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冗余分析充分挖掘伊犁河谷流域新垦绿洲不同农田的土壤pH、全盐量、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变化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为该区合理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伊犁河谷流域新垦绿洲不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①不同农田类型中,除小麦属于轻度盐渍化外,其余农田均属中度盐渍化,碱化程度均为中度碱化;可溶性盐离子中均值含量最高阴离子为SO■,阳离子为K~++Na~+;②从冗余分析结果得知前两轴解释了该区80%以上的土壤盐渍化信息,能清楚的表明土壤盐渍化指标与可溶性盐离子之间的关系,从整体来看不同农田全盐量与SO■相关性比较强,除苜蓿(Clover)外其余农田均与Ca~(2+)相关性强,阴离子与阳离子分别对pH、碱化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结论】不同农田类型中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均与盐渍化指标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与传统统计学方法相比,冗余分析能直观表达影响盐渍化指标主要因素,同时为分析盐渍化信息提供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灌溉对盐渍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是河套灌区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是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了引黄灌溉对土壤盐渍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是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素,也是可调控因素,只要科学合理灌溉,可以减轻盐渍化的程度;最后提出了盐渍化调控的灌排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荒漠绿洲农田盐渍化生态系统土壤C、N、P含量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为盐渍化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干旱绿洲区紫花苜蓿和大麦2种作物不同盐渍化农田为对象,以未盐渍化农田为对照,研究农田盐渍化过程中土壤(0~40 cm)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在0~40 cm土层,随盐渍化程度的加剧,紫花苜蓿地土壤SOC和TN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全磷(TP)含量表现为波动式降低;大麦地土壤SOC、TN和TP含量表现为波动式降低的变化。2种作物地,不同盐渍化阶段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2)在农田盐渍化过程中,随盐渍化的加剧,在紫花苜蓿地,C/N呈“V”型变化;在中度盐渍化阶段C/N比值最低;C/P和N/P值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中度盐渍化阶段C/P和N/P值比值最高;在大麦地,C/N值表现为波动式增加,C/P值和N/P值表现为降低趋势。在紫花苜蓿地,0~10、10~20、20~40 cm土层土壤C/N在不同盐渍化阶段间无显著性差异;2种作物地,在各盐渍化阶段土壤C/N、C/P及N/P在不同土层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干旱区绿洲复垦初期的盐渍化农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农田多种作物混合种植模式进行适盐改良研究。结果表明,油葵、小麦、打瓜作为盐渍化弃耕地复垦的先锋作物较好;而从一个灌水周期来看,油葵、打瓜表现出改良土壤盐渍状况以及对盐分的适应性较好;在种植模式方面,间套作对于适盐及改良土壤盐渍化状况要优于单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新疆兵团土壤盐渍化现状问题,2015?2017年基于盐碱地划分标准设计了盐碱地分类面积表、盐碱地化学类型表、不同程度盐碱地生产状况表和盐碱地改良状况表等4份调查表,对139个团场进行盐渍化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兵团盐渍化农田面积约为53.1万hm2,占总播种面积(120.2万hm2)的44%,盐渍化耕地中约23.2%为原生盐渍土,76.8%为次生盐渍土;硫酸盐型、氯化物型、苏打型和碱土型盐渍化耕地的面积分别为16.19万、5.85万、20.65万、10.41万hm2,分别占兵团盐渍化土壤面积的30.5%、11.0%、38.9%、19.6%。次生盐渍化普遍造成作物减产,化肥和有机肥投入量随着盐渍化加剧而增加。目前,盐碱地治理的方法有水利改良、农业改良、生物治理和化学改良,但是不同改良方法的改良效果差别较大,水利措施和农业措施改良效果较好。为防治土壤盐渍化,需建立兵团耕地质量数据库和兵团盐渍化农田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联合疆内外高校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与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6.
