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贤  林涛  李达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72-12073
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和谐社会,和谐农村与和谐中国的关系,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与总体思路,并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等4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农村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柳忠 《新农村》2008,(8):2-3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对实现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地处浙江西部,全区农业人口3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0%,属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和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3.
川东北是指四川省东北部,包括广安、南充、达州、巴中、广元、遂宁等6个地级市,农业资源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坡耕地多。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川东北地区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于促进农业进步、农民增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川东北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川东北地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1.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4.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是新疆的当务之急,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成渝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对川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基于川东北地区2000—2014年人口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人口重心迁移模型对川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人口总量变化来看,2000—2014年川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增加了195.1万人,年均增长率达5.56‰;(2)川东北地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南充市、广安市和达州市西南方向的部分县域,即川东北地区的东南方向;(3)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的人口在空间上呈正相关,空间集聚性显著;从局部来看,2000—2014年,人口空间聚集的局部特征逐渐减弱。2014年,局部聚类不显著;(4)2000—2014年,川东北地区人口重心总体上表现为由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农村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是和谐农村构建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农村将使农民的政治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提出的历史性决策。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构建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扶贫开发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像我们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任务就是把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和基础设施通过扶贫开发的形式发展起来,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使广大的农村通过扶贫开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8.
沙占华  赵颖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70-7971
构建和谐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在经济、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因此构建和谐农村要从和谐社会的内涵出发,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党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79-5881,5886
和谐农村是我国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和谐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探讨了当前农村党群关系不和谐的表现形式、造成农村党群关系不和谐的因素等,并且对构建和谐农村党群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罗勇  周毅婧 《农业考古》2007,(6):286-28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中部兴、全国兴"意味着中部地区县域和谐社会构建的成效至关重要,必须认真对待并妥善处理中部地区县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坚持从中部地区特别是各县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县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建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522-1522,1524
在分析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农村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原因,提出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和谐农村的本质特征与构建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50-4351,4391
农村和谐问题直接关系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村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内涵、本质特征与构建途径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在向全面小康迈进中,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原有滞后的农村公共事业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事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找到适合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路径,即探索构建农村公共管理事务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是社会结构中的主体,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浦江县近年开展“创建和谐家园”实践活动的经验,笔者认为,推动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要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仁爱,重视人伦情感,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农村的青壮年纷纷出外打工加入了城市建设者的行列,留在家乡的老人和孩子们的生活处境和情感状态令人担忧。重构乡村教育的文化力量,加强农村地区的情感教育将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实现新常态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一、技术背景四川省川东北地区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较好,是我省玉米的主要产区和优势产区。然而,该区气象灾害频繁,已成为玉米持续丰产稳产的重要制约因子。其中,季节性干旱是川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虽然川东北地区无论是年降水量还是3~8月玉米生  相似文献   

17.
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背景出发,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中构建和谐体育的必要性.揭示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契合,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农村社会和谐了,才能有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科学内涵的题中应有之义.要以创建和谐农村社区为载体,以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为延伸,逐步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伟大工程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9.
田慧 《农业考古》2006,(3):68-71
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农村和谐社会构建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涉及到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是一个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进行深刻变革,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成兵 《现代农业》2006,(12):124-125
构建和谐农村是实现整个社会和谐进步的重中之重。在新的时期,我国要立足于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构建和谐农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