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犁的耕宽由犁体数和单犁体耕宽所决定.在制造安装时均按设计要求进行,并和配套拖拉机挂接,但是在实际耕作时,得到的总耕宽往往并不符合设计值有时相差甚远.耕作过程中,犁的耕宽每一瞬时都在其平均值上下变动,变化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此谓耕宽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正>1 犁架变形的原因 犁架发生变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超负荷耕作。各种犁在设计时都规定了最大负荷量,例如最大耕作深度、最宽耕幅、与多大马力的拖拉机配套等。在实际耕作中耕深过深,或因调节、牵引不当使耕幅过宽,超过了原来设计的最大限度,犁架就会变形。  相似文献   

3.
犁的安装和调整不当,是造成耕地质量不能满足农技要求的主要原因。要想耕好地,必须了解犁的结构,掌握犁的正确安装、调整和使用方法。l牵引犁由犁架、犁体、牵引装置、犁轮、油缸、起落机构及耕深和水平调节机构等组成。牵引犁通过牵引装紧单点挂接在拖拉机牵引板上。这种单点挂接方式,其约束性质犹如球铰链,拖拉机对犁只起牵引作用。犁本身由3个犁轮支撑,耕地时,沟轮和尾轮走在沟底,地轮走在未耕地上,通过耕深调节机构调整地轮位置,可改变犁的耕深。当3个犁轮一起相对犁架向卜运动,犁架和犁体即被抬起,犁呈运输状态。犁从工作…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机具耕作试验多采用室内土槽和拖拉机挂接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不足、室内土槽对土壤进行了迁移重塑难以还原真实的田间土壤环境以及拖拉机挂接试验时参数较难精准控制、试验所需面积过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控制方便、测试精准的田间耕作试验平台,包括导轨牵引系统、整机升降系统、移动台车系统、PLC运动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以铧式犁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对田间试验数据与EDEM仿真分析数据中铧式犁的耕阻效果,得出铧式犁最优工作方案,验证田间耕作试验台工作的稳定性与精确性。结果表明:在铧式犁自身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固定耕深25cm时,在3种耕速(0.2、0.3、0.4m/s)和3种推土角(38°、42°、45°)的9组双因素全面试验中,耕作速度为0.2m/s、推土角为45°时铧式犁耕阻最小最稳定,为最优工作方案。田间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接近,存有误差符合田间真实试验环境。研究验证了搭载铧式犁耕作机具的田间耕作试验平台作业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可为进一步优化田间耕作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犁架变形的原因及校正犁架是犁的基础部件,一旦产生变形,将改变各个工作部件的正确位置及相互配合关系,在耕作时出现沟底小平、耕深不一、地表不平、覆盖不良、重耕或漏耕等现象。犁架产生变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耕深过深。或因调节、牵引不当造成成耕幅过宽...  相似文献   

6.
犁的调整     
1.犁的挂接:在悬挂架上,上下悬挂点各有挂接孔,使用时应根据土壤条件、耕作要求、机组类型及其技术状态选用。一般情况下,以下悬挂点靠下挂,上悬挂点靠下或上挂为主。 2.耕深调整:悬挂犁的耕深调整,通常采用高度调整法,即通过改变限深轮的高度,实现耕深的调整。首先根据经验,使犁达到预定耕深,然后将限深轮升离地  相似文献   

7.
犁架是犁的基础部件,一旦产生变形,将改变各个工作部件的正确位置及相互配合关系,在耕作时出现沟底不平、耕深不一、地表不平、覆盖不良、重耕或漏耕等现象。犁架产生变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耕深过深,或因调节、牵引不当造成耕幅过宽,进行超负荷作业,牵引力超过了设计的最大限度,梨架就会变形。 2.拖拉机地头转弯时,升降器不灵或耕深过深升不起犁时,犁将被横向拖曳,使犁铧承受过大的侧压力,致使犁架变形。  相似文献   

8.
(1)犁的入土角和耕深调节:当犁开始入土时应有一个入土角,即前犁铧尖着地时,犁体支持面与地面的夹角应为3°~5°,待入土达预定耕深时,顺时针方向旋转耕深调节手柄,入土角变小,耕深亦减小;反之耕深增加。(2)耕宽调节:将耕宽调节手柄向左或右调整,使犁体向左或右摆动达到调节耕宽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调节拖拉机的不同轮距来调节耕宽。(3)偏牵引调节:若拖拉机自动偏向一边走,称为偏牵引。原因主要是牵引接头上的两只调整螺栓的长度调整不当,因此不能直线行驶。若向左边偏斜时,调短右边的调整螺栓,调长左边的调整螺栓;若向右偏斜时,则相反。调完…  相似文献   

9.
牵引犁在作业中,向未耕地方向偏移称为漏耕。漏耕会使犁侧板、尾轮等部件的磨损加剧,出现耕后沟底不平、翻转和覆盖不良、耕深不稳等现象,影响耕翻质量。产生的原因有: 1.尾轮不起作用。由于尾轮轴变形或尾轮的水平位置调整不当,使尾轮失去作用,全部侧向反  相似文献   

