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是人工合成的Bt杀虫基因转育到普通棉花上,从而使棉花产生抗虫性能。全球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生产始于1996年,1997年全球种植还不到100万公顷,2000年已发展到400—500万公顷。全球棉花面积的20%为转基因棉花,其中,美国2001年转基因抗虫棉面积已达到棉田的74%,澳大利亚占30%,同时在墨西哥、埃及、印度等国家也已进入生产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2.
Bt基因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生物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4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延迟成熟蕃茄的问世,至1995年抗虫转基因马铃薯进入商品化生产,次年,抗虫转基因棉花和玉米也进入商品化生产,转基因农作物由此得到了迅猛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hm^2,猛增至2002年的5870万hm^2。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占66%,接着依次是阿根廷、加拿大、中国等;种植作物最多的是大豆和玉米,分别占62%和21%,其次是棉花、油菜等;就转基因的性状而言,抗除草剂作物种植面积最大,占75%,其次是抗虫作物,占17%。美国自1995年批准转基因Bt玉米的商品化生产后,至今已有玉米、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虫棉优质高效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抗虫棉(简称抗虫棉)以其具有对棉铃虫幼虫较好的抗性,被广大棉农所接受,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另外,现阶段我国棉花育种单位增多,培育抗虫棉品种速度快,类型多,品种更换速度快。为适应抗虫棉生产的发展,满足抗虫棉棉种市场对优质良种的需求,我们探索出抗虫棉优质高效繁殖技术,自2000年示范推广以来,至2003年,累计制种3000hm^2,种子田内围铃率69.2%,霜前花率88.7%,  相似文献   

4.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67-67
“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已取得丰硕成果,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仅转基因抗虫棉就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并通过商品化生产审批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55个,累计推广1亿多亩,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50亿元;每667m。增收节支150元左右;每年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00-3000万kg,相当于我国化学杀虫剂年生产量的7.5%左右,困扰我国棉花生产的棉铃虫问题已成为历史;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的培育,使国产抗虫棉的市场份额由1998年的5%发展到2005年的70%以上。国产抗虫棉在与国际抗虫棉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镇常年种植棉花400hm^2左右,占余姚市棉花面积22%,从2001年开始试种杂交抗虫棉“南抗3号”以来.目前常年种植杂交抗虫棉面积已占本镇棉花面积90%以上。杂交抗虫棉的推广给本镇广大棉农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常年皮棉产量稳定在1500kg/hm^2上下,比常规棉增产30%以上.且具有节本增效、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等好处。但近几年大面积推广种植“南抗3号”以来,也表现出抗逆性较差,高温干旱蕾铃脱落多,早衰严重和棉铃偏小等弱点。因此,为寻找替代“南抗3号”的接班品种,今年引进各地优良品种共11个,进行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6.
1.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进展 通过远缘杂交、辐射、化学诱变等方法创造变异新材料,利用转基因技术,辅以生态育种、穿梭育种等手段,将优质、丰产、抗病、抗虫等性状有机结合,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的棉花新品种。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累计推广533万多hm^2,使农民增收150亿元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996—2001年的六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30多倍,从1996年的170万hm2增加到了2001年的5260万hm2。其中发展中国家为1350万hm2,发达国家转基因作物增加的种植面积(560万hm2)是发展中国家(280万hm2)的2倍。2001年,四个国家占据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99%,其中美国为3570万hm2(占68%),阿根廷为1180万hm2(占22%),加拿大320万hm2(占6%),中国150万hm2(占3%)。中国的年增长率最高,抗虫棉的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50万hm2增加…  相似文献   

