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为3种马尾藻生物学、生态学、人工育苗以及藻场构建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2年6月到2013年5月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的方法研究了3种马尾藻周年的生长情况及其形态结构、成熟时间和繁殖盛期。[结果]3种马尾藻的繁殖时间不同,其中以亨氏马尾藻成熟最早,繁殖开始时间在3月底,而全缘马尾藻成熟较晚。3种马尾藻的生活史都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休止期、生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繁殖过后的藻体有1个月左右的衰老期,藻体逐渐衰老腐烂,进入休止期后仅剩下假根保留在岩石上度过高温期,3种马尾藻休止期开始的时间不同,但都于11月初结束并开始进入生长加速期,生长期藻体生长较快,3种马尾藻都于成熟前1个月生长速度最快,每天长度生长可达10 cm以上,在成熟期藻体长度生长不明显,但生物量随生殖托形成而显著增加。[结论]该研究可为马尾藻的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浙江省近二十个岛屿马尾藻属和羊栖菜属种类的调查,初步确定了浙江省自然分布的铜藻、鼠尾藻、瓦氏马尾藻、海黍子、裂叶马尾藻、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羊栖菜等7个种类。从藻体的形态构造和繁殖结构两方面,通过比较解剖的方法对这7个种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数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同时还对另外报道于浙江省沿岸的几个马尾藻种类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马尾藻分类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马尾藻属和羊栖菜属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近二十个岛屿马尾藻属和羊栖菜属种类的调查,初步确定了浙江省自然分布的铜藻、鼠尾藻、瓦氏马尾藻、海黍子、裂叶马尾藻、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羊栖菜等7个种类。从藻体的形态构造和繁殖结构两方面,通过比较解剖的方法对这7个种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数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同时还对另外报道于浙江省沿岸的几个马尾藻种类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马尾藻分类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鼠尾藻特征特性与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鼠尾藻 [Sargassumthunbergii(Mert .)O .Kuntze .]是暖温带海藻 ,为我国沿海常见的野生种。集生于中潮带和低潮带岩石 ,或在高、中潮带的水陆或石沼中 ,有的甚至在低潮时较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 ,均可生长。鼠尾藻隶属于褐藻门、无孢子纲、马尾藻科、马尾藻属。除在海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温度、光照强度以及氮、磷加富对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溶解性无机碳(DIC)吸收及提升海水pH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光照强度对瓦氏马尾藻的DIC吸收速率及海水pH提升速率影响显著(P0.05),在光照强度60μmol/(m2·s)、温度20℃条件下,瓦氏马尾藻对DIC吸收速率和海水pH提升速率最大,分别高达82.14μmol/(g·h)和0.138/(g·h),当环境条件低于或高于这一阈值,藻体对DIC吸收和海水pH提升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氮、磷加富能够显著提高瓦氏马尾藻DIC吸收及提升海水pH能力(P0.05),高氮、磷(HNP)组藻体对DIC吸收及提升海水pH能力均显著高于低氮、磷(LNP)组(P0.05),且N、P的添加对增加藻体吸收DIC及提升海水pH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该研究为利用瓦氏马尾藻增养殖技术进行近岸富营养化及藻场退化海域生态修复及减缓海洋酸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草叶马尾藻(Sargassum graminifolium)和绿茶提取物为原料制备马尾藻茶饮料,考察马尾藻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用量对茶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马尾藻茶饮料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结果表明,每500 mL茶饮料中添加1.0 g马尾藻提取物,所得产品整体口感好,无明显的海腥味.在0.2~1.4 mg/mL浓度范围内,马尾藻茶饮料对DPPH·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均随马尾藻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温度对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的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在光照强度为6 000 lx,光照周期为L(光照)∶D(黑暗)=12 h∶12 h,温度分别为20、23、26、29℃和32℃的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对半叶马尾藻生长及生理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藻体相对生长速率(RG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温度为23℃组不同时间所测的RGR最高,藻体SOD、CAT活性最低,丙二醛MDA含量最少。藻体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随着高温组(26、29、32℃)胁迫时间的变化呈波动变化趋势;29℃和32℃条件下,藻体的S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高于低温组(20、23℃),温度为32℃时,半叶马尾藻的生长因温度过高而出现腐烂现象。在本试验条件下,半叶马尾藻的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0~26℃,最适温度为23℃。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市场上应用最多的海藻肥来源于欧洲的泡叶藻(Ascophyllumnodosum)干粉,还有一些产品是由墨角藻、昆布、马尾藻等褐藻制成。