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疮痂病又名桃黑点病、黑星病、黑痣病,主要危害果实,树冠下部果子、果实肩部受害最早最重。病斑早期为绿色、褐色小圆点,后期变成黑色、紫黑色病斑,病斑直径2~3m m。严重时,病斑聚合连片成疮痂状,果皮龟裂(裂口浅而小,不会引起果实腐烂)。枝梢受害,表面出现紫褐色至黑褐色稍隆起的圆形病斑。油桃果面缺乏茸毛保护,比普通毛桃更易感染疮痂病。油桃疮痂病有四个特点:一是病菌潜伏期长,一般在果实上的潜伏期为40~70天,在新梢和叶片上为25~45天。在花后即开始初侵染果实,大量发病在成熟前15~20天。二是发病快,夏季一场2~3天的连阴雨过后,…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由于降雨频繁,桃疮痂病发生严重,特别是果实受到侵害,极大地影响了桃的质量,降低了商品价值。我们在1991年6月作了防治桃疮痂病试验,看出代森锰锌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正1桃疮痂病的发生情况桃疮痂病是桃树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使果实出现疏密不等的近黑色斑点,甚至出现裂纹,影响果实外观,降低销售等级,该病也发生于枝梢和叶。2005年7月11日,在14号桃上见典型病果。当年金海湖周边桃园,病果率达40%~50%。晚熟油桃、黄桃发病较多。2症状2.1果实桃果长到半大时开始发病,显现症  相似文献   

4.
桃疮痂病又名桃黑星病,近年来在招远市发生逐年加重。2007年全市病园率达70%~80%,病果率20%~25%,重者果园达80%以上。作者对桃疮痂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1危害症状桃疮痂病的寄主植物除桃外,还有杏、李、扁桃等核果类果树。病菌主要危害果实,其次危害新梢、果梗  相似文献   

5.
1症状桃疮痂病又名桃黑星病。寄主植物除桃外,还有杏、李、扁桃、油桃等核果类果树。主要危害果实,其次危害新梢、果梗和叶片。果实发病多在果实肩部,先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后期出现黑色痣状、直径约2~3mm的斑点,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成片。  相似文献   

6.
桃疮痂病又名桃黑星病,近年在山东招远市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桃的主要病害.2007年桃疮痂病严重发生,全市病园率高达70%~80%,平均病果率20%~25%,重者达80%以上,严重影响果实口感和商品价值,造成很大损失.笔者对桃疮痂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桃细菌性穿孔病,又称细菌性黑斑病、细菌性斑点病,是桃树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全国各桃产区都有发生,在湖南省益阳市,该病为桃树的常发性病害,特别是降水偏多的桃园常年发生。该病分布甚广,主要危害叶片,也侵害枝梢和果实,桃树受害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削弱树势,生长衰弱,产量、质量下降(图1),严重时,可导致减产50%以上。在生产上应注意正确识别,在叶片上的表现应与真菌性霉斑穿孔病相区别。果实上的发病症状应与疮痂病相区别。另外,在立地条件不良的果园或容易感病的桃树品种,一旦发生,再用农药防治,  相似文献   

8.
着重介绍了周口桃产区中常见的桃果腐病、桃软腐病、桃疮痂病、桃溃疡病4种桃树果实病害的发生规律、发病症状及防治要点,以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9.
桃疮痂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疮痂病又名桃黑星病,近年在山东招远市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桃的主要病害。2007年桃疮痂病严重发生。全市病园率高达70%-80%,平均病果率20%-25%,重者达80%以上,严重影响果实口感和商品价值.造成很大损失。笔者对桃疮痂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设施油桃种植面积迅速发展,但是,温室油桃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了油桃的产量和品质,笔者就温室油桃栽培常见的几种病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供参考。1、桃疮痂病1.1危害症状桃疮痂病危害果实、枝梢和叶片的表皮。果实发病初期出现褐色小圆斑,后扩大为2~3mm黑斑,甚至出现连片黑斑。其能导致果皮生长停止而木栓化,甚至引  相似文献   

