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用微地震、产剖测试、示踪剂监测等方法,研究页岩气多级压裂水平井缝网形成特征,评价压裂改造效果,由于受施工条件、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难以取得明显成效。以涪陵页岩气开发试验井为例,应用反褶积方法,结合不稳定生产动态分析,研究多级压裂水平井线性流、拟稳态流(或边界控制流)响应特征,评价压裂改造体积(SRV),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为钻完井、压裂试气工艺优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簇射孔技术是页岩气水平井多段、分段压裂完井工艺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分簇射孔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基于分簇射孔工艺技术原理,重点阐述并分析了分簇射孔工艺中配套的相关技术,包括连续油管射孔、复合桥塞与射孔联作、多级点火控制、分簇射孔器、泵送工艺参数优化、高压动密封防喷以及管串丢手释放和安全起爆监测等配套工艺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分簇射孔工艺技术安全适用性,对页岩气水平井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是有效降低页岩气开发成本、最大化改造页岩储层的钻井技术。水平井压裂形成的缝网体系主要受储层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夹角、岩石力学性质、水平井主应力方位、水平应力压差等因素的控制。选择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钻探水平井,能在压裂时形成较为复杂的网状裂缝,提高产量。本文以彭水页岩气区块为例,通过不同地应力方位测定和计算了最大主地应力方位,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水平井钻探方位。钻探及压裂实践证明,采取该方法实施的水平井在页岩储层体积改造中有较好效果,在国内率先获得了3.8万方产量.拉开了中国页岩气水平井开发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气田已经实现商业开发,主要采用长水平段分级压裂模式进行。结合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页岩气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资料,在分析产气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对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资料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系统研究,总结出产气剖面测井资料在页岩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为页岩气水平井轨迹钻遇小层设计、页岩气藏储层评价、压裂工艺参数优化及动态分析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指导页岩气田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5.
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分段分簇设计的簇间距大小对页岩储层改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针对涪陵焦石坝部分区块页岩储层埋深大、三向应力高、构造变形强等特点,通过气藏数值模拟和压裂设计模拟,提出了"细分段密分簇+大孔径射孔"设计思路,对页岩气水平井进行细分段(34~47m)、密分簇(15~21m)。试验结果表明,"细分段密分簇"压裂设计能够有效增加压裂裂缝面积、压后平均缝宽以及缝网复杂度。综合考虑页岩气水平井地质以及工程特征,配合高黏胶液和中黏减阻水,形成了适用于焦石坝页岩储层"细分段密分簇"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对指导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页岩气藏层理发育,页岩气藏水平井与常规油藏水平井相比,井眼不稳定问题及不易压裂问题更为突出,需要提出兼顾两者的水平井眼方位优选方法。采用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走滑断层地应力状态下页岩层理倾角和走向对水平井方位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层理倾角对水平井井眼方位优化影响很大。层理倾角较小时,页岩水平井易于压裂的方位与井眼稳定的方位是一致的,选择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或靠近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为优选方位。层理倾角较大时,页岩水平井易于压裂的方位与井眼稳定的方位几乎是相反的,需要选择维持井眼稳定要求的钻井液密度不高,且相对易于压裂的方位。层理走向对水平井井眼方位优化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庆油田水平井通过压裂改造的技术攻关,单井产量提高至定向井的3倍以上,已成为低渗透油田转变开发方式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受非均质程度、裂缝展布、边底水分布等因素影响,水平井部分井段水淹,含水快速上升、单井产量突降,严重影响水平井开发效益。针对上述问题,攻关研究形成了井下取样找水技术和单封拖动管柱找水技术,实现了多段压裂水平井快速低成本找水,为水平井控水增油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页岩气开发目前常用的钻井液体系,针对油基钻井液存在污染大、费用高以及钻井工期长等问题,展开水基钻井液体系开发研究。对在美国Eagleford区块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液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有效地解决了油基钻井液污染大、页岩气钻井工期长的问题。通过分析页岩井壁化学失稳机理,总结页岩气油基钻井液和水基钻井液的综合性能指标和成本,现场的成功应用以及研究结果表明了页岩气水平井油基钻井液和水基钻井液都适用未来的页岩气储层开发,但随着环保要求的越来越严格,未来页岩气水基钻井液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水基钻井液在页岩气开发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液态CO2压裂是采用液态CO2作为压裂液进行增产改造的工艺技术,对储层无伤害,可替代水基压裂液,近年来访技术在致密气藏、页岩气藏开发中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液态CO2压裂技术的特点,详细阐述了液态CO2压裂技术的发展阶段,对液态CO2压裂技术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今后该技术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发低渗、特低渗致密油气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致密油藏有效动用途径,采取"长水平井、体积压裂、天然能量"开发。现场实践表明,以该方法动用致密油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井筒周围储层特征、压裂规模和指示剂监测资料,深入研究水平井各压裂段的产出状况,对各压裂段产出变化规律进行探讨。一方面,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不同压裂段压裂液中加入不同型号指示剂,检测产出指示剂含量,能够明确各压裂段的产出状况;另一方面,研究了压裂段井筒周围储层岩性、含油性、压裂规模与压裂段产出贡献率的关系。