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黄斑露尾(虫甲)的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及全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相关;成虫产卵前期发育速率与温度呈“S”形曲线关系。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和成虫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3,10.2,12.1,11.5,17.6℃和19.6,124.9,22.9,81.5,20.2日度;全世代分别为11.8℃和279.6日度。在35℃时,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即受抑制,当40,45和50℃时,各虫态100%致死时间分别为48,24和6h;0℃时其幼虫、预蛹、蛹和成虫100%致死时间分别为5,15,0.75和10d.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小蛀果斑螟Assaraexiguella(Caradja)的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夏秋季,卵期(4.5±0.5)d,幼虫期(14.0±2.0)d,蛹期(8.0±1.0)d,产卵前期(2.5±0.5)d,完成1个世代(27.5±3.5)d,成虫寿命(4.0±1.5)d.卵散产,幼虫5龄,蛀果后不转果危害,成虫无趋光性.在粤东栗区1年发生7个世代,以幼虫在落地栗壳、树干等处越冬.第1~2代田间发生量极少,第3~6代幼虫取食果柄、蛀食栗果,造成严重危害.栗树的不同品种及其结果特性、耕作制度及降雨量是影响该虫发生量的主要因素.毒死蜱、杀虫单等多种杀虫剂对该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冬春季做好清园、剪去无经济价值的第2季花果、田间间种豆科作物、适期施药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在28℃、相对湿度75%条件下,对大黑甲(Zophobas opacus(Sahlbcrg,1823))进行饲养,观察其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黑甲的发育历期包括成虫期60~90d、卵期6~7d、幼虫期90~110d、预蛹期3~4d、蛹期10~11d.观察了各虫态的生活习性,发现该虫食性杂,在群集环境下出现老熟幼虫化蛹...  相似文献   

4.
桔小实蝇 Bactrocera (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食性很杂、寄主广泛的蛀果害虫.主要寄主有番石榴、番荔枝、芒果、杨桃、桔等多种水果蔬菜.由于该虫具有成虫寿命长、世代重叠、田间虫态复杂的特点,给防治造成很大困难.如何进行发生期的预测预报,特别是成虫发生高峰期的预报,准确掌握其发生动态,在成虫发生高峰期进行防治,是控制和消灭该危险性害虫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是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生产中世代重叠,杂食性强,具有发生面积广、种群数量大、危害重的特点,防治不及时轻则影响农产品品质,重则毁产。本文通过在自然条件下试验饲养、试验对照、田间蔬菜周年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了菜粉蝶在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滇中)一年发生7代,常年发生为害,各虫态在不同世代的发育历期存在一定差异,完成一个世代需34—70d。卵通常散产在生长叶的叶背上,卵期4—10 d,孵化率达98%以上,幼虫分散为害,喜食蔬菜叶肉组织,老熟幼虫在叶背、花蕾枝上、或其它附着物上化蛹,以蛹越冬为主,极少数以5龄幼虫越冬,成虫羽化多集中在上午。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2013,(8):28-28
在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期。要防止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重成虫期喷药防治,轻虫蛹期撤毒土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每个生长发育阶段,与小麦的生长发育相一致,即小麦孕穗期,吸浆虫出土化蛹,小麦抽穗期吸浆虫羽化,小麦灌浆初期幼虫孵化。防治吸浆虫要坚持虫蛹期和成虫期防治并重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栗实蛾〔Laspeyresia splendana(Hübner)〕室内饲养观察、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夏秋季,该虫卵期(3.6±0.4)天,幼虫期(12.5±1.5)天,蛹期(9.4±1)天,成虫产卵前期(3.5±0.5)天,成虫寿命(10±2)天,完成1个世代需(30.5±4.5)天。卵散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50±10)粒,孵化率为93%。幼虫6龄,食料不足时可转果危害,每头幼虫蛀食栗果1~4个,成虫无趋光性。在粤东栗区1年发生6~7代,以幼虫在落地栗壳、树干等处越冬。第一代田间发生量极少,第2~6代幼虫取食果柄、蛀食栗果,造成严重危害。毒死蜱和杀虫单等杀虫剂对该虫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e)是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生产中世代重叠,杂食性强,具有发生重、危害大、为害重的特点,防治不及时轻则影响农产品品质,重则毁产。本文通过在自然条件下田间饲养与田间随机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了小菜蛾在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滇中)一年发生11代,终年发生为害,各虫态在不同世代的发育历期存在一定差异,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3~76d。卵呈集中、分散产在幼嫩、生长叶(大叶)的叶面、叶背近脉处及主颈上,孵化率达98%以上,卵期4~8 d,幼虫共4龄,具有发生重、危害大的特点。幼虫分散为害,喜食蔬菜幼嫩叶、生长点部位,老熟幼虫在叶背、幼嫩叶、花蕾枝化蛹,极少数在叶正面化蛹。成虫羽化多集中在下午(5:00)至夜间。  相似文献   

