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兴化市水产养殖户张建楼,利用微孔管道增氧新技术,在西郊镇发展鱼、虾、蟹高密度高效生态混养养殖技术。在一口10亩池塘里,利用网箱集约化养殖泥鳅,箱外养殖青虾,2007年该塘生产泥鳅5250千克,平均亩单产525千  相似文献   

2.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的池塘,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养殖池塘以长条形为佳,面积2亩~3亩,水深保持在0.4m~0.5m,池底铺设腐殖泥土10 cm,养殖效果较好;泥鳅苗种规格为70尾/kg~80尾/kg,放养量1000kg/亩~1200kg/亩,单产较高,效益最好;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70尾/kg的泥鳅苗,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高唐县赵庄村村民崔吉祥是典型的养鱼专业户,2009年他根据已有的养殖经验创新养殖技术,在养殖泥鳅的池塘中铺设微孔管道,进行高密度泥鳅养殖,经过8个月的养殖,至11月收获泥鳅5965kg,销售产值达113400元,每667m^2获利26640元。其养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娟 《水产养殖》2010,31(3):16-17
<正>2009年,江苏省新沂市新店镇养殖户张建国根据已有的经验,创新养殖技术,在养殖泥鳅的池塘中铺设微孔管道实施高密度养殖泥鳅试验。10月初  相似文献   

5.
泥鳅的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又名鳅鱼,鳗鱼鳅,鳛鱼等,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具有较好的食疗作用和较高药用价值,在我国民间有"天上斑鸠,地上泥鳅"之佳誉,也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汉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自从2000年开始进行泥鳅的池塘高产养殖实验,经过几年的摸索,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养殖面积已经从最初的20亩发展到500亩,平均亩产可达3 000 kg,亩效益达到2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发展无公害泥鳅养殖,提供更多优质的泥鳅水产品,是当今泥鳅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现将泥鳅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日本泥鳅,俗称"大青鳅",长30多厘米。日本泥鳅是市场上泥鳅中个体大的品种,亩利润丰厚,综合效益是本地泥鳅的好几倍。目前日本泥鳅在江浙地区开始推广养殖,效益显著。现将日本泥鳅的养殖技术汇总如下:一、池塘条件养殖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东北,面积100亩,养殖池塘15个,面积2~5亩,池深1.2米。池塘水来自钱塘江一支流,水质符合日本泥鳅养殖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7.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农家池塘高密度精养泥鳅效益显著,一般1─1.5亩水面,即可收入6000—9000元。其特点是:占地少、投资小、收益大.1.选址建池池塘应方向朝阳,水源可靠,环境洁净,管理方便。池子土质要好,不渗漏,因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和有淤泥的...  相似文献   

8.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近年开始示范应用,利用集装箱、人工水槽等设施对多个养殖品种进行了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陆基水产养殖迅速崛起。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往往需要一个较大面积的养殖尾水净化区池塘,一般都需要几十亩水塘才会达到净化目的。本试验目的在为陆基高密度养殖草鱼作技术探索,以在没有比较大的净化区池塘情况下、能够进行高密度鱼类高产高效养殖的模式进行探索,在有限的养殖条件下获得更高的养殖产量,取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泥鳅养殖病害的综合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泥鳅市场价格的逐年上升,带动了泥鳅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泥鳅养殖大多实行高密度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易因水质环境恶化、投饵不当、其他饲养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疾病暴发,一旦发病就会迅速在泥鳅个体间相互传染蔓延,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整个池塘泥鳅发病,而此时用药物治疗是很难控制的。因病害暴发导致泥鳅死亡,使养殖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减少因病害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就应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病害防治原则,尽可能做到泥鳅养殖过程中少发病或不发病。本文从清塘消毒、水质调控、合理放养、营造适  相似文献   