在提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内陆盐水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1990~1991年在运城、张家口和白城地区盐度为0.57~214g/L的22个内陆水体采集了浮游藻类,共鉴定出100属132种和亚种。能在超盐水体出现的计有60种,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与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根据出现率和平均密度,下列30种是区系的主要种或较主要种:小颤藻、微小色球藻、细小平裂藻、银灰平裂藻、铜绿微囊藻、针晶蓝纤维藻、大螺旋藻、湖生卵囊藻、普通小球藻、盐藻、衣藻、四角十字藻、扭曲蹄形藻、尖细栅藻、绿球藻、孟氏小环藻、舟形藻、菱形藻、细小桥穹藻、卵圆双眉藻、尖布纹藻、扁圆卵形藻、隐头舟形藻、卵形双菱藻、绿裸藻、卵圆鳞孔藻、矩圆囊裸藻、尖尾蓝隐藻、啮蚀隐藻和光甲藻。文中讨论了内陆盐水浮游植物区系特点、藻类对盐度的耐受性以及种类多样性与盐度、碱度、PH和离子系数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三亚潮间带大型海藻生态现状,布设6条岩相断面,于2008年1-11月进行了四季野外的调查,并使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聚类分析研究了潮间带大型海藻四季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130种,隶属于4门75属,其中红藻门41属67种、褐藻门16属31种、绿藻门15属29种、蓝藻门3属3种。潮间带海藻种类数季节变化不大,并呈低潮带>中潮带>高潮带的垂直分布特征,且中低潮带有共同分布种,夏季尤为普遍。潮间带海藻夏冬两季平均生物量高于春秋两季,但并无显著差异。优势种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有波利团扇藻 Padina boryana、日本仙菜Ceramium japonicum、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海柏Polyopes polyideoides,夏季有波状软凹藻Chondrophycus undulates、冠叶马尾藻Sargassum cristaefolium、宽扁叉节藻Amphiroa dilatata、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秋季有冠叶马尾藻、波状软凹藻、叶状铁钉菜Ishige foliacea,冬季有瓦氏马尾藻 Sargassum vachellianum、苔状鸭毛藻Symphyocladia marchantioides、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波利团扇藻、日本仙菜。群落多样性冬高夏低:Shannon多样性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冬季,Shann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低值出现在夏季。区域底栖藻类以暖水性热带-亚热带种为主,其次为温水性的暖温带种类,基本符合南海南区暖水区系特点。研究表明,尽管三亚潮间带底栖海藻种类数与生物量上并无显著的季节差异,但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均显示出一定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抗rmNDPK-B多克隆抗体,以纯化后的rmNDPK-B为抗原,改良法免疫新西兰兔,琼脂双向扩散法分析抗体滴度,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纯化后的抗体,结果发现,已获得高效价、高纯度的抗rmNDPK-B多克隆抗体;再分别以此抗体和抗rhNDPK-B抗体为一抗,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NDPK-B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提示,在检测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NDPK-B的表达时,抗rmNDPK-B抗体的特异性明显高于抗rhNDPK-B抗体.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NDPK-B的表达显著高于非妊娠鼠.这表明用改良法制备的抗rmNDPK-B多克隆抗体具有高特异性、高效价和较高的灵敏性.nm23-M2/NDPK-B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过程.  相似文献   

12.
福建龙眼根部寄生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8年从福建省龙眼根部和根际土壤样本中鉴定出11种线虫.刻尾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crenacauda)及短镖针线虫(Paratylenchusveruculatus)为国内新记录种.除指标剑线虫、芒果半轮线虫外,所有种在我国龙眼上均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小鼠、奶山羊、奶牛和家猪的表皮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表明:酶消化法适于小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所获得的小鼠表皮干细胞在维持了两代之后自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奶山羊和奶牛不论用酶消化法还是组织块法都可以获得大量活力相对较好、表皮干细胞特性维持较久的细胞,奶山羊表皮细胞采用型胶原分选,用有血清培养液培养,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为表皮干细胞,可持续传至少9代,随着代数增高,细胞活力减弱。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高生物活性的益生菌菌株,通过热处理从健康猪肠道内容物、粪便、土壤等来源筛选具有较高抗逆性的菌株,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通过耐人工胃液、耐人工肠液、耐胆盐、耐高温、产酶试验、药敏试验、抑菌试验来研究菌株的特性。综合鉴定菌株ZZS16-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在p H为2.0的人工胃液中,存活率可达到65.8%,在胆盐浓度为0.3%时存活率为51.2%,在100℃处理3 min后其存活率达到11.2%,可产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对于绝大多数的药物是敏感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枯草芽孢杆菌ZZS16-3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潜在的益生性能,为研制微生态制剂提供了优良的菌种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上海郊区某农药厂附近生长的牛筋草中分离到一株能以氯氰菊酯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的植物内生菌,命名为A-24。