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不及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我国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全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延庆县地处首都北京的西北部,军都山系中,南、东、北三面环山,西与官厅水库盆地相接.属大陆季风气候,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度地带,冬季干旱,夏季多雨,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少雨.多年降水量350~500 mm,多集中在7、8月份,春季普遍干旱,历年春季平均降水量50.2 mm,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55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944 m3,是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16,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是解决缺水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果园节水灌溉与保水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水资源贫乏 据报道,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量约2300m~3,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109位,被列为世界的13个贫水国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5%,而灌溉用水占农用水的95%。据统计,农业缺水约300亿m~3。农村还有6500万人饮水困难。预计到2000年,我国至少缺水600亿m~3。  相似文献   

3.
果树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2.81万亿m3,居世界第6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 500 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我国人口达到16亿高峰时,在降水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 760 m3,逼近国际公认的1 700 m3的严重缺水警戒线.水资源亏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苹果栽培最早始于1870年,距今已有120年的历史。60年代前栽植的苹果树,绝大多数株行距为6×7米左右,亩栽不足20株,是典型的稀植大冠栽培。70年代后全国出现密植栽培热潮,特别是近年来亩栽株数又有所增加。乔化砧树多为3×5米,半矮化砧树多为3×4米,矮化砧树和短枝型品种多为2×4米或2×3米,亩栽44~111株极为普遍。但是由于生产上沿用乔化稀植的传统整形修剪方法,造成部分树生长过旺,条子太多,养分浪费较大,适龄不孕而交叉郁闭,致使密植园不能早产早丰。  相似文献   

5.
江苏洪泽水资源丰富,洪泽苏芡芡实种植面积逾2 000 hm2(3 万亩),已经成为全国苏芡干米生产、加工、销售的综合性基地。生产上培育壮苗是芡实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并要根据产品类型适时采收销售、加工。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据估算,淡水资源人均不到2500m3,不及世界人均的1/4。赣江作为江西省的最大河流,由南向北进入樟树,赣江干流经樟树市区,为樟树市工业和居民生活饮用水主要水源。近几年,樟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呈稳中  相似文献   

7.
正乔化密植苹果园开心树形改造,主要从密度和树形两个方面进行。其中树形改造是核心,密度改造是前提。密度改造主要通过逐年缩冠间伐的方法将3米×4米或3米×5米的密植园改造为4米×6米或5米×6米的果园;树形改造主要通过逐年落头、提干和疏大枝的方法,将有十多个主枝的纺锤形或分层形改造为有3个主枝的开心树形。大约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完  相似文献   

8.
在西北干旱地区,苦咸水可开采量为31.55亿m3[1]。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之一,根据宁夏水资源公报,宁夏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49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0.73亿m3,人均当地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37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0,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0。与地表水相比,宁夏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其苦咸水资源量占地下水的35.21%。苦咸水中Na+、Cl-含量高,水带咸味,而Cl-、Ca2+、Mg2+、SO42-含量高,水有涩味。[2]短根植物由于其根系短小且蒸腾速率高,水肥补给不足且缺失严重。短根植物有着自身生长发育对水肥的需求模式,依据其需水需肥规律进行灌溉施肥,才能较大限度地利用有效水源,真正实现抗旱节水。拟利用正渗透技术淡化本地区的苦咸水,并将其应用于短根植物节水自补给灌溉系统中的营养来源,以促进我国节水技术的发展和节水措施的应用,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许多苹果主产区的树形采用纺锤形,采用2米×3米、2米×4米和3米×4米的株行距进行高密度种植管理.这种树形和密度只适用于矮化砧木,乔化树按这样的密度种植,6、7年以后树冠就会郁闭,什么树形也解决不了光照郁闭问题.从2002年开始我们对延安地区乔化密植纺锤形苹果大树进行大改形试点,通过对苹果树的缩冠间伐、提干、落头和去除大主枝等措施,将原有树形改造为高光效开心形.  相似文献   

