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种稻法对苏打盐碱土改良贡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研究通过种植水稻对改良盐碱土的贡献,不同种植年限的改良效果及改良后的盐碱土化学生物特性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对未改良及用种稻法改良不同年限后的盐碱土为材料,通过对土样不同剖面pH值、可溶性盐总量及微生物数量3个指标变化的分析,明确了改良不同年限后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pH值、可溶性盐总量随改良年限增加而逐渐降低,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逐渐升高。由此可知,种稻改良法使土壤质量显著提升,且随改良年限的增加,土壤性质向利于植物生长的方面发展,对苏打盐碱土的利用及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硫酸铝改良苏打盐碱土后各离子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宇男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255-258
为了更好地利用苏打盐碱土,对其进行更好的开发和改良。笔者通过室内模拟,分析施用不同含量硫酸铝对土壤中可溶性盐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酸铝后,使土壤溶液中钠离子、碳酸根和碳酸氢根明显增加,土壤溶液pH值明显下降,土壤性质明显改善。随着硫酸铝的增加,土壤颗粒释放出的可溶性盐也大量增加,明显减少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在加入不同浓度硫酸铝和不同淋洗次数的比较后,淋洗次数对苏打盐碱土中的盐类也有明显的影响,综合多项指标,加入硫酸铝浓度为0.8%时,淋洗2次,效果最佳。同时,苏打盐碱土理化性质的改良也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3.
腐殖酸类肥料对碱性植烟土壤pH及烤烟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索施用腐殖酸类肥料对碱性植烟土壤pH及烤烟产质量影响,2005年在河南许昌烟区进行了腐植酸复合肥施用量(0、150、300、600kg/hm^2)的4个不同施用量的肥料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类肥料可降低土壤的pH值,施用量愈大,降低幅度愈大,同时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升高,土壤容重下降;施用腐殖酸复合肥不影响烟株前期发育,但会推迟成熟期,施用300~600kg/hm^2腐殖酸复合肥烟株农艺性状较好,烟叶的经济性状较好;施用适量300kg/hm^2腐殖酸复合肥烟叶主要化学成分较协调、评吸质量较好。综合降土壤pH值效果及烟叶生长、农艺性状、产质量情况,在豫中碱性植烟土壤环境,建议腐殖酸复合肥施用量为300kg/hm^2。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选自福建省建瓯、沙县和福州地区的3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病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6;产孢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6~7;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28℃和6。光照能显著抑制病菌产孢,在相对湿度为85%、95%条件下或在水琼脂培养基表面上,孢子萌发率分别达50%、88%和90%。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适宜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而尿素、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能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65℃、10 min或60℃、3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或55℃、30 min。[结论]3个菌株的产孢特性、菌丝致死温度和致病力均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为改良利用河北东部盐碱土壤,试验选用河北沧州东部黄骅地区的重度盐碱土壤与砂壤土按一定比例混合,探究耐盐型和敏盐型2种苜蓿在盐胁迫下的生长性状和生理特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盐碱土会对苜蓿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耐盐型苜蓿‘中苜3号’在盐碱土:砂壤土不超过1:2的条件下,株高、地上生物量、主枝侧枝数、地下生物量和根系长度无显著影响,且盐碱土:砂壤土低于1:2时,盐胁迫对‘中苜3号’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当盐碱土:砂壤土超过1:2时,盐胁迫对‘中苜3号’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果。而敏盐型‘WL440HQ’则表现为随着盐碱土比例的增加,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主枝侧枝数和根系长均显著下降。盐胁迫会使苜蓿叶片内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中苜3号’在YJ-2(盐碱土:砂壤土=1:2)处理下脯氨酸和丙二醛在苗期-初花期的增加量最大,说明‘中苜3号’在盐碱土:砂壤土=1:2时适应性最强。在河北沧州东部重度盐碱地,在选用耐盐苜蓿品种‘中苜3号’时,可以通过盐碱土:砂壤土=1:2的混合比例,既不影响苜蓿正常的生长,还可改良利用该地区盐碱土壤。  相似文献   

6.
