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实际放牧率与绵羊采石各种干燥台地灌木茎的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南非干燥台地的农户与研究人员有一个经验原则。即绵羊采集灌木的直径接近或小于2mm。这项假设民已经历了3年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杨泽新  蔡维湘 《草业科学》1995,12(2):17-21,24
通过对放牧山羊的牧草适口性,嗜食性和采食率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表明山羊放牧对灌丛草地的植物适口性、嗜食性比率和采食率均以灌木嫩枝叶,中禾草和苔草属植物较优。季节性规律为:春季山羊喜哺食灌木嫩枝叶,灌木嗜食性比率较高,采食率也较高,夏季山羊喜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的嗜食性比率高于灌木,秋季山羊较喜啃食灌木枝叶,嗜食性比率灌木高于草本植物,采食率低于春季,灌木采食率高于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3.
于1993年6月8~9日,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5岁阉割绵羊在不同放牧率下的牧食行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率1.33和2.67羊/hm2(放牧138d)对绵羊的牧食行为有明显地影响:(1)放牧率较低时,能明显缩短采食时间,提高采食速率、每步采食口数和每口采食量及日采食量;(2)明显延长反刍时间,增加反刍周期数和反刍总食团数,对其它牧食行为影响不大。结果表明,在春末夏初,放牧率1.33羊/hm2比2.67羊/hm2更适宜于当地退化草场的放牧标准  相似文献   

4.
人工草地绵羊放牧与割草综合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淑强  李兆方 《草地学报》1996,4(3):221-227
通过放牧试验,对决定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放牧管理体系的主要因子(绵羊品种,载畜量和放牧制度)进行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于红地池坝工人草地的放牧绵羊品种为内蒙古中国美利奴羊,放牧方法为划区轮牧;载畜量为7.5个绵羊单位/公顷,各个牧草和长阶段的放牧强度主:=179.5+5.48X(X为牧草生长速度)放牧小工面积,割草小区面积与机动小区面积的百分比组成为66.7:20:13.3,不适放牧起止时间为: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探讨饱和链烷技术在典型草原自由放牧家畜中的应用,定量研究自由放牧绵羊食性及食量,于2004年6-9月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放牧样地进行试验,选择体重及体况相近、健康无病的二岁羯羊(内蒙古细毛羊×蒙古羊)60只,按体重(36.9±2.6) kg聚类分组,设置6种放牧率(0,1.33,2.67,4.00,5.33和6.67羊/hm2)的轮牧实验,绵羊采食量的测定选择放牧率为1.33,4.00和6.67羊/hm2的处理,试验开始,每只羊投喂1粒QSM饱和链烷缓释胶囊。食性测定选用全部的放牧率进行,同时辅助全粪法、扣笼法一同评价。试验期内定期收集试验地牧草样品及绵羊粪便样品,使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样中的链烷含量,应用链烷技术估测放牧绵羊的排粪量、牧草采食比例和干物质采食量。结果表明,植物链烷模式存在种间差异,运用链烷技术估测的排粪量和实际测得排粪量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绵羊主要采食7~9种牧草,且不同放牧季节不同放牧率绵羊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不同,但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运用链烷技术结合扣笼方法可以估测天然草地自由放牧家畜牧草的采食比例、干物质采食量和排粪量。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表明,绵羊在同一放牧时期,随着放牧率的增大,鲜粪量有所减少,粪中干物质含量有所增大,但只有处理1.33羊/hm2·138天与6.67羊/hm2·138天问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同一放牧率条件下,不同放牧时期相比,以8月份粪中干物质含量最低;在各种处理之间,放牧绵羊全天干粪量均无显著性的差异。在同一放牧时期,随着放牧率的增大日采食量显著减少,而同一放牧率不同放牧时期的日采食量保持相对稳定。粪便的干重与干物质采食量的关系很小,与干物质消化率呈负相关。放牧绵羊白天排粪量为晚上的2倍,但粪中干物质含量几乎没有差异,同时,不同放牧率和不同放牧时期对粪便的颜色和形状等均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放牧绵羊行为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诗平 《草业学报》1997,6(1):10-17
于1993年6月8-9日,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生态研究站,以5岁阉割绵羊在不同放牧率下的牧食行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率1.33和2.67羊/hm^2对绵羊的牧食物行为有明显地影响;(1)放牧率较低时,能明显缩短采集时间,提高采食时间,提高采集速率,每小采集口数和每口采食量及日采食量;(2)明显延长反刍时间,增加反刍周期数和反刍才数,对其它牧食行为影响不大。结果表明,在春末夏初  相似文献   