该菌在48 h内对20 mg·L^-1的氯氰菊酯的降解率为91.8%,72 h内可完全降解氯氰菊酯。通过生理生化观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菌株A-24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0;当菌株A-24的接种量≥2%时,其对20 mg·L^-1氯氰菊酯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在80%以上;当氯氰菊酯浓度≤50 mg·L^-1时,菌株A-24对氯氰菊酯有较高的降解率,降解率在70%以上。通过HPLC鉴定降解产物3-苯氧基苯甲酸,推测氯氰菊酯通过酯键断裂生成二氯菊酸和3-苯氧基苯甲醛,然后3-苯氧基苯甲醛生成3-苯氧基苯甲酸。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功能内生细菌调控植物代谢氯氰菊酯,进而有效规避作物污染风险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对本地热处理企业线虫处理效果进行监测时,从一批采自余姚四明山林场的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木包装中截获一种伞滑刃属线虫.对该线虫进行培养、形态学观察、测量以及分子研究,鉴定为程氏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chengi Li, Trinh, Waeyenberge &; Moens, 2008).该线虫属abietinus组,侧区有2条侧线,雄虫交合刺成对,强壮,长约18 ~22 μm,末端约1/3处强烈向腹面弯曲.雌虫尾端略向腹面弯曲,末端钝圆或尖,有时有不规则的尾尖突.该线虫与树皮象伞滑刃线虫(B. hylobianum)、安东尼伞滑刃线虫(B. antoniae)在形态上十分接近,但ITS-RFLP图谱以及序列分析结果有明显差异.目前仅南京口岸曾从来自我国台湾的木质包装中截获该线虫.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有机磷降解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为研制具有降解土壤有机磷功效的生物有机肥提供高效稳定的菌种。【方法】用解磷圈法和液体摇瓶培养法,分别以植酸钙和卵磷脂为惟一磷源,从采自陕西杨凌的农药厂排污渠、棉花地、果园、菜地等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中分离筛选有机磷降解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确定其最适生长温度和初始pH值。【结果】从采集的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中共初筛分离出了25株有机磷降解菌,复筛选出解磷率较高的Z2-3、Z3-5、Z3-8、Z4-1 4株植酸钙降解菌和L5-2、L7-1 2株卵磷脂降解菌。其中Z2-3、Z3-5、Z3-8和Z4-1在植酸钙液体培养基中的解磷率分别达到64.2%,71.5%,67.2%和58.1%,L5-2和L7-1在卵磷脂液体培养基中的解磷率分别为76.7%和84.1%。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Z2-3、Z3-5、Z3-8、Z4-1、L5-2、L7-1株菌依次为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和土壤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gri)。植酸钙降解菌和卵磷脂降解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8~35和28℃,最适初始pH值分别为8.0~8.5和7.5。【结论】分离、筛选、鉴定出了解磷率较高的6株有机磷降解菌,获得了其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初始pH值。  相似文献   

18.
从西藏地区腹泻死亡牦牛中分离出一株肠毒素型大肠杆菌,该菌在形态特征,培养特笥和生化特性方面与大肠杆菌基本一致,血清学试验表明,该菌原O抗原属O148,K88,K99,987P单因子血清均不能凝集本菌,在MSHA反应中,木菌能凝集绵羊、豚鼠、马、鸡的红细胞,而K88、K99、987P抗血清均不能抑制其对绵羊、豚鼠、马、鸡红细胞的凝集,用腔接种对小白鼠具有太原市 致病性,乳鼠胃内投服试验和兔回肠结所试验证明,该菌能产生热稳定肠毒素和热敏性肠毒素,总之,该功得一株不表达K88、K99、987P的、能产生ST和LT的肠毒素型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9.
PCR技术在胚胎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畜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对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扼要介绍了胚胎分割技术和采用PCR技术鉴别牛、羊等家畜胚胎性别的操作程序,对影响该技术雌雄判定率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这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各种技术细节的主要优缺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20.
4种常见农药的耐受真菌筛选、鉴定及降解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吡虫啉、草甘膦异丙胺盐、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氰菊酯4种常见农药,利用实验室前期分离保存的26种真菌,开展农药高耐受菌筛选,并对高抗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及农药降解率研究。【方法】以分别添加吡虫啉等4种农药的培养基,进行农药耐受菌株初筛。对获得的4种高抗菌株进行菌丝体总DNA提取、ITS扩增与测序、BLAST在线比对,与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发育树,并计算遗传距离。进一步以HBY-11菌株为对象,测定液体发酵条件下对4种农药的降解率。【结果】结果表明,HBY-11、HBY-12、HBY-17和HBY-23菌株对检测农药的抗性较强,在4种农药的培养基中的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6.92±0.63、6.75±0.25、6.67±0.38、2.79±0.07;6.58±0.14、5.92±0.14、5.25±0.00、1.46±0.07;6.25±0.25、5.5±0.66、3.25±0.13、0.33±0.04 mm/d;3.96±0.14、4.67±0.26、3.0±0.13、0.6±0.07mm/d。HBY-11菌株为残孔菌属(Abortiporus),HBY-12菌株为栓菌属(Trametes),HBY-17菌株为浅黄囊孔属(Flavodon),HBY-23菌株为亚灰树花菌属(Meripilus)。HBY-11对吡虫啉的降解率在12h时最高(66%);对草甘膦异丙胺盐的降解率在72h时最高(65%);对乙酰甲胺磷的降解率在12h时最高(79%);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72h时最高(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