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指天椒具有耐旱耐瘠,土壤适应性广,耐热耐寒,抗病性强,一次种植可周年采收等特点.近年北海市铁山港区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北运椒市场需要,大力推广指天椒的高产种植技术,2005~2006年累计种植面积1700hm2.在栽培管理上,采取保护设施于夏末育苗,秋初移栽,配套科学栽培技术,微喷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争取指天椒8月底现花,10月上旬至11月底为始收期,5~6天采摘一批,每批次667 m2平均采摘40 kg左右;12月上旬至次年3月底为盛收期,4~5天采摘一批,每批次667 m2平均采摘50~75 kg;3月上旬至6月底为末收期,5~6天采摘一批,每批次667 m2平均采摘45 kg左右.平均667 m2产1650~2000 kg,产值8000~12000元,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
塑料大棚栽培方式,实现了周年大量蔬菜上市,增加了淡季供应量,而且显著增加了经济效益。此种栽培方法易于掌握与调节温度,可产茄子75t/hm2以上,收入可达22.5万元/hm2以上。笔者现在介绍大棚茄子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茄子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牙枣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建园条件、设施条件、苗木定植和促成栽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马牙枣的促成栽培技术。通过简易大棚栽培,使马牙枣的成熟期提前25 d,单产提高30%,单价提高100%,效益超过45万元/hm2。  相似文献   

4.
淮安红椒是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淮安市清江浦区为核心的红椒种植区,设施红椒栽培面积达2万hm2以上,是淮安及周边地区现代高效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裂果会影响红椒的品质与价值,是红椒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为规范淮安红椒大棚栽培方法、获得优质高产的淮安红椒产品,特编制本技术规程。技术规程以优质、稳产、安全为目标,根据淮安红椒的农艺性状和栽培条件,规定其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季节、产量及产量结构、育苗、移栽定植、大棚防裂技术、病虫害防治、记录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拿比特西瓜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拿比特是小果形优质西瓜品种,具有早熟、皮薄、糖度12~13度、肉质甜脆等特点,适宜温室大棚和春季保护地促成栽培,或秋季保护地抑制栽培。韶关市于2003年起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示范取得成功,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季产值6.75~9万元/hm2,高产田达11.25~13.5万元/hm2,效益明显。特介绍拿比特西瓜大棚栽培技术,即整地、育苗、定植、整枝、通风与保温等技术措施,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指天椒品种。[方法]以从国外引进的4个指天椒品种为供试品种,对这些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商品性、抗逆性及丰产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个指天椒品种均表现商品性好、植株长势旺、抗逆性较好。4个品种中,艳红、GL-5和红香为相对早熟品种,红利为较迟熟品种;艳红的抗倒能力最强,其余3个品种的抗倒能力无明显差异;4个品种均不发生青枯病;鲜椒产量以艳红最高,达到22 725.0 kg/hm2,与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GL-5次之,为19 380.0 kg/hm2;干椒产量以红利最高,达5 827.5 kg/hm2,艳红和红香次之,分别为5 344.5和5 454.0 kg/hm2。[结论]可根据指天椒的不同用途加以推广,艳红比较适合作为鲜椒品种加以推广,红利比较适合作为干椒品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化的指天椒产销服务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指天椒是广西天等县的特色农产品,在打造指天椒特色产业时,信息化应该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依托当地政府信息化平台,结合天等指天椒门户网站的建设,开发指天椒产销服务系统,包括农户生产管理、龙头企业农资配送服务和产品回收管理、金融机构贷款保险服务管理等模块,通过信息流带动物资流、资金流和服务,从而促进当地指天椒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茄子基本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靖远县的日光温室茄子栽培起步于1996年,最高产量达15万kg/hm2,最高产值达60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日光温室茄子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杨梅大棚生产关键技术,延长杨梅鲜果供应期,优化杨梅产业结构,为杨梅大棚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连续3年在浙江省兰溪市进行大棚栽培试验。通过确定盖膜时间、选择合适的肥水管理、树体管理和温湿度调控技术等,使杨梅成熟期提前15 d以上、采摘期延长17~19 d,落果率显著下降,果实品质稳定,贮藏期延长1倍。大棚栽培荸荠杨梅、东魁杨梅每年分别增收33.1万元/hm~2和68万元/hm~2。  相似文献   

10.
根据指天椒生长发育所需的气候条件,分析了天等县指天椒生长期的气候条件,得出天等县温度、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特别适合指天椒生产。并在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基础上,提出科学生产建议,为今后大力发展指天椒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景甜一号甜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县种植甜瓜有悠久的历史,但存在品种单一,管理粗放,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突出问题。引进甜瓜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管理技术,达到高产高效是甜瓜生产的迫切需要。甜瓜新品种景甜一号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栽培管理,可获得高产高效,每667m2产量达3 000~3 500kg,比一般品种每667m2增收1 000~1 500kg...  相似文献   

