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充分发挥胶东地区花生新品种增产潜力,客观评价其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花生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花育 910、潍花 23 号、花育 951、鲁花 19 等 11 个花生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田间抗性、经济性状、产量表现等进行对比试验,并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潍花 29 号、潍花 25 号、花育 917、花育 961 高油酸花生品种较对照鲁花 19 增产 40% 以上,生育期适宜,农艺性状较好,抗涝、抗病能力较强,产量较高,适宜在烟台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了试验示范目前我省审定推广的大花生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抗病、优质、高产等综合性状好的大花生品种,以便为大田推广提供依据,特安排本次展示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有鲁丰2号、潍花8号、花育16、花育25、山花9号、花育33、花育22、花育30和丰花1号(对照)共9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任明刚 《中国种业》2019,(11):52-55
为筛选出适宜黔中地区种植的花生新品种,以从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引进的12个中、小粒型花生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以黔花生1号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在黔中地区生态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差异。结果表明,多数品种的综合抗性好,总分支数较多,分枝性较强,荚果和籽仁较大,出仁率较高,能与本地品种实现优势性状互补。但是总体植株较矮,有效分枝占比低,生育期较长,不具有早熟优势;饱果重率和饱仁重率低,荚果饱满度和丰产性较差。花育9809、花育6802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黔花生1号,籽仁产量分别为3390.82kg/hm~2和3318.76kg/hm~2,分别比黔花生1号增产13.94%和11.52%,引种到黔中地区种植的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适合在黔中地区推广种植,其余品种在其他性状方面各具优势,适合作为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4.
选用15个大粒花生品种和6个中粒花生品种,于2009至2010年在京郊4个花生产区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粒花生品种的产量高于中粒花生品种,大粒花生濮科花9519产量最高(3697.5kg/hm2),产量在3600kg/hm2以上的品种有8个。中粒花生品种河北1号(冀花4号)的产量最高,为3421.5kg/hm2。大粒花生品种中的濮科花9519、花育25号、豫花9327、河北2号和中粒花生中的河北1号(冀花4号)、花育26、花育20号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宜在北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日花3号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花生研究所选育的直立疏枝、中熟高产、高抗青枯病大花生新品种,母本为鲁花3号,父本为花育16号,2020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花生(2020)370032。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抗病高产,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等花生产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主栽花生品种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控水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在花生植株的结荚期和饱果期, 测定29个品种(系)的株高、分枝数、生物累积量、叶片含水量和光合色素含量等与抗旱性有关的13个表型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鉴定各性状指标水分胁迫下的抗旱性。结果表明,相同指标评价不同花生品种抗旱性时得出的结果不同,依此可将供试品种(系)划分为抗旱性强、中、弱和不抗旱4类,即供试品种中唐科8号、冀花2号、冀花4号、花育25、花育17、花育22、大唐油、花育21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花育20、花育24、潍花6号、花育27、鲁花11、阜花11、阜花13、唐油4号、丰花1号和G2具有中等抗旱能力;具有较弱抗旱能力的品种(系)有16-8、阜花10号、M5、花育16和鲁花14;而花育19、花育23、丰花6号、潍花8号、M7和TE-2在结荚期和饱果期均无抗旱能力。水分胁迫至结荚期,除分枝数和类胡萝卜素外,其余各形态型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及其综合D值均可作为鉴定品种(系)抗旱性的依据;水分胁迫至饱果期,只有叶面积与抗旱系数间的相关极显著。无论在结荚期或饱果期,综合D值可作为鉴定品种抗旱性的指标,单一指标均不能准确判定某品种(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花针期灌水后不同品种花生植株生长发育、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以不同花生品种为材料, 在花针期灌水后对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花针期灌水处理对不同花生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同, 灌水处理下 ‘花育 25号’ 的主茎高、 侧枝长与其对照间差异不明显,但产量上差异明显; 即 ‘花育 25号’ 各性状和产量对灌水处理的适应性较好,‘花育 20号’ 表现较差。