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地中海实蝇 Ceratitis capitata(Wiedemann) 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一种细菌和地中海实蝇的共生现象。该细菌可随实蝇的繁殖而随代传递,并且是地中海实蝇幼虫生长所必需的。因而他们推测地中海实蝇的群体饲养(用于遗传防治)产量可能受到这种微生物的制约。荷兰的科学家正在探索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来生产单一雄虫后代,这样将赋予不育昆虫技术害虫防治体系更强劲的生命力。他们把这一遗传工程称为Genetic sex-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杀虫、防病和防霜冻的遗传工程微生物为例,综述了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概况。遗传工程微生物开始走向实用化,标志着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生防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发展遗传工程微生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治理昆虫对转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蛋白基因植物的抗性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430070)李建洪邓望喜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430070)喻子牛迄今为止,通过遗传工程的方法,已获得了40多种表达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ICPS)毒素的植物。美国EPA于...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揭示解淀粉芽胞杆菌JK10防治蓝莓根癌病的生防机制。利用改良发酵培养基对解淀粉芽胞杆菌JK10菌株进行发酵,用盐酸沉淀、硫酸铵沉淀、乙酸乙酯萃取、大孔树脂吸附四种方法对JK10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利用MALDI-TOF-MS对活性最高的粗提物进行分析明确其种类;对JK10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明确其在蓝莓根际土及组织内的定殖能力;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蓝莓健康根组织、根癌病根组织及JK10处理的根癌病根组织内生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得到的粗提物对根癌土壤杆菌均有良好的拮抗效果,其中大孔树脂吸附法得到的粗提物抑菌活性与产率均最高。JK10发酵液中能检测出bacillomycin D和fengycin两类脂肽类化合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Divergolide D和聚酮类化合物Bacillaene;菌株JK10能够稳定定殖于蓝莓根际土、蓝莓根组织细胞间隙和蓝莓叶中,定殖数量在接种35 d后趋于稳定,在蓝莓根际土和蓝莓叶中分别为1×106、4.0×105cfu/g;蓝莓根癌病根组织在施入生防菌JK10菌株后,相比自然条件下蓝莓根癌病根组织内生细菌菌落结构发生改变,物种多样性增加,结构更加趋向于健康蓝莓根组织内生细菌。综上所述,解淀粉芽胞杆菌JK10通过产生对蓝莓根癌病菌有抑制活性的物质,稳定定殖在蓝莓根际土及蓝莓根、叶组织中,改变蓝莓根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而达到防治蓝莓根癌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哥斯达黎加州一个稠密的低地雨林里发现了一种开白花、树高约40m的豆科植物——热带棕榈树,它具有自身合成杀虫剂的特性。 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室的工作者已和密苏里、哥斯达黎加、俄克拉荷马三所大学的专家联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拟对棕榈树作进一步研究,期望能通过遗传手段获得能自身合成抗虫物质的“遗传工程植物”。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农业生物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进行首次安全性评价随着生物技术在国际上的兴起,近年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也蓬勃发展,应用基因操作技术获得的农业生物遗传工程体不断问世。由于基因工程是一门新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基因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相互转移,打破了物种之...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原细菌的血清学鉴定和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植物病害的正确诊断是防治的先决条件,病原物的鉴定越快、越准确,相对合理的防治方法建立也就越快。研究细菌病害生态、流行和防治途径的一大障碍是由于病原物鉴定和分类上的困难。通常用来鉴定植物病原细菌的生理和生化试验,并不完全令人满意[23],而且这些试验比较复杂,花费的时间较长,非常需要迅速而有效地鉴定植物病原细菌的方法。1918年Jenson首次应用血清技术鉴定根癌病菌(Agrobacterriumtumefaciens),至今发展很快,当代的细菌分类学也开始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微生物种、属间的亲缘关系。有关植物病原细菌的…  相似文献   

8.
北方苹果根部病害识别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学俭 《植物医生》1999,12(6):19-20
一、病害类别及症状我国北方果园中常见的苹果树根部病害有6种,其中2种细菌病害、4种真菌病害。1.根癌病和毛(发)根病这两种病害均属于细菌病害。根癌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使多种果树受害;毛根病菌寄主范围很窄,仅苹果树常见。根癌病主要危害根颈部,也可危害主、侧、?..  相似文献   

9.
采用未培养技术直接从根结线虫保护地土壤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总DNA,分别构建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通过Hinf Ⅰ和Hae Ⅲ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两个基因文库中的克隆进行ARDRA分析,构建细菌和放线菌克隆文库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主要种群的组成.结果表明:根结线虫保护地土壤细菌种群主要包括α、γ、β变形细菌亚群,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等类群,其中能引起植物根癌病的根癌农杆菌所占比例较大.放线菌种群大约83.4%的克隆属于放线菌亚纲,放线菌亚目,包括微球菌亚目、小单胞菌亚目、丙酸杆菌亚目、棒状杆菌亚目和链孢囊菌亚目等,其余为未分类放线菌种类.  相似文献   

