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淅川县丹南项目区位于丹江口水库库区,为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近期治理工程所在地。项目区土地面积202.50 km2,水土流失面积92.60 km2,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在对项目区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现状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项目区水土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原则和总体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2.
淅川既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2007—2010年,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一期工程实施的4年间,淅川县对库北、库西、渠首等10个项目区的56条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共完成治理面积971 km2,区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生态富民产业不断壮大、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初步形成。主要做法有:围绕"三个结合"抓规划,将水土保持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与产业培育相结合、与新农村和移民新村建设相结合;完善机制抓投入;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理、高效益管护"三高原则"抓建管;强化领导、责任、督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河南省淅川县是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生态安全状况,旨在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功效长久发挥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方法]以淅川县各乡镇为评价单元,利用改进"PSR"模型、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进行淅川县生态安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淅川县生态安全主要驱动因子。[结果](1)淅川县生态安全状况虽有波动但整体好转。与2000年相比,2015年中警和预警状态的乡镇各减少了3个,而较安全状态的乡镇增加为6个。(2)淅川县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呈东北、西南等级较高,西北、东南等级较低的态势。(3)通过驱动力分析发现淅川县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的主要原因为积极的环境治理响应。[结论]生态安全的良性转变需通过积极引导人类活动,多筹举措共同作用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省淅川县两年来退耕还林实践的分析,总结了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指出了淅川县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和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我前年种的宝盈蜜梨,今年就见效益,亩收入在3 000元以上。"河南省淅川县厚坡镇王河村村民申光信在自家梨园里忙着除草。这是淅川县通过发展特色林业助推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该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主要水源区,生态区位重要。淅川县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创办林果合作社,有效减少市场风险,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香花镇农民赵丙国2009年依托鲜桃基地创建了赵四鲜桃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6.
淅川县石质荒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也是主要淹没区及渠首所在地,全县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745.539 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44%,水土流失和区域生态资源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为有效防治石质荒漠化,以淅川县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EM、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成果等基础信息数据,利用"3S"技术对淅川县石质荒漠化土地的海拔和坡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质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00~500 m高程带和S、SE、SW坡向上,S坡向上分布面积最大,N坡向上分布面积最小。因此,在淅川县石质荒漠化防治措施选择、配置、实施等工程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海拔和坡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灵川至三塘高速公路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桂林国道过境高速公路灵川至三塘高速公路为例,详细介绍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总体布局评估、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情况评估、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价、水土保持投资完成情况评价、水土保持效果评价等。强调了水土保持监测对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1942年天水水土保持试验区成立,中国第一支水土保持研究的科研队伍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实验,宣传水土保持思想,推广水土保持技术与保土作物,不仅推动了中国现代水土保持科学的发展,并将之推进到系统化、组织化研究的阶段,奠定了水土保持学诞生的基础;还为中国锻造了第一支水土保持研究队伍,为水土保持研究的制度化提供了样板。同时,它还为西北地区水土保持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科学数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市水土保持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带来许多水土流失与生态问题,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能否走上生态文明之路。介绍了北京市在城市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新理念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分析了北京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形势,最后从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管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督监测3个方面对北京城市水土保持对策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委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新时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任务更加繁重,特别是黄委党组提出了实施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这是对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加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落实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建议:健全机构,增强履行流域机构水土保持监测职责的能力;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前期工作和基础工作;发挥黄委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作用,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投资、监督执法服务;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研究;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的良性运行维护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卢旺达共和国山地丘陵区土壤侵蚀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卢旺达山地丘陵区开展土壤侵蚀调查,分析该区土壤侵蚀特征及成因,为尼罗河上游山地丘陵区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卢旺达布设4条调查路线并选择调查点,于2019年10月17—22日对调查点土壤侵蚀特征、成因及水土保持措施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卢旺达多山地且以农牧业为主,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损毁林地、建设用地等。坡耕地以片蚀和细沟侵蚀为主。损毁林地以片蚀和细沟侵蚀为主,部分出现沟蚀;当裸露地表形成草地或幼林后均较少发生土壤侵蚀。公路边坡、开挖边坡、土路路面及边坡等在降雨及径流的作用下产生沟蚀,部分路段偶有勤侵蚀发生。