11.
桃疮痂病又名桃黑星病,,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为害枝梢和叶片.  相似文献   

12.
以12年生朝辉和10年生红珊瑚桃为试材,进行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防治桃疮痂病、穿孔病试验.结果表明,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桃疮痂病的防治达76.84%,600和800倍液对穿孔病的防治达78.04%和72.34%,均优于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等常用杀菌剂来防治桃疮痂病和桃穿孔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桃疮痂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翟建中章红升(林业部宁波林业学校奉化315502)桃疮痂病又名黑星病,主要为害果实,亦能为害枝梢和叶片。它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影响桃的品质和产量,甚至导致桃树营养生长衰弱,树势下降,成为结果期短的长年病树。1991年对桃疮痂病...  相似文献   

14.
桃疮痂病又名桃黑星病,在我地是为害晚熟桃的一种最为主要的果实病害。该病一般发病率为20%~30%,严重时可达40%~60%。果实发病多在果实梗洼附近,最初呈淡褐色斑点,逐渐发展成暗褐色,后呈略突起的黑色痣状斑点,斑点大小2~3mm,严重发生时病斑聚合成片。由于病菌扩展仅限于表皮组织,发病后果肉仍可继续生长,而表皮因死亡而生长停止,因此病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平谷区桃果实病害调查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8年,在北京市平谷区进行了桃果实病害调查和防治试验以及防治技术示范推广。本文报道了平谷桃区桃果实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提出了桃细菌性黑斑病、桃疮痂病、桃炭疽病、桃褐腐病、桃根霉软腐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桃果发生黑斑较为普遍 ,严重的桃园减产 5 0 %~ 6 0 % ,造成损失比较严重。通过观察 ,桃果实发生黑斑是由于黑星病和炭疽病侵害所造成的。1 桃黑星病 果实发病初期出现暗绿色圆形小斑点 ,此后逐渐扩大为 2~ 3mm的褐色病斑 ,稍凹陷 ,严重时数块小斑汇成不规则的大斑 ,当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呈紫黑色。由于病斑果皮停止发育 ,而果肉仍然生长 ,所以出现龟裂 ,病部木栓化 ,空气湿度大时 ,病部生长出黑霉。此病从侵入到发病 ,潜育期在果实上为 4 0~ 70天。唐山市桃产区 ,果实发病期从 6月开始 ,7— 8月份发病最多 ,凡是春季和初夏多…  相似文献   

17.
<正>1症状桃褐腐病危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及果实,在露地以果实受害最重,在设施中以枝梢及花、叶受害重。花部受害自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发生褐色水浸状斑点,逐渐蔓延至全花,随即变褐而枯萎。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生出灰色霉层,天气干燥时萎垂干枯,病花残留枝上,经久不落。嫩叶受害,自叶缘发病,病叶变褐萎蔫,残留枝上。侵害花与叶片的  相似文献   

18.
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源、植物源、动物源杀虫剂等方面,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报道少。桃黑星病(又名桃疮痂病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ǔm.)是我国南北桃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害桃果实,严重降低桃果实商品质量。“天然植保”是一种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本试验以甲基托布津为对照药剂,在桃果实发育期施用“天然植保”,以检测其对桃黑星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防治桃疮痂病,试验比较了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微乳剂、25%戊唑醇微乳剂、45%咪鲜胺微乳剂7种杀菌剂对桃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防效优异,经济使用浓度为1 000倍液;其次为25%戊唑醇微乳剂2 500倍液。施用三唑类药剂氟硅唑、戊唑醇、烯唑醇对桃果实大小有一定影响,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建议施用此类药剂时应避开幼果期,或避免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桃褐腐病在鲁西南露地桃园发生严重,已对鲁西南桃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笔者对该病在鲁西南的发生情况与发生流行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对策。1危害症状桃褐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花、叶及枝梢。桃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果实近成熟时发病最重。桃果受害,初生褐色圆形病斑,后迅速扩大,数日波及全果,果肉变褐软腐,病斑表面长出同心环状的灰色霉丛,有的脱落,有的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