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满足深井固井对水泥浆缓凝剂的要求,合成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酸(MAA)和有机二元酸三元共聚物缓凝剂,经筛选得最佳合成条件为:溶液pH值8~10,AMPS、MAA、有机二元酸质量比5∶4∶2,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为3h。室内评价了缓凝剂对胶乳水泥浆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凝剂的缓凝效果良好,稠化时间可调,稠化曲线理想;对水泥浆流变性能有一定的改善;能很好的控制游离液量和API滤失量;固化后水泥石抗折、抗压强度高。该合成方法步骤简单,成本低,合成的缓凝剂解决了普通缓凝剂缓凝效果差、不稳定等缺点,应用前景广,更能满足现场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规水泥浆体系在储气库老井井筒中封堵效果差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封堵体系——G级微膨胀纤维水泥浆体系,并通过室内试验优化了水泥浆体系中的降失水剂、分散剂、缓凝剂、纤维增塑剂以及膨胀剂的加量,最后评价了水泥石的力学形变性能和水泥浆体系的综合性能。优选出的G级微膨胀纤维水泥浆体系配方为:93%G级水泥+2%微硅+3%JB-1+2%SNP+0.05%ST500L+0.3%ST200R+4%ST900L+0.8%SXY-2,优化出的体系配方由于改性纤维的增塑和增韧的双重工效,使得水泥石具有很好的力学形变性能,抗折强度高达12.0MPa,完全能满足矿场井筒封堵强度的要求,在储气库老井井筒封堵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抗高温高密度钻井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新型的钻井液处理剂和性能优良的钻井液体系,是解决深井和超深井钻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重要途径。井越深,温度越高,高温会对钻井液体系产生严重影响;钻井液密度越高,其流变性能越难以控制。选择优良降粘剂、降滤失剂、井壁稳定剂等钻井液添加剂,配制了抗高温高密度钻井液体系,初步分析了处理剂的作用机理,研制了一套抗高温(200℃)的高密度(2.2g/cm3)水基钻井液体系,全面评价其各项性能。结果表明,该水基钻井液体系性能稳定,可以满足深井钻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GK-1井位于江陵凹陷涴市断裂带南岗一号断鼻构造,完钻井深3581m,固井目的层位为含钾石岩、石膏以及芒硝的粉质泥岩地层。使用常规盐水水泥浆固井其与地层的胶结质量差,制约着固井质量的提高。为提高含钾石岩地层的固井质量,利用抗盐降失水剂CG80S、防窜增强剂GS12L、抗盐分散剂CF44S、抗盐缓凝剂H21L以及复合加重剂材料CD26F构建了以10%氯化钾盐水作为配浆水的聚合物氯化钾盐水水泥浆体系,并对聚合物氯化钾水泥浆体系的物理性能和抗污染性能进行了评价。室内试验评价结果和GK-1井的现场应用表明,氯化钾水泥浆体系的性能可以满足含钾石岩以及含石岩、石膏以及芒硝的粉质泥岩地层固井要求,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深井、超深井钻井施工过程中,要求所使用钻井液的密度、抗高温等性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满足钻井和录井工程的需要。着重研究了一种抗高温高密度的水基钻井液配方。该配方的建立采用单因素法确定降黏剂、降失水剂、高温防塌抑制剂、高温稳定剂等几种主要处理剂的加量,再比较老化前后钻井液的性能变化进行钻井液的优组优配,形成了一套老化前后流变性能及失水造壁性能较好的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储层保护评价研究表明,该钻井液反排时突破压力低至0.58MPa,污染后的气相渗透率低至0.000084mD,渗透率恢复值高达86.8%,可以很好地保护储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外源茉莉酸对高温胁迫下红掌幼苗叶片热致死时间、膜质过氧化以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mmol/L的外源JA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38℃高温胁迫下的红掌叶片的热致死时间;外施JA可以提高高温胁迫下的红掌叶片的POD活性、SOD活性;降低MDA和O2- -含量;不同时间高温锻炼下可以提高红掌叶片内源JA浓度.结合以前的试验结果推测:JA可能是通过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体内MDA和O2- -含量来缓解高温胁迫对红掌幼苗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夏季高温条件下,研究了2年生盆栽银杏叶片膜相对透性、MDA含量、H2O2含量、·O2-产生速率及SOD、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升温初期,银杏叶片相对电导率、MDA 含量降低,·O2-产生速率升高、SOD活性降低,而H2O2含量、POD 活性均降低,表明叶片细胞膜对短暂高温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升温后期,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升高,·O2-含量、SOD活性升高,而H2O2含量升高、POD活性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O2-产生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降温过程的40℃时,MDA和 H2O2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35 ℃,而SOD活性的最高值则出现在30℃,表明各项指标对短期高温的反应具有滞后性.