10.
水景设计必然涉及到水资源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在郑州市更为紧缺。如何在景观设计中将美观和节水结合起来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研究,通过分析水景设计水资源浪费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节水措施,望能给相关人员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梨树圆柱形密植整形修剪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柱形树形是国外梨树密植常用树形,也是我国梨密植栽培中推广的主要树形之一。这种树形适合1000~2500株/公顷的栽植密度,株行距1~2米×4~5米,树高3~3.5米。树形结构特点是中心干直立,上面均匀分布15~22个结果枝组,结果枝组不断轮替更新,  相似文献   

12.
报刊摘引     
行距4米、株距2.5米的沙滩地苹果密植园,亩产2500—3000公斤的丰产因素及指标是:1、适宜的冠积:冬剪后树高为3—3.5米,行间冠径2.5—2.7米,株间冠径2.3—2.5米,单株树冠体积为13—15立方米.叶面积系数为3—5,株间交接率小于10%,地面覆盖率为70—80%,行间通道为1—1.5米,行间影射角为41—49度.  相似文献   

13.
1 栽植密度 改过去的高密栽植(矮化园株行距2米×3米,乔化园2.5—3米×4米)为现在的宽行稀密栽植,矮化园株行距2.5-3米×4-3.5米,667平方米栽56—67株,乔化园株行距3-4米×5—6米,667平方米栽28-44株。  相似文献   

14.
洪泽芡实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苏洪泽水资源丰富,洪泽苏芡芡实种植面积逾2 000 hm~2(3万亩),已经成为全国苏芡干米生产、加工、销售的综合性基地。生产上培育壮苗是芡实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并要根据产品类型适时采收销售、加工。芡实,又名芡、鸡头、鸡头果等,是睡莲科芡属一年生大型草本水生蔬菜,以其种子内的种仁供食用。芡实嫩叶柄、花梗可作为蔬菜食用,是一种增加伏缺市场的时鲜蔬菜,其独特的叶形和花序,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洪泽境内有洪泽湖、白马湖,水资源丰富,水生植物分布较多。2003年从苏州  相似文献   

15.
扶桑     
李协和 《花卉》2011,(5):17-17
扶桑别名大红花、朱槿、朱槿牡丹和佛桑,常绿灌木垒小乔木,常见一般为1-3米,最高可达6米。原产印度及东南亚,我国早在1700年前已作花木栽培。我国南部的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四川的无霜地带常作园林露地花木,而盐栽观赏遍及全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较多,但由于是人口大国,所以人均水资源占有率极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之间的分布不均匀,导致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我国耕地面积较多,这些耕地是国民粮食的主要来源,所以农业用水量需求较大,但在许多农村,仍沿用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存在着水渠渗漏的情况,导致灌溉水的利用率极低,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迫在眉睫,本刊就此采访了中农天陆微纳米气泡水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天陆)市场部和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一起探讨目前节水灌溉现状,以期有所指导和引领。  相似文献   

17.
1密植密植栽培能够提早结果、产量高、效益十分显著。密植栽培以双行带状为宜,栽植密度的株行距为2.5米×3米或2.5米×2.5米,再间隔3~4米为宽行,667平方米栽82~96株。如果园面积小,宽行距为3米;如面积大,每4带再设定1行成4米为宽行距;如果小区跨度较长,可每间隔30~40米横向设宽4米的作业道,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我国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陕西省境内水资源丰富,本文结合水足迹理论,对陕西省的区域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获得完整的评估系统,既能提升地区水资源开发效率,也有利于推动陕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苹果在我国水果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在其种植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这与我国水资源匮乏并不匹配。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果园中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已迫在眉睫。该文对苹果园目前常用的一些灌溉模式进行概述,为在苹果园推广更好的节水灌溉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逐渐重视对西北内陆干旱区的发展。然而,水资源一直是西北内陆干旱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促进西北内陆干旱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该地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探讨了西北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若干问题研究及节水植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