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稳定遗传表达分析是一种植物中常用的整体解析基因的方式。有多种转化方式可供选择,也可根据所需要的获得的转基因植物材料选择受体材料。但是由于稳定遗传转化周期较长且大部分材料不适合于进行荧光观察,所以在一些基因的研究中逐渐被瞬时表达分析系统。虽然瞬时表达分析用时短,但是转化效率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转化材料无法保存。目前由于植物悬浮培养细胞材料均一,增殖迅速并且可以满足大批量研究需求逐渐成为植物研究中的热点材料。以此同时,在亚细胞定位方面,悬浮培养细胞还是良好的应用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植物悬浮培养细胞的转化中方法较为成熟,但是获得纯净的转基因细胞系的转化周期较长。在本研究中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立了一种转化时间短,转化效率高的植物悬浮培养细胞稳定遗传转化体系。同时将这个体系应用到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当中进行蛋白质快速定位分析。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植物无糖培养的环境范畴,概述了环境控制技术在组培中的作用与研究现状,并对环境控制技术在无糖培养中的运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光独立培养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日本学者开发的光独立营养培养法(无糖培养法),在快繁阶段,导入大型容器,去掉培养基中的糖分,增施CO2,并对组培环境进行调控,为组培苗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但培养容器内环境因子对培养植物的生长及形态的影响,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光独立营养培养的大型培养容器或小型设施以及机械化、自动化系统也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植物对水分胁迫适应性的生理机理已相继在水稻、小麦、玉米、高梁等作物中得以报道。然而,有关这些性状的遗传控制及其在与逆境下作物生产的关系却了解甚少,由此阻碍了抗性遗传改良的进展。随着基因定位、基因组图谱、基因转移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植物抗逆性状进行分子剖析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主要禾谷类作物对水分胁迫的抗性生理及遗传研究上的最新进展,讨论了植物抗性遗传改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植物遗传资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存与利用植物资源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对于丰富物种种类和农业的长远发展有深远影响。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植物资源种类呈现逐年减少之势,影响了植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基于此,从植物资源的特点出发,研究植物遗传资源保存与利用方法,促进植物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地被菊花(Dendranthema grandiflomm cv.White Snow)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基础培养基上诱导培养,通过器官直接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2.0mg/L 6-BA和0.2mg/L NAA组合可获得93.8%的再生芽。将含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逆境诱导转录因子DREB1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DREB1A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地被菊花White Snow叶盘,经PCR和PCR—Southem检测,DREB1A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遗传转化过程中,预培养2d后,将OD600=0.5~0.7的根癌农杆菌稀释30倍后侵染叶盘10min,再共培养2d,有利于获得最高遗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7.
植物清除环境污染物的策略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策略及应用。指出植物具有许多内在的遗传和生化生理特性,利用植物抽提、隔离、解除污染物毒 性来清除土壤和水体环境污染物已取得明显进展,相对于机械去污法,植物修复已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生态可靠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杂交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结合胚珠培养,克服甘薯组A系列与B系列种间的杂交不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前一种做法有克服杂交不亲和性的作用,但获得种子的机率低,而且即使获得种子,也大不发芽,或发芽后生长异常,中途夭亡;后一种做法则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偏分离及对植物遗传作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偏分离是遗传作图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强有力的进化动力。在植物方面,标记偏分离的比例、程度、来源、遗传效应等因物种、群体类型、杂交组合、标记类型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从偏分离的表现和共同特征、偏分离产生的原因、偏分离基因位点的标记定位、偏分离对遗传作图的影响及克服方法等方面,对植物(主要是作物)中的偏分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癌农杆菌介导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建立的苜蓿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利用GUS染色组织分析法,研究了影响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nn)LBA4404菌株介导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了苜蓿快速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BADH基因植株。苜蓿的不同基因型、附加乙酰丁香酮的浓度、预培养与否、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和卡那霉素浓度等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影响。最高转化频率可达43.3%,抗性植株经PCR和PCR-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进苜蓿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