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探讨用蟛蜞菊作为日粮的主要成分对鹅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将96羽21日龄体质量相似的合浦鹅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8羽(4公4母)鹅;分别饲喂4种不同日粮,日粮1组和日粮2组的基础精料相同,但前者青料用象草,后者用蟛蜞菊;日粮3组和日粮4组在基础精料中分别加入10%和22%的蟛蜞菊草粉,青料同用鲜蟛蜞菊。试验鹅全舍饲,预试7d后于28日龄开始进行42d的饲养试验,期间进行代谢试验;用4NHClAIA内源指示剂法测定日粮养分的消化代谢率,在试验结束时,测定试验鹅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日粮4组试验鹅的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日粮1、2和3组;但日粮2、3和4组的纤维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消化率显著高于日粮1组;其他养分消化率4组日粮间没有太大差异(P0.05);日粮2组试验鹅的日增质量显著高于日粮1组、3组及日粮4组(P0.01);但日粮1和3组间没有差异(P0.05);4组试验鹅间的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也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只要利用的形式和比例恰当,蟛蜞菊完全能作为养鹅的良好饲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用无草粉日粮饲喂生长期猕猴的研究,了解无草粉日粮取代国内外猕猴经典日粮配方的可行性,为猕猴日粮配方设计、筛选、修改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选取10只健康自繁生长期猕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单笼饲养,分别饲喂加草粉日粮A和无草粉日粮B,测定猕猴对两组日粮部分常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日均采食量以及试验前后猕猴的体重、体长、前肢、后肢的增长情况和外观发育情况。生长期猕猴对无草粉日粮B中粗纤维(CF)的表观消化率明显高于日粮A(P<0 01),对其他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略高于日粮A(差异不显著);对日粮B的日均采食量为(90 04±0)g(风干物质),明显低于对日粮A的日均采食量(124 58±23 93)g(风干物质)(P<0 05),但两组试验猕猴的体重、体长、前肢、后肢的增长无明显差异(P>0 05)且外观生长发育良好,无腹泻。两组日粮均能满足生长期猕猴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无草粉日粮取代经典日粮配方饲喂生长期猕猴是完全可行的。对降低采食量,增加有机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减少营养过剩和饲料浪费,降低饲养成本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合浦鹅日粮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和磷等养分的消化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将120只28日龄的合浦鹅随机分成6个组,进行2个饲养和消化试验:试验1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5.10%,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0.03、11.00和11.85 MJ/kg的3种日粮;试验2组饲喂代谢能水平为11.50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50%、14.85%和17.83%的3种日粮.用4 mol/L HCI ALA方法测定日粮的养分消化率.结果表明:粗蛋白质水平为15.10%和代谢能水平为10.03 MJ/kg的日粮,具有较高的养分消化率,但不同代谢能水平对试鹅的生长性能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代谢能水平为11.50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为12.50%的日粮也具有较高的养分消化率,但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试鹅的生长性能影响差异也不显著(P>0.05).因此,28日龄以后的合浦鹅的日粮粗蛋白质和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5.10%和10.03 MJ/kg,或分别为12.50%和11.50 MJ/kg时,均具有较高的养分消化率,但对合浦鹅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精料补充料对育成期梅花鹿母鹿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机选择健康、年龄体重相近的21头育成期母鹿,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a、b、c 3种不同组成的精料补充料。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5∶65。结果表明:育成期母鹿干物质、有机物质的采食量C组显著高于B组和A组,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粗蛋白消化率C组最高,且C、B两组显著高于A组(P0.05)。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梅花鹿平均日增重C组显著高于B、A两组(P0.05),B组显著高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葵花籽对奶牛日粮养分消化率和产奶量的影响,选择4头处于泌乳中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A组)、6%葵花籽添加组(B组)、10%葵花籽添加组(C组)和15%葵花籽添加组(D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C、D组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分别减少了0.40,0.64,0.84 kg/d;D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和干物质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而A、B、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产奶量方面,与A组相比,B、C、D组产奶量分别提高了0.50 kg/d(P>0.05)、0.90 kg/d(P<0.05)和0.30 kg/d(P>0.05);B、C、D组的乳脂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26%、6.23%、7.12%,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日粮中添加葵花籽可以降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促进养分消化率的提高,对乳脂率也有一定改善作用,特别是添加10%的葵花籽可以显著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精料比例对皖南牛粗饲料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30头去势的体重相近的18月龄皖南牛,随机分成5组,各组根据体重的1.9%、1.6%、1.3%、1.0%和0.7%补充精料,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测定粗饲料采食量和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皖南牛的粗饲料采食量随着精料饲喂量的减少而增加,总的干物质采食量(DMI)随着精料饲喂量的减少而降低;日粮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CP)、粗脂肪(EE)和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随着精料饲喂量的减少而降低;日粮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随着精料的减少先升后降,精料饲喂量占体重1.0%的组的NDF和ADF表观消化率最高,分别为60.48%和57.07%。  相似文献   