各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的生长发育状况可用 Logistic方程很好的拟合, 花针期灌水可使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Tm)均提前, 主茎高Tm提前 2~5天, 侧枝长Tm提前 3~7天; 花针期灌水使 ‘花育22号’ 和 ‘花育 25号’ 两品种主茎高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提高 21.29%、 5.67%, 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分别升高 3.61%和 5.42%, 却使 ‘花育 20号’ 主茎高和侧枝生长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降低 15.48%和21.81%。花针期灌水处理下各品种基部茎长和茎粗均于开花后 20天的结荚期达峰值,‘花育 25号’ 、‘花育 20号’ 和 ‘花育 22号’ 三品种基部茎长较对照分别提高 0.30 cm、 0.57 cm和 0.46 cm, 其基部茎粗分别提高 18.33%、 11.11%、 10.34%。花针期灌水使各品种灌水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花育 22号’ 和 ‘花育 25号’ 灌水生产效率分别为 25.26 kg/mm和 22.6 kg/mm。无论是田间自然条件下还是花针期灌水处理, 均以 ‘花育 25 号’ 产量最高, 分别达 4794.3 kg/hm2和 5030.25 kg/hm2,‘花育 25 号’ 抗性和广适性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花生引进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3个大粒花生品种和6个中粒花生品种,在京郊4个花生产区种植并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粒花生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比大粒花生高出2.1%;大粒花生品种河北2号的蛋白质含量(30.7%)最高,中粒花生品种山花8号蛋白质含量(33.4%)最高;大粒花生花育25号和农大060的脂肪含量(49.2%)最高,中粒花生中花育20的脂肪含量(49.6%)最高;大粒花生品种的产量高于中粒花生,中粒花生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于大粒花生,但大粒花生的油酸/亚油酸比值高于中粒花生.大粒花生濮科花9519、花育25号、豫花9327和河北2号,中粒花生品种河北1号、花育26和花育20号,适宜在北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新疆17个引种花生品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旨在为筛选适宜新疆栽培的花生品种提供依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引种17 个花生品种的11 个农艺性状:单株生物学产量、主茎高、总分枝数、第一侧枝长、有效枝长、茎粗、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及500 g 果数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0215A’>‘豫花9327’>‘HZ-224’>‘潍花8 号’>‘开农37’>‘阜花11’>‘天府9 号’>‘海花1 号’>‘新会小粒’>‘潍花11 号’>‘白沙1016’>‘冀花4 号’>‘开农黑花生’>‘湛红2 号’>‘潍花12 号’>‘粤油四粒白’>‘远杂9307’。‘0215A’、‘豫花9327’、‘HZ-224’、‘潍花8 号’、‘开农37’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新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不同花生品种生产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7个花生品种在4个试点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花生品种的生产力及其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试点其农艺和经济性状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枝数、单株总果数和单株饱果数较易受环境影响,而出仁率较为稳定性。泰花5号产量潜力较高,适合本区域种植。泰花2号适合在南京、如皋、盱眙等地区种植。花育23号也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且产量稳定性较好,适合南京、如皋、泗洪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栽培模式,于2015年以高产油用大花生新品种花育36号为试材,利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花前揭膜(UPF)和全生育期覆膜(MPF)2种种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PF和MPF 2种方式下,花育36号的农艺性状、各器官干、鲜质量动态变化以及荚果产量间均存在不显著差异。与MPF种植方式相比,UPF方式有利于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主茎节数等。同时,UPF前期根茎叶和荚果的鲜质量以及根茎叶各器官的干质量均大于MPF,但荚果的干质量小于MPF,UPF下的荚果减产871.3 kg/hm2,减产率为8.1%。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和花生种植效益的前提下,UPF种植方式是可行的,采用该种植方式不但能够较好的利用地膜前期的正向效应,而且大大提高了残膜回收率并增加花生秸秆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胶东花生生产困境,推广花生高产新品种,增加农民收入,以冀花甜1号、日花红玉抗青、日花白玉抗青等16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以威选68为对照,开展威海地区高产花生新品种筛选试验,分析这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产量表现等,并结合抗病性、抗倒伏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育9510、威选68、冀花甜1号、花育955和花育655,共计5个品种,生育期适宜,产量较高,抗倒伏、抗病能力强或较强,适宜在威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优质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选用优质、抗病、高产品种 根据多年试验示范结果,使用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豫东地区小果花生品种宜采用豫花14号,大果花生品种宜采用豫花15号、豫花9327、花育16等品种。  相似文献   

14.
