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提高旱作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覆膜方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9年在甘肃省东部黄土旱塬区进行了旱作大豆地膜覆盖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沟垄覆膜能够将农田集水与保墒结合为一体,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大豆全生育期耗水量与耗水强度.沟垄覆膜处理产量可达3279.8 kg·hm-2,较常规平膜覆盖、露地种植产量分别提高14.0%、41.9%;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2.8 kg·hm-2·mm-1,较常规平膜覆盖、露地种植分别提高19.6%、58.0%.沟垄覆膜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大豆生育前期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水分,生育中后期可将深层土壤水分提到上层供大豆生长所需,是旱作区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安定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定区马铃薯和玉米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大,玉米秸秆产量多,将玉米秸秆还田利用和减轻地膜污染有机结合,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旱作农业绿色发展。该试验充分利用安定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研究探索秸秆覆盖代替地膜覆盖的可行性,减轻地膜覆盖对环境污染的压力。通过将玉米秸秆粉碎覆盖在马铃薯种植垄面,与安定区常规种植模式黑色全膜覆盖及露地种植进行比较,研究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延长了马铃薯的生长期,为126 d,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延长8 d,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延长5 d,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提早2 d。虽保墒、保温效果不及黑色全膜覆盖处理,但提高了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和块茎重及单位面积产量,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处理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大薯率分别为7.5粒、0.78 kg、73.1%,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高0.4粒、0.05 kg、6.0个百分点,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高1.4粒、0.11 kg、11.9个百分点,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高1.7粒、0.16 kg、16.6个百分点;产量以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处理最高,为41 339 kg/hm~2,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增产5 163 kg/hm~2,增产率为14.3%,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增产9 072 kg/hm~2,增产率为28.1%,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增产12 539 kg/hm~2,增产率为43.5%。因此,在安定旱作农业区,秸秆粉碎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春玉米"金凯3号"为供试材料,2015年和2016年开展两年6个不同处理大田试验,设置平地全膜覆盖(WM)、平地半膜覆盖(HM)、隔沟覆膜垄播(MRM)、全膜双垄沟播(WRF)、垄沟秸秆覆盖(SM)和露地平播(CK)6个处理,测定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生长特性、收获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覆盖集雨种植方式均能显著促进春玉米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较露地平作(CK),WRF和MRM处理玉米产量和WUE分别提高了4 561.34、4 126.31 kg/hm2和14.48、12.72 kg/(hm2·mm),以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增幅最显著。试验结果表明,WRF处理纯收益最高,达5 878.26元/hm2,WM处理次之,为4 599.18元/hm2,分别较CK处理增加5 113.3 1和3 834.23元/hm2,可显著提高投入产出比。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种植由于其良好耕作生产特性,是陇中旱塬春玉米高产、稳产的优势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环渤海低平原区青贮玉米最佳种植模式,本试验以等行距露地平作为对照,研究了6种种植模式对青贮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耕层土壤水分、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和起垄覆膜均能提高青贮玉米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同时各覆膜处理均能提高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其中40/70垄作膜侧模式效果最优,较对照增产30.5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认为,40/70垄作膜侧模式具有土壤增温、集雨保墒、促进光合、稳产增产作用,在春季干旱少雨的滨海平原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西北旱作雨养区春小麦最优栽培方式,以甘春25号为供试材料,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设置全膜覆土穴播(T 1)、黑色全膜垄作穴播(T2)、膜侧沟播(T3)、秸秆粉粹微垄覆盖沟播(T4)、秸秆带状覆盖条播(T5)5种处理,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春小麦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 1~T5处理叶面积平均增长率在孕...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最佳覆膜种植模式,于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两个生长季,以‘沧麦6005’为材料,在河北沧州研究了6种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的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和产量三因素变化。结果表明:两年中A2处理(起垄覆膜,垄宽45 cm,沟宽45 cm,沟内种4行,行距15 cm)的产量均最高,分别比CK(露地等行距平播)增产68.48%和56.18%,均达极显著水平。其成穗数最高,达到639.30万穗/hm~2,比CK增加13.28%;平均穗粒数23.35个,比CK增加13.68%;千粒质量最高,平均为40.28 g,比CK增加7.44%;成穗率最高,达到59.91%,比CK增加14.11%;成熟期干物质量最高,比CK增加26.95%;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A2处理的LAI在孕穗期达到最高,为6.74,比CK增加16.84%,后期其LAI变化平缓。因此,该模式种植结构合理,增产效果显著,适宜在环渤海低平原雨养旱作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寒旱区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为试材,研究了全膜起垄侧播(地膜全覆盖种在垄的两侧,双行)、半膜起垄顶播(覆盖垄,不覆盖垄沟,种在陇上,单行)、全膜起垄沟播(全部覆盖,种在垄沟,单行)和露地起垄顶播(CK)(起垄,种在陇上)4种栽培模式对其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3种覆膜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促进马...  相似文献   

8.