10.
耕整地农具     
《当代农机》2013,(8):53
耕地整地工具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耕、耙、耖等,这套耕作体系在宋代已经形成。晋代发明了耙,用于耕后破碎土块,耖用于打混泥浆。秧马,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艺条件不同,因而需要犁的种类各不相同。下面主要介绍牵引犁和半悬挂犁的挂接和调整技术。一、耕深和水平调整1.牵引犁。将犁拉到平坦的地面上,先卸下地轮爪,然后把地轮垫起,垫起的高度等于所需的耕深加2 cm下陷量(尾轮垫1 cm)。转动耕深调节轮和水平调节轮,使各犁体与地面接触均匀一致,活动臂与耕深卡铁靠紧,梁架要横向水平。在耕深调节丝杆和沟轮支板所处位置各作一记号,以便在作业中继续调整。液压升降的牵引犁,用调节油缸活塞行程的方法调节犁的耕深。按上述方法,将地轮垫起。  相似文献   

12.
悬挂犁的挂接与调整是影响作业质量、生产效率、油耗及机具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拖拉机牵引悬挂犁耕地时经常发生耕后地面不平,拖拉机走不直,驾驶员操作困难等现象。悬挂犁正确挂接和调整的标志是除了耕地时达到规定的深度和耕深均匀外,还应达到“平、正、直”。“平”就是犁架前后、左右水平。“正”就是犁架纵梁同机组前进方向一致,不偏斜。“直”就是拖拉机直线行动性好,操作轻便。做到了平、正、直不仅耕地质量好,而且阻力小,又省油。悬挂犁的正确挂接和调整可按下述步骤进行。1应保证犁的技术状态良好,各部件调节机构灵活,这是正确挂接…  相似文献   

13.
垄作限深轮轴臂的有限元分析与电测吴成武,吴瑞业,朱 勃,吴春京,戴世达,张相斌,王 辉在垄作地用高度调节的悬挂犁进行耕作时,若使用通常的单轮式限深轮,由于垄形的影响,耕深变化较大,耕作质量很差,也影响拖拉机的牵引性能和效率的正常发挥。因此,设计了垄作...  相似文献   

14.
土地耕作是拖拉机的一项重要作业内容,耕作质量通过耕深来反映。拖拉机耕深控制方法大多为液压式或电液混合式,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但耕深调节存在一定的滞后,而采用电力控制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为此,在拖拉机上安装电力控制系统,对铧式悬挂犁组的耕深进行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分析结果并与设定的耕深数据比较,确定耕深的修正量;步进电机按照控制指令转动,使分配室内的油液重新分配,改变犁体提升臂的位置以达到调节耕深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实际耕深偏离设置值很小,系统对耕深的监测准确,实时性和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创造条件推广深耕近年来,由于土地连年浅耕(耕深在14厘米左右),已形成不透水、不透气的坚硬犁底层,养分分布呈上肥下瘦趋势,从而使大部分耕地既不抗旱,也不耐涝,严重影响着粮棉产量的提高。1.造成坚硬犁底层的原因目前农村广泛使用小型机械耕作,平均耕深只有...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的生长主要依赖于田块,因此进行农业生产时,田块的耕作质量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进行田块耕作时主要是通过手动控制的悬挂犁来实现,因手动控制时易导致耕深的不均匀,耕作质量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为此,基于农机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开发了一种悬挂犁的耕深自动控制系统。耕深控制系统可以按照具体功能分为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3个部分。工作时,通过电位器实时获取耕深数据,将耕深信号并发送给PIC16F883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控制装置,进行数据分析,并将耕深的修正值指令发送给步进电机和驱动电路执行装置,调节悬挂犁的升降和耕作深度。对该系统自动控制的悬挂犁耕田作业时间、实测耕深、耕深范围数据与手动控制条件下所测数据相比较表明:该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悬挂犁在各种田块条件耕作下的耕作深度的精准调节,提高了田块耕作质量,延长农机使用寿命,通用性较好,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ILH-120型深耕犁对耕作性能的改进河南新乡市农机化所姜志广一、ILH-120型深耕犁的由来近年来,杞县-125型单犁深耕犁在新乡市推广了3000多台。该犁与8.8~11千瓦小四轮拖拉机配套,在中等土壤条件下,在耕宽深比为0.8左右时可以耕到25厘...  相似文献   

18.
耕整地机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整地机具是最重要的田间作业机具。 建国初期,省内国营机械化农场都引进了国外机引犁,配套拖拉机耕作。60年代至7 0年代,随着机械耕作事业的发展,配套拖拉机的机引铧式犁和旋耕机、耕耙犁,在省内相继问世并投入生产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討了悬挂犁縱垂面工作稳定性的評定标准、影响因素和設計中应注意的問題。文中指出,評定耕深稳定性合适的标准是式中。 n——耕深稳定性的儲备系数,β——犁的牽引綫法向角,α'——犁的阻力綫法向角;Q_N——限深輪支反力,Q_N=Qcosθ;P_X——犁的水平牽引阻力。这种評定标准的优点是:对不同耕幅、不同耕作此阻、不同总体布置的犁都能适用,而且在試驗中較易測得这些数据。通过設計和試驗分析,作者指出,影响耕深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物理机械性质的变化,只有在少数地表不平度較大的丘陵地才是对地的仿形性。作者認为,为保証稳定性,在設計中,必須  相似文献   

20.
正自动偏头,转向困难原因:牵引线与拖拉机驱动力不平,且两者偏离一点距离,这样使拖拉机自动向一侧偏头。排除方法:当拖拉机出现向右偏摆时,可通过右移悬挂轴或左悬挂点方法,使牵引阻力线与驱动力重合,消除拖拉机向右摆头;反之则应做反向调整。前后犁体耕深不一致原因:犁架纵向不水平。调整方法:前犁铧耕浅,后犁铧耕深时,应将拖拉机悬挂上拉杆缩短;反之,则应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