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在农田修复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作物吸收积累重金属不仅在种间差异显著,在种内差异也十分显著,这为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的培育和筛选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了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筛选的原则和要求、作物积累重金属的种间和种内差异、作物低积累重金属的机制以及低积累品种在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相关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不同污染程度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日益严重,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不断下降,并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但不同地区的污染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农田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修复效率,还能节约成本。文章综述了重金属不同污染程度农田的有效治理方法,中轻度污染农田主要采取植物阻控-植物富集移除、土壤钝化-植物阻控、农艺措施强化等防治措施;重度污染农田主要采取植物阻控-高效钝化、植物富集-其他高效技术、物理修复等修复措施。现在对于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修复技术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系统地针对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研究出具体可行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技术,通过实施云南省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项目,对各修复技术进行比选,对优选出的稳定化修复技术涉及的稳定化药剂进行归纳分析,并开展了小试—中试—工程实施系统的工艺研究、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保证了修复效果并降低了修复成本,实现了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形成了控源—减量—降活—低吸—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的修复模式,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稳定化—植物—农艺调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水稻田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必要了解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其治理策略。根据水稻田的重金属污染情况,选用符合能在水稻田中减轻重金属污染的实施方法:控制重金属污染源,筛选重金属低吸收的水稻品种,利用土壤改良剂,种植超富集植物,种植转基因植物。实施方案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及其品质,间接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目前选育出来的低积累水稻品种还比较少,需要选育出更多品种;超富集植物的选择,要从能修复单一重金属污染向能修复复合重金属污染转变,才能适应污染地的复杂情况;转基因植物可利用空间还有待开发;归根结底要重视重金属污染,控制污水灌溉。  相似文献   

5.
周华林 《种子科技》2023,(13):78-80
文章结合湘潭县的具体情况,提出绿色优质稻栽培技术中的区域布局、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VI+n”等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微生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当前已经成为土壤重金属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讲述了当前重金属污染的发展趋势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重点阐述了微生物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以及微生物与钝化剂、植物联合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实施效果,并提出...  相似文献   

7.
探究不同基因型芥菜对镉(Cd)、砷(As)、铅(Pb)、汞(Hg)和铬(Cr) 5种重金属的累积差异性,为芥菜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地区生产的安全性提供指导。通过盆栽试验研究9种不同基因型芥菜对5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响应差异,并结合重金属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以及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芥菜在重金属污染区的生产安全性。结果表明:芥菜具有较强的茎/叶重金属转运能力,重金属主要累积在芥菜根及叶中。芥菜不同部位重金属Cd的单项污染指数普遍较高且存在较大的品种差异。Pb、As、Hg和Cr污染指数呈现趋势类似,品种及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明显。供试品种中‘五四青丕蓝’、‘脆嫩儿菜’、‘特大棒菜’、‘抗热四季甜竹芥’为较好的重金属低累积芥菜品种。芥菜对重金属的累积有基因型差异和重金属种类差异,通过筛选不同基因型芥菜可以获得生产上较为安全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湘潭县杨嘉桥镇原种场轻度污染农田为对象,早稻以‘中嘉早17号’和‘湘早籼24号’为供试品种,晚稻以‘H优518’和‘岳优27’为供试品种,采用“VIP+n”综合降镉技术,开展“VIP+n”修复技术模式区域化研究与示范工作,旨在探究不同“VIP+n”降镉技术组合模式在轻度镉污染区域的适应性,围绕轻度镉污染区域的生态、经济、种植习惯因地制宜地构建最佳“VIP+n”县域本土化技术模式。结果表明:早稻米镉含量低于晚稻;不同“VIP+n”降镉技术组合模式在轻度镉污染区域适应性良好且降镉率至少在40%以上,都能够降低稻米镉含量并使其远低于国家标准0.2 mg/kg。结论 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稻米降镉效果来看,“当地水稻品种+撒施石灰”修复技术组合是降低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稻米镉含量的最佳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9.
不同杂交水稻品种糙米中重金属Cd、Zn、As含量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及类型杂交水稻对重金属Cd、Zn和As吸收累积差异,在湘南某矿区重金属和As复合污染稻田中种植30种不同品种的杂交水稻。研究结果表明:30个杂交水稻中糙米Cd含量为0.28~0.83 mg/kg,Zn含量为24.13~34.16 mg/kg,无机As含量为0.45~0.77 mg/kg。不同基因型杂交水稻品种吸收累积重金属Cd、Zn和无机As有一定的差异性,Cd在不同水稻品种糙米中的积累存在显著差异性,而Zn和无机As在水稻糙米中的累积差异性不显著。不同类型的杂交水稻之间对于重金属的累积也存在差异性,两系杂交水稻和三系杂交水稻糙米中Cd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糙米中Zn和无机As的含量差异性不显著。因此,根据不同基因型杂交水稻对重金属累积的差异性,筛选出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污染土壤木本-草本联合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修复是一种新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由于原位修复、费用低、太阳能驱动等优点而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但是,植物修复技术目前仍存在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低和修复植物生物量小的2个制约因子,寻找新的环境友好活化剂和具有高萃取率的植物修复模式是研究者必须解决的技术瓶颈。笔者在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木本、草本植物在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方面的已有研究,并结合生态位理论,分析了木本-草本联合修复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可行性,提出了木本-草本联合修复尚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重金属污染胁迫条件下, 杀真菌剂 (苯菌灵) 对玉米重金属耐性的影响, 探讨杀真菌剂对非目标生物的不利作用。以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为基质, 开展室内盆栽试验, 研究苯菌灵对玉米的生长、 生理、 重金属含量与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重金属胁迫条件下, 苯菌灵显著影响玉米的生长和生理, 导致玉米株高和生物量分别下降 14%和 23%, 玉米叶片 MDA含量显著增加了 87%;(2) 苯菌灵显著降低玉米地下部的 Cd含量, 并显著减少玉米对 Pb、 Zn和 Cd的吸收, 吸收量分别下降 32%、 33%和43%。可见, 土壤重金属污染条件下, 杀真菌剂导致玉米对重金属的耐性与吸收均降低。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由于农时操作过程中用污水灌溉、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以及矿区排污等途径造成农田土壤遭受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硝酸盐以及有机氯残留等污染。通过种植超积累植物(包括农作物的某些品种及某些野生植物)或者通过有益微生物处理土壤、拌种等、采用有机酸、石灰等化学物质和多种有机物质等不同途径,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均可收到良好的净化改良效果。同时分析了植物修复的应用前景以及保证效果的调控原则,并强调综合技术合理搭配应用收效会更好。  相似文献   