随着温度降低,叶中·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下降,活性氧代谢趋于平衡,从而使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针对深井、超深井温度和压力高,地层结构复杂等因素,结合深井钻井液的技术特点,通过对抑制剂、抗高温稳定剂、抗高温降滤失剂、抗高温增黏剂、润滑剂等添加剂的优化,研制了一套密度在1.80~2.20g/cm3可调、具有现场可操作性的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体系HTDF,其配方如下:4%膨润土+0.1%NaOH+0.5%乙醇胺+0.5%PADS+3%CSMP-2(视博)+3%SPR(视博)+0.2%KPAM+0.3%PAMS+1.5%TEX+重晶石,并对其高温稳定性、抗污染性、抑制性、润滑性、油层保护性和高温高压滤失性能等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长时间的抗温稳定性(抗200℃),能有效抑制泥岩的水化膨胀,具有较强的封堵性,滤失量低,对储层伤害小,可以满足钻进时工程地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幼苗的生理影响,试验设计制作了智能控制自然光照生长箱,在夏季高温时段(10:00-16:00)设置了3种湿度处理,即空气相对湿度55%±5%(M处理)、70%±5%(H处理)和以不加湿作为对照(L处理)。结果表明,在平均温度为33 ℃的高温条件下,各处理番茄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积累、POD活性都呈增加趋势,说明植株在不断的自我适应和调节;随处理时间延长,L处理和M处理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而H处理的细胞膜相对透性降低;而且处理期间,H处理的脯氨酸含量比L处理减少25%~70%,POD活性低14%~32%,说明植株在70%±5%的空气湿度下遭受的热胁迫较小,热害指数降低,耐热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声波强度仪,在高温条件下对原浆及各种加砂G级油井水泥石强度进行了连续30d的测试,研究了G级油井水泥石强度发展规律。研究发现,在高温条件下,水泥原浆的强度发展呈现的不是线性衰退,而是几何式衰退;水泥原浆强度在高温下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趋势,加入硅粉可以有效抑制这种衰退趋势。对比加入不同用量和不同目数硅粉的水泥浆强度发展,发现加入细硅粉使水泥石早期强度发展更快,强度高值出现的更早;粗硅粉对水泥石强度的中后期发展贡献大;150℃时,27%的硅粉加量可以满足抗衰退的要求,超过35%加量的硅粉,水泥石强度发展呈现二级增长。  相似文献   

11.
高温胁迫对苹果叶片膜脂过氧化及抗坏血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AsA代谢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研究了高温胁迫不同时间对苹果叶片AsA含量、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叶片MDA和H2O2含量随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抗坏血酸、AsA含量在高温处理2 h时达最大,之后开始下降;AsA/DHA比值均随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2.
利用“416-A”回归最优设计研究Ca(NO3)2·4H2O、KNO3、NH4H2PO4、MgSO4·7H2O对水培白菜的产量效应。数学模拟建立了四种肥料与白菜产量的回归方程:y=97.808-4.337x1 3.445x2-2.690x3 8.299x4-6.894x1x2 17.331x1x3-7.389x1x4-3.191x2x3 6.364x2x4 0.063x3x4-9.629x12-17.150x22-17.915x32-24.066x42。经检验回归关系显著,并对回归系数进行了检验。从回归方程可得:MgSO4·7H2O对产量以直接作用为主,其次为Ca(NO3)2·4H2O、KNO3和NH4H2PO4。Ca(NO3)2·4H2O与其它三种肥料均有交互作用,其中与NH4H2PO4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从产量效应回归关系优选出配方浓度为:Ca(NO3)2·4H2O:971mg/L;KNO3:931mg/L;NH4H2PO4:204mg/L;MgSO4·7H2O:581mg/L。采用回归最优设计结合水培研究肥料效应精确可行。  相似文献   

13.
