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转换曲线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定复方磺胺甲唑片中磺胺甲唑和甲氧苄啶的含量。在276~288nm范围中,上述2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4%和100.39%,CV分别为0.39%和0.76%。  相似文献   

2.
采用转换曲线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定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中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的含量,在276~288nm范围,上述2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4%和100.39%,CV分别为0.39%和0.76%。  相似文献   

3.
磺胺二甲嘧啶5份与甲氧苄啶1份配伍制成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片,治疗仔猪白痢,内服,用量25mg/kg/次(按磺胺二甲嘧啶计),每日2次,有效率为92.9%。  相似文献   

4.
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复方诺氟沙星注射液中诺氟沙星和甲氧苄啶的含量。以PH2.2的盐酸-氯化钾缓冲为溶剂,在波长278、252.5、242、334.8nm处进行测定,甲氧苄啶的浓度在2.0 ̄10.0μg/ml之间符合比尔定律,浓度与吸收度差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甲氧苄啶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1.0%,诺氟沙星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为0.8%,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鸡血浆中磺胺氯吡嗪钠和甲氧苄啶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对鸡血浆中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采用乙腈提取和净化,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外标法定量。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紫外测定时采用双波长检测:磺胺氯吡嗪检测波长为268 nm,甲氧苄啶检测波长为240 nm。空白血浆添加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分别在0.1~70.0μg/m L和0.05~5.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99),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的检测限分别为0.05μg/m L和0.025μg/m L,定量限分别为0.1μg/m L和0.05μg/m L。空白血浆添加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在各自线性范围内,批内变异系数分别小于6.84%和7.55%,批间系数分别小于5.23%和6.81%。本研究建立的鸡血浆中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的提取和净化方法,适用于鸡血浆中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含量的单个或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磺胺对甲氧嘧啶(SMD)和二甲氧苄啶(DVD)预混剂在白羽肉鸡体内各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对48只健康白羽肉鸡连续饲喂添加1 000mg/kg磺胺对甲氧嘧啶和二甲氧苄啶预混剂(含SMD 200mg,DVD 40mg)的全价饲料10d,在停药后4h,1、3、6、9、12、15d分别宰杀6只鸡,采集各组织进行药物残留测定。通过空白样品添加回收试验,所有基质中SMD和DVD的定量限分别为10μg/kg和5μg/kg,SMD和DVD分别在50、100、200μg/kg和25、50、10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1.7%~102.3%,相对标准偏差为1.0%~11.9%。结果表明,磺胺对甲氧嘧啶和二甲氧苄啶预混剂在肾脏中残留量最高,肝脏其次;肌肉和皮脂中的残留量显著低于肝脏和肾脏,停药9d时,残留量低于药物残留限量。综合各组织中总残留量和最高残留限量规定,建议磺胺对甲氧嘧啶和二甲氧苄啶预混剂在鸡的休药期为7d。  相似文献   

7.
磺胺二甲嘧啶与甲氧苄啶以5∶1配伍制成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片,治疗仔猪白痢,内服,用量25mg/kg·次(按磺胺二甲嘧啶计),每日2次,有效率为92.9%。  相似文献   

8.
1 药物预防 母猪围产期(母猪分娩前1星期与产后l星期)每吨饲料拌人80%泰妙菌素125克,强力霉素100克(或金霉素300克)。80%泰妙菌素125克,磺胺异嗯唑500克,甲氧苄氨嘧啶(TMP)100克,碳酸氢钠l千克。仔猪哺乳期可在开口料或饮水中添加80%泰妙菌素50毫克/千克,阿莫西林100毫克/千克。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兽药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采用流动相为0.1%的磷酸溶液-乙腈(85:15,V∶V),色谱柱为C18柱,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磺胺嘧啶钠的线性范围为12.5~200μg/mL,线性方程为Y=44.873X+11.999,r~2=1.000;甲氧苄啶的线性范围为2.5~40μg/mL,线性方程为Y=62.288X+4.0826,r~2=1.000,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添加回收率均大于98%,RSD均小于2%。结果显示该方法简单、精确、可操作,可以用于测量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中磺胺嘧啶钠与甲氧苄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抗菌增效剂可以增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药动学研究是临床上制定给药方案,评价药效的重要指标;残留消除研究可以了解药物的残留靶组织、残留标识物,进而制定适宜的休药期。作者简述了艾地普林、甲氧苄啶、二甲氧苄啶3种抗菌增效剂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着重对比艾地普林与甲氧苄啶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显示与甲氧苄啶相比艾地普林具有更长的消除半衰期及更大的表观分布容积,且甲氧苄啶在不同动物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差异较大,二甲氧苄啶常作为肠道的抗菌增效剂使用。目前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和其他色谱联用的方法,对抗菌增效剂进行药动及残留消除研究,并且也证明了该方法专一性好、灵敏度高。当前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的药物失效以及细菌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普遍,而抗菌增效剂的出现为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对3种抗菌增效剂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各种药物在不同动物体内共性和差异性规律,以期发现该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地完善抗菌增效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试验采用了ECOSIL 120-5-C18(250 mm×4.6 mm,5.0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20:80,V/V)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 μL。结果表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色谱峰峰型良好,均能达到完全分离;且在0.5~8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精密度和稳定性等考察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而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8%~102%之间,RSD均小于2.0%,均符合方法学要求。采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份供试品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结果均符合规定,且与原质量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用于定量测定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甲氧苄啶对蒲公英体外抗菌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了蒲公英、甲氧苄啶及两药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的组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表明,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75、0.75和1,呈相加作用。采用平板计数的方法,测定了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作用于3种细菌1、2、4和8 h后的细菌数,并计算杀菌率。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杀菌率进行拟合,计算出甲氧苄啶增强蒲公英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作用的最优添加剂量分别为4.0、1.8和2.0 mg/g。  相似文献   