陈昱利 《中国种业》2015,(12):71-72
为了筛选出适宜淄博地区种植的绿豆品种,以中绿5号等15个绿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绿豆品种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状的差异,以及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冀绿7号、冀绿9号、潍绿7号和中绿5号产量较高,绿丰3号和晋绿豆6号的产量较低;株高和主茎节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结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冀绿7号、冀绿9号和潍绿7号的抗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均较好。综上所述,冀绿7号、冀绿9号和潍绿7号适合在本地种植,且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花育 1 7系我所于 1 987年用鲁花 9号作母本 ,792 66作父本 ,经有性杂交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适合出口的普通型大花生新品种。 1 999年 4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产量表现  1 993~ 1 995年在品种比较试验中 ,花育 1 7平均单产荚果 4 0 0 0kg/hm2 ,比对照种鲁花 9号增产 2 1 .66%。 1 996~ 1 997年在山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 ,平均单产荚果 3 962kg/hm2 ,比对照种鲁花 1 1增产 1 2 .5 %。 1 998年在山东省花生品种生产试验中 ,平均单产荚果 4 94 7kg/hm2 ,比对照种鲁花 1 1增产1 3.30 %。 1 998年在全…  相似文献   

16.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日花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花1号是日照市东港花生研究所以鲁花3号做母本,花选1号(花育16)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抗病新品种.该品种属大花生,具有高产、抗青枯病、适应性广等优点.2008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张新伟 《种子科技》2016,(8):121-122
以豫西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花生品种为试验品种,从试验结果来看:郑农花15号和豫花25号两个品种,无论是荚果产量还是籽仁产量,以及综合抗性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8.
花育16(原名花选1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8223为母本与鲁花10号杂交,并结合辐射处理育成的高产优质大花生新品种。1999年分别通过山东、河北两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1996~1997年山东省花生品种春播区试,2年19点次平均荚果产量3964.5kg/hm2,籽仁产量291  相似文献   

19.
大粒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AMMI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AMMI模型分析了2015-2016年国家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荚果产量数据,结果表明,品种、试验地点、品种与试验地点互作、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花生品种在各试验地点的稳定性和不同试验地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差异较大,开农705的稳定性参数最大(Dg=32.9718),对照品种花育33号的稳定性参数最小(Dg=11.3287);8个花生品种中高产稳产的品种是商花11号和郑农花15号,产量高而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开农705和龙花二号,稳产但不高产的品种是花育33号;19个试验地点中山东日照和河南洛阳的分辨力强,河南漯河和安徽固镇的分辨力较差。  相似文献   

20.
潍花6号(原代号潍90-1)系潍坊市农科院作物所以79266作母本,鲁花11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于1998-2000年参加山东省大花生新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2001年和2002年分别通过山东、河北两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8-1999年山东省大花生新品种区试,21点次平均667m2产荚果365.5kg、籽仁266.1kg,分别比鲁花11增产7.41%和9.39%。2000年全省生产试验,6点次平均667m2产荚果352.11kg、籽仁257.08kg,分别比鲁花11增产10.51%和12.77%。2000-2001年,河北省花生新品种区试,平均667m2产荚果304.11kg、籽仁229.26kg,分别比冀花2号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