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页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储集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该地区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地层中发育的暗色泥页岩层系分布广泛,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以腐殖型为主,成熟度多集中在1.3%~2.5%,处于大量生气阶段,为页岩气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内近几年钻探成果,利用泥页岩的厚度、有机质丰度、镜质体反射率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吐哈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进行分析,阐述各典型区块的勘探开发现状并指出主要勘探方向,为我国典型页岩气区块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海东昆仑八宝山盆地三叠系八宝山组为一套高原陆相碎屑岩及火山岩沉积,目前对于高原陆相泥页岩缺少有效的测井评价方法。参考传统页岩气评价思路,挖掘研究区重点井常规及成像测井响应特征与岩心实验数据的关系,对储层关键参数进行评价:(1)基于常规测井曲线,利用相关性分析优选9个岩性敏感因子,通过最优化算法求取6种主要矿物含量;(2)利用基于常规曲线的多元线性回归、电阻率-声波时差重叠、体积模型、铀含量计算等多方法进行总有机碳含量(w(TOC))计算及方法优选;(3)基于矿物体积模型进行变骨架的基质孔隙度计算、利用微电成像进行裂缝拾取及裂缝参数评价、利用PoroTex图像处理技术刻画溶蚀孔缝发育程度、基于阵列声波波场分离技术进行斯通利波界面反射、幅度衰减计算及渗透率反演;(4)岩心实验刻度测井,优选关键地质参数,构建吸附气、游离气及总含气量计算模型;(5)基于阵列声波岩石力学静态转换参数及矿物体积模型,优选适宜研究区的岩石脆性及可压裂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测井的储层关键参数多方法优选结果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建立的研究区储层品质评价标准解决了八宝山盆地高原含气泥页岩储层评价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太原组斜道段灰岩和毛儿沟灰岩中高产气藏的发现,太原组煤系烃源岩以外的碳酸盐岩生烃潜力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太原组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及地化实验数据的综合应用,分析海陆混合沉积潮坪环境中灰岩有机地化特征,并对有利于烃源岩发育的岩相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总体看来,太原组灰岩较之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偏低,斜道段灰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毛儿沟段次之;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Ⅰ型为主,部分样品出现Ⅱ型干酪根特征;有机质普遍处于高成熟度演化阶段,热解峰温(Tmax)平均可达483℃,镜质体反射率(Ro)普遍高于1.2%。(2)基于地球化学参数及岩石学特征的差异,将太原组灰岩共分为4类岩相类型:Ⅰ-Ⅱ型干酪根高有机质纹层状泥质泥晶灰岩相、Ⅰ-Ⅱ型干酪根中-高有机质块状泥晶灰岩相、Ⅰ-Ⅱ型干酪根中有机质块状生屑泥晶灰岩相以及Ⅰ型干酪根低有机质块状藻凝块灰岩相。(3)研究区中部以Ⅰ-Ⅱ型干酪根中-高有机质块状泥晶灰岩为主,烃源岩厚度不大;西部以Ⅰ-Ⅱ型干酪根中有机质块状生屑泥晶灰岩岩相为主,有...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地层为稳定的浅海环境沉积,地层发育齐全,沉积厚度大,是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有利勘探区.通过薄片观察和岩心物性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储层特征与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储层地层岩性主要是灰岩和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的孔、洞、缝,主要包括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铸模孔等;物性分析显示储层物性较好;在纵向上储层主要发育层段为桌子山组和克里摩里组.  相似文献   