西北旱作大豆田不同地膜覆盖模式保墒增温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覆盖栽培是缓解干旱和春季低温等西北地区大豆生产制约因素的有效措施。为比较不同地膜覆盖模式在旱作大豆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中黄41为材料,选用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平作、全膜平铺、半膜覆盖平作4种覆盖播种模式,以露地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模式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影响明显。大豆苗期,全膜双垄沟播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全膜覆土平作和全膜平铺,显著高于半膜覆盖平作和露地平作;分枝期至结荚期,处理间土壤含水量差异更加明显,全膜覆土平作、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平铺处理的含水量分别为15.6%~16.8%、15.1%~17.1%和14.4%~16.3%,比露地平作高2.5~5.1个百分点,较半膜覆盖平作高2.0~4.2个百分点。苗期,全膜双垄沟播土壤温度较半膜覆盖平作高2.0~4.6℃,较露地平作高2.9~5.1℃;分枝期,全膜双垄沟播土壤温度较半膜覆盖平作高1.6~2.9℃,较露地平作高2.6~4.5℃;开花期,全膜双垄沟播土壤温度较半膜覆盖平作高0.9~2.3℃,较露地平作高3.5~5.2℃。地膜覆盖处理的产量均高于露地平作,其中以全膜双垄沟播最高,较露地平作增产45.78%。可见,不同覆盖模式均可起到保墒增温增产效果,其中全膜双垄沟播实现了雨水的富集叠加利用,保墒、增温效果好,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不同黑膜覆盖栽培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5,(4):209-212
马铃薯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栽作物之一,为了筛选出最佳种植模式,针对本地生产上使用范围较广的5种马铃薯不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与露地种植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田间观察、综合性状和实际测产等方面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黑膜全覆盖双垄侧播栽培模式综合性状优良,产量表现最佳,为26.72 t/hm2,比对照露地垄作和露地平作分别增产43.99%和54.21%。该覆膜方式经济效益显著,技术简单易行,适宜在定西市半干旱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了土壤与环境的污染,对旱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探索寻求新型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模式,通过运用粉碎秸秆来代替地膜,设置秸秆粉碎覆盖垄作侧播处理,与当地常规种植模式对比,研究了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的保温保墒效果不及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但能明显提高马铃薯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提高0.4个/株,单株粒重提高0.05 kg/粒,从而明显提高大薯率,大薯率相比黑色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模式提高6.0个百分点,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41339 kg/hm^2,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增产14.3%,较黑色半膜覆盖侧播处理增产28.1%,较露地穴播增产43.5%。因此,秸秆粉碎覆盖栽培是一项适宜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种植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甜菜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试验明确了覆膜移栽纸筒苗栽培方法具有覆盖地膜和育苗移栽双重效应,促进甜菜早发棵,早封垄。提早进入叶丛快速生长期和块根糖分积累期;改善了甜菜光合性能,增加了光合势、净光合率和光合产物经济系数,比不覆膜移栽纸筒苗的增产31%,产糖量增加27.12%,投入产出比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甜菜露地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地膜甜菜残膜污染问题,实施并总结了甜菜露地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水稻插秧前的闲置土地及温、光、水、气、热等自然资源,利用马铃薯耐低温、生育期短的特点,通过选用早熟品种,结合箱式育苗,进行水稻前茬种植马铃薯,667m~2可收获马铃薯1500kg,水稻产量达400kg以上,实现产值达2000元以上,实现农业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已成为长乐市冬季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但由于栽培技术与管理水平差异,年际气候变化较大,产量和品质也大不相同。