8.
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的放牧试验研究了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地上现存量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以及藏系绵羊采食量和采食率,以期能够准确制定藏北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放牧强度对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地现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试验后期对放牧强度增倍,草地地上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放牧样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试验初期高于对照样地,但随着放牧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到2010年时对照样地净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放牧处理(P<0.05)。绵羊采食量与放牧强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绵羊采食率大小顺序为:重牧>轻牧>中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轻度放牧条件下,不仅草地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并且绵羊采食量也为最大,因此建议在牧草生长季内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放牧率应低于4只/1.67 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采用羊粪液代替瘤胃液的牧草干物质二级离体消化率和绵羊食道瘗管方法研究高山草原放牧绵羊采食牧草干物质消化率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在草地牧草生长的7月、8月、10月和1月,绵羊食入牧草(DM)消化率分别为61.00±1.96%,58.84±1.93%,51,40±0.84%和40.58±1.13%;同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放牧绵羊食入牧草消化率限制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湿度、CP、NFE是影响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郑阳  徐柱  柳剑丽  师尚礼 《草原与草坪》2010,30(6):26-30,36
通过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本地绵羊(母羊)连续2年(2008~2009)的体重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1)在试验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放牧率下的绵羊体重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间隔1个放牧率或以上的处理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2)绵羊的个体增重与放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公顷增重与放牧率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在达到公顷最大增重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之后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减小;(3)单位家畜增重和单位面积增重的交点的生态学意义在于放牧率为1羊/hm2,公顷增重和家畜个体增重相同;单位家畜个体增重对应的畜产品最优放牧率为0.50羊/hm2,单位面积家畜最大增重对应的畜产品最优放牧率为2.38羊/hm2;(4)过高的放牧率导致绵羊出现空怀现象及产羔率下降;羔羊的初生重和个体增重均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减小,但其显著性差异仅表现在较高的放牧率与较低的放牧率之间,而在相邻放牧率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放牧率对混播草地牧草与羔羊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三种放牧率对混播草地牧草和羔羊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加,牧草产量、叶面积指数明显下降(P<0.05)并使茎叶比显著减少(P<0.05)。放牧率的增大,羔羊个体生产速度显著降低(P<0.01),单位面积的畜产品产量依次为中组>低组>高组。并得出羔羊生长量与放牧强度及采食牧草干物质量存在密切关系,同时放牧率影响肉的品质,放牧率不同,草地系统生物学转化效率中组比低、高组高,且草地生产能力最大。由此得出,混播草地以中等放牧率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研究饱和烷烃技术在放牧绵羊食性测定中的应用,本研究在4.4 hm2放牧试验区内,放牧8只蒙古羊,分别于6、9和11月利用饱和烷烃技术对放牧绵羊的食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季节,不同牧草的烷烃模式存在差异,其中以C27和C31差异最为显著,C33次之,C29最差.绵羊的食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羊只所食的牧草主要以冷蒿、无芒隐子草和银灰旋花为主,分别占79.68%、12.12%和7.30%,而短花针茅只占0.90%;而进入秋季后,随着适口性好植物密度的降低,羊只开始对短花针茅进行采食,由原来占食入牧草总量的0.90%升高到3.81%,同时无芒隐子草的采食量也开始增加,由原来占食人牧草总量的12.12%提高到23.57%;冬季家畜采食牧草的种类开始减少,冷蒿占羊只采食量的86.26%,无芒隐子草和银灰旋花分别减少到8.33%和5.41%,而对短花针茅不采食.综上,饱和烷烃技术可以准确测定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放牧绵羊的食物组成.  相似文献   

13.
在较低放牧率和限牧时间条件下,不同放牧时期对绵羊牧食行为的影响有:(1)当放牧时间缩短时,绵羊通过缩短反刍行为的时间而保持采食时间的相对稳定,并通过调整各采参数数以保持进食速率和日采食量的相对稳定,对饮水行为影响不大;(2)9月份反刍周期数和总反刍食团数量少,反刍时间最短;6月份每个食团咀嚼次数最少,咀嚼时间最短;(3)7月份排尿次数量多,每次排尿时间最长;9月份居中;6月份量少。排粪行淡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14.
宁夏滩羊放牧系统草地利用率及草畜平衡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5-10月在宁夏盐池荒漠草地进行了滩羊放牧强度试验,测定了宁夏滩羊采食量、采食率和草地产草量,以期确定草地适宜利用率,为解决宁夏草地全面禁牧后的重新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放牧季,草地现存量波动明显,放牧强度对试验区荒漠草地现存量峰值的出现时间及出现次数有明显影响;滩羊日采食量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2.04-0.54x (R2=-0.85,n=55)。滩羊采食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具有周期波动特性;滩羊采食率在整个放牧季呈单峰变化趋势;试验草地的适宜利用率为10%~15%。实践中,不能仅依靠草地现存量去确定草地载畜量,这往往会被草地现存量“过剩”的假象所迷惑,造成草地超载、退化。  相似文献   

