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9~2010年黑河大豆综合试验站开展了不同熟期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明确不同来源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生育期和产量表现,以筛选适合当地救灾补种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晚播生育日数比早播缩短,后期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均低于早播,最后导致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地区属于低温冷凉地区,大部分处于第六积温带,需要≥10℃活动积温1900℃左右,生育期一般在95d左右,适合种植极早熟的大豆品种。本文详细介绍了极早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便于极早熟大豆品种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1播种前准备 1.1选用品种.优质大豆高产栽培的品种选用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1.1成熟期,保证霜前充分成熟积温、生育日数和与当地主栽品种熟期近似是品种熟期适宜的三项标准.其中以与当地主栽品种熟期近似为标准更为准确可靠,因为积温和生育日数只是平均值,往往因年份、地点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早熟大豆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育期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地理播种法研究了15个早熟大豆品种生育期的表现。试验表明,相同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生育期表现不同。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生育期逐渐延长。由于光温综合作用的结果,生育结构发生“前延后促”现象。根据出苗——始花变异率,可将供试品种分为温敏型品种和光敏型品种。极早熟类型品种一般为温敏型,中熟类型品种为光敏型,早熟类型品种兼两种类型。早熟大豆始花——成熟日数与全生育期的相关系数大于出苗——始花和全育期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5.
不同纬度大豆品种光照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控制光照法,对南自21°13′N 的广东省高州县,北到50°15′N 的黑龙江省爱辉县的24个品种进行了光照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在出苗至开花日数和生育期与大豆品种的地理纬度、品种类型有关。经长光照处理的大豆品种,其生育日数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加,并且与品种出苗至开花日数呈正相关(r=0.9720)。植株高度、主茎节数和分支数与光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8(达到5%显著水准)和0.9436。在所有光照处理下,凡能正常成熟的大豆品种,其产量最高的处理是自然日照。  相似文献   

6.
1,品种成熟期适宜,确保霜前充分成熟积温、生育日数和熟期是否近似于当地主栽品种,是衡量品种熟期适宜与否的主要标准。其中,又以熟期近似于当地主栽品种这一标准更为准确可靠。因为大豆生长发育对光照比较敏感,积温和生育日数只是特定地区生育表现的相对平均值,往往因年份、地点而变化。此外,品种生育进程与气候季节变化的协调同步,也是实现高油大豆高产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13个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MG0~MGⅢ)为对照,对东北及内蒙古地区不同生态区的25份大豆主推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结果表明:对照品种(MG0~MGⅢ)虽然生育日数存在差异,但在各年份均可正常成熟。参试品种(系)生育期组属MG0的最多,其次为MGⅢ、MGI、MGⅡ。由赤峰大豆综合试验站选育的优质高油、高产大豆品种赤豆1号和赤豆3号生育期组属MGI和MGⅡ。试验结果明确品种在赤峰地区的生育期组归属,为全国大豆生育期组系统的建立和不同区域新品种在各大豆产区的审定、繁殖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气候变暖趋势下现有水稻品种在延边地区的生育特征及其产量表现,利用国内外41个粳稻品种在本地区进行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熟期适合的品种在生育前期高温年表现早熟、早衰,增产幅度较小,而属于偏晚熟型的品种抽穗期提早,增产幅度大。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准确预测生育期积温变化趋势,合理布局不同熟期品种是延边地区低温年保稳产,高温年防早衰、争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7年鹤岗地区遇到历史上罕见的夏伏连旱,导致大豆普遍减产,全市大豆平均公顷产量仅在1000公斤左右,但是合丰50品种在灾年却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和抗逆性,平均公顷产量达1500公斤以上,植株平均株高80-85厘米,有效结荚节8~9个,每节有荚平均3个,每荚有豆3个,百粒重21克左右,病粒与虫食率较其它品种低2~3个百分点。合丰50大豆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选育,2006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生育日数113天,活动积温2255℃,示范区平均亩产200公斤以上,适应我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可作为我市第三积温的主栽品种之一,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豆品种生育期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本文在全国大豆生态试验基础上,选用来源于不同生态区域的72个代表性品种,模拟全国春、夏、秋三种播季类型,在南京进行分期播种试验。从生育期性状的播期间平均数、标准差、光温回归系数分析了北方春豆、黄淮海春豆、黄淮海夏豆、南方春豆、南方夏豆、南方秋豆等品种类型的生育期生态特性。明确了我国大豆品种生育期可明显区分为春豆型和夏秋豆型。初步将全国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归为9组共18种生态类型,并归纳了它们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1.
豫东地区大豆品种(系)生育期组划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大豆(Glycine max L.)生育期组划分方案。[方法]根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重点任务要求,商丘综合试验站以13份美国不同生育期标准品种为对照,对适于豫东地区夏播种植的大豆品种(系)进行了生育期组划分。共征集当地大豆主栽品种、新选育的品种(系)、近几年国家和河南省审定的新品种及对照种共43份。[结果]永城紫花豆、徐豆14、冀豆17、冀豆12这4个品种对应第Ⅱ熟期组,中黄13、涡豆5号、中黄37、菏豆19、徐豆18、皖豆30这6个品种对应第Ⅲ熟期组,周豆11、开豆41、科豆1号、商豆1102、临豆10号、德豆99-16、周豆18、皖豆29号、郑9805、周豆19号、豫豆22、皖豆28、郑97196、商豆1103、商豆6号、商豆1202、阜豆9号、中黄42、驻豆5号、许豆6号、安豆1号、濮豆206、徐豆16、商豆1201、阜杂交豆这25个品种对应第Ⅳ熟期组,安豆4号、商豆1101、许豆8号、商豆1205、商豆0912、商豆1104、商豆14号、商豆1203这8个品种对应第Ⅴ熟期组。参试品种(系)生育日数118.87~140.93 d,株高39.27~112.27 cm,主茎节数12.4~22.13个;参试品种(系)株高和主茎节数随生育日数的增加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调整国家大豆生产布局和品种类型划分方案、实现我国大豆品种布局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抗灰斑病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近年黑龙江省审定的17个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各性状及性状组基因型值进行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并建立了以产量性状为目标的各性状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性状组的单株粒数、3粒荚数、单株荚数;农艺性状组的生育期、单株节数及株高,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组间以正相关为主;生育日数与百粒重呈正相关、底荚高与4粒荚数呈负相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组间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且生育日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产量性状的选择应以株高中等、生育期适中、单株多有效节数、较低的结荚部位、粒中等大、单株粒数多为选育目标,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可通过生育日数及百粒重等性状间接达到。  相似文献   