6.
2015年以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涪陵和威远2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年产能超过70×108 m3。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区块之间气井产能、压裂液返排率差异性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岩心观察描述、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测井解释成果,从储层沉积环境、厚度、矿物组成以及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含气性等特征入手对比储层特征差异性。研究表明,涪陵和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各项指标与国外典型产气页岩储层相似,具有页岩气商业建产的储层基础。但与涪陵地区相比,威远地区存在储层厚度略薄,碳酸盐矿物组成含量高,相对富黏土矿物,有机碳含量、有机质孔占比、层理缝发育程度、孔隙度、水平渗透率、实测含气量等低的特征。探讨上述页岩储层特征差异性有利于解释两个地区页岩气藏勘探开发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不同的压裂开采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利用研究区岩心资料和钻井油气地球化学资料,系统研究了巴布亚盆地中上侏罗统烃源岩特征。研究表明,盆地中上侏罗统烃源岩主要发育在 Imburu 组、Koi-Iange 组、Barikewa组和 Magobu组,沉积厚度较大,平均厚度368m,岩性主要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页岩和泥岩。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整体中等,局部较高,全区有机碳含量范围为0.40%~2.25%,平均有机碳含量1.57%;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Ⅱ2型次之,有机质热演化普遍达到成熟阶段,局部为高成熟过成熟(R o 为0.5%~1.3%,局部高达2.1%),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岩矿物组、微观孔隙结构和储集空间分析研究,探讨了涪陵大安寨不同亚段地球化学和储集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寻找页岩气开发"甜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安寨段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平均为0.79%,属低有机质丰度,但大二亚段属于好的烃源岩,平面上从东北往西南方向w(TOC)呈现减小趋势。烃源岩有机质处于高成熟的湿气演化阶段。石英在纵向上分布较稳定,黄铁矿和菱铁矿的普遍存在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硅质含量与w(TOC)呈正相关,碳酸盐含量与吸附气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大安寨段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纵向上大二亚段物性好于大一和大三亚段,页岩构造微裂缝、黏土矿物间孔隙较发育。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延长组的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已达到好烃源岩标准,族组分中可溶烃类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类型好,烃源岩姥植比(Pr/Ph)绝大部分小于1,显示植烷优势,反映烃源岩沉积和保存于缺氧、弱还原~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升藿烷指数指示烃源岩沉积和保存于缺氧、弱还原~还原的湖相环境,沉积介质主要为淡水~微咸水。有机质来源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双重输入特征,长6~长8油层组烃源岩有机质来源相似,以水生生物略占优势;绝大部分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部分长9油层组样品或已达高成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凹陷北段延长组岩性特征、暗色泥页岩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总结了烃源岩纵向分布、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烃源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较高,平均为2.75%,并由南至北呈舌型降低趋势;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部分为Ⅲ型;有机质主体处于成熟演化阶段,部分处于低熟和高成熟演化阶段;整体烃源岩呈东南一西北向舌形分布,具有中南部厚并向周缘减薄的特点,西北边缘区域呈现尖灭态势。  相似文献   

11.
根据构造运动控制沉积的理论,通过平衡剖面的制作对川东南-湘鄂西地区的构造演化史进行研究分析,对川东南-湘鄂西地区的2套有利的烃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发育和埋藏有了一定认识。并结合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经验,综合考虑构造演化对页岩厚度、烃源岩成熟度和页岩埋深的影响,优选出了有利的区带进行页岩气勘探。  相似文献   

12.
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气田已经实现商业开发,主要采用长水平段分级压裂模式进行。结合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页岩气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资料,在分析产气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对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资料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系统研究,总结出产气剖面测井资料在页岩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为页岩气水平井轨迹钻遇小层设计、页岩气藏储层评价、压裂工艺参数优化及动态分析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指导页岩气田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东濮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_3~L)地质、地化特征,结合测井地球化学技术,进行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通过对地化数据实测点的整理分析可得:东濮凹陷Es_3~L北部泥页岩w(TOC)、氯仿沥青"A"、生烃势平均值分别0.87%、0.17%、6.17mg/g,南部分别0.36%、0.06%、2.31mg/g;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o)主要集中在0.5%~1.5%之间;泥页岩含油性好,最高可达300mg/g。利用东濮凹陷分层数据计算出Es_3~L泥页岩平均厚度在240m左右,且沙三段(Es3)北部地层盐岩发育,为页岩油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利用ΔlogR法建立有机非均质性模型,获取纵向连续的氯仿沥青"A"。通过体积法计算出东濮凹陷Es_3~L页岩油资源总量为10.67×10~8t,其中,Ⅰ级资源量可达6.7×10~8t,明显大于Ⅱ、Ⅲ级。总体来说,东濮凹陷Es_3~L具有较大的页岩油资源潜力及良好的开采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对桂中坳陷泥盆系泥页岩的形成条件及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桂中坳陷泥盆系页岩的分布明显受沉积相控制,暗色页岩主要分布于盆地相区,平面上页岩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优质页岩主要发育在中~下泥盆统,有机碳含量高,处于高成熟一过成熟热演化阶段,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有利于压裂改造,具备页岩气形成和后期压裂改造的基本条件。尤其是断裂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中西部地区,是桂中坳陷泥盆系页岩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冯地坑-洪德地区长7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重要油层组之一,但一直以来对其沉积相研究程度较低。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对其岩石类型、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等进行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并建立长7油层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冯地坑-洪德地区长7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2种亚相,湖泊相发育浅湖亚相;研究区三角洲前缘砂体以细砂-粉砂为主,发育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  相似文献   