15.
由于超载过牧以及草地自身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导致中国出现大面积退化草地。究其驱动力因子,草-畜之间的平衡关系首当其要,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仅仅根据牧草生产力架构下的草畜平衡关系管理放牧系统是不准确,也是不全面的,科学的低排放放牧系统还需要兼顾"地下生物量"和"土壤侵蚀"状况。为此本文提出:适宜的放牧率=min(理论载畜量,以地下生物量最大化为准则确定的适宜放牧率,以土壤侵蚀最小化为目标确定的最适放牧率),在环县典型草原的研究实践表明在牧草生长期降水量为224.9mm时,最适宜的放牧强度为3.8羊单位/hm2。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新疆天山北坡荒漠草地建群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为对象,研究了其单株表型性状特征对4种放牧强度:无牧(0只羊/hm~2)、轻牧(0.56只羊/hm~2)、中牧(0.95只羊/hm~2)、重牧(2.89只羊/hm~2)的响应。结果表明:放牧显著降低了伊犁绢蒿的株高、冠幅面积、短轴长、长轴长、根颈直径、茎重、地上生物量,且轻牧、中牧各性状均显著高于重牧;放牧强度与伊犁绢蒿株高、冠幅面积、短轴长、长轴长、根长、根颈直径、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三级分枝、茎重、叶重、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放牧强度对株高、短轴长、长轴长、冠幅面积影响较大,且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线性下降;伊犁绢蒿各表型性状总体变异系数为22.23%~134.95%,各放牧处理平均变异系数为20.26%~134.24%,且中牧和重牧下大部分表型性状变异程度明显大于对照。放牧干扰下伊犁绢蒿单株趋向"小型化",避免了家畜的频繁采食,利于其种群的存活。  相似文献   

17.
高山草原放牧系统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高山草原夏季牧场的牧草营养物质富余达1倍以上,秋季牧草供需相当,冬季可满足80%左右,春季不到40%;草地上的载畜量和畜增重夏牧场是5.08羊单位/hm^2和27.22kg/hm^2,秋牧场是5.59羊单位/hm^2和31.83kg/hm^2,冬季牧场是1.64羊单位/hm^2和-4.38kg/hm^2 ,春季牧场是1.64羊单位/hm^2和-7.10kg/hm^2。在牧草增长率和绵羊种群采食率轨迹图中出现2个平衡点,表明夏,秋牧场的牧草生产有贮藏效应,冬,春牧场为牧草亏缺期。只有采用系统耦合的效应力,方可使放牧系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采食方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将绵羊对禾本科植物的采食方式主要分为摘叶、拔芯和去顶3种类型.研究发现采食方式受植物种类、季节和放牧压的影响.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摘叶为主, 对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拔芯为主.具体表现为,羊草的去顶率,8月以前随放牧强度减小、季节推移而降低,8月后则相反;摘叶率随放牧压增加和时间推移大致是先增加后减少;拔芯率随放牧压的增加而增大,6月最高,9月最低;总体上,未被采食的羊草比例随放牧压降低而增大,在生长季后期相应增加.芦苇去顶率随时间推移先降低后增加;拔芯率在6月随放牧压减小而降低,其它月份里主要随放牧压减小而升高,从整个生长季看,芦苇拔芯率在6月初最大;芦苇摘叶率的变化受前2种采食方式制约;未被采食的芦苇比例随放牧压降低而增加,但在7月后中牧要比轻牧和重牧低,在放牧干扰下,生长季里未被采食的芦苇比例在8月达最大.  相似文献   

19.
短花针茅草原五个载畜率水平绵羊活重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采用5个不同载畜率水平进行的绵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绵羊活重均以10月份为最大,中等载畜率有利于绵羊生产;随着载畜率增大,单位面积的绵羊增重逐渐增加,单个绵羊的增重逐渐减少,两者的交点为绵羊生产的适宜载畜率,即每半年 2.2只羊/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加工条件下的针茅草颗粒的质量主要受粉碎粒度、颗粒直径、原料含水量等因素影响,通过L4(23)正交试验,形成四组加工处理条件,对不同加工条件下绵羊的牧食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料含水量对绵羊的牧食没有影响,粉碎粒度和颗粒直径对绵羊的牧食行为影响较显著。粉碎粒度为6mm的草颗粒的采食率、昼夜反刍时间、反刍周期显著高于粉碎粒度为8mm的草颗粒(P0.05),而休息时间和游走时间显著低于粉碎粒度为8mm的草颗粒(P0.05);粉碎粒度6mm、颗粒直径6mm的草颗粒的昼夜反刍食团数显著高于粉碎粒度8mm、颗粒直径8mm的草颗粒(P0.05)。综上所述,针茅典型草原牧草在粉碎粒度为6mm、颗粒直径为6mm条件下加工成草颗粒,绵羊的采食率最高,反刍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