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油田属低渗透砂砾岩油藏,通过对该油藏开发特征的系统分析,找出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储层的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因素是其开发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同时部分井组注采比不合理以及分注井配注合格率低等开发因素也是造成目前开发现状的重要原因。针对存在问题开展合理注水技术政策研究,采取不同井区精细注水,配合相应的油水井措施,使阿尔油田产量快速递减及含水快速上升趋势得到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尕斯库勒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差异大,层间、层内非均质严重。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利用周期注水技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现场作业表明,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最终采收率,为低渗透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开发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安塞油田“三低”特性、强酸敏性储层油水井堵塞问题,提出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技术。探讨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机理,介绍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技术的现场施工工艺。通过室内岩心酸蚀试验,优选酸液体系,在安塞油田应用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工艺技术。应用效果表明,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技术工艺效果比单纯的物理、化学解堵工艺效果要好,可起到明显的解堵增注效果,延长措施有效期。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田渗透率低,油层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超前注水正是针对低或特低渗透油层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及油层具有弹-塑性变形等特点而根据非达西渗流提出的改善这类储层开发效果的一项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超前注水方案优化研究,以便合理制定超前注水时机和合理注水强度等,提高单井产量。同时开展源271区块超前注水配套措施组合优化研究,通过预测油井普通射孔及压裂,以及不同方向定向射孔、定向压裂的开发效果,确定最优的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单家寺油田单2西沙三段4砂组为厚层活跃边底水超稠油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靠近油水界面、开采技术不配套等原因,直井蒸汽吞吐开发周期生产时间短,含水率上升快,周期产量低,开发效果差。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区剩余油分布,分析了水平井经济及技术界限,优化了水平井参数,研究表明,井型以水平井最佳,合理井距为90~100m,排距为100m时最合理;当水平段长度在200~250m之间时,采出程度和单储净累计产油达到最大;当水平段距油层段顶7/10时采出程度最高,水平段优选位于油层中部偏下。该研究成果改善了单2西沙三段4砂组开发效果,提高了采收率,对活跃边底水超稠油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储层物性研究方法,对安塞油田长63砂层组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长64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储集物性较差,总体上为低孔低渗到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备小层中似集物性最好的是63^1砂层1小层,其次是长63^2砂层2小层。  相似文献   

7.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具有"浅、薄、稠、散、小"的特点,注蒸汽热采后期,储层油水在纵向及平面上分布更加复杂化,热采效率低,开发效果差。依据大量的开发取心资料、动态监测资料、岩心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对稠油油藏在开发中后期油层物性变化规律及剩余油在纵向上及横向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为油田后期开发指明了方向,并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增产挖潜,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研究油藏的重要手段,它能在储层建模及动态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各种开发方案效果,从而优选最佳方案,为油田开发提供指导性建议。双河油田北块Ⅰ5Ⅱ1-3层系注水开发近30年,油层水淹严重,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研究了双河油田北块Ⅰ5Ⅱ1-3层系聚合物驱油藏数值模拟过程中聚合物溶液参数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东部大多数油田已经处于开发的中后期,含水高,产量下降快,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对于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反二阶微商层位处理技术、构造模式分析技术、断层综合判别技术对研究区的构造进行精细解释,采用薄层分频解释技术、地震正反演联合预测边界技术对薄储层分布特征进行预测,形成了针对断块复杂、开发程度高的岩性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组合技术,并首次将该技术组合应用于苏北盆地ZW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孤岛油田南区是被断层复杂化的稠油疏松砂岩油藏,主要特点是断层多、油层发育差、出砂严重、停产、低液井多。为提高注聚效果,综合运用了构造精细解析技术、储层构型研究技术、储层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干扰试井分析技术对油藏进行再研究认识;在此基础上,调整完善注采关系,加大低液井治理力度,强化提液引效,控制窜聚,使二类注聚油藏取得了一类油藏的注聚效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流动单元对揭示储层非均质性、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精度和注水开发效果及揭示剩余油分布规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靖安油田三叠系dlg油藏,探讨了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实践证明,运用动态流动单元划分方法所得的结果与生产实际相符合,能有效指导油田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田整体压裂方案研究——以台1区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外围油田具有渗透率低、储量丰度低和单井产量低的特点,属典型的"三低"油田。台1区块位于头台鼻状构造,开采层位为扶余组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9×10-3μm2,油井无自然产能,全部采用压裂方式投产。为了提高单井产量和油田开发效果,在对储层物性等参数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体压裂方案进行优化,确定了油水井裂缝穿透率和导流能力,优选了低伤害压裂液、陶粒支撑剂和压裂施工参数,为台1区块有效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的稳产高产,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由于油层多,层系之间的差异大,井网划分跨层系现象较为普遍,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油分布预测成为高含水期油田的开发关键。为定量分析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特征,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结合油藏开发动态,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再现油藏生产过程和不同时期油水分布。基于大庆油田北三区西部开发数据和监测资料,利用地质模型对区块生产过程进行了模拟,再现了油藏开发历程。由于层段多、砂体形态复杂、层内非均质性较严重,油层部分部位控制程度相对较差,在油层的边角部位、差油层及层内差储层段成为剩余油分布的集中区。以该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提供相应的措施调整,从而解决油藏注水开发中的3大矛盾,对油田开发生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大芦湖油田是80-90年代发现的较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该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的西部、金家-樊家鼻状构造的北端。大芦湖油田储层渗透性差、自然产能低,口口井需要压裂投产,人工裂缝发育,地下流体流动状态复杂,开发效果评价难度大。流管法考虑了水驱油过程中的非活塞性和油层渗透率的非均质性。它所依据的原  相似文献   

15.
