔业》2007,37(6):52-55
对三倍体和二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红细胞大小(长、短径值和体积)、形态及部分血液指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脆性和白细胞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倍体虹鳟红细胞体积与二倍体比值为1.51∶1,细胞核大小与二倍体比值为1.49∶1,与理论值(1.5∶1)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倍体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63,呈现出椭圆形;三倍体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60,呈现出明显的长椭圆形,并有19%的红细胞有哑铃形或分裂的细胞核,这可作为区别二倍体鱼类的一个重要鉴定标志。三倍体虹鳟的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脆性明显小于二倍体(P<0.05),而血红蛋白与白细胞数与二倍体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三倍体泥鳅幼鱼的营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三倍体泥鳅的营养组成,对实验室培育2个月的三倍体与二倍体泥鳅幼鱼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三倍体泥鳅幼鱼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为:62.87%、26.23%、34%和61.5%,二倍体则分别为68.41%、29.16%、22.8%和69.7%;三倍体泥鳅幼鱼的4种主要鲜味氨基酸量及总量均低于二倍体,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C22:6(DHA)与C20:5(EPA)的总量则高于二倍体.与二倍体泥鳅相比较,三倍体泥鳅幼鱼在营养价值上并不具优势.研究结果为三倍体鱼类的营养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倍体僧帽牡蛎生殖腺发育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曾志南 《水产学报》1998,22(2):97-105
在僧帽牡蛎繁殖盛期,详细观察了二倍体,三倍体僧帽牡蛎生殖腺外部形态特征,比较了成熟卵母细胞卵径和核径。结果表明,外观上三倍体生殖腺发育较二倍体差,三倍本成熟卵母细胞卵径和核径分别比地倍体大19.6%和17.6%,体积分别比二倍体增加70.3%和64.2%,组织切片检查结果,二倍体生殖腺发育正常,三倍体生殖腺发育受阻,大都在增殖期和休止期,一部分个体可发育至生长期和成熟期,并能产生成熟的卵子和精子,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三倍体泥鳅的营养组成,对实验室培育2个月的三倍体与二倍体泥鳅幼鱼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三倍体泥鳅幼鱼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为:62.87%、26.23%、34%和61.5%,二倍体则分别为68.41%、29.16%、22.8%和69.7%;三倍体泥鳅幼鱼的4种主要鲜味氨基酸量及总量均低于二倍体,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C22:6(DHA)与C20:5(EPA)的总量则高于二倍体。与二倍体泥鳅相比较,三倍体泥鳅幼鱼在营养价值上并不具优势。研究结果为三倍体鱼类的营养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渔业生物学     
021134自转基因三倍体泥鳅生长快、个大且不育”Aeeelerated growth,gigantism and1 ikely sterility in autotran笔enie triploid mudloach斌sg“r1l“mizolePis〔刊,英〕用amYK,Cho HJ,Cho YS.二// J .WorldAquae.S叉.一2001,32(4)一353一363 转基因鱼因其生长快而缩短了养殖时间,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对韩国重要经济鱼类泥鳅进行了三倍体诱导试验,细胞DNA、染色体等均被证实成功地诱导了三倍体。南方杂种泥鳅和自转基因三倍体泥鳅的GHm RNA与自转基因二倍体泥鳅的表现型近似。自转基因三倍体泥鳅的生长速度是普通二倍体泥鳅的22…  相似文献   

