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天池气象站1959~1998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长白山天池旅游气象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6~9月、10~5月分别是夏季和冬季长白山观光旅游活动的好季节.影响长白山旅游活动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风、强降雨(雪)、大雾、极端最低气温、雷电冰雹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长白山地区1951—2019年历史气象资料,结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2019年长白山生态气象条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2019年长白山生态气象环境整体较好,气象条件对全省生态质量改善和提升较为有利;2019年长白山平均生态气象质量指数较高,与水热条件匹配较好区域基本重叠,气象条件是影响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旅游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及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和衡量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九华山风景区为例,调查研究游客对景区导游解说、解说牌、印刷品和游客服务中心四个方面感知程度,提出通过提高景区导游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景区标识系统管理、突出解说媒介的景区特色、重视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规划、开设智能解说系统,强化景区网站建设等举措以提高游客对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满意度,对九华山风景区建立良好旅游解说系统及对我国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利用泰山气象站1971—2000年30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泰山气温、降水、大风、大雾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研究分析了泰山的气候变化规律。对泰山自然奇观的气象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得出了泰山奇观出现的气候规律、有利的天气形势和最佳观赏季节、最佳观赏时间和位置,以期为广大游客选择最佳旅游时机、观赏泰山自然奇观提供了准确、科学的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5.
旅游气象服务是长白山气象局在各类服务中比较重要的一类,自长白山气象局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升旅游气象服务品质,努力打造旅游气象服务品牌,主要做法:做好节假日旅游气象预报服务、加强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规范旅游气象信息的发布工作、加强旅游气象双方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为人们提供附冰落雪的温馨提示,能够有效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能力,更好地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的形象直接关系着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并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游玩的过程体验以及游客对于景区的基本印象。本文就从旅游景区的形象出发,研究旅游景区对于游客满意与忠诚的影响,并从增强对景区代表物的宣传、做好旅游景区的安全工作、加强旅游景区的服务、加强旅游景区的交通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游客对旅游景区满意与忠诚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凝视理论,以天目月乡村落景区的官方宣传与游客评论、游记等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文本中的高频词汇进行筛选分析,然后进行维度、情感分析对比并绘制语义网络图,进而对天目月乡村落景区旅游形象投射和感知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天目月乡村落景区旅游形象投射和游客感知存在一定差异.(2)天目月乡村落景区中的月亮桥村最受游客关注,游客量最大.(3)官方形象投射和游客感知对天目月乡村落景区的反应总体以积极情绪为主,官方投射的积极情绪比例大于游客感知,而消极情绪少于游客感知.针对研究结果,对今后景区的发展提出了保持自身优势、提升村落历史文化形象体验、促进核心景区带动周边发展和适度开发周边景区的建议,以期为改善景区旅游管理与游览质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翁玲  姚正兰  陈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51-14654
根据赤水市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对赤水市旅游景区部分景点的气象资料进行订正,分析与人体舒适度有关的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赤水市人体舒适度的分布特征。景区各点地形遮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根据气候指数可知:赤水景区可全年开展旅游业;4~10月是旅游的舒适季节,其中5、6、9月是旅游的最佳季节。赤水景区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景区负氧离子含量高为旅游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9.
黄赛群  曾虎龙  刘光伏  曾胜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42-8643,8676
[目的]分析评价南洞庭湿地气候资源。[方法]利用沅江气象站1971~2000年各月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总云量、相对湿度以及灾害性天气日数等气象资料,从气候特点、气候适宜性等方面对南洞庭湿地气候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洞庭湿地景区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景区旅游适宜期为9月~次年5月,最佳旅游期为9月中旬~11月下旬、3月中旬~5月下旬。从该区气候要素来分析,虽然存在一些影响户外旅游活动的不利天气气候因素,但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较小,对开展旅游活动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气候资源利用和旅游经营者合理开发旅游产业、安排旅游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气候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中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通过分析龙里县旅游和气候资源,总结其旅游气候条件的特征。计算各月舒适度指数、风效指数,对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为全面合理地开发利用其旅游气候资源和为游客们选择旅游时间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分析可能对旅游业造成不利影响的天气特征与规律,从而在该县旅游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中能够趋利避害,有效避免灾害性天气、不利气候因素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漂流旅游逐步成为我国夏季旅游的新兴热点,在各地发展迅速。本文以贵州漂流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为掌握气象灾害对漂流的影响,更好地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结合贵州的气候条件和漂流现状,本文列出了气象灾害对漂流产业、基础设施及游客身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以期为贵州漂流旅游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同时为游客漂流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长白山北坡风景区历年游人数量资料和景区实地调查资料,研究了旅客流量的时空特征、景区压力、旅客的季节分布特征,提出了旅游景区管理对策,并初步分析了长白山景区承载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芦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调查分析,得到其年环境容量为472480人次,游客年容量为303840人次,实际年游客量为160276人次,为游客年容量的52.75%。同时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今后开发生态旅游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使保护区的三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阿拉善盟阿左旗、孪井滩及阿右旗气象局站的气象资料,对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的月亮湖和通湖及巴丹吉林的旅游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逐月气象要素均值及舒适度。结果表明5~6月和9~10月分别是夏初及秋季阿拉善盟观光旅游活动的好季节,影响阿拉善旅游活动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风、沙尘等。  相似文献   

15.
