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明贵定本地茶种鸟王茶与引进的福鼎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比较两种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差异.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和三氟乙酸溶液(体积分数为0.05%),流速为0.8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8 nm,柱温室温,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不同茶叶类型不同采摘时期,鸟王种的茶氨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福鼎种,两种茶叶的茶氨酸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很多研究发现了茶叶具有很多突出的功效,而茶叶功效往往是由其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决定的。因此综合分析了茶叶的传统功效及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防止茶叶受病虫危害并提高茶叶产量等,农药在茶叶栽培中被广泛使用,但茶叶中残留的农药极大地危害了人们身体健康。本文阐述了气相色谱法测定的特点,介绍了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危害,综述了近几年气相色谱法检测茶叶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应用,展望了气相色谱法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气相色谱法的更好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系统探讨了茶叶中有机酸的分析方法,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以及毛细管电泳色谱法等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还阐述了有机酸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及其保健功效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有机酸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杭州地区有机毛峰茶叶4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氨基酸、嘌呤碱、儿茶素进行检测,并结合其感官审评分析,对杭州地区有机毛峰茶叶品质与其化学成分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毛峰茶叶中氨基酸、嘌呤碱总量随着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减少;儿茶素指数除了特级比一级略低外,有随茶叶品质级别的降低而降低,儿茶素与氨基酸比值有随茶叶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增加的规律;基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感官审评因子来看,该批次的毛峰茶叶有随着等级呈现出与品质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杭州地区有机毛峰茶叶4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氨基酸、嘌呤碱、儿茶素进行检测,并结合其感官审评分析,对杭州地区有机毛峰茶叶品质与其化学成分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毛峰茶叶中氨基酸、嘌呤碱总量随着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减少;儿茶素指数除了特级比一级略低外,有随茶叶品质级别的降低而降低,儿茶素与氨基酸比值有随茶叶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增加的规律;基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感官审评因子来看,该批次的毛峰茶叶有随着等级呈现出与品质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茶叶降氟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水处理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茶叶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水温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 ,茶叶氟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茶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 ,尤其是咖啡因 ,也随之下降。揉捻后的茶叶经 6 0℃的水处理 1m in,茶叶氟含量显著下降 ,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可得到较好保留  相似文献   

8.
茶叶化学成分是品质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不同,品质各异。本文对我国市场上14份优质的绿茶干茶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市场上绿茶品种丰富,化学成分变异较大,为选育特色品种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叶各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相关,表明茶叶品质形成复杂,选育时需明确影响品质的主效因子;经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14份样品分为4类,每类具有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离子色谱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能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等优点,已成为离子型化合物分析的常用方法。本文综述了离子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近年来离子色谱法在茶叶中阴离子、阳离子、有机酸、糖类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农药残留和非法添加物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叶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井然  冯雷  陈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86-9187,9210
氨基酸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之一,也是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分析检测是十分必要的。综述了目前用于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分析检测的诸多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未来分析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化学成分的研究是对披针叶黄华各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目的是对披针叶黄华的化学成分选用适当的分离纯化方法.通过试管法和纸色谱法确定化学成分后可对披针叶黄华进行活性部位筛选,即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活性特点,可以明确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12.
茶叶中构成色、香、味的化学成分物质多是热敏性物质,在茶叶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极易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品质下降。主要阐述了低温在茶叶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对保持茶叶品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茶叶化学成分是品质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不同,品质各异。通过对我国市场上14份优质的绿茶干茶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市场上绿茶品种丰富,化学成分变异较大,为选育不同特色品种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相关分析显示出各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相关,表明茶叶品质形成复杂,选育时需明确影响品质的主效因子;经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14份样品分为4类,每类具有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以及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对固相萃取(SPE)、加速溶剂萃取(ASE)、微波辅助萃取(MA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等萃取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与传统前处理方法相比较的优点进行了概括。也对茶叶农残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色谱法、酶联免疫法和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和比色法等方法对浙江苦丁茶、广西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 绿色紧实,味苦回甘, 具有典型苦丁茶的品质特点;贵州苦丁茶没有一般苦丁茶味苦回甘 的特点。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氨基酸总量、生物碱、可溶性糖、黄酮和-胡萝卜素等化学成分也基本一致, 与贵州苦丁茶及茶叶有较大的区别。因此, 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为一般意义的真正苦丁茶 。表3 参5  相似文献   

16.
超声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浸出液中的氟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可  周旭  申茂泉  何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40-12641
[目的]研究并优化茶叶的浸出方法,并在优化的浸出条件下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浸出液中的氟含量。[方法]优化了离子色谱测量茶叶浸出液中氟化物的浸出方法。在Ionpac AS9-HC分离柱上用9 mmol/L Na2CO3淋洗液做流动相进行洗脱并进行测定。[结果]溶液中氟离子在0.02~5.00μg/g浓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仪器检出限为1.5μg/L。试验方法对5种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茶叶回收率为97.62%~102.07%,精密度为1.01%~1.63%。安溪铁观音及云南普洱茶的氟化物含量比四川花茶和祁门红茶高,宜兴绿茶氟化物的含量最低,该法与国标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研究的茶叶浸出液中氟含量均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结论]离子色谱法对茶叶浸出液中氟化物的测定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建议人们适量饮茶。  相似文献   

17.
为都匀毛尖茶的品质控制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都匀毛尖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对都匀毛尖茶指纹图谱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都匀毛尖茶的特征指纹峰有10个共有色谱峰,并确定其中2个化学成分茶氨酸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同时,7个不同产地的都匀毛尖茶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8。不同茶叶样品共聚为3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构建的都匀毛尖茶指纹图谱专一性强,稳定性好,能鉴定其品质真伪。  相似文献   

18.
对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甲氰菊酯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估。运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对茶叶中甲氰菊酯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立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分量及来源,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是甲氰菊酯标准工作曲线、重复测量、固相萃取过程、ECD检测器和标准溶液配置等;当茶叶中甲氰菊酯含量为0.60 mg/k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40 mg/kg(k=2)。该模型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甲氰菊酯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薏苡仁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及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薏苡仁的脂肪酸及酯类、薏苡素、多糖类、低聚糖类、黄酮类、糖蛋白类、甾醇类、内酰胺类等主要化学成分和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质谱联用法、红外光谱法、指纹图谱法、生物效价法、分子生物技术法等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3种苦丁茶与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和比色法等方法对浙江苦丁茶、广西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绿色紧实,味苦回甘,具有典型苦丁茶的品质特点;贵州苦丁茶没有一般苦丁茶“味苦回甘”的特点。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氨基酸总量、生物碱、可溶性糖、黄酮和β-胡萝卜素等化学成分也基本一致,与贵州苦丁茶及茶叶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为一般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