8.
棉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源基因遗传转化技术已成为棉花突变体创造、新资源创制以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轰击法、农杆菌介导法和PEG介导法等。用于棉花遗传转化的外源基因有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逆基因、抗除草剂基因以及棉纤维品质基因等,当前主要是抗虫基因。遗传转化的主要体系有:以体细胞胚为受体的转化体系;以下胚轴为受体的转化体系以及最新发展的叶绿体转化体系。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成功是棉花分子育种的重大突破。2005年,全世界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近1000万hm2,占全世界棉花总种植面积的近30%;我国为420万hm2,占我国当年棉花总面积的73%,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印度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始于1996年,2002年开始进行商业种植。为了推动中国种业的发展,现通过研究印度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历史及现状,总结出转基因抗虫棉生产的优点,并提出其潜在的生态风险。截止到2010年,印度农业部门审定可以商业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总计350个,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达到1 000万hm2,种植率达95%。转基因抗虫棉比非转基因抗虫棉增产86%,杀虫剂使用量减少56%,净收益提高2.5倍。印度棉花产量和出口量位于世界第二位(中国、印度和美国),原棉出口值为22亿美元。然而,转基因抗虫棉不是对所有的害虫都具有作用,同时,其花粉携带的转基因漂移以及残枝对其它生物产生的影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6,(6)
正最近,农业部召开发布会,会中说明,中国目前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转基因抗虫棉花和转基因抗病毒番木瓜,2015年转基因棉花推广种植5000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番木瓜种植15万亩。可见,除了种植面积不大的番木瓜外,转基因抗虫棉花是我国目前最主要栽培的转基因作物。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棉花呢?转基因抗虫棉花常称Bt抗虫棉,其抗虫的特性主要源自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关中东部是传统的棉花生产区。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推广应用,该区棉花种植面积增长快速,2004年达7.2万hm2,总产7370万kg,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前,在棉花栽培上通常采用直播地膜覆盖技术,对光热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与山西省转基因棉花发展状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从产生、发展到大面积规模化种植,效益显著。山西是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发源地,植棉区域已全部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是近期和未来转基因棉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续2012年第5期28页) 问:201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如何? 答:2010年全球有29个国家的1540万农户种植转基因作物1.48亿公顷。1996年~201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86倍,累计面积已经超过10亿公顷。全球大豆种植总面积的77%、棉花总面积的49%、玉米总面积的26%、油菜总面积的21%均为转基因品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棉花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概述了我国棉花基因工程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经近10年的努力,研制出单价Bt和双价Bt/CpTI转基因抗虫棉,已审定的品种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累计种植面积达13.7万hm^2。同时还相应地建立了一整套Bt棉的实用化配套技术,包括遗传纯舍、良种繁育、栽培、抗虫性鉴定、Bt蛋白表达量检测、棉铃虫的抗性治理、棉田害虫综合防治以及安全性评估技术等。棉花抗病基因工程和棉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也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5.
焦春海 《世界农业》2005,(11):49-51
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国家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探索服务公司(ISAAA)统计.2004年全球共有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南非、澳大利亚、印度、罗马尼亚、西班牙、乌拉圭、墨西哥、洪都拉斯、巴西、菲律宾、哥伦比亚、巴拉圭和德国等17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8100万hm^2.比2003年增加1330万hm^2.增长20%。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全球转基因棉花商业化种植进程,结果显示,1996年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3国率先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棉花以来,此后迅速发展,至2010年已有13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达2 100万hm2,占全球棉花总面积的64%;2011年转基因棉花的普及率更是高达82%,并首次超过大豆成为转基因品种普及率最高的作物,揭示了转基因棉花的普及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于1998年开始规模化种植转基因棉花,到2011年普及率仅71.5%。普及速度比任何一个种植转基因品种的主要植棉国都慢,而且我国的转基因棉花研究与美国也有很大的差距,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尚未面世,双抗(既抗虫又抗除草剂)和转其他基因的棉花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研发出来。  相似文献   

17.
据农业部综合各地情况分析,预计2006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将呈恢复性增长,有望恢复到533.33万hm^2左右。比2005年增长5%。  相似文献   

18.
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2005年5月上旬对全国春播棉实播面积及夏播棉计划种植面积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涉及的15个产棉省、区,89个植棉县(市、团场)的4189户棉农,农户样本基本保持不变。调查显示,2005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预计达509.73万hm^2,较2004年下降10.42%,较意向调查高1.75个百分点。其中春播棉实际播种面积499.2万hm^2,夏播棉计划播种面积10.53万hm^2。在三大主产棉区中,冀鲁豫棉区实播面积降幅达12.33%;长江中下游地区下降13.49%;西北内陆地区基本保持稳定,降幅仅1.98%,其中甘肃实播面积有所增长,增幅为1.54%。  相似文献   

19.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估计,1996~2000年5年间,全球的转基因作物从2 550万亩增加到66 300万亩,增加了25倍之多;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由6个增加到13个(8个工业化国家和5个发展中国家),增加1倍多;5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的85%种植在工业化国家. 200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大约1/4种植在发展中国家,该类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已经遍布北美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欧洲(东、西欧)和非洲;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中,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和中国占了总面积的99%,其中美国占68%,阿根廷占23%,加拿大占7%,中国占1%. 2000年,全球大豆、棉花、油菜和玉米的种植总面积中,有16%属于转基因品种,其中大豆36%、棉花16%、油菜11%、玉米7%.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中,大豆为38 700万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58%,位列第一;玉米15 450万亩,占23%,位列第二;棉花7 950万亩,占12%,列第三位;油菜4 200万亩,占6%,位列第四. 2000年,全球的抗除草剂大豆种植面积估计增加了6 300万亩,其中大约4 050万亩转基因大豆种植在阿根廷,150万种在美国;据估计,阿根廷境内总计14 400万亩的大豆中有95%种植了转基因品种,而美国在2000年全国30 300万亩的大豆中有54%选择了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在2000年估计减少了1 200万亩,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缩减了种植面积;转基因双低油菜估计减少了900万亩,全部是在加拿大缩减的;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估计增加了2 400万亩,最明显的增长是在美国,中国、墨西哥、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南非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在1996~2000的5年期间,抗除草剂转基因农作物品种已连续跃居主导,而抗虫性农作物品种则位居其次.2000年,抗除草剂大豆、玉米和棉花共占全部转基因农作物的74%;Bt作物只占19%;而其中具有Stacked基因的耐除草剂和抗虫的棉花与玉米占据了全球2000年全部转基因作物面积的7%.  相似文献   

20.
目前,转基因棉花已经成为我国唯一被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而国产抗虫棉是我国唯一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棉种,已成为我国农业高科技的标志和象征。目前,我国“棉花基因规模化转化及优质抗逆基因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项目已累计推广国产转基因抗虫棉1100多万亩,带来直接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