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荠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荠菜营养价值的认识和保健意识的加强,市场对荠菜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促使荠菜的人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荠菜属耐寒性蔬菜,保护地栽培于10中下旬播种,当年新籽必须经过低温处理后才能迅速发芽,一般出苗后40d左右即可陆续采收,667 m2产量为2 0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秋葵、荠菜和甜豌豆均为人们喜食的特菜,市场上十分畅销,效益颇丰。在秋葵生育后期,行间套播荠菜,秋冬季分批上市,秋葵果荚采摘结束后,茎枝留田。秋播期间,在秋葵株间套播甜豌豆,秋葵的茎枝作为支架用于甜豌豆茎蔓攀援。秋葵嫩果667m2产量1000~1200kg、产值4000~4500元,荠菜667m2产量900~1000kg、产值2500~3000元,甜豌豆667m2产量600~700kg、产值4000~4500元,1年3  相似文献   

3.
番茄-芸豆-芹菜三作三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琅墩坡村利用拱圆型大棚进行的早春番茄、夏秋芸豆、秋冬芹菜周年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早春番茄667 m2产量达4 000~5 000 kg,产值 5 000元左右,夏秋芸豆 667 m2产量达1500~2 000 kg,产值2 000元左右,秋冬芹菜667m2产量达4 000~5 000 kg,产值4 000元左右。总产值每  相似文献   

4.
2007年5月笔者参加了广西柑桔研究所组织的全区柑桔生产调研活动,对良丰农场、源头农场、立新农场进行了考察,通过座谈交流、实地果园参观,了解到:截至2006年底,国营良丰农场柑桔栽培面积445hm2,总产8 000万t,连续3 a平均667 m2产量超过1 000 kg;国营立新农场柑桔栽培面积377 hm2,总产19 163万t,连续4 a平均667 m2产量超过3 000 kg,兴津和大叶宫川早熟温州蜜柑有90%平均667 m2在5 000 kg以上,纽荷尔和7904脐橙等也有50f7 m2产量超过4 000 kg;国营源头农场柑桔栽培面积449 hm2,总产量2 120万t,连续5 a平均667 m2产量超过3 000 kg,中熟温州蜜柑667 m2产量达到5.82 t,现将三个国营农场连年丰产经验探讨如下,以供广西各柑桔产区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蒜-贝母栽培模式,青蒜每667 m^2产量2 000 kg、产值6 000元,贝母每667 m^2产量750 kg、产值18 000元,667 m^2纯收益达13 100元,经济效益显著。该文从品种选择、播种、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了介绍青蒜-贝母栽培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东台市通过"科技入户"活动,指导城郊菜农应用大棚茄子—丝瓜—青蒜—莴苣的高效栽培模式,茄子667 m2产量为5 000~6 000 kg,667 m2产值为9 000~12 000元;丝瓜667m2产量为2 000~2 200 kg,产值为3 000~3 500元;早青蒜667 m2产量为1 800~2 100 kg,产值为4 500~5 500元;莴苣667 m2产量为4 250~4 500 kg,产值为4 500~5 000元,667 m2合计产值21 000~26 000元,纯收入1.5万~1.68万元。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解决香葱周年生产引起的连作障碍,经多年研究,形成了香葱—鲜食南瓜—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模式,其中香葱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实现667 m2产量2 000~2 500 kg,667 m2产值10 000~12 500元;鲜食南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做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实现鲜食南瓜667 m2产 量4 000~4 500 kg,667 m2产值9 000~10 000元;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包括基质处理、播种、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实现667 m2产量1 000~1 500 kg,667 m2产值10 000~12 000元。  相似文献   

8.
3 模式三:春菜豆—夏黄瓜—秋番茄(红菜薹) 3.1 模式特点 该模式品种丰富,瓜、豆、茄样样有,春、夏、秋、冬四季皆有菜. 3.2 模式效益 菜豆667 m2产量1 300~1 800 kg,产值4 500元;黄瓜667 m2产量3 000~6 000 kg,产值4 000元;番茄667 m2产量3 500~4 000 kg,产值4000~6000元;红菜薹667 m2产量1 500~2 000 kg,产值3 000元,总产值高达1.55万元.  相似文献   