7.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消化代谢试验研究绵羊对棉籽壳(含仁棉籽壳、无仁棉籽壳)和粉碎玉米秸秆的自由采食量和表观消化率,旨在对棉籽壳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特点进行评价.试验选择12只成年新疆美利奴公羊,随机分为2组(n=6),在饲喂300 g/(只·d)混合精料的基础上分别喂给400(试验1组)、800(试验2组)g/(只·d)无仁棉籽壳,用差数法测定绵羊对棉籽壳的表观消化率.另外,选择18只成年新疆美利奴公羊,随机分为3组(n=6),在饲喂300 g/(只·d)混合精料的基础上,分别自由采食含仁棉籽壳(试验3组)、无仁棉籽壳(试验4组)和粉碎玉米秸秆(试验5组),研究绵羊对其的消化代谢情况.结果表明,绵羊对无仁棉籽壳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6.71%、47.37%、-53.40%、66.60%、62.48%和42.59%.饲喂含仁棉籽壳、无仁棉籽壳和粉碎玉米秸秆时,饲喂含仁和无仁棉籽壳组的干物质、有机物、纤维素、半纤维素、能量和钙等的采食量均无明显差异(P> 0.05),但采食含仁棉籽壳组粗蛋白质和磷的采食量极显著高于无仁棉籽壳组(P< 0.01),木质素采食量极显著低于无仁棉籽壳组(P< 0.01).饲喂含仁棉籽壳日粮和无仁棉籽壳日粮绵羊间干物质、有机物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明显差异(P> 0.05),但无仁棉籽壳组绵羊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却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含仁棉籽壳组(P< 0.05;P< 0.05),含仁棉籽壳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无仁棉籽壳组(P< 0.01);饲喂玉米秸秆时绵羊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纤维素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饲喂含仁或无仁棉籽壳的绵羊(P< 0.01),但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却低于饲喂棉籽壳的绵羊(P> 0.05).饲喂含仁棉籽壳日粮绵羊的氮摄入量和氮保留率极显著高于无仁棉籽壳日粮绵羊(P< 0.01);饲喂玉米秸秆日粮绵羊和饲喂无仁棉籽壳绵羊在氮保留上无明显差异(P> 0.05).因此,棉籽壳是一种特殊的粗饲料,绵羊对其采食量大,纤维素类物质和能量的消化率较高,但存在着严重的蛋白质消化障碍;无仁棉籽壳日粮与玉米秸秆日粮的营养价值基本相当,但绵羊对无仁棉籽壳日粮的氮消化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日粮组合对反刍动物的营养调控,试验采用2×2双因素析因试验设计,选择24头胎次、体重相近的奶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不同粗饲料评定指数(GI)和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CBI)组合日粮:A1(GI=10.83,CBI=1.48)组、A2(GI=10.83,CBI=1.62)组、B1(GI=10.33,CBI=1.48)组、B2(GI=10.33,CBI=1.62)组,观察GI和CBI组合日粮对泌乳期奶牛咀嚼活动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I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粗蛋白采食量(CPI)、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NDFI)和酸性洗涤纤维采食量(ADFI)没有显著影响(P0.05);CBI对奶牛NDFI、ADFI有显著影响(P0.05),对DMI、CPI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DMI方面,A2(GI=10.83,CBI=1.62)组日粮采食量较多;在CPI方面,B1(GI=10.33,CBI=1.48)组日粮采食量较多;在NDFI和ADFI方面,B2(GI=10.33,CBI=1.62)组日粮采食量较多。四组同一营养水平日粮条件下,A1组日粮饲喂采食时间、反刍时间和总咀嚼时间较短。GI对CP表观消化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CBI对NDF表观消化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GI和CBI对咀嚼活动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各项指标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日粮组合采用GI=10.83,CBI=1.48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在母猪妊娠期用不同比例的紫花苜蓿鲜草代替部分精料,研究其对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用胎次、配种时间、上胎产仔数、体况等基本一致的大长二元母猪3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共分为6个组,每组5头猪,每头猪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用紫花苜蓿鲜草代替10%,20%,30%,40%的基础日粮(按干物质折算),试验Ⅴ组用紫花苜蓿草粉代替20%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1)和对照组相比,在妊娠母猪饲粮中无论是用不同比例的紫花苜蓿鲜草还是用20%的苜蓿草粉代替精料,均提高了饲粮中粗蛋白质、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其中试验Ⅲ组的提高幅度最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替代量的增加,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依次下降,但苜蓿草粉组和对照组几乎无差别。2)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替代量的增加,繁殖期母猪体增重和背膘增加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妊娠期母猪背膘增加量和泌乳期母猪背膘减少量依次下降。和对照组相比,在妊娠期母猪饲粮中以紫花苜蓿鲜草和草粉替代等干物质量的精料,均提高了母猪的采食量,其中试验Ⅲ组的采食量最大,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紫花苜蓿鲜草和草粉替代精料后,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有所缩短,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替代精料量的增加,提高了初生窝产仔猪总数、初生窝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窝平均日增重;鲜草试验组(试验Ⅲ组除外)的断奶仔猪个体重和对照组相似,试验Ⅴ组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其余各试验组,试验Ⅴ组的断奶仔猪日增重也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综合分析认为,母猪妊娠期饲粮中用30%的紫花苜蓿鲜草代替精料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0.