13.
对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配伍来制备复方注射剂的有效性,进行了配伍增效的抑菌效果研究。采用体外抑菌效果试验,利用临床分离的5株猪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进行了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联用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以及比较复方氟苯尼考与氟苯尼考的MIC值。测得氟苯尼考、甲氧苄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μg/m L和16μg/m L,两药联合应用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值介于0.375~0.75之间,呈现协同或相加作用,其中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按照5∶1的比例联合应用时的MIC值最小,抗菌效果最好。复方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氟苯尼考,比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增加了4~8倍。说明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配伍制备复方注射液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提供了复方配比的参考比例。  相似文献   

14.
建立甲氧苄啶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以甲醇∶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71nm。甲氧苄啶对照品浓度在10μg/mL~1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A=0.389 2C-0.369 6,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61%,RSD=0.41%(n=5)。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甲氧苄啶原料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同时测定兽药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预混剂中磺胺间甲氧嘧啶及甲氧苄啶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0.1%磷酸溶液-乙腈(86:14)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为240nm,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磺胺间甲氧嘧啶的线性范围为5.02~100.36μg/mL,回归方程为Area =0.62 × Amt-0.428 (n=5),r2=0.9996;甲氧苄啶的线性范围为1.01~20.28 μg/mL,回归方程为Area =1.058 × Amt-0.075,r2 = 0.9995。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预混剂,按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甲氧苄啶含量的100%作添加回收实验,分别作8个平行,测得磺胺间甲氧嘧啶的回收率为98.83%~101.95%,RSD为0.91%;甲氧苄啶的回收率为99.02%~103.09%,RSD为1.23%。该方法简单,准确,精密度好,回收率高,可以用于测量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预混剂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溶液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粒径5μm),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溶液-甲醇(80∶20,V/V),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在10~500μg/mL浓度范围内,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均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5%和99.76%。该法准确可行,适用于同时检测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溶液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检测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蜂胶溶液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4.6 mm,粒径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溶液-甲醇(80∶20,V/V),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在10~500 μg/mL浓度范围内,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均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和99.4%.该法准确可行,适用于同时检测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蜂胶溶液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同时测定赛鸽用复方恩诺沙星胶囊中恩诺沙星和甲氧苄啶含量的系数倍率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在检测范围内,药物的吸光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恩诺沙星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13%(n=6);甲氧苄啶的平均回收率为98.7%,RSD为0.94%(n=6)。本法可用于生产企业半成品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9.
断奶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对仔猪的饲喂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勇  冯光德 《饲料工业》1999,20(5):45-46
选择32日龄断奶仔猪24头进行试验,按单因子试验设计要求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两组基础日粮相同,试验组另加了0.10%复合酶特威宝,试验期28d。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可促进断奶仔猪生长,改善饲料利用率,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减少了不同个体间体重的变异。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组平均日增重提高3.01%(P>0.05),饲料利用率提高3.40%(P>0.05),腹泻率降低51.20%(P<0.01),且程度轻微,个体间体重的变异小。  相似文献   

20.
对三江白断奶仔猪作日粮添加柠檬酸试验,处理水平分别为1.5%和2%。结果表明:添加柠檬酸的各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均有提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腹泻率均较对照组低(P〈0.01)。试验组仔猪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旺盛、被毛整齐、光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