9.
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豫鲁两省交界处,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4℃,年均降水量626 mm,10℃以上积温4498℃,年平均无霜期206 d,适合荠菜生长。荠菜春、秋、冬三季均可栽培,适应性强,尤能耐寒,并可一种多收。目前,濮阳县荠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余亩(1333 hm2左右),平均667 m2产量达1750 kg,667 m2经济效益4000余元,农户乐于种植。现将荠菜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阜新市果树保护地栽培起步很晚,仅有零星栽培,没有形成规模,全市只有10.2hm2.其中葡萄4hm2,主要品种为巨峰、无核白鸡心,3年生产量1 000~1 500kg/666.7m2,产值4 000~5 000元;桃5.33hm2,主要品种为冬桃、蟠桃、早红2号,2年生产量500~1 500kg,产值2 000~5 000元,3年生以上分别为1 500~3 000kg,产值6 000~10 000元;草莓的面积很小,产量为2000~2 500kg,产值8000~10000元;今年新植水晶梨0.67 hm2,枣0.2 hm2.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促进我国荠菜产业健康发展,从荠菜的产业规模、区域分布、生产结构方面理清了荠菜产业情况: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区域分布以我国中部和东南部为主产区,以中部地区种植面积和产量领先,生产结构仍以野生栽培种为主,但有反季节栽培、轻简化栽培等新技术的应用;从产品供给、消费情况、成本收益、流通销售、价格运行等方面分析了荠菜产业的产品供需情况,产品供给以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为主体,多见加工食品,销售渠道以批发市场为主,价格较高且稳定,收益可观;从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角度总结了荠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同时指出目前荠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如标准化程度较低、农机农艺结合欠佳、采后保鲜加工工艺欠佳、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意识不足等。作为特色蔬菜,荠菜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可通过挖掘乡村特色产业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产业融合、实现加工增值、加快技术研发、达成跨季销售、推动冷链发展、增加劳动就业,对荠菜产业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在此,有必要对荠菜的价值、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发现荠菜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叶菜,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另外,涉及荠菜的研究很多,但主要集中在栽培方面,品种与加工涉猎较少,特别是产业化更是鲜有涉足。通过对荠菜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的进一步研发,助力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京嘉301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经科学培育而成的早熟、优质西瓜品种,该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易坐果、耐低温弱光、果形周正、产量高、食用品质佳等优点;2021—2022年在江苏省响水县试验、示范栽培,综合表现突出,每667 m2成品瓜产量最高可达4 500 kg以上,产值在1.4万元左右,高于同期的美都和早佳8424。综合田间生产实践,重点从该品种的关键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实现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4.
苏蜜51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特点和结合西瓜种植的地理条件,经科学培育而成的西瓜新品种。2020、2021年在江苏西瓜主产区东台地区试验、示范栽培,综合表现出长势稳健、耐低温弱光、易坐果、畸形果发生率低、外观美、口感品质好等优点;每667 m2产量在4 000 kg以上,产值1.5万元左右,高于同期当地主栽品种早佳84-24。综合田间生产实践,重点介绍了品种特点和优势及其育苗、定植、温光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蔬菜种植户和市民对高品质番茄的需求,针对北京市的气候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引进和推广了番茄新品种京采8号,其具有生长势强、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抗性强等优点。同时,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长季节无土栽培、单蔓整枝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667 m2产量可达5 693.04 kg,产值6万~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秋季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甜玉米"HZ388"为试验材料,设置每667 m~2种植3 200、3 600、4 000、4 400、4 800、5 200株6个密度处理,进行观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种植4 000株时,空秆率为零,商品率、穗粗和穗粒数达到最大,分别为90.0%、4.68 cm和532.7粒;在一定范围内,667 m~2无苞叶商品鲜穗产量较大,为650.2 kg。建议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秋季甜玉米"HZ3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67 m~2种植4 000株。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苏北越夏连秋西瓜难立苗、病害重、长不大、产量低、容易水脱、品质差等生产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种植,总结形成了选用耐热、耐湿良种,种子、基质严格消毒防病,选择最佳时机播种、定植,改单膜覆盖为塑料膜+遮阳网覆盖、改平畦栽培为深沟高畦栽培等设施栽培技术,配合适宜的水肥管理,可实现667 m2产量1 500 kg,667 m2经济效益5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瑞甘30是以抗病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06-15-10-3-1为母本,以抗病、高产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07-22-6-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结球甘蓝杂交新品种。表现:早熟秋甘蓝品种,定植至收获约60 d;生长势旺盛,株高中等,株型紧凑,外叶数少,叶球圆形,球形规整,叶球紧实,球色为绿色,单球质量约1.3 kg,商品性好。可作为秋甘蓝栽培,结合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综合表现优良、商品性高,产业化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9.
摘要:“寿美青翠”是以自交系CU1307318为母本,自交系CU150703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水果黄瓜一代杂种。早熟,植株长势强,叶片中等,单性结实能力强;瓜长16 cm左右,无瘤,有稀刺,口感清脆,特别适合生食;干物质含量68 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8%,VC含量70 mg/kg,可溶性糖含量17.1 mg/g;综合抗性强,耐低温、弱光,耐寒,高抗白粉病,抗霜霉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每667 m2产量高达4 965.8 kg,适合保护地春、秋及越冬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研究冀中南地区小葱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以“青叶1号”为试材,采用“3414”肥效试 验方案,研究不同氮(N)、磷(P2O5)、钾(K2O)配比施肥对小葱产量、可溶性糖和叶片SPAD值的影 响,并运用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肥效效应函数得出冀中南地区小葱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肥中等水平 的小葱叶片SPAD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大,分别为26.3和20.0%;单种肥料对小葱的增产顺序依次为 氮>钾>磷,而产投比顺序依次为钾>氮>磷;氮、磷、钾施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时,小葱产量达到最佳, 为63 860.3 kg/hm2 。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冀中南地区小葱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N 456.0 kg/hm2 、P2O5 158.3 kg/hm2 、K2O 233.3 kg/h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