9.
白星花金龟在新疆农田生态区的寄主、分布及其发生规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表明,白星花金龟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的4个地州及吐鲁番地区的13县市及其所辖的兵团各农牧团场的农作物和林果种植区.初步确定其主要寄主种类共14科26属29种.初步明确了白星花金龟的田间发生规律,该虫在新疆北部农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田边有机质含量高的堆肥等处越冬,于翌年5月初化蛹,蛹期30 d左右;6月初成虫羽化,6月底达到高峰,其成虫1年出现1~2个高峰,7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至9月初成虫期结束.  相似文献   

10.
烟草码绢金龟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码绢金龟Maladera sp.是烟草上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对码绢金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1996~1998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弄清了码绢金龟的生活史、各虫态生活习性。在昆明,码绢金龟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做土室越冬。越冬幼虫第2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是化蛹盛期,4月下旬为化蛹末期,蛹期平均为21d。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5月下旬为羽化末期。6月中旬至下旬为成虫发生为害盛期,成虫发生期约80d左右。田间成虫产卵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雌产卵量平均为27粒。7月上旬至中旬是卵孵化盛期,卵期平均为14.4d。幼虫发育至第2年4月,幼虫期约280d。土壤温度影响幼虫在土层中的栖息深度。  相似文献   

11.
分析黄粉虫不同生长阶段所提取的抗菌肽抗菌活性及抗菌肽组分差异.通过针刺使黄粉虫各虫态感染大肠杆菌产生抗菌肽,经过研磨、离心等步骤提取抗菌肽,用药敏试验检测这些抗菌肽的抗菌效果,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分离其蛋白及多肽条带.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处于蛹期和成虫期的黄粉虫所产生抗菌肽的抑茵效果不如处于幼虫期所产生抗菌肽的抑茵效果明显,但差异不显著;电泳图谱显示黄粉虫幼虫有8条带,成虫有5条,蛹有5条,说明黄粉虫蛹期和成虫的抗菌肽种类较幼虫期的少,但是它们都还有更多的小肽段未被分离开.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地区古毒蛾生物学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毒蛾(Orgyia antiquae)是柴达木盆地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的危害白刺的害虫,该虫在青海省德令哈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幼虫共有6个龄期。在自然条件下,幼虫各龄发育历期平均为5 d左右,蛹期平均为12 d,成虫寿命约6 d,完成1代约50 d。幼虫期防治试验表明: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液和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丽步甲陕西亚种Carabus formosus nili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在陕西杨凌地区,该虫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5月上旬至10月下旬活动,分别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中旬产卵。卵期7~9 d;幼虫2龄,历期分别为4~6 d,14~18 d;预蛹期16~19 d;蛹期7~10 d。成虫以蜗牛、蛞蝓、蚯蚓及多种鳞翅目幼虫为食,幼虫主要以蜗牛为食。  相似文献   

14.
豇豆荚螟在北京地区红小豆田为害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普查、定点调查和灯光诱集的方法明确了北京地区豇豆荚螟Marucavitrata发生特点及其在红小豆田的种群消长规律,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豇豆螟幼虫共有5个龄期,低龄幼虫喜食红小豆细嫩的花蕊,造成落花、落蕾.幼虫钻入豆荚时取食红小豆种子,有转荚为害习性.成虫对黑光灯和高压汞灯趋性不明显.北京地区豇豆荚螟发生为害开始于红小豆的始花期,集中在红小豆盛花期,豆花、豆荚上的幼虫数量在8月末达到高峰.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红小豆田中的豇豆荚螟幼虫数在防治指标(百花/荚虫数5~6头)以上时,稀释1000倍液的5%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红小豆田豇豆荚螟幼虫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剂高氯甲维盐和阿维菌素,而且持效期在20d以上,具有明显的保花护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 L.)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在南京地区该蝶1年发生2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中越冬,3 - 4月羽化为春型成虫,7 - 8月羽化为夏型成虫,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 d,幼虫期为16-20 d,蛹期约为9 d.  相似文献   

