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的生长及生物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的生长及生物量比较研究表明:枫香与不同树种形成的混交林间生长差异较大,不同林分蓄积大小排序为:枫香(1)×马褂木(1)>枫香(1)×杉木(1)>枫香(1)×杉木(3)>枫香(1)×杉木(2)>枫香(1)×马褂木(2)>枫香(1)×马尾松(2)>枫香(1)×马尾松(1)>枫香纯林>枫香(1)×马褂木(3)>枫香(1)×马尾松(3).不同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有明显差异,其中以枫香(1)×马褂木(1)和枫香(1)×杉木(1)林分的生物量最大,表明枫香与马褂木及枫香与杉木混交林的林分结构比枫香纯林更有利于其光合产物的积累,枫香与马褂木、杉木混交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香樟、罗汉松等材用及绿化大苗两用林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荣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07-209
为了解决目前城乡园林绿化对优良观赏珍贵树种的大苗需求量与现有天然林资源供需量不足间的矛盾,通过在小村人工营造不同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的香樟、南方红豆杉、罗汉松与杉木、枫香等珍贵树种与优良乡土树种混交林,培育材用和绿化大苗两用林,并对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会造成林分生长存在较大差异,香樟适宜与优良乡土树种杉木(1∶3)、枫香(3∶1)混交,南方红豆杉适宜林下套种或与速生落叶阔叶树拟赤扬(4∶1)混交,罗汉松适宜块状混交,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具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值得南方林区推广培育。  相似文献   

3.
黄春 《安徽农学通报》2014,(14):106-109
枫香与杉木种间关系协调,是一个优良的混交组合,开展枫香、杉木混交,可解决杉木连栽导致的地力衰退问题。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枫香、杉木混交,对两者的径、高生长和单株材积的增长,以及林分蓄积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混交比例间枫香和杉木的径高、单株材积,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混交比例间土壤有机质、全P、全N、水解性N、速效P、速效K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5种混交比例中,5杉5枫的混交效果最好。不同混交比例,对枫香、杉木的种间关系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且这种影响随林分年龄增长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枫香杉木混交林生产力及生态特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枫香杉木混交林的生产力及生态特性研究表明,枫香与杉木混交种间关系协调,林分生长量和生产力较高,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可以调节林分小气候,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从而促进林木生长,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织。营造枫香杉木混交林是改造杉木低产林、防治地力衰退及扩大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植范围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推广应用。表7参12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北亚热带檫木天然次生林的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了海拔和坡向对檫木生长、空间结构和树种组成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1 000 m以上山地,檫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及胸径/树高均差于海拔1 000 m以下的山地,人工林造林地选择宜在海拔1 000 m以下;随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坡位变化,檫木生长量和胸径/树高呈逐渐减小趋势。阳坡和半阳坡差异不显著,是理想的檫木造林坡向;檫木纯林或者混交林可以采用均匀造林模式。在海拔500 m以下阳坡,可以实现混交增产造林树种的混交伴生树种为杉木、香樟和枫香;在海拔500 m以下半阳坡,混交伴生树种为杉木、亮叶桦、枫香和枳椇;在海拔500~1 000 m的阳坡山地,混交伴生树种为甜槠、枫香和木荷;在海拔500~1 000 m的半阳坡山地,混交伴生树种为木荷、麻栎、杜英、枫香和紫茎。初步解决了北亚热带山地檫木分布区划分、空间结构变化及互利混交树种等问题,可以为檫木人工造林的林地选择、造林模式和混交伴生树种选取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柏木与枫香混交林营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柏木与枫香三种不同比例的混交林,经过二十年的观察和1985年的实测调查与分析,柏木3行与枫香1行按倾斜度方向进行带、行混交,形成比较稳定的林分群体结构;柏木2行与枫香1行混交,虽然抑制了其他灌木,枫香生长良好,但柏木后期受压;两者单行混交,8年之前枫香树高生长很快,枫香同种内出现竞争,而10年之后柏木生长逐渐赶上枫香,目前柏木长势良好,枫香受到侧方遮荫,长势较差。因此,第一种混交比例可以在千岛湖森林公园建设中进行中试。  相似文献   

7.
林美琴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72-173,175
对福建中部沿海山地不同树种混交造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搭配由于种间关系及树种适应性差异,混交林的经营效果不同,以火力楠、福建柏、木荷和枫香4个树种为主林木,以湿地松和台湾相思为伴生树种是该区营造混交林较为适宜的树种,在生态林建设中应用是可行的。针对福建中部沿海山地的土壤条件状况,结合树种适应性、改良土壤效果和防火性能,火力楠、木荷+台湾相思(伴生树种)混交组合适合在山谷、山脊营造以增强防火性能,火力楠、木荷、福建柏、枫香(主林木)+湿地松以及福建柏、枫香(主林木)+台湾相思可在防火线以内营造。  相似文献   