该研究成果为致密油藏压裂方案设计和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庆油田外围葡萄花油层水平井高含水比例逐年增大的情况,深入分析了水平井高含水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挖潜对策:对于低产液高含水水平井砂体发育较差、动用程度低的水平段采取压裂措施;对于同层发育、投产初期高含水井,可以在危险出水水平段实施堵水技术;对于高产液、高含水的射孔投产水平井,若出水层段明晰,可实施机械堵水工艺,若出水层段模糊,可采用机械可调式堵水工艺;常规机械堵水方式不适用的压裂投产水平井,可以实施化学堵水工艺。以便为改善水平井开发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大牛地低渗致密气田顺利完钻8口水平井,有4口水平井无阻流量大于5×10^4m^3/d,其他井无阻流量(0.3~0.6)×104m^3/d,为了进一步提高大牛地气田水平井的产量,针对不同储层特征、井身结构试验应用了水平井压裂技术,并初见成效。尤其是采用水平井水力喷射定点压裂工艺,使得DPI井天然气产量大幅度提高,无阻流量由完钻时0.69×10^4m^3/d提高到11×104m^3/d,该井的成功实施,为水平井开发大牛地气田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压裂是提高低渗透油气田产能的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对多层系开发的低渗透油(井)田,多采用分层压裂。近年来,分层压裂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水平井油藏开发中。针对不动管柱分层压裂时,投不同直径的钢球进行分层,设计一种内置电子发射装置的投球,通过发射ID编码信号,对安装在不同压裂层段的电磁阀进行识别。现场作业表明,使用该装置可以达到简化压裂管柱、降低施工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页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产量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通过对储层物性和压裂施工参数分析,引入随机森林算法对页岩气多段压裂井产量进行预测。以涪陵页岩气田具有产气剖面的一期产区多段压裂井为研究对象,全面收集测井解释资料、压裂施工资料、钻井资料,采用二级策略降维法明确了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及响应关系,评价了几种产量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测深、垂深、延伸压力、脆性指数、密度测井值和总液量是多段压裂井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影响程度各异;与支持向量机算法和内核岭回归算法这2种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产量回归模型具有最优的预测能力,模型决定系数为0.723,测试集均方根误差为0.319,表现了更好的预测效果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4日,省科技厅在武汉组织召开专家会议,对长江大学牵头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进行了鉴定,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石油工程学院许明标教授主持完成的"页岩气开发钻井关键流体技术"成果,针对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钻井液、前置液、固井水泥浆、固井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发了适合页岩气开发钻井液及固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超大位移水平井在钻井、固井及完井作业中所面临的技术难  相似文献   

16.
焦石坝龙马溪组非常规页岩气开采是中石化集团公司涪陵页岩气产能示范区开发的重点建设项目,首批非常规页岩气水平井水平段以油基钻井液钻进为主。该区块已发现多处易漏地层,水平段漏失情况尤其复杂,不仅加大了施工难度,更增加了钻井成本。为有效解决水平段油基钻井液堵漏难题,室内研究开发了一种水平井油基钻井液水泥浆堵漏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采用柴油与淡水的混合物配制堵漏水泥浆,其与现场油基钻井液可以任意比例混合而不会产生配伍性问题。实验室对该堵漏水泥浆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堵漏水泥浆密度、稠化时间和抗压强度均可调,具有沉降稳定性好、流动能力强的特点。试验结果充分说明,该水泥浆堵漏技术在油基钻井液水平段裂缝堵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7.
某油田为典型低丰度油藏,目前18口水平井实施压裂增油措施,压裂增产效果较好,但井间差异明显,部分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搞清影响压裂效果的因素,针对某油田18口水平井老井,采用压裂效果分类研究的方法,分析各因素对压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增控制储量大、连通方向多、裂缝布局合理、地层能量充足的水平井通常有较好的压裂效果,这为下一步水平井措施治理和精细挖潜提供了依据,对实现水平井的二次高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以纳米孔隙及裂缝发育为特征的页岩气储层中,由应力敏感带来的渗透率降低引起的渗流规律和产能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应力敏感与渗透率的指数关系,定量计算了应力敏感引起的渗透率变化值。应用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的等效渗流模型,在页岩岩样应力敏感性试验结果及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的渗流综合模型并得到单井产能方程。以威201-H1井为实例,应用已经建立的产能方程进行了应力敏感影响下的产能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认为,裂缝是应力敏感的主要来源,并且当储层孔隙越大即产量越大时,应力敏感越强,尤其是在压裂水平井初期影响最为强烈。由此,综合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涪陵页岩气田通过前期对地层的认识及实践形成了"混合压裂、组合加砂"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从建立压裂井筒模型出发,结合射孔理论及水力学计算,并通过与低排量常规压裂、水力喷射压裂的岩石破裂机理比较研究,对页岩气储层起裂瞬间的岩石破裂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页岩气储层"复杂缝/网缝+主缝"的压裂理念以及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后期的压裂要求,页岩气井完井管串要求具有很好的密封完整性,目前国内页岩气井生产套管基本采用全井一次性固井的方式。为使湖南省的一口页岩气探井保页1井达到回接管柱压裂后回收、便于后期可能进行的开窗侧钻等要求,首次尝试采用尾管固井再回接管柱不固井的完井方式。为此研发了实现70MPa超高压封隔及回接的尾管悬挂器系统,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超高压尾管顶部封隔技术、超高压回接密封技术和尾管悬挂器大过流技术。该技术在保页1井顺利实施,成功完成尾管固井、回接和回收上部生产套管串,工具整体密封性满足后期的泵送桥塞压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