13.
适宜沧州地区救灾补种的夏大豆品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来源于东北、华北、华南地区的不同熟期的23个大豆主栽品种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明确不同来源的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生育期和产量表现,以筛选出适合沧州地区救灾补种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适宜沧州地区种植的救灾大豆品种为冀豆12、邯豆5号、中黄39、鲁96150、沧豆4号和铁豆45。  相似文献   

14.
春播玉米品种熟期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续4 a的春玉米生育期调查数据和气象资料为基础资料,对表达玉米熟期类型的指标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活动积温、生育天数和叶片数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活动积温和生育期天数能较准确地表达玉米熟期类型,叶片数只可作为辅助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73个玉米品种分为10类熟期类型;并以此为基础科学推断划分春玉米熟期类型为12类,明确了各熟期类型的活动积温及生育天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南阳大豆5个推广时期17个代表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演变表现为植株高度明显降低,百粒重、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大幅度增加,底荚高和单株荚数趋于稳定,百粒重对单株粒重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主要栽培品种种植比例变化情况看,其发展趋势为品种熟期变早;植株变矮,抗倒伏能力增强;粒型增大;品质改善。推广品种的变化,适应了南阳的生态条件、耕作栽培制度的改革以及商品流通的需要。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态育种的发展,大豆品种更替周期将进一步缩短。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新品种蒙豆39号是适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南部、兴安盟北部积温在2200℃以上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2012年参加内蒙古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16年通过了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蒙豆39生育期113天,出苗至成熟需活动积温2210℃。无限结荚习性,节  相似文献   

17.
<正> 研究大豆品种性状和所需要的肥力条件,对品种区划和确定育种目标都有重要意义.为此目的,我们以河南省1979和1980年大豆区试品种为材料,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总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对土壤肥力的反应有明显差别.一材料与方法生育期95天左右的为早熟组,种植在我省北中部地区,生育期100天左右为中熟组,种植中南部地区.1979年早熟组入试品种是勤俭五号,郑74046-O-7-2、郑州126(对照)等7个品种,试验分设在西华、濮阳等十二个点.中熟组入试品种是:商丘  相似文献   

18.
浅谈宿州主要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宿州大豆产业的发展和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相互科学引种,根据大豆遗传特性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13份为参照,对宿州市当地大豆主栽品种、新近选育的品种等为主要试验材料20份,进行了生育期组划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宿州大豆熟期均为第Ⅲ组。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品种生育期长短,是由光、温反应特性决定的。它关系到一年一熟春大豆区的品种能否适应一个地区的无霜期及是否能在霜前正常成熟。对于夏、秋大豆,生育期选用必须考虑复种的要求。南方大豆区,无霜期在300天以上,可根据复种需要,种植春、夏、秋、冬播大豆。夏大豆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可选用生育日数110-125天的中早熟或中晚熟品种。春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对大豆品种山宁16号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宁16号为试材,研究播期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延迟其出苗至初花日数(生育前期日数)缩短,开花至生理成熟日数(生育后期日数)差异不大,生育期结构增大;晚播缩短大豆营养生长期,株高、底荚高和主茎节数均降低;随播期推迟该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虽有增加,但单株粒重、百粒重降低较多,其影响大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加的影响;晚播不利于大豆的鼓粒及产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