8.
重建森林对退化红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地处赣中吉泰盆地的泰和县严重退化红壤区为研究对象,对1991年采取8种模式重建森林的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表明,采取不同模式重建森林的土壤微生物总数、生物量及层次分布有明显差异,利用最优综合评价模型的综合评价,各重建模式样地微生物特性的优劣次序为:54号>66号>78号>83号>15号>42号>13号>5号.木荷纯林模式的微生物特性最好,其次是枫香马尾松株间混交模式、枫香纯林模式、枫香湿地松行间混交模式、桉树纯林模式,3种针叶纯林模式的微生物特性都较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5种不同改造类型马尾松林初期林木生长情况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造林初期,不同改造树种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红锥和木荷长势最好,生长最快;阴香、枫香、黧蒴和火力楠长势中等,生长较快;樟树生长速度最慢。2不同改造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不同。红锥×枫香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其次是火力楠×黧蒴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和枫香×樟树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而木荷×阴香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和木荷×阴香行间混交改造类型较低。本研究是一个林分早期表现的探讨,林分改造进一步的效应有待今后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0.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4年生凹叶厚朴不同混交林的试验,结果表明:(1)凹叶厚朴作为杉木、马尾松的伴生树种,采用行带混交或插花方式较好,24年生杉木、凹叶厚朴混交林中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8.1和4.4;(2)作为主要树种,采用行带混交或带状混交为宜,种间关系比较协调;(3)与杉木、湿地松行间混交效果不理想;(4)凹叶厚朴、马尾松混交林明显增加枯落物、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和土壤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混交方式是成功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1995年造林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15a生的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凋落物持水能力和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保水保肥的能力;混交林中林下凋落物饱和含水量以杉木×枫香(1∶3)最大,枫香×鹅掌楸(1∶3)最小;混交林中凋落物量以鹅掌楸×杉木(1∶1)混交林最大,枫香×鹅掌楸(1∶3)混交林的凋落物量最小。  相似文献   

12.
在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林改造试验,在1年生和5年生马尾松林内补植枫香(LiquidambaFormosana)、木荷(Schimasuperb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和山乌桕(Sapiumdiscolor),构建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造林7年后的结果表明,山乌桕、枫香和香樟保存率超过80%,而木荷仅为75%。总体上,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内,香樟的长势最好,其次为山乌桕和枫香,木荷生长相对缓慢。5生马尾松林分内的枫香、香樟、木荷和山乌桕的蓄积量分别是1年生林分的1.36、1.93、2.05和1.33倍。  相似文献   

13.
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的培肥土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与不同树种混交林改良地力的效果,采用标准地调查法,通过测定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的土壤肥力指标,进行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培肥土壤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营造枫香混交林后林地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得到一定改善。由于混交林枯落物归还量及其分解速率高于杉木纯林,使枫香混交林土壤的养分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枫香 杉木、枫香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混交林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5.19%,27.71%和17.75%。不同枫香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明显优于杉木纯林。表4参9  相似文献   

14.
枫香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和生长过程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枫香人工林和天然林的调查,进行枫香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枫香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群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枫香天然林林相不整齐,林冠层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多;而枫香人工林林相整齐,乔木层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林下植被少 枫香人工林与天然林在林分生长过程中有较大差异,枫香人工林生长迅速,进入生长速生期较早;而枫香天然林生长较缓慢,进入速生期迟,22年生时平均胸径仅为人工林的71% 因此营造枫香人工林是提高其林分生产力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铜陵叶山林场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内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调查,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该次生落叶阔叶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乔木层共有19个树种,麻栎是该森林类型的优势树种,主要伴生树种为化香、枫香、檫木等;该森林类型林分平均角尺度、平均混交度和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556、0.525和0.497;在林木空间格局上,林分整体呈团状分布;从林分种间隔离程度来看,整体处于中度混交状态;在林木大小分化程度上,麻栎、化香、枫香和檫木在生长上整体处于中庸状态,林木空间大小分化不大。该森林类型还处在不稳定阶段,即落叶阔叶向常绿与落叶阔叶林演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枫香因其维护地力作用明显、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在生产、科研上备受重视。但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我国枫香林几乎被砍伐殆尽。因此,研究枫香种群的分布格局对种群恢复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不同生境的枫香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枫香种群进行野外调查,研究种群分布格局与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地点,枫香种群聚集强度的大小有差异;(2)不同坡位,枫香种群均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大小因坡位环境差异而不同;(3)不同坡向,枫香种群聚集强度阴坡面较阳坡面大,但聚集强度值因坡向环境差异而不同;(4)在种群发育中,幼龄期个体数量最多,并且龄级越靠近幼龄期,种群分布越呈强烈的聚集性。随年龄的增长,种群进入中龄期和老龄期,种群聚集度呈下降趋势并趋向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5)不同地点,枫香与群落中其它物种呈现出不同的相关性,但正关联种对均比负关联种对少;(6)影响枫香种群的生境异质性主要为水、热、光、土壤以及地形条件,它们决定着枫香种群的大尺度分布格局特征以及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不同林分保健功能综合评价,不仅能为森林康养游憩出行提供选择依据,还能为今后森林康养林的构建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夏季(6-8月),在广东省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中选取了毛竹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枫香林、杉木林和枫香杉木混交林5种林分,并设置1个无林地对照组,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含氧...  相似文献   

18.
枫香为主的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石灰性红壤、酸性土壤和片石砂土等不同地段,通过试验与实践,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营造枫香与柏木、枫香与马尾松、枫香与湿地松混交林,取得了明显的混交效益;通过封山育林定向改造形成以枫香为主的阔叶树混交林,生产力很高,森林景观美丽。  相似文献   

19.
南京紫金山地区优势种群生活史特征与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径级大小替代年龄大小"和"空间差异替代时间变化"的方法,从重要值、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以及优势种群幼龄期个体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南京紫金山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枫香种群、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在南京紫金山地区森林群落中占有优势地位;枫香种群、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在低龄时期,死亡率都较高,进入中龄期后,由于上层空间都被栎木占据,枫香种群全部死亡,而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的死亡率则随着径级的增大而增大;南京紫金山地区枫香种群属于典型的增长型种群,麻栎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白栎种群总体上属于增长型群落,但中间径级不完整,种群更新较为困难;在所研究的每一个样方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物种呈聚集分布,而其他优势物种呈随机分布,或样方中所有优势物种都呈随机分布。这种分布格局是由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