马铃薯大棚套黑膜覆盖栽培技术通过构建温室大棚覆盖塑料无滴膜,起垄播种后覆盖黑色地膜,膜下铺设灌溉和施肥用的滴灌带等方法,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且比露地栽培提早一个多月上市,稳定增加农户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地膜甜菜栽培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介绍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地膜甜菜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揭膜期对南宁春植蔗生长及蔗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覆膜甘蔗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最佳揭膜时期的栽培措施,本试验以桂糖03-2287甘蔗品种为材料,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设置齐苗期、分蘖末期和拔节伸长前期等3个不同生长时期揭膜处理,以不盖膜作对照,探讨不同时期揭膜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较不盖膜对照,地膜覆盖分蘖末期揭膜处理增产13.1%,差异极显著,齐苗期揭膜和拔节伸长前期揭膜分别增产6.4%和6.9%,差异显著;地膜覆盖处理间,分蘖末期揭膜比齐苗期揭膜和拔节伸长前期揭膜处理增产也达到极显著,而齐苗期揭膜与拔节伸长前期揭膜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经济效益与蔗茎产量的高低成正相关,即分蘖末期揭膜拔节伸长前期揭膜齐苗期揭膜对照。由此表明,南宁春植蔗覆膜栽培以分蘖末期揭膜增产效果较好,过早或过迟揭膜都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明确地膜小麦的增产机理,从1998~2000年在两个生长季节里对地膜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方式下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穴播和膜测沟播可使单株分蘖数、穗粒数、穗粒重、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但分蘖成穗率和根/茎比降低,基部节间延长,抗例伏性降低;植株最上部叶片中可溶性糖和籽粒中糖分含量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籽粒干重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渐增期和快增期灌装速率较高,而缓增期无差异;膜侧沟播的个体性状较好,地膜穴播的群体性状较好。地膜穴播比膜侧沟播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18.
水稻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淹水栽培和覆膜栽培方式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态质量随水稻生长期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态质量随着水稻生长期延长而降低,土壤物质周转和循环速度减慢。与淹水栽培方式相比,无论是在水稻分蘖期还是灌浆期,在覆膜栽培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相对较高; 土壤电子运输系统活度更强; 土壤蛋白质和土壤总酚含量更高。这说明与淹水栽培方式相比,覆膜栽培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态质量,加速土壤物质周转和循环。  相似文献   

19.
通过短季棉鲁棉532覆膜晚播和无膜晚播种植模式与春棉鲁棉258常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探索适宜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地理条件的短季棉最佳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短季棉种植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短季棉覆膜晚播种植模式对促进生长、增产、增效效果不突出;短季棉无膜晚播种植模式比其他模式可明显减少管理用工,降低植棉投入,比覆膜晚播效益略高,比春棉产量和效益均降低。建议采用短季棉无膜晚播与黑麦草(饲草)连作模式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以提高短季棉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的粳稻产量构成及其穗部特征,以12个水稻品种(A1~A12)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组成及其成穗率、穗部构成特征.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平均值以A6最高,膜下滴灌水稻主要依靠主茎和一级分蘖成穗,且主茎和一级分蘖的贡献率占97%以上,群体数量的上升较平稳,成穗率中等;膜下滴灌水稻可以依靠二次枝梗数来增加穗粒数,二次枝梗对穗粒数的贡献率在57%以上.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应选用着粒密度较大、紧实的大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