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旨在解决河北苹果花期冷害预测问题,利用河北省45个苹果主要种植县的4月份极端最低气温,对河北苹果花期低温冷害状态进行了划分,同时运用马尔科夫链方法计算了各种状态下的转移概率矩阵,建立了河北省苹果花期冷害的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将河北苹果花期冷害状态分为严重冷害(K_(Td≤-2℃)≥16℃)、中等冷害(K_(Td≤-2℃)16K_(Td≤0℃)≥23)、轻度冷害(K_(Td≤-2℃)16K_(Td≤0℃)23K_(Td≤2℃)≥29),正常(K_(Td≤-2℃)16K_(Td≤0℃)23K_(Td≤2℃)29)。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通过回代检验,预报准确率为66.7%。虽然预报准确率还不算高,但是从2011年至2018年8 a中只有1 a预报错误,该模型对近些年的预报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果树花期冻害频发,以河北省梨树为例,确定75个梨树主产县(市)为研究对象,明确40a逐县(市)逐年花期,并作为当地重点防御时间。以0℃Td≤2℃、-2℃Td≤0℃、Td≤-2℃分别为低温冷害、冻害、严重冻害的临界指标,将1973—2012年逐年3—5月日最低气温(Td)作为风险源,统计各县(市)的风险频率作为指标,采用Arc Gis反距离插值法绘制河北省梨树低温冷害、冻害、严重冻害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3种冻害分布趋势总体相近,低温冷害发生频次最高、冻害次之、严重冻害频次最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芮城县1984—2012年苹果花期序列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出苹果花期与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发现气温对苹果花期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日照时数,降水的影响很小;气温、日照时数对苹果花期的影响表现为一致性负相关。筛选出影响苹果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年平均气温、2月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3月地面温度、开花前1个月≥0℃积温和3月至4月上旬≥0℃积温、3月日照时数,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以上因子的苹果花期预报模型,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1984—2012年芮城县苹果花期进行回测,准确率较高。平均始花期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为0,最大差值为6 d;平均盛花期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为1 d,最大差值为9 d,预报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芮城县苹果花期。  相似文献   

4.
利用东北地区163个观测站195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10℃积温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水稻、玉米冷害等级》(QX/T101—2009)划分标准,对历年东北地区玉米及水稻低温冷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障碍型低温冷害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延迟型冷害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三门峡红富士苹果始花期预测水平和花期冻害防御能力,本研究分析了气象因子与苹果始花期之间的关系,依据不同数据组合,利用回归法建立了4种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月中旬平均气温、下旬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0℃积温、≥3℃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5℃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始花期呈明显的负相关;<0℃积温与始花期呈明显正相关。降水量、日照时数与始花期之间相关性差。通过模型检验,基于≥3℃活动积温和<0℃积温模型作为最优始花期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为当地苹果花节气象服务及指导花期冻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气象灾害愈加频繁,倒春寒每年都有可能发生,给果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对魏县梨树花期和幼果期冻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温度越高,冻害越重,低温出现越晚,危害越重;确定了魏县梨树花期和幼果期冻害预警指标(严重低温冻害为TD≤-2℃,低温冻害为-2℃TD≤0℃,低温冷害为0℃TD≤2℃);花期重度冻害为80%≤受冻率100%,中度冻害为30%受冻率80%,轻度冻害为0受冻率≤30%;地上150 cm为分界线,向上冻害渐轻、向下冻害渐重;耐受低温能力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枝花幼果;梨树花、果的受冻率、黑心率不能直接指示当年产量损失,只能作为灾损率的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防御花期低温冷害,提高苹果产量,更好地服务地方高原特色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选择西南冷凉高地苹果种植区的云南昭通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苹果始花期预报方法研究。选用2010-2020年苹果始花期资料和同时期气象资料,对花期前的气温、积温、日照等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单一气温、积温和多因子苹果始花期预报模型共6个,并对始花期开展预测和检验。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和旬平均气温因子与始花期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且平均气温越靠近真实花期,其相关性越显著。通过计算并找出最小积温变异系数,可以确定下限温度(或称生物学零度)和积温时段。运用回代和预测两种方法进行检验表明,建立气温和积温的多因子预报模型,预报误差均小于3 d,而建立气温或者积温的单一因子预报模型,预报误差均大于3 d,多因子模型预报的苹果始花期更靠近真实花期。多因子预报模型提前预测时间可达1周左右,在预防苹果花期低温冷害和提高苹果质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江区早银桂初花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韧 《安徽农业科学》2015,(31):146-149
利用温江区1970 ~ 2014年气象观测资料和成都农业气象试验站2004 ~ 2014年早银桂开花期物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得出了温江区早银桂初花期的预报指标及判据;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统计分析2004 ~2014年1~8月各旬、月的气象因子与初花期的关系,建立了温江区早银桂初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初花期基本预报指标为①23.0℃≤10 d滑动日平均气温<25.0℃,同时21.0℃≤10 d日平均最低气温≤22.0℃,若同10 d内累计降水量≥53.0mm或累计雨日≥6 d或日平均相对湿度≥81%;②10 d滑动日平均气温< 23.0℃,且同一10 d内日平均最低气温<21.0℃.初花期预报判据为当10 d滑动日平均气温≥25.0℃,或同时段内10 d日平均最低气温≥22.0℃时,不会初花;当满足任一基本预报指标时,则该日为预报日,预测3~12 d达到初花期,否则不会初花.初花期预测模型为Y=33.018-3.239X1+ 1.681X2-1.986X3,表明影响初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1月下旬平均最低气温,其次为2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5月下旬雨日.利用该模型对初花期回测,并预测2014、2015年初花期,误差范围在0~5d,表明预测模型准确率较高,能用于初花期预测.  相似文献   