探讨日粮中添加苜蓿鲜草和青饲玉米对奶牛生产性能及其乳成分的影响,本试验选用荷斯坦泌乳奶牛2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秸秆和精料补充料;试验组饲喂苜蓿鲜草、青饲玉米和精料补充料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苜蓿鲜草和青饲玉米,可极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乳脂率(P<0.01),显著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和乳蛋白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1.
选取体重相近、健壮的4周龄合浦鹅60羽,随机分为稻草粉组、玉米秸秆粉组和花生藤粉组,每组20羽,饲养42 d。于8周龄时从上述试验组中各选取5羽体重接近的鹅,测定其对3种纤维来源的饲粮养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1)饲喂含粗蛋白质约为13.80%,粗纤维约为8.0%的饲粮,稻草粉、玉米秸秆、花生藤用作饲粮纤维来源,不影响合浦鹅的日增重、血清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P>0.05)。(2)花生藤粉组饲粮的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和无氮浸出物的表观代谢率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稻草粉组和花生藤粉组的饲粮粗蛋白质、能量的代谢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粉组(P<0.05)。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日粮对广西合浦鹅生产性能及养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日粮对鹅生长性能和纤维类物质及其他养分利用能力的影响。选取4周龄、体重相近的广西合浦鹅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公母各1/2),分别饲喂3种不同代谢能(ME)水平的日粮:第1组10.03 MJ/kg,第2组11.00 MJ/kg,第3组11.85 MJ/kg,进行42 d的饲养试验;同时分别于5周龄和9周龄时从上述3组试验鹅中各选取4只体重相近的试鹅进行代谢试验并用内源指示剂法(4 mol/L HCl不溶灰分)测定试鹅对日粮养分的代谢率。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各组试鹅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5周龄时,各组日粮养分代谢率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在9周龄时,第1组的CF、DM和能量代谢率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或P<0.01)。因此,本试验证明了日粮ME在10.03~11.85 MJ/kg时,不影响合浦鹅的增重和屠宰性能;在9周龄、日粮ME为10.03 MJ/kg时,其CF、DM和能量代谢率显著高于ME为11.00或11.85 MJ/kg组,而高能量日粮并未表现出养分代谢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物理有效纤维(peNDF)水平饲粮制粒对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4只体重约为25 kg的波杂公山羊(波尔山羊×徐淮山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4只试验山羊分别饲喂4种不同的饲粮。饲粮A、B分别为peNDF水平为22.69%的粉料、颗粒料,饲粮C、D分别为peNDF水平为31.69%的粉料、颗粒料。4种饲粮的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及总能等相等或接近。试验分为4期,每期15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低peNDF水平下,与饲粮A相比,饲粮B显著提高了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干物质、有机物、钙、磷表观消化率及氮保留量、氮保留率与氮生物学价值(P0.05);2)高peNDF水平下,与饲粮C相比,饲粮D显著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干物质、有机物、钙、总能表观消化率及氮保留率(P0.05);3)相同饲粮形态下,与高peNDF饲粮(饲粮C、D)相比,低peNDF水平饲粮(饲粮A、B)除钙表观消化率无显著提高(P0.05)外,其余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由本试验结果得出,在高和低2种peNDF水平下,饲粮经制粒均提高了山羊的养分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14.