16.
首次研究报道番木瓜的一种新害虫——番木瓜瘿蚊(暂定名)。初步描述了该虫成虫、卵、幼虫和蛹的主要形态特征,明确了该虫的年生活史、虫态历期、田间种群数量消长情况、生活习性、发育起点温度以及温湿度和食料对该虫的影响等,为该虫的综合防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永丰县早春辣椒自1983年实施大棚栽培以来,不断地得到发展,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首批、江西惟一的“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其主栽蔬菜为辣椒,2003年保护地栽培辣椒面积达7.05万亩(1亩=1/15公顷)。 一、发生为害特点 烟青虫在永丰1年发生4~5代,蛹在土中越冬,成虫4月上中旬至11月下旬均可见。气温高低直接影响成虫羽化的早晚、卵的历期和幼虫发育的快慢,其生长发育适温为20℃~28℃。各虫态历期:卵期5~7天,幼虫5~7龄15~21天,蛹期7~10天(越冬代近6个月),成虫寿命10~25天。一代幼虫4月下旬始孵,二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广西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主要种类及其年生活史和习性,为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广西澳洲坚果主产区果园设置定点标准地对木蠹蛾类害虫进行调查,并于每年3月上旬~4月上旬在澳洲坚果树上采集越冬代幼虫作为第1代虫源,在实验室内对第1代虫源进行饲养,以获得第2、第3代害虫,观察各虫态生活习性,结合野外调查,绘制年生活史.[结果]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Swinboe)和相思拟木蠹蛾(A.baibarana Matsumura)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前者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5 d,成虫见于4月初~6月初,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后者以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4月上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约20 d,成虫出现在4月下旬~6月下旬,幼虫5月上旬开始孵化.咖啡豹蠹蛾(Zeuzers coffeae Niether)在广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0 d,第1代成虫出现于4月上旬~6月上旬,第2代成虫出现于8月中旬~10月上旬,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第2代幼虫于8月底开始孵化.[结论]荔枝拟木蠹蛾、相思拟木蠹蛾和咖啡豹蠹蛾是广西澳洲坚果树的主要蛀干类害虫,其以幼虫蛀人枝干为害,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中可采取剪除虫枝、药剂涂刷树干或灌注孔洞、诱杀成虫及利用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橄榄皮细蛾(Spulerina sp.)在福州1a发生4代,平均各代历期:第1代45d,第2代31d,第3代46.5d,越冬代近8个月.以预蛹期幼虫在橄榄秋梢嫩茎和复叶叶轴的基部至中部上吐丝结茧越冬.越冬代成虫于5月初羽化.第1代幼虫为害春梢;第2代主要为害果实;第3代为害夏梢;第4代(越冬代)为害秋梢.其中以第2代幼虫潜食橄榄幼果所造成的经济危害最大.此虫在果上发育1个世代,其各虫态历期平均为:卵期7d,幼虫期19.5d,蛹期3.5d,雌蛾产卵前期1d.5月中旬至下旬为橄榄座果期和春梢生长期,是防治橄榄皮细蛾保果的关键时期.用特制杀虫粉炮(中国专利号90204382·X)每株大树放炮1粒,3d后重复1次,保果效果达95.22%.  相似文献   

20.
桃红颈天牛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桃红颈天牛成虫和幼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成虫在蛹室内羽化后平均经17.3d发育成熟后,沿虫道经羽化孔出洞,田间发生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有趋化性;幼虫越冬3次历时33~34个月.提出了封闭羽化孔、糖醋液诱杀、树干包扎塑料膜或涂白防治成虫,以及喷树干、点涂、堵洞和局部熏杀防治幼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