9.
为凉山地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利用凉山州水稻单产和生长期气象资料数据分析当地水稻花期低温冷害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凉山州水稻开花期气温比四川盆地低2~3℃,且水稻花期冷害具明显的年代际特征,1960—2016年发生水稻花期冷害37a。其中,21世纪初发生冷害的年份最多,为9a;20世纪70年代最少,为5a。在水稻花期,以8月下旬发生冷害的频率最高,为16%~35%;7月下旬和8月上旬最低,为2%~5%。2)水稻花期冷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冷害发生频率以凉山西部地区最高,为55%;南部地区最低,为29%。重度冷害发生频率以东部地区最高,为9%;北部地区最低,为2%。中度冷害发生频率以中部和西部地区最高,均为10%;南部地区最低,为5%。轻度冷害发生频率以西部地区最高,为42%;南部地区最低,为18%。3)凉山州水稻单产与花期冷害过程的平均气温及低温持续时间达极显著(P0.01)水平,花期冷害过程平均气温每下降1℃,水稻单产降低1 029.01kg/hm~2,花期冷害持续日数每增加1d,水稻单产降低107.16kg/hm~2,水稻花期气温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苹果花期气象预报水平,利用延安市洛川县、安塞区多年苹果物候和气象数据,分析气温对苹果开花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安苹果初花日出现在4月中下旬,南北差异10 d左右。同一地区年际间苹果初花日相差15 d。洛川县、安塞区稳定通过3、10℃日期和积温比较接近,用以分析预报苹果花期比较适合。48 h内最低气温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4℃的天气确定为剧烈降温过程,一次降温天气可延迟花期3~6 d。在持续10 d以上的时间段,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且高出同时期历年平均气温4℃或以上的天气过程,确定为催花高温过程。高温可促使苹果提早5 d开花。利用积温预报苹果花期,要重点关注稳定通过3、10℃日期和积温的累积过程、出现剧烈降温和高温天气,这些指标对花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平凉7县(区)气象资料、6个县(区)的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和产量资料,对苹果花期冻害指标、因冻减产情况及不同等级冻害发生频率进行了分析。根据平凉近年来苹果花期冻害实地调查,将花期冻害分为三种强度等级即重度(T≤-3.5℃)、中度(T≤-1.5℃)和轻度(T≤0℃),不同冻害等级对应不同的减产率。 在平凉7个县(区)中,华亭花期冻害发生最严重,不同等级的冻害发生1年1~2次,崇信花期冻害则最轻,不同等级冻害3年1次,其他县(区)1~2年1次,全市不同等级冻害的频率分布表现出轻度>中度>重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冻害灾损率作为风险区划指标,将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分为3个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本市多数区域属于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重度冻害发生较少,但中度冻害和轻度冻害发生仍较频繁。建议全市在目前果园布局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中东部低风险区的苹果种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与马尔科夫链的城市需水量组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城市需水量预测系统具有非线性和随机波动性的特点,建立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组合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方法】比较分析灰色GM(1,1)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二者线性组合的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建立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组合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以榆林市2000-2009年的用水量实际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比较分析模型的检验预测精度。【结果】经马尔科夫链修正处理后,建立的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预测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4%,且均方差σ为1.00,小于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与GM(1,1)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误差值的均方差。【结论】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组合灰色神经网络需水量预测模型,对城市需水量的预测优于灰色神经网络及各单项预测模型,不仅预测精度高,而且能同时反映出数据序列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和系统各状态之间的内在规律,适合描述随机波动性较大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广西葡萄萌芽新梢生长期(2—3月)、开花坐果期(4—5月)和挂果期、生长旺季(5—6月)低温冷害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广西葡萄低温冷害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萌芽新梢生长期(2—3月)和开花坐果期(4—5月)低温冷害成为限制广西葡萄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根据划分出的葡萄低温冷害空间分布,将广西划分出轻度低温冷害区、中度低温冷害区、重度低温冷害区以及严重度低温冷害区。  相似文献   