唐峰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71-7572,7575
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建立游客景区选择的数学模型,对被选景区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出游客景区选择的备选方案,方便游客进行景区决策,同时也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提供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2013年所作的天山天池景区客源市场抽样调查问卷,从游客人口学特征、旅游行为和客源结构特征3个方面对景区客源市场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景区客源市场特征。最后根据客源市场调查结果,提出加大宣传、创新旅游产品开发,通过增加近距离游客的重游率和提高远距离游客的出游率来稳定和开拓天山天池景区的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7.
旅游体验是游客对旅游区的环境和过程的感官和思维活动而经历的感受,贯穿在整个旅行的过程。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可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以大唐不夜城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挖掘分析景区游客体验,据此提供旅游体验提升建议。研究发现,游客对景区体验总体满意,对人文景观和娱乐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好,对购物、住宿、餐饮感知较弱,在景区环境方面,游客体验较为“拥挤”。景区应深耕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持久吸引力,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提高景区接待能力,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艳  宋健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00-20601,20610
通过建立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博弈模型,对一次性博弈和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均衡进行分析,揭示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动因,并提出确保博弈停留在均衡状态的对策。研究发现:游客和经营商在一次性博弈中,不治理环境是经营商的占优策略,结果导致旅游景区环境的破坏。在游客和经营商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帕累托最优均衡(游客选择旅游,经营商选择治理环境)的实现,依赖于参与方(游客或经营商)对触发策略(旅游或治理环境)的选择。政府对经营商的监管可以强行促使其治理环境,从而改进博弈均衡的效率,实现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爬虫技术获取微博旅游数据,对2016-2019年到访桂林市漓江风景区、阳朔风景区的国内旅游流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漓江及阳朔旅游流的时间分布不均,两地游客时间集中指数显示旅游季节性明显;2016-2019这4年漓江各客源省份游客时间集中指数明显高于阳朔,漓江游客量季节变化程度远高于阳朔.(2)漓江和阳朔客源组成显著不同,数据分析显示两地游客重叠度极低;漓江旅游流变异系数变化较大,客源地游客量波动较大,稳定性较差.阳朔旅游流变异系数基本保持稳定,年度间旅游流空间差异变化不大,客源地游客量保持相对稳定.(3)两地旅游流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聚集和异常区域略有不同;漓江客流高-高和低-低聚集区均不稳定,数量和区域变化较为明显,没有显著的趋势变化;阳朔客流高-高聚集区呈现微弱的扩张趋势,低-低聚集区呈现较明显的扩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两地的旅游客流最大值分布在两广地区,北京是第二大客源地,其次为上海;总体上看,中部地区(湖北、河南)以及华东地区(浙江、江苏、山东)旅游客流量大于除两广和北京、上海的其他省市.(4)漓江游客量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波动较小,游客量增长率最高的省份为青海、内蒙古、贵州及海南;阳朔游客量波动比较剧烈,总体呈现平稳略微下降趋势,增长率最高的省份为青海.(5)两地旅游流和客源地距离存在显著负相关,旅游客流量随着距离增加而显著减少.漓江及阳朔旅游流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原因在于来桂林旅游平均消费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比较小.(6)不考虑节事活动引发的暂时性旅游流爆发,桂林漓江及阳朔旅游流变化与温度变化曲线基本吻合,符合旅游气候适宜度分析结果,随着温度增加旅游人数上升;而节事活动的引入可以明显提升客流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IPA分析法,结合洛阳A级景区的实际特点,运用游客满意度指数评价指标,从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中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3个相关因子,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对洛阳A级景区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结果发现景区内游览线路安排、景区安全与秩序、景区环境卫生以及讲解服务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观景休憩设施属于重要程度较低,满意程度较高;景区的咨询投诉便利性、景区容量、餐饮卫生及方便、商品价格以及门票价格都属于满意程度和重要程度都很低,是提高重游率及发展游客的潜力区域;景区的厕所、景区特色、景区容量及景区交通这些因素的游客的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根据测评结果,提出了提升游客满意度的策略: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规范景区管理,塑造形象,提高吸引力;完善景区交通体系,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合理规划疏导客流,把握景区容量的承载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