10.
牙鲆三倍体批量化诱导及其生长和性腺发育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牙鲆三倍体鱼苗的诱导、生长及性腺发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在14.8~15.5 ℃的海水温度条件下授精,授精后3 min将受精卵放入3 ℃的海水中冷休克处理45 min,可以得到牙鲆三倍体;120日龄、348日龄、630日龄时对三倍体和二倍体的全长和体质量进行测量,发现在120日龄时二倍体与三倍体体质量差异不显著,348日龄时三倍体体质量明显大于二倍体体质量(P<0.05),630日龄时三倍体的全长和体质量均高于二倍体,且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比较630日龄时的性腺指数,发现二倍体牙鲆雌性和雄性的性腺指数分别是三倍体的3.3倍和3.1倍,三倍体牙鲆性腺明显小于二倍体,二倍体和三倍体卵巢指数之间及精巢指数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01);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在二倍体卵巢中可见正常卵母细胞,三倍体卵巢处于未分化的卵原细胞阶段,三倍体精巢中有精母细胞,但数量明显少于二倍体精巢。结果表明,研究采用的方法能够大量获得诱导率为100%的三倍体牙鲆鱼苗,三倍体成鱼性腺发育不良,并且其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二倍体对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青松  金珊 《淡水渔业》1999,29(8):42-44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兴起养殖泥鳅的热潮,但是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何捕捞养殖泥鳅的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1 笼捕捕泥鳅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用须笼或黄鳝笼捕。须笼是一种专门用来捕捞泥鳅的工具,它与黄鳝笼很相似,是用竹篾编成的,长30cm左右,直径约10cm。一端为锥形的漏斗部,占全长的1/3,漏斗部的口径2~3cm。须笼的里面用聚乙烯布做成同样形状的袋子,袋口穿有带子。鳝笼…  相似文献   

12.
泥鳅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泥鳅的人工养殖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殖泥鳅是广大农村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结合项目,在种植水稻的田块内利用田中蚯蚓、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结合投喂少量的饲料来养殖泥鳅,同时,泥鳅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虫,对水稻起到生物防治虫害的功能,另外,由于泥鳅在田间活动还能疏松土壤,其粪便含有大量的氮元素也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  相似文献   

14.
Tetraploid mud loach (Misgurnusmizolepis) were produced by heat shock(40.5°C for 3 min, 28 minpost-fertilization) and their survival andgrowth up to 9 months of age were examined. Theincidence of tetraploidy in 1-month-oldsurvivors of the heat shock was 22.6%.Tetraploids had a mean erythrocyte nuclearvolume of 38.8 µm3, modal chromosomenumber of 4n = 96, and average DNA content of5.6 pg/cell, all of which were double those ofdiploid control values. The survival rate oftetraploid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diploidcontrols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from 1 to 9months of age; P > 0.05), but theheat-shocke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mortality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s(P < 0.05). Growth rates of tetraploidswere significantly depressed until 7 months ofage (P < 0.05), but were not differentfrom diploid controls at ages 8 and 9 months(P > 0.05).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在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推广池塘高效养殖泥鳅技术,有一养殖户共计养殖泥鳅15亩,获纯利润达11000余元/亩,现将其主要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泥鳅养殖应选择水源可靠、水质清新且无污染、进水与排水方便的池塘,土质应为中性、微酸性的粘质土壤,  相似文献   

16.
重庆地区泥鳅养殖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基本情况泥鳅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水库等水域,几乎有水的地方就有泥鳅。泥鳅为底层温水性鱼类,多生活于有软底泥的浅水水域,生活水温为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5℃时,则钻入底泥中躲避。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其鳃、皮肤和肠道都能进行呼吸,因此能耐低氧,即使水面干涸,也能在湿润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我们所作的泥鳅鱼苗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的试验获得成功,并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翌年4月在本公司水科所良种基地进行了泥鳅苗种批量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999年共催产亲鳅4批(26()k)。本文仅LZ6月2日一批为例进行分析,此批催产60Kg(1000组),获鱼苗300万尾,育成寸片210万尾,成活率70%。通过实践并总结出一套比较先进、适用、易于推广的技术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内料设备:1.催产、孵化池:规格为10mxsmx1.2m的水泥地。2苗种培育地:规格为50m-c20mxlm的水泥池,坡比为1:1.…  相似文献   

18.
泥鳅是我国主要经济淡水鱼类之一,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江西省上饶县从2000年开始开展泥鳅人工繁殖和养殖,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泥鳅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一、场地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一、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池用水泥池或土池均可,面积一般在300m2~600m2,池底淤泥厚15cm左右,水深50cm。泥鳅亲鱼可选择天然捕捞、市场购买或人工繁殖的个体,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培育池中经常可以充入新水,并保持水质良好。同时,培育池中应放入一些水草,以利于遮阳避光。除使池水保持肥、爽以外,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