土壤酸化对双季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壤pH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目前还不清楚土壤酸化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硫酸调节土壤pH结合移栽后浇灌不同pH的水使土壤酸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pH的下降,双季早、晚稻生育期延长,物质生产量下降,产量降低,当浇灌水pH下降至4.5以下,土壤pH下降至5.0以下时,双季早、晚稻产量下降明显,其中早稻平均下降7.82%,晚稻平均下降8.06%;当浇灌水pH下降至3.5以下,土壤pH下降至4.5以下时,双季早、晚稻产量下降幅度更大。土壤酸化主要抑制双季早、晚稻前期分蘖的发生,导致每穗粒数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工业大麻对盐碱胁迫适应机制,以耐受型品种火麻一号和敏感型品种金刀-15为试验材料,采集pH值为7.5、8.1、8.7和9.3的苏打盐碱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盐碱胁迫对工业大麻农艺性状、光合参数及根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大麻受到的抑制作用随土壤pH值上升而增强,当土壤pH值超过9.3时,工业大麻全部萎蔫死亡。随着土壤盐渍程度的加剧,根部MDA和Pro含量、CAT和SOD活性呈上升趋势;Ca2+含量、K+/Na+值和叶片的光合特性呈下降趋势。土壤盐碱胁迫通过抑制气孔导度而抑制工业大麻的光合作用,进而抑制工业大麻的生长;根部通过积累脯氨酸、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工业大麻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从除虫菊叶中分离到1株内生镰孢菌。该菌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对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在80.4%~93.3%之间,其5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在65.6~81.3%之间。环境和营养因子对该菌的生长繁殖和抑菌活性影响较大: 1.在4~40 ℃时,菌丝能生长并形成孢子,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30℃,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2.在pH 4.0~9.5 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均良好,最适pH 值为5.5 ;3.氮源以有机态氮为佳;4.分别以D-木糖,山梨糖,甘露醇为碳源,以硝酸钠,甘氨酸,硫酸铵,牛肉膏,蛋白胨为氮源培养时,该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类基肥连续施用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4):248-252
为了揭示茶园中长期施用单一种类基肥的弊端,指导合理选择和施用茶园基肥。选用氨基酸有机肥、复合肥和菜饼三种不同种类基肥开展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比较试验,研究其连续施用3年对茶园土壤pH值、营养元素和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连续施用3年后均较不施肥对照降低了茶园土壤pH值,有加速土壤酸化效应,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镁等营养元素含量,降低了容重,改良了土壤结构,并提升了茶叶品质,但三种基肥均不能促进镁元素含量积累达到优质茶园土壤指标。综合比较,菜饼作基肥连续施用对茶园土壤pH值的影响最小,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效果更显著,且对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具有最显著的提升作用,是较理想的可以连续施用的茶园基肥,同时,建议茶园基肥混合适量含镁肥料施用,以弥补土壤镁含量不足,并调节pH值至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施肥水平和肥料配比方式对木薯土壤养分、酶活性以及木薯生长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木薯新品种华南7号为试验品种,设置不同的施肥水平和肥料配比方式,比较分析木薯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大小及木薯生长性状。结果表明:施肥会促进土壤酸化,降低土壤pH值,施肥量越多,土壤酸化越严重。有机肥和复合肥混施加重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D处理(有机肥350kg/亩)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其中有效磷和速效钾都显著高于A处理(不施肥CK);施肥会整体增加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D处理在提高土壤酶活性上起到最显著的作用;E肥(有机肥150 kg/亩+复合肥33 kg/亩混施)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单施有机肥明显。因此,选择将有机肥与复合肥合理配施,既能保持地力,又能促进木薯生长以进一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1.
菌肥微生物在不同pH茶园土壤中存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微生物肥料施入不同pH土壤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以灭菌土接种菌肥微生物,经培养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探究菌肥移居微生物在土壤中存活性、变化规律及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结果表明:菌肥微生物在接入灭菌土壤前2周呈快速上升趋势,随后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期;中性土壤各类菌肥微生物丰度为:氨化细菌为最多,达108 cfu/g干土;固N微生物、芽孢细菌、放线菌数量均达到107 cfu/g干土以上,而霉菌最多只达到105 cfu/g干土左右;在pH≈4.5酸性土壤,各类细菌、放线菌数量比中性土壤少2个数量级,但霉菌最大丰度可达107 cfu/g干土;酵母菌数量只有霉菌的1/10左右。菌肥各类微生物的迅速生长和繁殖,通过其分解作用、固氮作用、解P、解K作用等对土壤主要营养元素及活性增加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盐碱地改良剂不同时期施用对河灌区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青贮玉米生长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青贮玉米‘瑞德2号’为供试作物,研究了河灌区重度苏打盐碱地国产DS、脱硫石膏、脱硫石膏配合DS 3种改良剂的秋季施用和春季施用对青贮玉米出苗率和鲜草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土壤(0~20 cm)pH、EC和碱化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用改良剂)相比,施用改良剂处理的青贮玉米出苗率提高6.8%~72.7%,鲜草产量增加1223.2~28144.8 kg/hm2;土壤pH下降0.09~0.83,EC增加0.13~1.26 mS/cm,碱化度降低1.6%~19.8%;秋施和春施脱硫石膏、脱硫石膏配合DS均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出苗率与鲜草产量。由此得出,3种盐碱地改良剂秋季施用效果均优于春季施用,其中以脱硫石膏配合DS的秋季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奶牛养殖废物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土壤中,已成为当今奶牛养殖废物处理的热门趋势,但因其含有大量氮营养盐的特性,可能会造成农田土壤及周边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通过对规模化奶牛养殖废物进行11种基肥+追肥模式的田间管理,研究农田土壤和土壤水溶液中氮素的运移规律.结果 表明,不同深度各田间管理土壤总氮平均含量随着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将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链霉菌通过固体发酵的优化,提高其菌丝生长以及孢子产量,并选择合适的吸附载体,为后期的香蕉枯萎病大田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单因子和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刺链霉菌BWL15-4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58菌株的固态法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了初始pH、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2株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以孢子存活量多少确定了混合菌株的最适载体。BWL58优化后的固态发酵条件为:pH 7.0左右,接种量2%,发酵温度28℃,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5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5%,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30%。BWL15-4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3左右,接种量3%,发酵温度29.5℃。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3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10%,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20%。非耕作层土与混合菌以2:1的比例混合时,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后,孢子数只降低一个数量级。按照此优化条件进行固态发酵,白刺链霉菌BWL58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15-4菌株孢子含量可分别达到1013 cfu/g和1012 cfu/g数量级以上。通过筛选得到了混合菌的最佳填料为非耕作层土。  相似文献   

15.
