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索桥主要由主缆、主塔、加劲梁、吊索、锚碇等部分组成,在外荷载作用下,各部分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受力特征。详细阐述了悬索桥主要部分在静荷载作用下各自不同的特性,对悬索桥设计计算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较系统地提供了悬索桥的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对进一步优化悬索桥结构形式和探讨计算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结果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比较,结合索塔受力的实际工况,对异型截面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节段最不利断面在环向预应力与索力共同作用下塔壁的应力响应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塔壁特征点处的应力值,为异型截面索塔的设计优化与理论分析模型的建立提出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骨架的应力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对最不利荷载作用下的日光温室骨架进行应力测试分析,以检验理论计算结果。通过对辽沈Ⅰ型日光温室钢平面桁架测试数据的分析。确定日光温室骨架的基本受力,得到了复杂结构钢骨架的实际应力值。这一结果为日光温室骨架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根据。同时,还介绍了利用非电量电测技术测试日光温室骨架内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自锚式悬索桥受力特点及其非线性分析理论,并以某一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为例,考虑主缆大位移、主梁和主塔的P-Δ效应、主缆吊索的初应力以及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以下5种荷载组合:组合I(恒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组合II(恒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收缩徐变)、组合III(恒载+公路-I级+索降温)、组合IV(恒载+公路-I级+整体升温)、组合V(恒载+公路-I级+主梁温差)进行了非线性力学性能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分析比较了结构参数及形式的变化对桥梁受力性能的影响,所得结论对同类桥梁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ANSYS的果园避障旋耕机旋耕刀片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果园避障旋耕机旋耕刀片特殊工况下(机组前进作业时机架附加横向运动)的受力状况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获得了单刀受力的数学模型。运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了旱地用C型旋耕刀实体模型,基于ANSYS Workbench分别对旋耕左刀和右刀进行了正常工况与避障作业2种情况下的应力、应变与变形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避障动作改变了旋耕刀的受力状况,但对旋耕刀片最大应力、应变、变形的位置没有产生影响。仿真结果为分析特殊工况下旋耕刀失效形式、安全性能提供了方法,也为研究设计新型旋耕刀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复合式发酵(好氧厌氧结合)塔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Solidworks建立复合式发酵塔三维实体模型,并对复合式发酵塔进行了简化。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识别结合面特征,建立复合式发酵塔装置重要零部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理论计算与有限元分析的结合,分析得出螺旋杆轴受力较小,叶片受力大,叶片两端受力最大,隔板右上端面厚度太小以至于承受不住物料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机械整形对套损井水泥环的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地分析了碾压整形与冲击整形的力学原理。在准静态的前提下,建立了碾压整形力学模型。根据应变协调条件,推导出了套管、水泥环及地层的受力计算公式。以冲击动力学和应力波传播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冲击整形的力学模型,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水泥环中的应力分布。采用损伤力学的研究方法对冲击整形和碾压整形中水泥环的破坏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理论,编制了计算软件,并计算了实际整形井,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中厚板轧机机电扭振数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求解,得到系统在过渡过程中的全部响应,且对轧机在轧制过程中的主传动系统的间隙和打滑两种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对此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现场测试是一致的,这能够更为准确地得出其拖动过程的各种响应状态;同时为进一步分析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设备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液压自爬模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对管道跨越悬索桥大型主塔建造进行工艺创新,总结了液压自爬模系统安装、主塔浇注成型的工艺流程,明确了主要操作要点及质量保证措施。基于充分保证施工安全的考虑,提供了爬模受力构件安全校核的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液压自爬模施工技术完全能够适应大型管道悬索跨越主塔施工,也可应用于其他管道跨越高耸混凝土主塔施工中。工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工效,同时能够使混凝土主塔具有良好的外观和强度,可以为管道跨越混凝土施工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套测试轮胎型号介于6.00-12与9.5-20之间的单轮牵引性能测试试验装置。对比分析了滑轨-内外框架式与平行四连杆-内外框架式2种框架结构的优缺点,确定使用前者作为装置主体,液压马达作为驱动轮胎动力源。针对在试验过程中由于地面不平整而导致传感器测力方向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内外框架的整体结构:测力传感器布置于内外框架间,使用预紧弹簧使两端球铰式拉压传感器始终受到拉力。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装置框架三维模型,同时建立了计算外框架最大应力的数学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内外框架进行应力应变仿真,最大应力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结构强度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内外框架在保证框架总体重量最小的基础上应力应变明显减小,达到使用刚度、强度。针对内外框架试验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模态分析和预测,仿真后分别得到了内外框架前四阶的固有振动频率。  相似文献   

11.
