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莒县地处山东省东南部,种植生姜的历史非常悠久,20世纪末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生姜常年种植面积逾2 667 hm2,总产量超过12万t,总产值5亿元以上.莒县生产的生姜又名莒州大姜,以其姜耳粗长、色泽鲜黄、干物质含量高、香味浓、耐贮运、外形好而闻名于世界,是北方生姜保鲜出口产品中的上品,出口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年出口量近5万t,出口额超过2 000万美元,是莒县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随着大面积的连续种植和贮存,病虫害的种类随之增加,近几年个别姜窖发生跳虫为害.为此,笔者对发生跳虫为害的姜窖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观察,探索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姜瘟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斌  骆作奇  陆朝辉 《蔬菜》2011,(9):27-28
姜瘟病又称为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生姜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生姜外销、加工行情看好,农民种植生姜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金城江区生姜种植面积达800hm2,产量24000t,产值4800万元,生姜种植已成为河池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多年的连作导致姜瘟病的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3.
田坤发  赵其仓 《蔬菜》1999,(6):21-21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我县农民有种植生姜的习惯,全县常年生姜栽培面积均稳定在5000hm2以上。近年来,姜瘟发生较重,据笔者调查统计,平均发病率为18.7%,严重地块高达52.4%,每年因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就达3.5万t以上。因此,了解姜瘟的发生规律,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4.
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该病已在莱芜、莒县、安丘等地发生。随着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在部分地区已上升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对生姜的生产和品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病重的姜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早春生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早春嫩姜667m2纯收入均在万元以上,有的种植户667m2纯收入超过3万元。在金华的武义、永康等地区,早春大棚双膜嫩姜栽培面积已超过133.3hm2,目前更多菜农发展种植生姜,并逐步向外地发展。为了提高新姜农的种植水平,提高嫩姜的品质、产量,确保嫩姜产业健康发展,金华市农  相似文献   

6.
2021年,中国生姜种植面积36.87万hm2,比2020年增长18.7%,作为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生姜绿色防控对我国大健康产业和城市居民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知网,对生姜病虫害相关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病害致病菌多样性,目前重大细菌性病害是姜瘟病、真菌性病害是茎基腐,主要虫害是姜螟和姜蛆。分析了生姜种植面积增加和追求高产农事操作等现状,从加大品种选育、脱毒姜种生产、升级生产技术和模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方面提出对策,进而减少病虫害发生,推动生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瑶华  张付群 《蔬菜》2021,(9):66-67
为了更好地促进昌邑市大姜特色产业健康发展,采取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品牌、健全销售服务网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等措施,实现了种植生姜面积0.67万hm~2以上,总产量50万t以上,年产值50亿元的经济效益,且大姜品质优良,单产和品质都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生姜生产规模及国际贸易量居世界之首,但在专用品种、产品核心竞争力、对外贸易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与挑战,我国生姜产业应从种植、加工以及市场经营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我国是世界上生姜种植面积最大、生产总量最高、出口最多的国家(吴曼等,2019)。据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数据,近几年我国生姜栽培面积维持在20万hm2左右,年产量超过800万t;据中国海关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生姜53.78万t,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镇砂蕉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姜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全村种植面积16.7hm^2。近年来,由于生姜价格高(好的年份4元/kg以上),667m^2产值高达7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姜农的积极性。但由于姜瘟的发生,制约了生姜的发展。如该村一农户种植生姜0.4hm^2,因姜瘟危害减产60%,损失惨重。我们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与研究,在姜瘟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生姜姜瘟病发病因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姜是安徽省的特色农产品,全省生姜种植面积1.2万hm2,主产区为临泉、金寨、阜阳、潜山、铜陵、全椒等地.但是,由于姜瘟病发生危害有着逐年加重的趋势,导致生姜的产量与品质降低,影响加工外销,制约生姜产业化的发展.我所于2003年对铜陵地区姜瘟病发生情况调查,全市种植生姜面积427 hm2,发病面积达154.6 hm2,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6.2%,发病程度属中等偏重年份,在发病田块中,有20%田块绝收,40%田块发病率为70%以下,40%田块发病率高达70%~80%,平均每667 m2产量损失500kg以上,直接损失464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李杰 《西南园艺》2005,33(2):64-64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毁灭性减产。为了搞好生姜的栽培,必须在姜瘟病发生初期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我市李庄镇是早生姜主产区.种植面积达到467hm^2.李庄生姜已注册“翠玉牌”商标.农民通过种植生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连年种植,造成姜瘟病流行.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有些姜田减产达6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2.
《长江蔬菜》2012,(17):57-57
正距离生姜收获还有2个月,在山东省的生姜主产区,无论是种植户还是商贩,对2012年的生姜价格怎么也乐观不起来。在这2个月里,不少农户要抓紧时间,亏本出清自家姜窖里的陈姜,这使得价格很难抬头。不少人惊呼:"市场存量这么大,种植面积也没见少,看来生姜价格2013年预计很难上来了。"价格沉底,亏本出清。  相似文献   