13.
油料作物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生活强度的增加,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土壤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植物修复由于具有经济有效,生态友好,成本低的优点,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采用油料作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不但能有效的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而且又能维持土地的价值属性,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且易于推广。笔者通过对常见油料作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进行综述,并对油料作物修复土壤后植物残体的处理以及作物籽粒出油后粕饼的进一步处理和综合利用做了探讨,通过飞灰溶融处理技术对植物残体进行处理,既能有效避免重金属的二次污染,并且实现对资源二次利用的目的。最后对油料作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解郑州市郊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该区域农田(小麦田、蔬菜地、休闲地)土壤重金属Pb、Cu、Cr、Zn、Cd的含量进行总量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N. L. 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小于1,属于土壤未污染,按照单项污染指数进行排序,其大小顺序为:Cd>Zn>Cr>Cu>Pb;就小麦田、蔬菜地和休闲地而言,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土壤处于清洁水平,污染等级为安全;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获得各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各样点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判断土壤重金属为低生态风险水平。总之,郑州市郊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5.
石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胜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6):109-11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导致包括重金属在内的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土壤环境污染日趋严峻。石灰由于其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修复快速、效果明显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探讨石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及机理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来有关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石灰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理,以及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表明,石灰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pH、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盐基饱和度BS、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等过程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沉淀、络合等。同时,石灰施用量、土壤pH、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重金属种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影响石灰的修复效果。因此,在实际修复过程中,为防止土壤出现板结现象,施用石灰过程中应考虑当地土壤的类型、石灰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式等问题。研究旨在为探明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修复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实现重金属污染耕地达标生产及阻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的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其中一部分重金属残留物被土壤动物吸收和富集后,通过食物链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该文在讨论重金属富集特性的基础上,从个体、种群及群落水平上综合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毒害作用,并论述了土壤动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解毒策略,最后从重金属污染的毒性测定方法、复合污染机制、分子机理研究和土壤动物的生态恢复作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研究主要动态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株洲霞湾港典型植物重金属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重金属污染区域的植物恢复提供参考依据,采集了株洲市霞湾港14种典型植物及其土壤,研究了植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污染、迁移和积累规律,发现不同典型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区域的生存特点,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根据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研究了植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多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都明显偏高,潜在生态危害依次为Eir(Cd)>Eir(Pb)>Eir(Cu)>Eir(Zn),其中以Cd污染最严重。植物根茎叶中的重金属含量因重金属元素的不同而不同,在根茎叶3个部位中,均是Zn的含量最高,其次是Pb。商陆、苦楝和葛藤对Cu、Cd、Pb、Zn的富集能力很强,可以作为治理此4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植物;牛皮消和藜对Cu、Pb、Zn的治理能有一定效果;马兜铃和臭牡丹则能够作为Cd、Pb、Zn重金属污染生态治理的参考植物。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东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研究哈尔滨市东南效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土壤样本的重金属元素Cu、Zn、Pb、Ni、Cd、Cr、As和Hg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以松嫩平原背景值作为参比值,对哈尔滨市东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作出评价。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Zn>Hg>Cd>Pb>Cu>Ni>Cr>As,Zn达到中等污染-强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表明:Hg是菜地土壤中潜在生态危害最严重的元素,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Cu、Pb、Zn、Ni、Cr、Cd、As均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RI为169.565,说明重金属污染已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东南郊菜地土壤已受到污染,污染等级为中污染,处于中等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