14.
根据辽宁省1981—2014年常规气象资料和苹果树生育期观测数据,提出苹果花期冻害致灾指标,分析了辽宁省苹果花期冻害时空分布规律,根据苹果花期冻害风险指数研究辽宁省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区划。分析结果:(1)20世纪90年代以前,苹果花期冻害发生总次数有增加趋势,增幅为13.74站次/年;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呈减少趋势;各等级冻害发生站次基本上呈相同变化趋势。(2)各等级苹果花期冻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是抚顺;重冻害发生频率总体上存在由西向东递增的分布规律;轻冻害发生频率在辽宁东北大部、北部和西北局部地区较高,而沿海一带则较低。(3)辽宁省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分布规律为沿海低、内陆高;南部低、北部高;西部低、东部高。  相似文献   

15.
苹果在长期生长过程中,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有一定依赖性。气象条件对苹果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此文选取保定市顺平县2013—2017年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提取温度主要影响气象因子,采用向量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苹果初花期与温度之间关系研究,得出与≥0℃积温关系密切,成负相关。此研究为苹果开花期气象灾害防御和管理措施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西安春季首场透雨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38-14939,15031
[目的]研究西安春季首场透雨的马尔科夫链预测方法。[方法]根据透雨出现时间具有相依随机变量的特点,选取西安市1959-2010年7个气象台站的春季(3-5月)降水量资料,采用气象上春季首场透雨标准确定其出现日期,按照研究问题序列的长短和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6个状态空间,并采用马尔科夫链建立春季首场透雨预测模型。[结果]应用马尔科夫链预测的2009、2010年西安市春季首场透雨的出现时间与实况相符,预测效果较好,其方法思路清晰,计算简便,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论]该方法为实际业务预报春季首场透雨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在陕西省苹果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灰色系统理论与马尔柯夫链相结合,建立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并对陕西省苹果产量进行预测,为指导苹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建立陕西省1998~2007年苹果产量的GM(1,1)预测模型,确定出苹果产量的发展趋势和预测值,在此基础上应用马尔柯夫链理论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结果】2008年陕西苹果产量预测值为769.71万t,实例计算表明,灰色马尔柯夫模型更适用于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数列预测问题。【结论】将灰色GM(1,1)模型和马尔柯夫链相结合用于苹果产量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吐鲁番市1991—2021年葡萄春季霜冻发生的经济数据、产量数据、气象资料、历史灾害等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分离法分离趋势产量,引入灾损率概念定量评估了霜冻灾害损失,将气象要素、对应的气象产量、灾损率分别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同时考虑到最低气温和地面最低温度的双因子共同作用,构建了吐鲁番葡萄春季霜冻灾害等级。结果表明:(1)线性分离法分离趋势产量后筛选出的典型灾害年份为2001、2002、2003、2005、2011、2014年,运用灾损率分析减产从严重到不严重的年份依次为2001、2011、1990、2003、2002、2005、2000、1991、2014、2017、2016、2004年。(2)影响吐鲁番市鲜食葡萄春季霜冻的气象因子为日最低气温、地面最低温度、霜冻持续日数,葡萄霜冻受灾减产的临界值为日最低气温4.4℃,地面最低温度-0.6℃。(3)吐鲁番葡萄春季霜冻气象指标等级:轻度为0℃1≤4.4℃且-2.0℃3≤-0.6℃;中度为0℃1≤4.4℃且-4.0℃3<...  相似文献   

19.
植物的分枝过程对研究植物的生长规律有重要的意义。借助于马尔科夫链模型,定量化研究了紫花苜蓿枝条的分枝过程。依据苜蓿枝条的分枝特点,以组成枝条的节间作为马尔科夫链的状态;状态的划分以节(或者节间)上发生的下级枝条加以区别,并进一步计算得到马尔科夫链模型的初始化矩阵、一阶转移概率矩阵与二阶转移概率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预测了苜蓿枝条的分枝变化过程。通过田间两个品种苜蓿栽培观测试验,获取马尔科夫链模型的参数,并进行了苜蓿枝条分枝过程的模拟。模拟结果显示,马尔科夫链模型模拟的枝条分枝结果与实际的统计结果比较吻合。表明马尔科夫链模型能够用来描述苜蓿枝条的分枝过程。  相似文献   

20.
再生稻种植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再生稻在上海市松江区种植的气候适宜性,于2018年、2019年对再生稻品种‘松早香1号’进行试验,并结合上海市松江区气象观测站1999—2019年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稻两茬总产量明显高于一季稻;‘松早香1号’作为再生稻栽培,从播种到后茬齐穗需要10℃以上有效积温2 640℃·d;再生稻前茬收割较晚时,后茬开花期遭遇低温冷害的风险较大。后茬无效穗的形成与开花期最低气温关系密切,在低温来临前尚未开花的颖花一般都不能受精,低温冷害指标为日最低气温≤13℃或连续2 d≤14℃。在露地育秧、4月10日播种的情况下,后茬齐穗期遭受低温冷害的风险较高;如果采取塑料大棚育秧,达到80%安全齐穗保证率的安全播种期为4月1日。研究结果为再生稻在上海地区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