10.
种传植病细菌血清学检测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友福 《植物检疫》1995,9(2):102-105
种传植病细菌血清学检测的新趋势赵友福(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100029)1种传植病细菌的常规血清学检测方法早在1918年,血清学试验就已应用于植病细菌。由于血清学方法不仅迅速、可靠,而且应用方便,因此非常适合于诊断种子是否携带病原细菌,特别是大批量种...  相似文献   

11.
 有活力但不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被认为是细菌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抗逆反应,包括5种植物病原细菌在内的数十种细菌已报道具有VBNC状态。这种特定的生理状态已经导致细菌学研究中一些方法的探索和改进,对基于分离培养的植物病原细菌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已经报道VBNC状态的植物病原细菌进行了综述,介绍了VBNC状态细菌的诱导因素、恢复条件、致病性、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未来植物病原细菌的VBNC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细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设计精巧的蛋白传输系统,运送与寄主互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与致病有关的毒性因子和效应子。目前已发现在细菌基因组中至少存在6种不同类型的分泌系统。本文着重介绍新近发现的Ⅵ型分泌系统及其与革兰氏阴性病原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病虫害及其天敌的分类、诱变微生物育种、遗传工程和生物降解有机农药等方面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科技手段。从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用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1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益处1.1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利用B…  相似文献   

15.
 细菌冰核基因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生物冰核领域的研究热点,涉及细菌细胞表面展示、报告基因、病原微生物高敏检测、作物抗寒育种等多个领域,显示良好应用前景。在本研究开展前,我国尚未克隆到细菌冰核基因,因此无法开展冰核基因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已成为农业防治植物病害的一大难题,目前急需发展新的防治策略。群体感应 (quorum sensing, QS) 是一种微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依赖于菌体密度的沟通协调机制,控制着细菌的生长、增殖、致病性、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群体活动行为。群体感应抑制剂在抑制细菌毒性基因表达时不会对细菌生长产生压力,从而避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这一新颖的抑菌机制使其在开发新型农药方面有很大潜力。本文着重介绍了细菌群体感应机制、天然的及合成的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种类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过60多年的研究,利用细菌防治植物土传病害已有很大进展,已明确18个属细菌具有这种生防潜力,而研究最多的为Agrobacterium、Bacillus和Pseudomons。作为一种土传病害的生防细菌在根部定殖受根际压力势、温度、pH、植物基因型、病菌侵染等因素影响,而细菌的表面多糖、纤毛、化学吸引素、耐渗透性、对复杂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是重要根际感应特性。生防菌通过营养基质的竞争和生态位的排斥、产生嗜铁索、抗生素等机制防治病害。最后讨论了细菌生防的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桃树根癌病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桃树根癌病是公认最难防治的土传细菌病害之一。在对该病进行较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抗菌药剂、多种方法进行了室内、外药敏测定与防治试验,显示出异菌氰、次氯酸钠、乙蒜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其混用对防治桃树根癌病菌有明显防效。  相似文献   

19.
1981年春从新疆焉耆地区啤洒花根癌病株上采得的幼瘤中分离出一株致病力强的细菌菌株。通过培养、染色及形态鉴定,经多次接种在向日葵、啤洒花、甜菜及柳枝上,均表现很强或中等致癌能力。初步确定该菌为根癌土壤杆茵[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et Townsend)Conm.]。本病对一年生啤酒花的危害表现为平均单株产量、平均根重、甲酸含量均较健株减少。但病株叶色正常,平均茎粗及花体略小于健株。对甜菜产量无影响,唯含糖量下降,且对根系垂直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人工接种试验证明本菌为典型伤口寄生菌。接菌潜育期间致癌的均平气温16.3~22.8℃,潜育期一般9~16天。夏季旬平均气温在22℃以上,根癌增长极快。入秋18℃以下转为缓慢;12.7℃以下,虽产生病变,但不能形成癌。室内药效测定以抗菌剂“402”抑菌效果最好,福美双及二噻哝·铜可湿性剂次之。  相似文献   

20.
木质部存在的细菌(Xylem-Limited Bacteria—XLB)是指那些用常规的细菌学方法难于分离的原核生物病原物。这些难养生物需要复杂的培养基以供生长,它们仅存在于受侵染植物的木质部,由取食木树质部的叶蝉类传播,引致许多重要经济作物发生难以控制的病害。这类病害最初被发现时由于其超微结构与动物的立克次氏体相似,所以被称作类立克次细菌(Rickettsia like bacteria);近年来,许多XLB已离体培养成功并证实了其致病性。细菌(XLB)的纯培养物已应用于研究菌体中的鸟嘌吟+胞嘧啶(G+C)含量比及与其它植物病原细菌和立克次体的血清学关系。现已证实,XLB与动物的立克次体以及其他植物病原物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