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春季节,地温回升,青草萌发,幼嫩可口,马、牛、羊极为喜食,但须掌握,不可急于过早放牧。过早放牧,对农畜、对牧草都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会使草食动物得病,又会破坏草场草质。1早春过早放牧容易发生以下问题1.1发生镁血症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有冷应激刺激,青草幼小,营养不全。牲畜开始放牧大约1~2周后,常发生一种青草搐弱症。最主要原因是幼嫩的青草中含有微量元素镁极少,含钾、氮又相对较多,从而制约了镁的正常吸收,使畜体内含镁减少,致使牲畜发生镁血症,也叫青草搐弱症。牲畜常受寒冷等应激因素的影响突然发病。病畜出现一种神经性震颤,…  相似文献   

2.
早春天气 ,地温回升 ,青草萌发 ,幼嫩可口 ,马、牛、羊极为喜食 ,但须掌握 ,不可急于过早的放牧。过早放牧 ,对农畜、对牧草都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 :1 早春天气放牧过早 ,天气乍暖还寒 ,冷应激刺激 ,青草幼小 ,营养不全。牲畜开始放牧后大约 1~ 2周 ,常发生一种青草搐弱症。最主要原因是幼嫩的青草中含微量元素镁极少 ,而含钾、氮又相对较多 ,从而制约了镁的正常吸收 ,使畜体内含镁更要减少 ,致使牲畜发生低镁血症 ,也叫青草搐弱症。牲畜常受寒冷等应激因素的影响突然发病。病畜出现一种神经性震颤 ,表现异常的过敏 ,易惊易乍 …  相似文献   

3.
1早春牧过早放牧会破坏草的营养,从而导致羊生长发育受阻,降低草的生长能力和产草量,加快草原的退化。2自由放牧不能充分发挥草的高效益并且造成浪费;每天到同块草场放牧,增加了寄生虫的感染机会;践踏草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的四季放牧是新疆新源县草原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牲畜总量扩大造成春秋草场春季放牧过早、夏牧场超载过牧,草场界线不清,放牧混乱,草原退化日益严重。退化草场超过500万亩,占全县草场面积的67%,毒害草及不可食草逐步侵占了草场,降低了草原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5.
早春地温回升,青草萌发,幼嫩可口,马、牛、羊极为喜食。但须掌握,不可急于过早的放牧,否则对家畜、牧草都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早春天气乍暖还寒,青草幼小,营养不全。牲畜开始放牧后大约1 ̄2周,常发生一种青草抽搐症。主要是因幼嫩的青草中含微量元素镁极少,而含钾、氮又相对较多,从而制约了镁的正常吸收,使畜体内含镁减少,致使家畜发生低镁血症,也叫青草抽搐症。预防措施:一是早春放牧不宜过早;二是应用氧化镁添加于日粮中,成年牛每头每日50克,犊牛每头每日10克;同时须一并补给钙和盐。在缺硒地区,还要适当补硒。经过一冬,很少见青的牛、…  相似文献   

6.
小尾寒羊怕热不怕冷,喜干燥而厌潮湿。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对小尾寒羊生长十分不利。但是夏季青草旺盛,又是小尾寒羊吃草上膘、增强体质的大好时机,放牧成为饲养小尾寒羊的最佳选择。根据小尾寒羊的生活习性,夏季放牧应做到六忌: 一忌长时间远距离放牧。 夏季青草茂密,早晨及傍晚各放牧一个小时羊就可以吃饱,中午在家舍饲,不需要全天放牧,而消耗羊的体力。俗话说:“羊跑一趟,一天白放”,由于小尾寒羊游走力差,更要缩短放牧距离,以一天不超过 5华里为宜。可采用拴牧的办法,防止羊多跑路。 二忌出牧过早。早上…  相似文献   

