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锰元素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施锰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产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油大豆垦农18,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株荚数、单株粒重有上升趋势,株高、百粒重在锰低用量时上升,高用量时下降;高蛋白大豆东农42,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株高、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中熟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推广的夏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趋势是: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收获指数、粒茎比、生育后期和脂肪含量增加,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分枝数、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减少。蛋白质含量没有改进。产量的年遗传改进为2.6%。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每荚粒重、百粒重、收获指数、粒茎比与产量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遗传改进研究是确定育种目标和后代选择方向的重要依据。提高单株荚数和粒数,仍是今后淮北夏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品质方面,宜在保持现有脂肪含量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蛋白质含量。大豆全生育期不必再缩短,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肥料组合对高油大豆合丰47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肥料组合对高油大豆合丰47脂肪、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得出,处理B、C、E、G、H、I均具有增加其脂肪含量的作用,处理D、E、F、G、H、I均具有增加其蛋白质含量的作用,处理C、D、F、G、H均具有增加其小区产量的作用,部分处理增加了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铜、锰、铁、锌微量元素含量与稻米子粒铜、锰、铁、锌微量元素的关系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铜含量顺序为白浆土>黑土>草甸土>盐碱土,锰和铁的含量顺序与铜一致,锌的含量则是黑土>白浆土>草甸土>盐碱土。土壤中的铜、锰、铁、锌含量与水稻子粒中各微量元素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水稻子粒中铜、锰、铁、锌含量高,稻米整精米率、长宽比和食味评分降低,蛋白质含量和垩白粒率升高;各微量元素对于稻米出糙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一致,子粒中铜、锰、铁含量高,稻米出糙率高,锌含量与稻米出糙率则相反,各微量元素对于稻米的出糙率影响不大,铜和锌含量低,锰和铁含量高,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子粒中各微量元素与稻米品质指标的关系间接反映出各类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稻米品质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豆育成品种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合我市的夏大豆育成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产量>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脂肪含量>始花(R1)~成熟(R8)日数>主茎节数>出苗~始花(R1)日数;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影响较大的是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与脂肪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始花(R1)~成熟(R8)日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节数>产量>蛋白质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出苗~始花(R1)日数;对脂肪含量影响最大的是始花(R3)~成熟(R8),影响较大的是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节数.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合我市的夏大豆育成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产量〉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脂肪含量〉始花(R1)-成熟(R8)日数〉主茎节数〉出苗-始花(R1)日数;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影响较大的是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与脂肪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始花(R1)-成熟(R8)日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节数〉产量〉蛋白质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出苗-始花(R1)日数;对脂肪含量影响最大的是始花(R3)-成熟(R8),影响较大的是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节数。  相似文献   

9.
土壤磷素活化剂对大豆的增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吉林35号为材料研究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对大豆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土壤磷素活化剂可增加大豆的株高、单株粒重,降低病粒率,显著地提高大豆百粒重和小区产量.产量随磷酸二铵施用量的减少而增加,幅度为3.64%~17.25%,土壤磷素活化剂是生产绿色大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大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10.
分析 2000-2020 年山东省审定大豆品种特征特性和产量的演变,为高产、优质多抗、高蛋白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2000-2020 年山东省共审定 58 个大豆品种,分析了育成品种的年度分布、育成品种的主体类型,并利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株高、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百粒重、生育期、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演变以及与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0-2020 年山东省审定的大豆品种主要由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选育,产量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上升趋势,而株高呈现降低趋势,但品质性状变化较小,产量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正相关。今后山东省大豆育种的目标应在追求高产的同时将品质性状协同改良。  相似文献   

11.
铜、锰诱导吉富罗非鱼血细胞凋亡及铁、锌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重金属铜与锰对吉富罗非鱼血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铁、锌的拮抗作用,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及饲料中重金属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鱼血细胞凋亡情况。360 尾吉富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12 组,每组30 尾,分别以硫酸铜(0、2000 mg/kg)、硫酸锰(0、120 mg/kg)为攻毒组重金属源,以硫酸锌(20、320 mg/kg)、硫酸铁(150、350 mg/kg)为拮抗组金属源,通过饲料投喂的方式进行血细胞凋亡的研究,养殖周期为20 周。细胞凋亡分析结果表明,染铜组、染锰组实验鱼血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补充铁和锌后,随着饲料添加铁、锌水平的增加,实验鱼血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但铁、锌干预组血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过量铜、锰可诱发实验罗非鱼血细胞凋亡;较高水平的铁、锌对铜、锰的毒性作用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土壤调理剂对桃园土壤、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适宜用量,在桃园设计不同用量处理,分析了土壤调理剂对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状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桃产量,每公顷用量1125 kg时产量最好,比对照提高了24.98%;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土壤调理剂提高了桃园土壤p 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和有效性铜的含量。综合效果,每公顷施用1125 kg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澳洲坚果果仁中4种关键微量元素的FAAS法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明澳洲坚果果仁中Fe、Mn、Cu、Zn 4种关键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测定方法,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采用干灰化、混酸消解、微波消解3种不同样品消解方式,对4个澳洲坚果品种果仁中Fe、Mn、Cu、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Fe、Cu经3种不同消化方式处理后的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而Mn、Zn经微波消解处理后的测定值虽然略高于干灰化和混酸消解2种方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澳洲坚果果仁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为Mn>Fe>Zn>Cu,其中Mn元素含量在品种间的变异较大;在4个供试品种中,‘云澳51号’的Fe含量为最高,而‘云澳58号’的Mn、Cu、Zn 3种微量元素含量均为最高。3种样品消解方式均可用于澳洲坚果果仁微量元素含量的FAAS法测定。  相似文献   