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液性能极易发生破坏,因此深井钻井液的热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钻井液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抗盐、抗钙、抗高温的深井水基钻井液体系(密度为2.4g/cm3),对该钻井液体系进行了常规性能评价以及高温性能评价;探讨了钻井液体系的油气层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该水基钻井液体系抗温达到220℃;钻井液静置96h 后,上、下密度差为0.033g/cm3,具有较好的沉降稳定性和抗盐性;在模拟动态条件下评价钻井液对油气层的保护效果,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达到90%以上,说明其保护油气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外源黄体酮对高温胁迫下玉米幼苗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以玉米驻玉309为材料,人工模拟高温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外源黄体酮处理玉米幼苗,研究其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光合作用放氧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CAT、SOD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显示,10-9mol/L黄体酮处理玉米幼苗CAT活性为高温处理的2.4倍;10-7mol/L黄体酮处理玉米幼苗SOD、POD活性分别为高温处理的1.1倍、1.2倍;10-9mol/L、10-7mol/L黄体酮处理的幼苗高温下其外渗液相对电导率减少至高温处理的70%和65%,MDA含量减少至高温处理的69%和74%;10-7mol/L黄体酮处理的玉米幼苗其POD、CAT同工酶表达量和放氧速率明显增加,同时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对照(常温水处理)植株相比也有明显缓解。研究表明,10-9mol/L、10-7mol/L黄体酮处理可以提高高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同工酶的表达,降低膜脂过氧化及电解质外渗率,改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表油菜素内酯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油菜素内酯叶面喷施处理番茄幼苗,通过测定丙二醛、脯氨酸、相对电导率3个生理指标,筛选出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的最佳浓度,并利用此浓度探讨表油菜素内酯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的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表油菜素内酯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40℃)的最佳浓度为0.50mg/L;其诱导番茄幼苗耐热性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喷施处理后,在高温胁迫条件下能够维持番茄幼苗有较高的SOD、POD、APX活性,有效降低活性氧(O2^-·和H2O2)的产生和积累,减少膜脂过氧化的产生,从而保护细胞膜的热稳定性,提高番茄幼苗的抗高温能力;在提高番茄幼苗耐热性作用中,CAT活性是高温胁迫响应的原因之一,但表油菜素内酯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能力可能与CAT的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H2O2和脱落酸(ABA)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苗期玉米(Zea mays L.)叶片抗氧化防护系统的影响,利用玉米ABA缺失突变体vp5及其野生型Vp5为试验材料,在不同胁迫下使用H2O2清除剂KI,ABA抑制剂钨酸钠(T)预处理后,测定了体内4个抗氧化防护基因SOD4,GR1,CAT1和cAPX的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钴铁氧体纳米粒子可催化H2O2氧化对甲苯酚产生荧光物质2,2’-二羟基-4,4’-二甲基联苯,据此建立了测定H2O2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荧光强度与H2O2浓度在1×10-91×10-6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H2O2的检出限为4.9×10-10 mol/L,对浓度为1×10-7 mol/L和1×10-6 mol/L的H2O2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5%和2.1%.该方法已成功用于测定雨水、自来水和江水等水样中的H2O2.  相似文献   

18.
葡萄叶片饲喂的~(14)C-水杨酸对高温胁迫的应激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具 8片功能叶的葡萄幼苗 ,摘除第 1、2、8片叶 ,在中部第 5片叶 (L 5 )上饲喂14 C SA ,分别对L 5对侧上方叶 (L 4 )和下方叶 (L 6 )进行 4 0± 0 .5℃高温处理。结果发现 ,高温处理增加了饲喂叶14 C SA的向外运转量 ,改变了14 C SA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高温处理L 4或L 6叶后 ,处理叶片中的14 C SA积累量至少为对照的 3倍以上 ,植株其余叶片 (L 3或L 7)中的14 C SA积累量则低于对照 ;14 C SA向茎段的分配量与高温处理叶的位置相关。另外 ,高温改变了14 C SA向饲喂叶上侧和下侧的分配比例 ,最终均表现为向高温处理部位一侧的运输量增加。直接用仪器测得的14 C比放射强度至少有 70 %以上是14 C SA ,表明SA在运转中的代谢不多。  相似文献   

19.
高温胁迫对黑穗醋栗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穗醋栗品种94-4-13和黑丰1年生扦插苗为试材,测定不同时间、不同温度(25、35、42℃)处理下叶片光合作用和荧光参数的变化,探讨高温胁迫对黑穗醋栗幼苗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以期为黑穗醋栗的优质生产和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5℃对黑穗醋栗生长没有明显影响,35、42℃高温对黑穗醋栗生长均造成一定伤害,35℃能通过自身的调节适应高温胁迫,而42℃对黑穗醋栗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不可逆下降.黑丰在42℃处理下1~5 d内,Pn下降原因是非气孔因素占主导地位,5 d后则是气孔因素占主导地位,而94-4-13则正好相反.黑穗醋栗叶片的Fv/Fm对高温胁迫反映并不敏感.高温胁迫明显降低黑穗醋栗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而提高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高温胁迫对黑穗醋栗光合机构的伤害程度与伤害部位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诱导PCI2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10^8/LPCI2细胞培养24h,分别加入培养液(对照组)、10μmol/LAβ25-35(诱导组)、30mg/L原花青素+10μmol/LAβ25-35(保护组)。24h后收集细胞,以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比色分析测定MDA、H2O2含量和CAT活性。结果诱导组细胞可见凋亡特异性核固缩、核碎裂;MDA和H2O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保护组与诱导组比较,凋亡特异性核固缩、核碎裂减少;MDA和H2O2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CAT活性显著增强(P〈0.01)。结论原花青素可抑制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Aβ25-35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