7.
<正> 农历三月,天气乍暖还寒,因为贮备一冬的草料已所剩无几,野地的青草还没长高,羊啃不着,是一年中处于青黄不接的紧要时期。因此是瘦弱羊最多,羊病多发和死羊高发季节。所以有"三月羊,靠倒墙"的说法,即没有东西吃,只好靠墙晒太阳。这就耍求早春3月要采取有效措施,使羊增膘复壮。1.不要过早放牧。因为过早放牧,青草幼小,营养不全,即使啃吃一下,也吃不上半饱,还容易出现"跑青"现象。只要羊吃上第一口青草,就不愿意再吃干草了,情愿饿着也不吃。这是羊先吃坏草,还能吃好草,而吃了好草就不再吃坏草的习性。羊吃青草吃不饱,就急得乱跑,难控制,严重消耗体力,以致把羊拖瘦拖跨,这是放牧过早的恶果。2.应多备草料,加强舍饲。阳春三月正是孕羊产春羔之时,应  相似文献   

8.
1由舍饲期到放牧期要逐渐过渡牧场上的青草长高后,能吃上半饱时,即可把马牛羊由舍饲转入放牧,但转入放牧的马牛羊,不可过快、过急,更不要一步到位,需要有一个过渡的阶段,不然就会使马牛羊多跑路,多消耗体力。不仅吃不饱,还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出现消化不良、拉稀粪等消化道毛病。由舍饲转为放牧的过渡期,一般为10天以上,并逐日减少每天早晚补喂干草的数量,使马牛羊逐渐适应和习惯于放牧活动,一直到改为全日放牧为止。2不过早放牧春季,青草刚发芽小,马牛羊啃不着,还供不上咀,可马牛羊贪吃,越吃越向远处跑,容易“跑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克山县草原退化现象日趋严重,其中早牧是引起牧场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近几年来实地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就过早放牧对草场及牧畜的危害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松嫩草场退化现象日趋严重,其中早牧是引起放牧场退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实地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就过早放牧对草场及牧畜的危害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所谓早牧,就我省松嫩草场而言,是指5月20日以前,从牧草返青到草高10cm期间开始牧放。在此期间放牧,对草场及牧畜危害严重,益处较少。  相似文献   

11.
1)过早春牧.早春季节,返青草发芽、生长,靠的是老草自身储备的可供返青草利用18d的营养需要;之后新草才能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维持其自身的营养需要.如过早放牧,就会使返青草的生长发育受阻,降低其生长能力和产草量.  相似文献   

12.
1生长阶段 后备鹅在80日龄左右开始第二次换羽,一般母鹅换羽日龄较早,公鹅稍迟,经30~40d方能换羽完毕。这个阶段的后备鹅仍然处在生长发育期,不宜过早粗饲,应根据放牧场地革质优劣情况,逐步降低饲料中的代谢能,使后备鹅机体发育完全,才能顺利地进入控制饲养阶段。生长阶段要求日粮中的粗蛋白质为12%-14%,代谢能为10.46~10.88MJ/kg。每日应根据放牧采食的情况补喂精料2-3次。  相似文献   

13.
王福仁 《中国蜂业》2003,54(2):17-17
辽西荆条是本区夏季的主要蜜源 ,除本地蜂场外 ,每年还有大量的外地蜂场云集于此放牧。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和人为因素的制约 ,不同年份的效益不同 ,即有丰收的喜悦 ,也有不如意的失落 ,现就来本区放蜂需注意的问题浅述如下。1 不宜过早入场外地来本区的蜂场 ,不宜过早入场。由于本区多数年份气侯干旱 ,春末夏初缺粉严重 ,如入场过早 ,会因缺粉而严重影响蜂群的繁殖 ,同时还容易遭受农药的危害。本地蜂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将蜂群临时转到有辅助蜜粉源的地方繁殖 ,这样可显著提高繁蜂效果 ,为采荆条打下良好基础。2 不宜盲目入场外地来本…  相似文献   

