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岩芯、测井和钻井资料等,对吐哈盆地鄯勒油田勒3区块七克台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详细划分,建立了高分辨等时地层格架,将七克台组划分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旋回,16个短期旋回。通过井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基准面旋回格架内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特征,分析各级次基准面旋回沉积演化规律,预测有利砂体的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2.
柴西南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研究区的露头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等,对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由V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阐述了研究区各类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砂体发育情况。对下干柴沟组中期、长期旋回层序进行了划分,识别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预测了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3.
在对地表露头的微相分析基础上,对阜康地区水西沟群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水西沟群内识别出由V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根据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对研究区水西沟群中期、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划分,其中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8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4个,最终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吐哈油田胜南地区储层的砂体展布特征,为油田下一步高效开发提供地质依据,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该研究区中侏罗统的目的层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并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对单井层序的研究,分析了沉积旋回格架内的沉积物与可容空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位进行了辱时地层对比,显示了胜南地区研究区块内的砂体发育与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井、岩心、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将珠江口盆地LF13井区珠江组划分为1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与经典层序地层体系的三级层序相对应。以此为基础,结合该井区储集层在单井和连井上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泥质含量等的变化,分析了基准面旋回格架内的砂体发育特征。长期基准面下降末期和上升初期可容纳空间低,沉积物供给量大,为厚层连片砂体发育的有利位置,其物性相对较好;长期基准面上升阶段偶见砂体发育,沉积物供给相对不足而可容纳空间极高,沉积砂体物性相对较差,连通性差,且泥质含量偏高。最终,综合砂体物性、基准面旋回、沉积相和成藏资料,提出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初期-中期寻找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基准面升降类型,将基准面旋回分别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A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B型)、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旋回层序(C型),根据可容纳空间的大小,又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为A1、A2、A3、B1、B2、B3,C1,C2,C39种类型,每种类型都与岩性油气藏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格架下对每种层序类型的平面分布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域,对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渤中凹陷西次洼427地区西部陡坡带为主,开展了石南陡坡带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沉积体系研究和岩性圈闭识别研究。研究发现,渤中凹陷西次洼427地区西部陡坡带东营组发育3个4~5级基准面旋回,基准面旋回控制砂体发育,地震相、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均表明,基准面上升旋回的下部是砂体发育的有利位置,砂体富集,每期砂体向西尖灭,形成岩性侧向尖灭型岩性圈闭,且每期旋回形成的岩性圈闭叠合性好。该岩性圈闭通过勘探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对渤海海域其他类似地区的岩性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四段(营四段)砾质辫状河型三角洲多套厚层砾石垂向叠加、地层厚度横向变化快、沉积微相垂向相变快的特点,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及地震地层学理论,采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对砾质辫状河型三角洲层序界面特征和层序空间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徐家围子凹陷营四段中、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一般表现为中强振幅、连续反射,测井响应特征表现为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等测井曲线突变,而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类型包括层理面、冲刷面、旋回界面和道间漫流砂;徐家围子凹陷营四段主要发育近等厚模式、底部缺失模式、整合减薄模式和整合增厚模式4种层序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9.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岩心、测井等资料,依据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商三区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浊积扇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对称型3种基本结构类型。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基准面旋回的类型决定了物性垂向非均质模式,识别出5种层内非均质模式。中长期基准面旋回及其位置决定了层间非均质性与平面非均质性。基准面旋回低部位发育的砂体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在平面上连续性好、分布面积大,是有利的储层分布层位。  相似文献   

10.
地层缺失类型的确定是复杂断块构造描述的重要步骤之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基础,将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一油组划分出14期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开发区块单砂体级(17个)地层格架,通过短期基准面旋回约束,应用超短期地层格架进行单砂体细分层统层对比,结合上覆地层岩性、电性等特征识别出区块东部目的层顶部存在剥蚀,与上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纠正了以往目的层断失的错误认识,认清地下油藏的构造形态,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科学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古地理学为指导,通过川西地区岩石类型组合和古生物化石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研究,对寿保1井钻井剖面单因素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分析,通过单剖面(井)层序地层划分,对主要基干剖面层序界面进行识别、追踪,确定出层序界面、最大海泛面的识别标志及其位置;在典型单剖面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通过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以现代碳酸盐岩沉积学为理论指导,以露头基干地层剖面和典型单井的沉积微相、亚相、相的精细研究,并结合辅助剖面和测井、地震资料研究,对研究区不同时代的沉积体系类型进行划分,建立研究区沉积模式,揭示该区不同相带时空分布演化规律,为该区储层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于庄组是中国中元古界长城系出露最好、层序较为完整的地区。从沉积层序划分标志入手,对层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的研究,将区内高于庄组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讨论和解释了各层序的构成和层序界面的识别。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该区在长城系发生过一次完整的海平面升降旋回,以快速、广泛的持续海进为主。  相似文献   