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格局决定了新疆盐碱土面积大,类型多。耕地中有1/3为盐渍化土壤。每年还有很大面积的农田土壤质量因土壤次生盐渍化下降。要保证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土壤盐渍化的治理问题。近几年施用盐碱土壤改良剂改良盐碱土,成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施地佳  相似文献   

7.
以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新垦区为研究区域,运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结合方法对研究区中5种典型农田的土壤盐分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农田土壤中玉米地、苜蓿地盐分均值含量差异性较大,5种农田土壤的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随着土层深度的不断增加,食葵地、苜蓿地盐分有明显增大趋势,分别上升到1.043%、1.509%;伊犁河谷新垦绿洲盐渍化程度以轻度、中度为主,并且不同农田的土壤盐分空间具有差异性。该研究为准确掌握和改善伊犁河谷新垦绿洲内型农田盐渍化程度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
盐渍化是影响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大面积获取土壤盐分信息具有重大意义。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农田为研究对象,将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和BP神经网络模型(BPNN)相结合,构建组合模型来反演土壤盐渍化状况。结果表明,与土壤盐分相关性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遥感指数为归-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其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46、-0.663和-0.733。单项预测模型中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其决定系数(R2)为0.759,均方根误差(RMSE)为3.159。组合模型R2为0.797,RMSE为3.611,其验证精度较单项预测模型有所提高,较PLSR模型提高了0.038,较BPNN提高了0.094。组合模型可更准确地预测出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状况。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盐渍化以轻度和中度盐渍化为主,所占比例达到35.34%和25.66%,与实测结果一致。组合模型较单项模型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状况,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盐渍化治理和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宁夏引黄灌区平罗县次生盐渍化农田设置试验,进行农田改良及水稻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后的农田平均含盐量3年间下降了44.5%,氮盈余量为31.2 kg/hm~2、P2O5盈余量为54.6 kg/hm~2,略高于深翻精量穴播,水稻产量11 613 kg/hm~2,较深翻精量穴播平均增产28.7%,纯收入增加4 578.6元/hm~2,产投比提高25.3%,实现了土地的用养结合,具备高效利用和高效改良当地次生盐渍化土壤功效,社会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田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地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排水技术是解决土壤盐渍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依赖合理的农业节水技术和管理理念对耕地进行改造,地下水位逐年降低,绿洲农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产生重灌轻排的思想。然而本质上盐分并未脱离土壤,耕地存在次生盐渍化风险,农田排水技术任重道远。实践证明,长期应用农田排水技术在盐碱地改良、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对解放以来新疆农田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化的发展及概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农田排水技术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新形势下通过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化的措施与建议,为今后新疆滴灌盐渍区土壤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三年的试验资料对曲周综合治理试验区盐渍化农田生态系统不同治理水平(阶段)的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综合治理,盐渍化农田生态系统的盐化生态环境有了根本的改变,土壤肥力明显好转,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即使上层(0—40cm)土体含盐量在0.6—0.7%(其中硫酸钙占2/3左右)或略高一些的情况下,只要充分发挥人工控制系统的效用,进行合理的水肥和田间管理,在短期内就能获得千斤以上的粮食亩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因子对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玛纳斯河流域内玛纳斯灌区和莫索湾灌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影像和GPS定位技术布设土壤盐分采样点,研究分析土壤质地、作物类型及地形因子对农田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0~20cm层、20~40cm层)的盐分含量大小为:粘壤土〉粉壤土〉砂壤土;不同作物种植条件下农田土壤盐分状况表现为:棉花地〉葡萄地〉玉米地;不同地形部位农田土壤盐分含量表现为:冲积洪积扇下部〉冲积洪积扇中部〉沙漠边缘〉冲积洪积扇上部,各地形部位农田土壤盐渍化程度均表现为轻度盐渍化;不同海拔农田土壤盐分状况表现为:400500m〉500~700m〉400m以下,土壤盐分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农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部分地区设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更为突出。