12.
在川南地区进行杂交稻栽培模式试验研究,发现泸糯8号在川南地区于3月上旬播种,苗期在30~35d、叶龄不超过5叶时及时移栽,密度90 000~99 990株/hm2,头季高粱可获得较高产量。在头季高粱收获当天立即用快刀砍秆,留桩高度3~5cm、保留近地第1节位,促进休眠腋芽及时萌发为健壮再生苗,可使再生季高粱获得较高产量,从而实现在一年中"栽种1次收获2季"高粱。  相似文献   

13.
作者总结了华池县二代日光温室多年栽培西葫芦的实践经验 ,并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育苗、定植以及定植后的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华池县日光温室西葫芦平均单产 5 0 t/hm2 、产值 7.5万元 /hm2 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为青贮玉米的引种及其高产优质提供理论指导,综述了青贮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与其产量品质的关系,特别是种植密度、施肥水平、收获时期与青贮玉米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表明:(1)种植密度在70000~120000株/hm2之间;(2)条施150~300kg/hm2氮肥,3万~7.5万kg/hm2有机肥;(3)干物质含量为30%~40%之间的蜡熟期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青贮玉米科学研究与生产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刘爱华  王嵩  蒋燕  翟玉玲  刘晓燕  连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90-10391,10393
[目的]研究半夏高产高效栽培施肥模型,为科学利用沼渣、沼液,保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在中等肥力土地上,施用沼渣、N、P、K对半夏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提出了2套半夏高产高效栽培施肥模型。[结果]2套半夏高产高效栽培施肥模型为:产投比高于3.8,纯收入高于18万元/hm2时,施用沼渣肥23 955.50~40 917.62 kg/hm2,尿素153.66~312.39 kg/hm2,普钙2 757.24~3 812.85 kg/hm2,硫酸钾162.00~664.80 kg/hm2;产投比高于4.0,纯收入高于18万元/hm2时,施用沼渣肥21 275.16~43 917.99 kg/hm2,尿素260.91~334.23 kg/hm2,普钙2 514.15~3 822.84 kg/hm2,硫酸钾111.60~742.80 kg/hm2。[结论]通过该试验建立的成本、产投比、纯收入与沼渣、N、P、K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完全符合半夏的生长发育规律,可以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为江苏春玉米区特定生态条件下苏玉30的春季高产种植提供参考,采用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方法,以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为试验因子,建立纯氮用量、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模拟优选出苏玉30的适宜密度和氮用量。结果表明:密度对苏玉30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均大于施氮量;提出苏玉30高产条件下单位面积的穗粒结构、叶面积指数、花后光合势、籽粒库容量、穗部性状等群体质量指标;得出苏玉30产量≥9 000kg/hm2的栽培方案:种植密度72 180~88 425株/hm2,纯氮用量309.0~370.5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豫中烟区烤烟“上六片”烟叶的栽培技术指标体系,以烤烟品种‘中烟100’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量(30~66 kg·hm-2)、种植密度(13 500~18 000 株·hm-2)和留叶数(16~22 片·株-1)3个栽培因子,采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3个栽培因子及因子间互作对烤烟上六片烟叶产值和感官指标的影响。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上六片烟叶产值随着施氮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感官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互作对产值、感官品质和香气质影响显著,施氮量和留叶数的互作主要影响香气量。综合单因素和双因素分析结果,对产值和感官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施氮量45.928 5~50.169 0 kg·hm-2、种植密度15 720~16 045株·hm-2、留叶19~22 片·株-1时,豫中烟区上六片烟叶的产值和感官品质可达最佳,为豫中烟区生产优质上六片烟叶的优化栽培组合。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林林分材种出材率变化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闽北 1 1~ 2 7年生杉木人工林的 36块临时样地和 2 5块固定样地材料 ,研究立地、年龄、保留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对杉木林分材种出材率变化规律的影响 .研究表明 :影响杉木中小径材成材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立地 ,其次是保留密度和培育年限 .地位指数大于或等于1 6,保留密度为 1 0 0 0~ 1 40 0株 /hm2 ,年龄为 2 0~ 2 5 a时 ,适于培育中径材  相似文献   

19.
生物秸秆对茄子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内施用不同用量和配比的生物秸秆,进行茄子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6.7m2施用4 000~4 800 kg秸秆与8 kg菌种、4 kg疫苗组配效果较好。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有机质提高1个百分点,速效氮和速效钾分别提高61.6 mg/kg和20.6 mg/kg;每666.7m2蚯蚓数量增多309~505条,增幅为43.8%~71.6%;增产幅度为4.3%~10.6%;果实硝酸盐平均含量低158 mg/kg,降幅为19.2%。综合生物学性状、产量、硝酸盐含量和效益等方面考虑,每666.7m2施菌种8 kg、疫苗4 kg、玉米秸秆4 000 kg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