10.
刘晓东 《齐鲁渔业》2009,(12):20-21
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镇泥鳅养殖大户吴进,通过3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发展泥鳅池塘养殖6.7hm^2(100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2007年他与同村2位好友合伙承包村里土地1hm^2(15亩),开挖泥鳅养殖池,共收获泥鳅4万kg,销售产值达98万元,纯利润达20万元,平均每667m^2纯利润1.3万元;2008年开挖泥鳅养殖池塘3.3hm^2(50亩),共放苗5万kg,收获泥鳅11万kg,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兴化市泥鳅养殖持续升温,养殖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新增养殖面积2000亩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沟、安丰、陶庄、周庄、戴窑、竹泓等乡镇,泥鳅养殖从原来的苗种、成鳅的单一养殖,发展到泥鳅、蟹、虾、莲藕等多种生态高效养殖。2014年养殖面积超过2万亩,示范带动了水产养殖效益稳步提高。一、主要养殖模式(三种)1.集约化高密度精养陶庄镇、周庄镇池塘主养泥鳅,本地泥鳅苗放养密度400~500千克/亩、规格300~400尾/千克,产量1000~1500千克/亩。  相似文献   

12.
对连云港市几个主要养殖品种——鲤鱼、草鱼、鲫鱼、梭鱼、泥鳅及凡纳滨对虾等的养殖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现有的3种养殖模式(粗养、精养及高密度精养)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并且对连云港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台湾泥鳅为大鳞副泥鳅的一种,它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南北方均适合生活,由于其养殖周期短、利润高,从2012年开始短期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养殖这一新品种,养殖规模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珠三角地区的台湾泥鳅养殖水面达到1万亩。但台湾泥鳅养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养殖户在尚未了解养殖技术要求的情况下被哄抬的虚高价格所吸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泗阳县位于洪泽湖北部,是苏北水产养殖大县,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26.8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达15.6万亩。河蟹池塘养殖主要采取无公害高密度精养模式,河蟹产量较高,但养成规格较小,效益不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位水面养殖效益。2012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河蟹池混养泥鳅生态高效模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池塘准备与苗种放养泗阳县众兴镇基地实施50×667 m2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同时,在该镇及其他基地开展河蟹池塘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泥鳅养殖方法离不开淤泥环境,但是,在淤泥环境中养殖生长,不仅容易生病,成活率低,而且起捕率也不高,影响养殖产量。2011年,我们在东阳市横源泥鳅养殖基地,进行了无土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池塘选择1.试验池塘5口,每口2亩,共10亩。池塘长方形,东西走向,东西向长,南北向宽。  相似文献   

16.
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杭州萧山东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台湾大泥鳅养殖试验。结果发现,台湾大泥鳅最大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当年养殖个体体重可达100~200g。台湾大泥鳅最适水温为25~28℃,摄食范围广,耐低氧,适应性强,喜好偏酸性环境,既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是一种养殖前景乐观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刘晓东 《中国水产》2009,(10):48-49
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镇泥鳅养殖大户吴进,通过三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发展泥鳅养殖池塘100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泥鳅养殖在闽西北山区将乐县近年来发展迅速,自2011年以来相继在黄潭祖教、南口蛟湖、古镛桃村等地发展起来连片池塘养殖,养殖的泥鳅品种有泥鳅、大鳞副泥鳅、台湾大泥鳅等,蛟湖百亩养鳅点开展泥鳅人工繁殖育苗供自养有余外销。历经几年养鳅生产实践的观察调查,笔者提出池塘泥鳅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11月,我们在盘锦市盘山县的3553m2 (5.33亩)试验稻田中,进行生态养殖泥鳅试验。试验证明,泥鳅在盘锦地区是适宜进行生态养殖的优良品种。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改良土质、节肥增产,而且所产稻谷和泥鳅品质好、无污染、市场畅销,正好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为了将理论付诸实践和为推广养殖提供经验,现将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殖泥鳅具有种苗来源广、易成规模、水稻和泥鳅互惠共生、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生态种养模式,适合在水源丰富、稻田连片的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