13.
山东莱州是我国生姜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近几年,随着面积逐步扩大,连年种植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一些病害尤其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生姜烂脖子病就是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生姜产量和品质,严重地块甚至绝产.笔者结合多年基层蔬菜技术推广工作经验,总结了生姜烂脖子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胡启山 《蔬菜》2010,(5):23-23
<正>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随着生姜连作和种植面积的扩大,这一病害呈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成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生姜病害,严重影响生姜的优质、高产。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罗平小黄姜品牌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申恩情 《中国蔬菜》2006,1(12):38-39
小黄姜(生姜)是云南省罗平县的传统出口产品,20世纪50年代开始加工成干姜块出口海内外,1983年当地农户生产的120^#干姜块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优质产品称号,远销德国、丹麦、泰国、荷兰、新加坡、日本、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坦、比利时、索马里、也门、肯尼亚、苏丹、瑞典、新西兰、英国、马来西亚、西班牙、美国等30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1958—1989年共出口干姜块1.1万t,其中1979年出口455.7t,创汇115万美元。2004年,罗平县小黄姜种植面积5367hm^2,占云南省生姜种植面积的41%,比上年增长25%;年产量11.2万t,比上年增长11%;总产值3.088亿元,比上年增长55%,首次超过烤烟产值并成为罗平县首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生姜根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生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如莱芜、安丘等地生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种植区域集中,连作时间长,造成病害逐年加重,不仅产量损失大,而且影响了生姜的商品性。随着小拱棚和地膜覆盖栽培的普及,生姜根茎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由于该病诊断困难,易与姜瘟病混淆,生产上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给生姜生产带来较大损失,目前已成为生姜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吕华 《中国蔬菜》2005,1(5):51-53
生姜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山东省生姜种植面积约6.7万hm2,而莱芜的生姜种植面积占山东省的1/3,已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最大的生姜生产、出口基地。莱芜生姜栽培历史悠久,素有“中国生姜之乡”的美称,2003年3月10日通过了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的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和收入,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生姜产品农药残留量加大,这已成为生姜出口的瓶颈。为此,莱芜市植物保护站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生姜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1姜瘟病姜瘟病(腐烂病)为细菌性病害,是…  相似文献   

18.
康地蕾得防治姜瘟病效果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姜种植是柳州市的一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现每年逾3000hm2。姜瘟病发病率一般占总面积的5%~10%,发病田产量损失率一般达20%~30%,重者高达50%~60%,甚至绝收。生姜产区因姜瘟病的发生需每5~8a(年)更换一次地点,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采用常规农药防治效果不明显,加之柳州的气候特点——生姜生长盛期也即姜瘟病缓慢发展期,常常阴雨连绵,使得化学农药药效减弱或无法使用,致使病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寻找有效而不受天气影响的新型生物农药是很必要的。笔者于2004~2006年进行姜瘟病防治研究,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并对几种药剂防治姜…  相似文献   

19.
宜宾市翠屏区地理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生姜栽培,生姜常年栽培面积在400 hm2以上,总产量1万t以上,产值达4 000万元以上,是全区主要的蔬菜产业之一。近几年,我区改变传统栽培方式,采用专用工具在介于壤土至轻粘土的土壤上打蜂窝式深窝栽培生姜,栽培密度每667 m2由传统埂子姜的8000窝提高到10000窝,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平均单窝质量可以由传统埂子姜的0.36奴增加到0.40kg,667m2产量由传统埂子姜的3078.5kg增加到4257.5kg,并促进生姜的软化生长,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生姜品质,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效益,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姜施用钢渣硅肥防病增产的效果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莱芜是"中国生姜之乡",生姜种植面积达1万hm2之多,年产量30多万t,但近年来种植户偏重施化肥,有机肥投入减少,加之生姜在该区连年种植,导致土壤营养比例严重失调,生姜病虫害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