梯田是该国最主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结论]卢旺达土壤侵蚀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次之。不合理的开垦坡地、毁林,加之多山的地形,导致侵蚀较为严重,威胁当地的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该区缺乏水土流失监测资料,需要重视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水土流失基础数据的监测和采集,同时需要加强其水土保持措施及土地管理工作,保障卢旺达农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治黄之本在于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论证了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幅度很大,有时异常强烈,有时则很轻微。根据子午岭地区土壤侵蚀由强变弱的实例,以及许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先进典型,说明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完合可以治理。只有水土保持才是根治黄河水害,促进当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从分析沿黄地区治理开发的优势和劣势入手,对多年来的治理实践进行了回顾总结,提出了今后治理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点区域、技术战略及其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色土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对紫色土坡面产流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紫色土坡面产流特征对水土流失的作用机制以及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产流模式以蓄满产流为主,壤中流在坡面径流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导致土壤粗骨沙化,土壤养分流失途径与营养元素的溶解性有关,易溶的N、K主要以溶解态流失,易被土壤固定的P主要随土壤颗粒流失;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外营力之一,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必须对其加以干预。提出长江上游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与"增渗防冲、排水保土,先排后蓄、蓄以为用"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红壤坡地果园水土保持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典型的红壤坡地建立标准径流小区进行试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植被覆盖度和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是南方红壤坡地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水平梯田裸露的梯壁上植草后,其拦蓄地表径流和控制土壤侵蚀的能力分别提高22.5,30.62倍。  相似文献   

16.
以“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探讨了土壤侵蚀模数的监测方法。针对项目施工期动土量大,地形、地貌变化迅速、剧烈,扰动地表类型多样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了标桩法、径流小区法、侵蚀沟量测法、人工模拟降雨法四种监测方法进行了各种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监测。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基本可以囊括工程所有地表扰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监测效果较为理想。可为类似项目的土壤侵蚀模数监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对我国当前水土流失现状、来源和危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对比2011年和1991年新老水土保持法特点和内容,分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修订水土保持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新的水土保持法根据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工矿开发等活动的开展易于产生新的水土流失的特点,针对性地突出政府目标责任、规划、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法律约束及管理责任。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作为基本国策的地位。同时,提出进一步研究有效实施新的水土保持法中如陡坡容许耕作坡度、开发建设中的跟踪监督、公众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重点研究领域与问题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进入新世纪,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分析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研究的社会需求、科学需求及其特殊性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前沿科学问题,如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用性,流域生态过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大尺度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土壤侵蚀研究新技术与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系统梳理西南紫色土区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技术,为区域水土保持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从不同层面开展综述和分析。[结果]针对紫色土区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现状,阐述了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思路,总结了采用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简要综述了各项水土措施的适宜条件及技术构成,同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论]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方向重点是坡耕地整治和坡面水系配套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沟坡兼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单项工程、植物和农业技术措施。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缺乏针对西南紫色土区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欠缺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和适宜性评价等问题。今后应加强技术标准编制、水土流失防治效益评估、分区治理技术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然繁重,有计划分批次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是现阶段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优先治理小流域识别是其首要解决的一项基础工作,然而目前相关成果较为缺乏,难以支撑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智能决策和精准施策。在当前大力推进智慧水土保持背景下,积极探索优先治理小流域识别方法非常迫切,对于科学、合理、高效促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立足于小流域自然禀赋条件,以中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以水土流失“减量和降级”双重目标和治理效益最大化需求为导向,综合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两个维度,提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优先度定义及定量评价方法,为识别优先治理小流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显示,秭归县2021年现状水土保持率为69.12%,远期(2050年)水土保持率为81.74%,总体提升12.62个百分点。秭归县2021年全域土壤侵蚀模数现状为758.50 t/(km2·a),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408.71 t/(km2·a),总体下降比例达46%。秭归县大部分区域均具有较大的水土保持率提升潜力和土壤侵蚀控制度,可完全治理和可降级的水土流失地块分布较为广泛,尤其在县域中西部的小流域存在较大的水土流失面积消减和土壤侵蚀强度降级空间。秭归县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优先度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中部高,东部和南部相对较低的分布格局,全县治理优先度大于0.6的小流域占总全县小流域的11.76%。通过典型县应用,该研究提出的小流域治理优先度涵盖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两个维度,能更为全面满足小流域水土流失“减量和降级”双重目标和和治理效益最大化需求,直观反映了水土流失面积消减空间和土壤侵蚀强度降级空间的目标和相对大小,对支撑小流域治理决策更加准确、科学,治理优先度评价方法不仅可行,且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