14.
18种果园常用豆科绿肥作物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合果园微量元素补充的绿肥种质,使绿肥能够更好的在果园中得到应用,测定18种果园常用豆科绿肥植物体内微量元素铁、锌、锰、铜的含量,并对不同作物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4种微量元素含量最高的是铁元素,其次是锌和锰,铜含量最低;在供试的18种绿肥作物中,狗爪豆花期植物体内4种元素总含量最高,达到了1082 mg/kg;铁含量最高的是狗爪豆(870 mg/kg);锌含量最高的是狗爪豆(105 mg/kg);锰含量最高的是小豆(120 mg/kg);铜含量最高的是狗爪豆(26 mg/kg)。初步认为,狗爪豆对果园土壤微量元素补充能力最强,扁荚山黧豆对果园土壤微量元素补充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饼肥用量对烤烟品种K326中部叶微量矿质元素Fe、Cu、B、Mn和Zn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中微量元素铁、硼、锰和锌的含量,在处理A和处理E之间、处理B和处理E之间、处理C和处理E之间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全部五种微量元素含量在处理D和处理E之间差异不显著。烟叶中所含的铁、硼、锰,都是在40d叶龄时达到最大值,锌在50d叶龄达到最大值,但与40d叶龄差异不大;铁和锌变化都是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硼和锰含量变化是呈现先增加再稍有降低,再增到最大,然后再降低的趋势。铜的变化与之相反,表现出先降低再增加,后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稳定和提高苹果产量,通过对2013 年渭南白水县500 个点农业土壤区进行分析,并对土壤pH、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铁和有效锰、锌、铜进行有效的对比研究。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结果发现:白水县苹果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中性偏碱,并且土壤中的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丰富,速效钾较丰富;有效锌、有效磷含量适中;有效铜含量高,有效铁、碱解氮、有效锰含量低。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提高荞麦产量和品质的施肥技术,运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法,研究了现蕾期和盛花期喷施锌、硼微肥对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锌、硼肥显著提高了荞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降低了总黄酮含量,单施锌、硼肥的最高浓度为60和45mg/L,配施锌浓度为60mg/L、硼为30mg/L;适宜喷施时期为现蕾期;锌、硼肥配施对籽粒蛋白质和产量形成具有增效性,对籽粒总黄酮的形成具有拮抗性,有效减轻了总黄酮的降低程度。由此可知,适量的锌、硼微肥配施,可显著提高荞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合江苏小麦生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肥料产品,应用心连心控失尿素、含锌尿素、含锰尿素,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心连心控失尿素和含锌锰尿素对江苏地区小麦主栽品种的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心连心控失尿素和含锰尿素适合江苏小麦区的肥料施用,与普通尿素相比分别增产7.32%、4.27%,氮肥利用率分别能达到32.85%、23.75%,而心连心含锌尿素和普通尿素+锌处理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不佳,说明在含锌较高的土壤上种植小麦不适合施用含锌肥料,这为小麦增产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南平市植烟土壤微量元素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充分摸清南平烟区植烟土壤微量元素丰缺状况及其演变趋势,科学指导烟区平衡施肥。利用南平市植烟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了土壤铁、锰、铜、锌、硼、氯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铁、锰、铜、锌、硼及水溶性氯含量分别为(88.49±62.66) mg/kg、(26.11±19.08) mg/kg、(3.15±2.01) mg/kg、(2.55±1.42) mg/kg、(0.26±0.19) mg/kg、(20.22±17.22) mg/kg;各养分变异系数均超过50%,属强变异。从各养分演变趋势分析,随着种烟年限增加,土壤供铁、锰能力均呈增加趋势,而供铜、锌、硼、氯能力则呈降低趋势;从土壤保育和优质烟叶生产角度,应重视铁、锰营养过剩及铜、锌、硼、氯营养的补给。  相似文献   

20.
为高效生产栽培马铃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追肥处理,即T1(CK, 追肥0 kg/hm2)、T2(追肥600 kg/hm2)、T3(追肥750 kg/hm2)、T4(追肥900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及马铃薯生育期微量元素积累与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马铃薯后期追肥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与T1处理相比,T2、T3、T4处理产量分别增加了9.24%、27.18%、16.60%;商品薯率分别增加了14.73%、23.52%、18.44%,各处理差异性显著。试验中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底肥为2250 kg/hm2,追肥为750 kg/hm2,产量达38835 kg/hm2。(2)马铃薯后期追肥显著提高了微量元素积累量。与T1处理相比,T2、T3、T4处理全生育期平均铁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2.74%、46.39%、35.81%;锰分别提高了16.40%、29.89%、25.70%;铜分别提高了14.41%、40.81%、26.41%;锌分别提高了12.84%、25.92%、19.34%。(3)追肥有效提高了马铃薯对铁、锰、铜、锌的吸收速率。与T1处理相比,T2、T3、T4全生育期平均铁吸收速率分别提高了22.97%、45.95%、32.43%;锰分别提高了17.08%、29.89%、25.70%;铜分别提高了12.92%、39.53%、20.16%;锌分别提高了9.49%、26.65%、17.00%。(4)不同微量元素达到最大吸收速率时的马铃薯生育阶段有所差异。其中,铁铜锌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块茎膨大期,而锰出现在块茎形成期。因此,马铃薯微量元素最佳补充时期宜在块茎形成期至块茎膨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