其中化肥的使用尤其是氮肥的过量施用给农田土壤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还间接导致设施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养分失调等污染危害。本文概述了土壤修复技术在改良设施农田土壤方面的三大方法,即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并提出防治设施农田土壤污染的对策。总结了设施氮污染修复技术研究中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及解决办法,为我国设施农田氮污染研究和修复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土壤环境修复和粮食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绿洲农田盐碱斑土壤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绿洲农田盐碱斑的盐分特征,以新疆玛纳斯县农田盐碱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3个盐碱斑的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探讨了农田盐碱斑内外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及斑块效应。结果表明:1)盐碱斑的形成与盐分相关的占所调查总样点数的51.2%,按照斑心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将盐碱斑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盐土4种盐渍化类型;2)盐碱斑从斑心向外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1),即斑心(15.46g/kg)边缘(10.12g/kg)外部(6.53g/kg);3)在土壤剖面上,重度盐渍化和盐土类型的盐碱斑盐分表聚特征最明显(0~10cm),而中度盐渍化盐碱斑土壤盐分积累区下降至10~20cm,轻度盐渍化盐碱斑盐分在剖面上分布相对均一;4)盐碱斑的斑块效应从斑内向斑外总体上趋于减弱特征,而同一采样部位的盐碱斑的斑块效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伽师总场农田灌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以解决春旱时农田灌溉需求水短缺问题,同时达到治理农田土壤盐渍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五分沟排域所处的银北地区属于青铜峡灌区下游,地势低洼,地下水埋深浅,大部分农田排水困难,加之灌排设施老化,农田建设标准较低,致使部分区域土壤盐渍化程度较为严重,盐碱地改良与综合治理已成为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增加农民收入等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通过土壤盐渍化治理,改造了中低产田,提高灌区农业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从而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惠,同时也为打造一个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清新舒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水城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又叫“田场生物处理”,就是靠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来降低耗氧量,去除有害物质,达到处理污水和农业增产目的。但是如果长期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可能使土壤板结或造成盐渍化。为了解决因长期利用污水灌溉农田而出现土壤恶化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在污灌区和下湿地进行了利用城市垃圾提高污水田场生物  相似文献   

18.
惠农区中低产农田主要有盐碱耕地型和障碍层次型。通过调查,了解了惠农区中低产田现有的面积、耕地盐渍化不同等级的面积、以及中低产田的有机质含量,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沿海地区5种常见植物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指示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气候室和玻璃温室条件下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碱蓬、灰绿藜、小藜、马齿苋和大豆5种沿海地区常见农田植物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的存活率和株高增长率与土壤含盐量存在显著的响应关系.通过复合观察这5种植物的生长性状,可形成一套直观简便的土壤盐渍化程度植物指示体系,用于判别农田土壤含盐量小于0.27%、0.27%~0.66%、0.66%~0.78%、0.78%~0.99%、0.99%~1.77%和大于1.77%的6种不同土壤含盐量范围.  相似文献   

20.
吴依衍  马彬  姜艳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6):1012-1020
【目的】研究典型荒漠农田防护林对棉田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石河子150团棉田-防护林体系为研究对象,测定0.1H、0.25H、0.5H、1H、2H、3H地段与林地的水盐含量及蒸发量,分析防护林对周围棉田土壤的水盐变化特征。【结果】(1)防护林的浅根系在其0.25H范围内同棉株争夺水分。(2)棉田防护林下的土壤盐分含量明显低于无防护林棉田,0~20 cm的浅层土壤含盐量普遍较低,距离防护林0.5H范围的棉田没有盐渍化现象,该团场棉田地基本维持在无盐渍化或轻度盐渍化的范围;(3)农田防护林的脱盐效果明显,尤其在0.1H处平均脱盐率达到14.38%以上,即距离农田防护林越近,脱盐效果越明显。【结论】林带边缘防护林争水严重,可增加林带的灌溉频率;防护林对林带边缘土壤有着明显的脱盐降盐效果,可防止土壤此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