测录井资料既有独立性,也有互补性,正确分析测录井资料及其储层响应特征,对于储层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以J 油田为例,利用岩性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岩心、岩屑含油显示特征进行储层分类判别,并利用该油田的累积产油量来验证储层分类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利用测井与录井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低、中孔低渗透储集层分类可以提供更为真实的储层参数;建立更有可操作性和简便的分类标准,这样可以使储层分类更加直观和快速,这对解决储层评价问题、提高油田后期开发调整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南油田浅层稠油油藏普遍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以及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油层吸汽不均的现象,导致高渗透层动用程度高,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研究了分层注汽管柱。该管柱可以实现不动管柱分层注汽,生产管柱与分层注汽管柱合二为一,减免了注汽管柱起下作业,减少了作业工作量,消除了作业过程中热能浪费。该技术的应用,可以限制高渗透层、动用程度高的油层的注汽量,增加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的油层的注汽量,增加油藏的动用程度,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油藏工程方案后评价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家围子油田油藏工程方案后评价主要包括油藏基本情况、地质认识、开发技术适应性、实施效果和开发预测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总体来看,油藏工程设计方案设计合理,有效指导了采钻工程和地面工程的设计。主妻通过前后对比分析法.通过实施效果和指标预测情况对徐家围子油田油藏工程方案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同类油田制订合理完善的油藏工程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安棚油田深层系为特低孔特低渗油气田,地层弹性驱动能量低,及时注够水、注好水保持地层压力,是安棚油田取得预期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安棚深层系的储层特点,在对安棚深层系注入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模拟注水过程的岩心流动试验。试验评价了注水过程中储层水敏、速敏、机杂等对储层造成的伤害因素及伤害程度,重点研究了注入水中机械杂质不同浓度、不同粒径及不同注入PV数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找出了安棚深层系注水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注入水中的机械杂质,提出了防止注水伤害的措施。对低孔低渗及特低渗油气田注水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求取的含水饱和度以及储层参数解释模型求取的束缚水饱和度,确定出细分储层驱替状况的依据———驱油效率,并给出厚油层内部划分出4个不同驱替效率分区的驱替效率界限。基于北三西区块某油田正韵律厚油层物性特征建立油藏地质概念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厚油层整个开发过程中的驱替状况,精细化分析了整个开发过程中特别是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厚油层内部驱替状况的差异性。通过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开发过程中各个驱替分区的区域范围、过水量以及产油量随含水率上升的变化状况,判断无效注水循环出现的时机。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统计数据,针对无效水循环对储层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无效水循环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抑制低渗透层、稀释有效产出层以及油田开发成本巨大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对海拉尔盆地复杂断块油藏开发钻井地质跟踪方法进行了探讨依据开发井、探评井试油资料,结合投产井生产动态,对部分井区构造低部位井油层重新解释(区块内每个小段块有效厚度解释标准各有差异),完善了有效厚度解释标准,满足了开发钻井需求;在开发钻井过程中,边钻井边认识边完善,随钻跟踪调整,优化井位运行,减少无效进尺,节约开发钻井成本;拓宽开发领域,及时发现新含油层系。实际跟踪效果表明,该方法既综合提高了钻井成功率,保证开发钻井效果,又节约开发钻井投资成本,提高了油田开发经济效益,对保证开发井钻井效果和产能建设任务的按期完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