Six Quarter Horse yearling fillies were used in a duplicated 3 × 3 Latin square experiment to evaluate the technique of using nitrogen retention as a response criterion for amino acid studies in the horse. Yearlings were paired by age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ree concentrates fed with medium-quality Coastal Bermudagrass hay. Diet A, a soybean meal–based concentrate, was amino acid sufficient. Diet B, a cottonseed hull–based concentrate containing 2% urea, was amino acid deficient. Horses fed diet C, identical to diet B, were orally dosed with synthetic essential amino acids and cysteine, immediately before eating, to match amino acid levels in diet A. Nitrogen retention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diets A and B. There was a trend for horses fed diet C to have higher nitrogen retention, as a result of higher nitrogen intake. Nitrogen retained as a percent absorbed was lower (P < .05) for diet B than for diet A, whereas values for diet C were not different from diets A or B. Nitrogen retention was not an effective response criterion in this study. Differences in nitrogen retained as a percentage absorbed were observed between amino acid–sufficient and deficient diets. However, horses fed amino acid–deficient diets and dosed with synthetic amino acids likely require some modified dosage level to achieve the same or higher values as those for amino acid–sufficient diets.  相似文献   

15.
酵母培养物对绒山羊机体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观察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对绒山羊机体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12只健康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配对原则分为4组。其中A1、A3处理组饲喂精粗比为3∶7的基础日粮,B1、B2处理组饲喂精粗比为2∶8的基础日粮。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法,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培养物。各处理组日粮中YC添加量分别为A1:2.0%、A3:3.0%、B1:2.0%和B2:2.5%。分别在对照期最后1天、添加YC的第15天、第45天测定绒山羊机体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对照期、添加YC后的第15天和第45天,各处理组间血液IgA、IgG、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比例以及CD4 /CD8 的比值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YC后的第15天和第45天,A3和B1处理组血清Ig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期(P<0.01),B2处理组血清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期(P<0.05)。各处理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 的比例在添加YC后第15天略有升高(P>0.05);CD8 的比例在试验期第15天略有下降(P>0.05);CD4 /CD8 的比值在添加YC第15天均有较大幅度提高(P>0.05)。添加YC后第45天3个指标均恢复到对照期水平。结果表明,添加YC可以显著增加绒山羊血清IgA含量,并提高血清IgG含量;在添加YC初期机体外周血CD4 /CD8 比例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选择24只体重相近的40日龄肉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基础日粮相同,青饲料分别饲喂桂牧1号象草与蟛蜞菊,两组在平均日增重、平均日耗基础料量、平均日耗青料量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肉兔采食蟛蜞菊可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两组肉兔的血液指标和内脏重量无显著差异,表明蟛蜞菊与桂牧1号的饲用价值相似,可用于肉兔生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和纤维寡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头初始平均体重为(9.72±2.25)kg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30%复合益生菌(A组)、基础饲粮+0.08%纤维寡糖(B组)、基础饲粮+0.30%复合益生菌+0.08%纤维寡糖(C组),试验预试期4 d,正试期35 d,正试期分为第1阶段(1~14 d)和第2阶段(15~35 d)2个阶段。结果表明:1)除试验15~35 d时C组试验仔猪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各阶段各组试验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1~14 d时A、C组试验仔猪腹泻率(D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第14、35天时各组试验仔猪粪便中芽孢杆菌数、乳酸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试验仔猪各项血清指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添加复合益生菌和纤维寡糖可改善断奶仔猪断奶后1~14 d的腹泻情况,提高断奶仔猪断奶后15~35d的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形式铜对雄性梅花鹿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进而筛选出在梅花鹿日粮中铜的最适宜添加形式.选取20头2年生梅花鹿随机分成4组(A组、B组、C组和D组),按照能量相近、营养物质一致、铜添加量均为10 mg/kg(铜离子)的基础下,研究硫酸铜(B组)、柠檬酸铜(C组)和蛋氨酸铜(D组)3种铜源对雄性梅花鹿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蛋氨酸螫合铜组对干物质、粗蛋白质及钙的消化率高于另外3组(P>0.05);蛋氨酸螯合铜组对磷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和硫酸铜组(P<0.01);2)蛋氨酸铜组血清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1),毛中铜含量高于基础日粮组和硫酸铜组(P<0.05),粪中铜含量低于硫酸铜组和柠檬酸铜组(P<0.01);3)不同铜源影响总蛋白质、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血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蛋氨酸铜组铜蓝蛋白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结果表明,梅花鹿饲粮中最适宜的添加铜源为蛋氨酸铜.  相似文献   

19.
72只28日龄合浦鹅随机被分为3组,用来研究生物制剂对其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处理1为基础日粮组,处理2为基础日粮加酶组,处理3为基础日粮加酶和益生素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28 ̄49日龄阶段,处理2、3组的日增重明显高于处理1组(P<0.05),饲料效率得到明显改善(P<0.05);49 ̄70日龄阶段,各处理组生长性能无明显差异(P>0.05);整个试验期,处理2、3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后期,添加生物制剂对养分利用率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