工程中为了提高梁的强度,可将几根梁组合在一起形成胶结复合梁,以提高梁的承载能力。通过对3层胶结复合梁在承受纯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导出了中性层的位置及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利用应变电测法对3层胶结复合梁在承受纯弯曲变形段选择数点进行测试计算,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合,因而该计算方法可用于实验教学及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运用摩擦动员理论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试验和实体工程观测资料的对比,研究土工网格加筋土体的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剪应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对路堤沉降和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加筋使土体内部的应力重新分布,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减小,剪应力增大,摩擦动员率提高,抗剪强度有效发挥,加筋土体的受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加筋后,路堤沉降和侧向位移减小,其整体稳定性、承载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强;结果还表明,土工网格的加筋效果优于金属条带。  相似文献   

13.
主要讨论了影响自动扶梯主轮受力的因素及主轮应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对转键式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作了详细介绍,着重对该离合器的转动键的受力及应力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通过与普通平键的比较得出结论,为该离合器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行管径813 mm复合检测器用速度控制单元理论研究及结构设计,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速度控制单元降速能力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速度控制单元的降速能力,并通过管径813 mm复合检测器的牵拉测试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设计的管径813 mm复合检测器速度控制单元在一定的管输介质压力(3.4~7.4 MP...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某移动通讯铁塔倒塌现场的破坏特征,采用通用的有限元程序对铁塔进行了受力性能分析计算;从塔上截取6根杆件进行了材性试验.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合理的截面设计和连接是该塔发生倒塌的主要原因.对铁塔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消防车液罐在非满灌极限工况下的受力情况,用Pro/E建立了某消防车罐体的三维模型,并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为平台,转化为罐体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流构耦合方法对罐体充满一半液体的工况进行瞬态仿真分析。通过模拟获得此工况下的应力分布范围,最大应力出现在中间防浪板与壳体连接拐角的结合部,其值为19.94 MPa,出现时刻为制动后1.040 s。模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为罐体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稳态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和相应的轧机辊缝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板带轧制时工作区非稳态润滑基本模型,求解了工作区压应力和摩擦应力分布情况.并对某大型公司轧机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数值计算,定性地分析了后张应力、非稳态变量角频率、压下率等参数对动态辊缝间压应力和摩擦应力分布的影响.验证了所建模型及仿真的正确性,可以对现场实际中轧机颤振的抑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碾压式堆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应力位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体结构比较简单,对骨料要求不很高,工程造价较低,受气候等条件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气候寒冷地区.因此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在北方地区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坝体结构设计是工程的关键,通过对大坝进行应力变形分析,可以了解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受力特点和安全稳定状态.本文以大石门水电站为例,通过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应力变形的计算,深入了解了施工期、蓄水期等不同阶段心墙的变形和受力情况,为施工、运行过程中提高沥青混凝土心墙适应坝体和地基变形的能力提供宏观上的参考和整体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限元法对铸铁夯锤进行了受力计算,并对其在使用中的开裂破坏进行了分析。同时,考虑到铸铁材料的拉压不同弹性模量性,计算了不同模量比对夯应力的影响。对夯击接触时间、起落高度、地基硬物等因素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