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柳州巨峰葡萄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市场对鲜葡萄需求将逐渐饱和,葡萄生产效益逐渐下降。为了稳定葡萄的发展,提高葡农的经济效益,研究以柳州巨峰冬葡萄为原料,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巨峰葡萄和赤霞珠葡萄的果实特性,明确巨峰冬葡萄的果实特点,针对其特点研究巨峰冬葡萄干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主栽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采用传统酿造工艺,双层筛网去籽,研究了不同去籽处理(早期去籽、中期去籽、后期去籽、以不去籽为对照)对葡萄酒理化性质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葡萄酒常规理化指标与柔和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处理对葡萄酒总酚、单宁、总花色苷、色度和明胶指数均产生影响,表现为葡萄籽参与发酵时间越长,葡萄酒中总酚、单宁、总花色苷、色度以及明胶指数越高;色调除对照外,其它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品评结果可知,发酵结束后去籽的葡萄酒品质最好、酒体结构感强、酒体饱满度及复杂度较好。  相似文献   

3.
"野王20号"(Vitis vinifera,V.amurensis)是新培育的抗寒酿酒葡萄品种,以该品种小批量酿造的葡萄酒为试材,采用测定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定的方法,初步评价了葡萄酒的品质,并与其它品种葡萄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葡萄酒的酒精度(13.99%)、可溶性糖(7.11°Brix)和还原糖含量(3.19g/L)方面分析,该品种适合酿造干红葡萄酒;酒中总酚含量(1 127.96mg/L)丰富,尤其是花色苷含量(109.28mg/L)明显高于对比酒样;但酒中总酸含量偏高(10.67g/L),主要是酒石酸(4.54g/L)和苹果酸(1.04g/L)含量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其外观表现较为突出,但在香气、酸味、平衡性和酒体上表现不理想。综上,该品种酿酒工艺首先应在降酸、外加单宁和改善香气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从而提升葡萄酒的整体品质。"野王20号"可作为我国寒冷地区的优势酿酒葡萄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东麓产区“马瑟兰”葡萄的酿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瑟兰"葡萄为试材,以贺兰山东麓产区主栽品种"赤霞珠"葡萄为对照,对比研究了"马瑟兰"葡萄单品种酿酒特性,为产区酿酒葡萄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对照品种"赤霞珠"葡萄的成熟最适采收期在10月2—12日,"马瑟兰"葡萄在9月27日至10月7日,比"赤霞珠"葡萄提前1周左右,原料均达到了良好的成熟度,"马瑟兰"葡萄所酿葡萄酒各项常规理化指标正常,品质优于"赤霞珠"葡萄酒。"马瑟兰"葡萄酒的酒精度小于"赤霞珠";残糖含量符合干型葡萄酒的要求,均小于4g·L~(-1);总酸含量在6~7g·L~(-1);挥发酸含量均处于较低的水平;pH在合理范围内(3.8左右)。因此,新引进品种"马瑟兰"葡萄适宜酿造优质干红葡萄酒,适合在产区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化学降酸剂对葡萄酒感官品质以及其中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影响,探讨了葡萄酒的降酸工艺。以楚雄市夏黑葡萄为试验原料酿造干红葡萄酒,检测其总酸含量,分别用碳酸钙和酒石酸氢钾进行降酸,选出效果更好的降酸剂,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中的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佳降酸材料为碳酸钙,添加量为12g/100 mL。酒样中赭曲霉毒素A在降酸前、后的含量分别为0.0339%和0.0246%,表明降酸剂处理对葡萄酒中的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欧李汁酿造发酵果酒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欧李果酒的加工现状 1.1 欧李的加工工艺 目前,我国很多果酒的酿造都是参考葡萄酒酿造的基本工艺进行的。有关欧李果酒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和报道很少。2004年,内蒙古维信葡萄酒有限公司的朱华做了欧李甜型发酵酒的初步研究,酿得了品质良好的欧李甜型果酒。  相似文献   

7.
以新鲜干红葡萄酒为试验材料,使用SK台式超声波处理机进行人工催陈,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方法,研究了经超声波处理酒样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并对经过超声波处理后酒样进行感官分析.结果表明:新鲜干红葡萄酒经超声波处理18 min后,总酯的相对含量从19.61% 增加至31.19%,总醇的相对含量从70.16%降低至60.43%,说明超声波处理可使新鲜干红葡萄酒样在催陈过程中进行氧化、还原、酯化等作用,促进酒体老熟去杂增香使酒体柔和老熟,感官评定多项评定指标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栽培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材,添加不同量(1、2、3、4、5g·L~(-1))轻度烘烤橡木片,陈酿6个月后,测定了葡萄酒品质,为研究橡木片对葡萄酒陈酿质量的影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添加橡木片后,葡萄酒总酸含量、pH和色调变化较小,但酒体残糖、总酚、单宁含量和色度变化较大。综合各项指标分析,以添加4g·L~(-1)轻度烘烤橡木片的葡萄酒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9.
刺葡萄果实及酿酒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内不同类型刺葡萄为试材,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刺葡萄果实不同部位白藜芦醇含量,同时选用干红葡萄酒酿酒工艺进行酿造,研究刺葡萄果实及果实在酿造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部分类型刺葡萄果皮中均检测到白藜芦醇,澧县-1刺葡萄和中方-2刺葡萄果皮含量最高,均为34.08μg/g,是‘赤霞珠’的1.70倍;长沙-2刺葡萄籽中白藜芦醇含量为28.36μg/g,是‘赤霞珠’籽的3.83倍,其他类型刺葡萄籽和所有类型刺葡萄果肉中均未检测到白藜芦醇。酿酒过程中添加F15酵母的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始终高于添加VL1酵母的葡萄酒,陈酿结束后,芷江-1刺葡萄酒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0.17μg/mL,比‘赤霞珠’葡萄酒高21.4%。  相似文献   