13.
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将羌塘盆地中部地区上侏罗统索瓦组划分为2个Ⅱ型层序,并阐述了各层序的体系域特征和形成的沉积动力学机制以及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生物迁移及环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侏罗统存在2个海平面变化旋回:卡洛阶晚期-牛津期早期和牛津期晚期。上侏罗统为-裂陷-坳陷盆地,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曲线基本符合,其沉积面貌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由于陆相深水沉积的地层岩性单一、标志物少,其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与等时地层对比一直是地层层序研究中的难点。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K2q)深水地层为例,应用测井曲线小波变换技术进行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及等时对比,三至五级层序界面在小波时频能量图上特征明显:三级层序边界强能量向中间转移;在层序内部时频能量具有从向大尺度转移-向小尺度转移-趋于稳定-向大尺度转移的特征,是体系域从低水位-水进-高水位-水退的垂向响应;其内部的每个能量团代表五级准层序,由此实现各级层序单元的划分,该结果与利用高精度地球化学测试手段所划分的结果较为一致。从湖盆中心到盆地边界,小波能量由弱变强,反映了水体能量的横向变化,由此建立了深水湖盆地层的等时对比,为深水沉积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建立了巴布亚盆地Fly台地中侏罗统Imburu组层序地层构架,并划分了沉积相,分析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展布特征与油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Imburu组可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Jsq11和Jsq12的海侵体系域是区内主要是烃源岩发育期,但高位期形成的河道和三角洲砂体在Fly台地中南部构造背景下难以形成有效的圈闭,下一步勘探应该转向地层、岩性等圈闭。  相似文献   

16.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将渤中26-3油田明化镇组下段(NmL)划分出7中期旋回。在区域沉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岩心、壁心、岩屑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NmL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受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及基准面旋回的控制,储层发育特征及物性特征在平面上规律性较差,而纵向上与长期基准面旋回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淮南煤田新集矿区早二叠世含煤地层层序地层格架,探讨其对煤层分布的控制作用。方法主要以下切谷砂体底部冲刷面为层序界面,结合沉积旋回特征,对矿区早二叠世含煤岩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结果将早二叠世含煤岩系从下到上划分为层序Ⅰ、层序Ⅱ、层序Ⅲ3个三级层序及8个体系域,构建新集矿区含煤地层三级层序地层格架。结论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煤层厚度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其中层序Ⅲ煤层最厚,总厚度为15.77m;层序Ⅰ煤层较为发育,总厚度为7.42m;层序Ⅱ煤层较不发育,总厚度为5.59m。同一个层序中,海侵体系域煤层厚度最大,高位体系域煤层次之,低位体系域煤层最不发育,其中可采煤层主要发育于泻湖-潮坪沉积环境和近海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的海侵体系域中。  相似文献   

18.
涪陵焦石坝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O3w-S1l)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在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测井曲线、岩心描述等多种资料,将O3w-S1l下部暗色泥页岩段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暗色泥页岩段主要为深水陆棚沉积环境,自下而上可划分出4种沉积微相类型,分别为深水硅泥质陆棚微相、深水泥质陆棚微相、深水砂泥质陆棚微相、深水混积陆棚微相。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物厚度稳定,研究区向东南或西北方向延伸,沉积相由深水陆棚逐渐向浅水陆棚演变。  相似文献   

19.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地震属性技术等最为常用的叠后储层预测技术,由于受分辨率及多解性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获得较好的薄储层预测结果。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体系域和沉积相精细研究技术及多井砂层精细对比技术,从宏观上解决岩性体发育位置;在该基础上,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研究单元,应用基于层序界面、最大洪泛面及地震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突破地震分辨率极限,对一个沉积旋回内储层的沉积演化进行地震属性解释,达到薄储层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结合钻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岩性油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南凹陷南屯组岩性油藏受沉积相带控制明显,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远岸水下扇以及三角洲沉积;岩性油藏主要形成于各种有利沉积相带控制的近岸水下扇中扇、远岸水下扇和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砂体中;研究区油藏类型为砂岩上倾尖灭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