16.
五峰组-龙马溪组为滇黔北页岩气开发的主要目的 层段,对威信凹陷麟凤向斜的Y井岩心进行了有机碳含量(TOC)、薄片镜下鉴定、X衍射全岩岩石矿物组成、XRF(X射线荧光光谱)元素分析等.结合测录井资料,系统分析了Y井矿物与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有机质的保存和富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一亚段1小层(S1l11-1)页岩沉积速率慢,陆源输入少,沉积时间长,沉积环境还原缺氧,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一亚段4小层(S1l11-4)沉积速率加快,陆源输入增多,沉积时间较长,沉积环境贫氧,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二亚段(S1l12)沉积速率快,陆源输入多,沉积时间短,有机质被稀释,沉积环境富氧,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Y井的笔石主要发育在S1l11-4中,从有机碳含量和自然伽马特征来看,S1l11-4和S1l11-1有机质丰度相当.目前,滇黔北地区的页岩气,主要以S1l11-1为目的 层进行开发.从Y井的分析结果来看,S1l11-4和S1l11-1均是Y井区页岩气开发的可能有利目的 层.  相似文献   

17.
涪陵焦石坝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O3w-S1l)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在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测井曲线、岩心描述等多种资料,将O3w-S1l下部暗色泥页岩段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暗色泥页岩段主要为深水陆棚沉积环境,自下而上可划分出4种沉积微相类型,分别为深水硅泥质陆棚微相、深水泥质陆棚微相、深水砂泥质陆棚微相、深水混积陆棚微相。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物厚度稳定,研究区向东南或西北方向延伸,沉积相由深水陆棚逐渐向浅水陆棚演变。  相似文献   

18.
黔东北黑色泥岩盆地中菱锰矿的品位普遍偏低,高品位的块状菱锰矿 在横向 上和垂向上并非稳定存在,弄清菱锰矿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为勘探开发提供指导。文章首先 从区域尺度分析了菱锰矿矿床分布与黑色泥岩盆地内部次级洼陷的关系,然后以杨家湾锰矿 床为例,分析了同一次级洼陷内锰品位与含锰岩系厚度和矿层厚度的相关性。最后选取次级 洼陷内的典型探井,从矿石的结构特征和矿物共生组合规律等微观尺度,研究了菱锰矿矿床 的垂向非均质性,探讨了黑色泥岩盆地中菱锰矿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菱锰矿主要赋 存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大塘坡组一段底部,锰矿品位与矿层厚度呈正相关,高品位的锰矿主 要为泥晶结构的块状菱锰矿,平面上主要分布于黑色泥岩盆地的次级洼陷沉积中心;锰矿层 在横向上并非稳定的均质沉积,从洼陷中心到洼陷边缘,菱锰矿的品位逐渐降低;锰矿层与 粉砂质泥页岩交互沉积,具有很强的垂向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9.
重庆酉阳板溪页岩二维地震勘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酉阳板溪区块位于渝东南桐麻岭背斜西翼,为了基本查清该区深部构造形态、目的层黑色页岩的赋存状态及埋深,从而加快我国重点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有利区带优选科研工作,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实施了酉阳板溪页岩二维地震勘探。区内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数据采集难度大;灰岩出露覆盖范围广,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速度分析困难等问题突出。通过对不同地层岩石出露区进行试验分析,采取高叠加次数等措施,有效地压制了干扰,提高信噪比.在数据处理上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技术,如折射静校正、异常振幅噪声压制ANOMA—LOUS-AMP—ATTEN模块、低频线性压制FXCNS模块和叠后时间偏移等技术,使目的层有效波反映明显。本次勘探精细标定出了寒武系高台组、金顶山组、明心寺和牛蹄塘组的顶面构造形态和埋深,解释断层6条,二维地震勘探的实施实现了目的层反射资料叠加,成像效果明显,地层和构造特征得到可靠的刻画。  相似文献   

20.
储层岩石的电性响应特征及电性参数是常规油气储层评价的重要依据,其电阻率一般与流体的饱和度、矿化度密切相关,页岩气属于非常规油气,其储层特性与常规油气的相差较大,故电性响应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待研究。多矿化度条件下页岩的复电阻率试验结果说明,页岩的复电阻率幅值和相位随矿化度的变化而改变,低矿化度条件下变化明显,高矿化度趋缓,在100g/L和200g/L时,2块页岩的电阻率幅值接近,相位基本重合。反演结果表明,电阻率随着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极化率整体上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即矿化度越高,极化率基本保持不变。目前,电阻率和极化率参数已应用于页岩气勘探,不同矿化度条件下页岩的复电阻率特性有利于指导页岩气储层评价,但影响电阻率和极化率的因素较多,如页岩孔隙结构、矿物成分等,其影响程度和规律仍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