10.
以2021年张掖产区‘马瑟兰’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不同采收期‘马瑟兰’进行品质评价和分级,并且研究了葡萄酒理化指标、多酚指标和感官评价,以期对‘马瑟兰’葡萄最佳采收期进行判定。结果表明:‘马瑟兰’葡萄转色后果实中还原糖含量持续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临近采收期变化幅度较小。果皮中总酚、花色苷及单宁含量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但果籽中总酚和单宁变化与皮中不同,呈波动状趋势。根据技术成熟度指标(糖酸比)判定,张掖地区‘马瑟兰’葡萄于9月1日已达到可采收条件,满足酿造干红葡萄酒的原料要求;综合葡萄原料品质和葡萄酒品质考虑,在9月22日前后5 d进行张掖产区‘马瑟兰’葡萄的采收酿造最为适宜,此时原料中含糖量>270 g·L-1,糖酸比>32,符合酿造优质干红葡萄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该文叙述了以钙果鲜果为原料,采用常温(20-30℃)清汁发酵技术酿造钙果干红酒的工艺过程及生产要求。并提供了所得钙果干红酒的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2.
赤霞珠葡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杨凌地区赤霞珠葡萄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葡萄不同节位叶片不同季节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动态规律,并揭示其主要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在5~9月份中呈典型的单峰曲线,5月份时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第6节位,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峰值逐渐向高节位移动。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在光合有效辐射(PAR)人为恒定的情况下气孔导度(Gs)是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重要的生理因子。在5~9月份不同节位叶片蒸腾速率(Tr)变化呈现单峰曲线,整个生长季Tr与叶片大气水汽压亏缺(VpdL)、气孔导度(Gs)的相关性均比较显著,说明叶片VpdL、Gs是影响葡萄叶片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针对酿酒葡萄多主蔓扇形果实品质存在的问题,以新疆玛纳斯县"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梅鹿特"(‘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和"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为材料,分析了多主蔓扇形距离地面不同结果部位成熟果实的还原糖、总酸、花色素苷、单宁、总酚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多主蔓扇形果穗从距离地面40~120cm以上均有分布,不同层的果实成熟品质差异较大,给酿造优质葡萄酒带来困难;供试4个品种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均以距离地面较高结果部位的果实更好,上层果实还原糖、花色素苷(红色品种)、单宁和总酚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下层;供试4个品种果实含酸量普遍较低,应引起生产上的重视。建议在酿酒葡萄的栽培中采用结果部位等高的整形方式,有利于保持酿酒葡萄原料品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张丽珍  牛伟  蒙秋霞  牛宇 《园艺学报》2018,45(Z2):2817-2818
‘玫珍海棠’是由引进的美洲观赏海棠中选出的新品种。树姿直立呈柱状。幼叶紫红色,成熟叶亮绿色。花期晚,花蕾尖褶皱状,花玫瑰色,有香味。挂果量大,夏果为深红色,秋冬季为橘红色,可保留至来年春季,观赏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姚月华  颜玉娟 《广西园艺》2014,(1):19-21,35
通过对柳州城市各类型绿地的植物资源调查,针对冬季观果树种的种类、数量、配置方式等与冬季鸟类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地中的观果树种能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源,以此来吸引和保护鸟类,形成"鸟语花香"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圈。  相似文献   

16.
设施无花果周年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亚军  张卿  沈元月 《园艺学报》2018,45(12):2437-2441
采用夏冬季平茬栽培技术并结合冬春季加温,研究了‘玛斯义陶芬’(Masui Dauphine)无花果周年丰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冬季平茬不加温日光温室果实发育期为92 d,果实成熟期从翌年7月持续到12月,果实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5%,在冬季–1.8 ℃低温持续1 h则导致无花果叶片出现冻害现象。夏季平茬并结合日光温室冬春季加温果实发育为107 d,果实成熟从翌年1月份的上旬开始,果实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9.3%。结论:无花果落叶后冬季平茬不加温日光温室果实供应期在翌年的夏秋冬季,夏季生长期平茬并结合日光温室冬春季加温果实供应期集中在翌年的春夏季。夏季平茬并结合日光温室冬春季加温是无花果鲜果周年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出适于宁夏自治区秋冬茬日光温室种植的番茄新品种,在日光温室对57份大果番茄新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通过调查植株性状、果实性状、番茄花叶病毒病病情指数和产量,并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DTOPSIS法)对番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叶病毒病病情指数和产量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Covering vineyards with rain-shelters is an effective viticulture practice to protect grapes from adverse environments, and the rain-shelter can influence radiometric properties, canopy microclimate, and grape berry qualit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rain-shelter cultivation covered with different coloured plastic films on canopy microclimate and anthocyanins in the skins of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 berries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open-field cultivation (control) of two vintages (2013 and 2014) in north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lowest relative humidity were presented by the grape canopies in the open-field cultivation, followed by the colourless, blue, purple, yellow, and red film. Higher infrared radiation was recorded in control plants. The content of sugar in the berries under rain-shelter cultivation (except colourless film in 201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concentrations of most anthocyanin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nder the yellow and colourless films in the two vintages. The red and purple films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3?,5?-substituted, methoxylated, and acylated anthocyanins in the grapes in both vintag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films may be useful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wine grapes in warm temperate climates with dry winter and hot summer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