14.
1 春季放牧   春季的草坡,经过漫长冬季的反复过牧,很多可食可口的枝叶已被采食,羊只在饥饿情况下采食剩余的枝茬部分;此时,青草刚刚萌发,啃不着,羊群最不好放,羊只东跑西蹿,到处跑青,放牧员要控制羊群,不让羊跑累,跑垮。俗话说:“冬喂腿,春喂嘴”,就是说冬天要补饲,让羊只少掉膘,有腿劲;春天放好,肯吃草,易上膘。   春季放牧一般是先放阴坡,后放阳坡,理由是阳坡草嫩小,放牧过早,羊吃不饱,往往羊刨草根吃,不仅破坏了草坡植被,影响牧草生长,而且羊只刨酸腿,走路没劲,又容易得胃积沙。再是羊只吃青草后,不愿吃干草,会发生跑青,使羊只过度疲劳吃不饱,逐渐瘦弱死亡。另外是阳坡有些毒草发芽同样早,由于羊只贪青而误食毒草,引起中毒死亡。加之阴坡冬季放牧较少,还保留有适量干草。  相似文献   

15.
奶牛肢蹄病在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目前已与乳房炎和生殖系统疾病成为奶牛三大高发疾病之一。我国大部分奶牛养殖户没有供放牧使用的草场或运动场,大部分奶牛每天都睡在硬质卧床上,因运动量不足不能通过正常行走使蹄底摩擦量减少,由此造成牛蹄伸长或变形、诱发蹄病等,肢蹄病引起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产奶量下降、繁殖效率低下和饲料报酬率降低,严重时常常导致奶牛过早淘汰,给奶牛业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晋北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设置不放牧、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4个不同放牧强度试验,研究短期放牧强度下羊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放牧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多度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高度与盖度则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在中度放牧最高,重度放牧时最低;植物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变化,中度放牧时最高,分别为757.04 g·m-2和398.37 g·m-2,植物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逐渐降低;草地土壤容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短期放牧下中度放牧的植物群落多度、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最高,轻度放牧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下生物量最高,重度放牧的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较低,因此适度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地植物群落稳定。  相似文献   

17.
放牧对土壤碳、氮含量空间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检测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淡栗钙土的碳、氮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放牧强度对土壤碳、氮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均属中等变异程度。土壤碳、氮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加大而呈现减少的趋势。未放牧、中度放牧以及重度放牧的土壤碳、氮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区域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大;而轻度放牧土壤碳、氮的空间变异是区域因素和放牧等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土壤碳、氮的变异总体表现为未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后土壤碳、氮低含量斑块面积随着年度递增而增加。内蒙古四子旗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适合轻度放牧。  相似文献   

18.
刘海泉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1,1(1):100-105
在南方业热带海拔1200米左右的中山区,在以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的草地上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模拟放牧和直接放牧两种处理。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的单因子试验,选择了三个水平的放牧强度,即放牧后草地牧草留槎高度为3cm、5cm 及7cm。模拟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与放牧草丛高度的两因子试验,各选三个水平,即强度为牧草留槎高为3cm、5cm、7cm,放牧草丛高度为15cm、20cm、25cm。通过三年(1987—1989)的试验表明,不同放牧强度、放牧草丛高度对草地组成、牧草产量的影响明显,在当地生态条件下,适宜的放牧强度是放牧后草地留槎在5cm 左右,放牧草丛高度在20cm 左右,这时的牧草采食率在55%右左。  相似文献   

19.
对川西北红原县3个不同放牧强度(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的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1 887个,分别隶属3门7纲15目49类群。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差异较大。受放牧干扰的亚高山土壤动物群落,其个体数量变化趋势是:重度放牧>中度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生境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最大,大型土壤动物密度最低。3种生境中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其中中度放牧生境土壤动物表聚性最强。受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的干扰,中度放牧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种类多样性、均匀性及丰富度均低于其他生境,而优势度高于其他生境。  相似文献   

20.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定位站研究不同放牧率、放牧方式和放牧季节对草原植物和家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现存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但达到峰值的日期提前了。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无明显趋向性变化。家畜增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下降,公顷总增重与放牧率成二次曲线关系。将放牧率对草原生产力的动态确定为可持续放牧率和改良放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