研究肇东盐渍土壤添加有机土壤改良剂和复合菌肥后,对盐渍土土壤盐碱化的改良效果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复合菌肥的响应.挖取黑龙江省肇东实验林场的盐渍土壤(0~30 cm土层,pH 9.05)运至人工池回填,池内统一添加有机土壤改良剂降低盐渍土壤盐碱性状,20天后栽植3年生枸杞苗,于枸杞发芽期施复合菌肥.设置有机土壤改...  相似文献   

16.
低成本、可持续、生态型改良方案对盐碱地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和林地应用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淋洗、施加有机肥和铺设砾石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并通过植物生长来检验改良方案。试验共设3个不同有机肥施加量,分别为10、15、20 cm厚,同时铺设10 cm厚砾石。结果显示:淋洗可降低土壤pH、电导率、钠吸附比(SAR),但也会使土壤同时损失一定的矿质养分。淋洗与有机肥结合效果更佳,可有效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其他大量矿质元素,淋洗及改良效果均与有机肥施加量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20 cm厚有机肥施加可使土壤pH降低7%、Na+含量降低28%、SAR降低45%,同时使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37%、43%和73%。将20 cm有机肥施加量结合淋洗改良方案用于高速公路崇启段绿化工程土壤改良应用中,种植的无患子死亡率为零,叶片色泽正常,CO2和水汽交换旺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豆粕有机肥与化肥氮素不同配施比例对大棚黄瓜的肥料效应,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施豆粕有机肥、豆粕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化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氮、磷、钾施用量条件下,单施豆粕肥或单施化肥以及豆粕肥与化肥配施均可显著提高黄瓜总产量,M2N1、M1N1和M1N2处理的黄瓜前期产量分别比CK增产47.1%、68.6%和82.0%。各试验处理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差异均不显著,Vc含量以M2N1处理含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黄瓜氮和钾的吸收量,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差异均不显著。黄瓜收获后各处理耕层土壤无机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等肥力性状均有明显变化。土壤pH与土壤养分的变化均呈现负相关性,其中土壤pH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豆粕肥的氮、磷、钾养分释放率较高,完全可以替代普通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用于黄瓜生产,豆粕氮与化肥氮配施用比例以1:1或2:1为佳。  相似文献   

18.
沼肥与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在保护地蔬菜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研究了化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沼肥对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表现为与试前土壤相比较,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增加,其中施用沼肥的处理影响最大,土壤容重降低了4.26%,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4.68%,10.7%;施用沼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增加最高,而完全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处理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增幅最大。施用沼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和提高产量,产量比对照(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02.8%,123.1%。各处理除沼肥和生物有机肥两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另外,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提高果实中Vc、还原糖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控释肥对盛果期果园根域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苹果根域环境对控释肥的响应机制,从而为控释肥在果树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苹果专用控释肥和普通复合肥为试材,设计不同控释肥养分含量处理的方法,研究了控释肥对盛果期果园土壤有机质、pH和N、P、K、Ca、Mg、Cu、Fe、Zn、Mn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降低了果园土壤的pH和有机质含量,施用控释肥果园的pH要高于普通复合肥;施用控释肥明显增加了土壤碱解氮、Fe和Zn的含量,降低了速效磷、速效钾、土壤中交换性Ca、交换性Mg、Mn和Cu的含量。控释肥提高了土壤N的利用率,减轻了肥料流失对土壤的污染,有效改善了果树根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