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十几年来,家畜繁殖学、内分泌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相结合形成了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激素免疫学。并由此而产生了激素免疫技术,激素免疫技术又叫激素中和技术(Hormone immunoneutralization,HIN),即用激素作为抗原,对动物进行主动免疫,在体内产生的抗体(抗激素)将内源激素的生物活性的全部或部分中和,从而调节、改变激素的平衡。通过免疫手段控制激素水平为有效地提高家畜生长、繁殖等开辟了一条简单易  相似文献   

2.
生殖激素免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生物科学的几个有关学科: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内分泌学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一个崭新的边缘学科——激素免疫学相应兴起.并由此而出现了免疫中和技术(HIN,Hormone immunoneutralization),即用抗体中和体内的内源性激素的生物活性.这是一  相似文献   

3.
类固醇激素免疫在调控畜禽繁殖和生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素免疫技术又称激素免疫中和技术(Hormone immunoneutralization,HIN)是以激素作为抗原,通过主动免疫诱导产生抗激素抗体或被动注射抗激素抗体,全部或部分中和体内激素的生物活性,对内分泌系统进行积极的调控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免疫学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基因重组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内分泌学等学科的渗透,动物生长调控中的免疫技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并越来越受到广大畜牧研究者的关注。这种新型的免疫技术具有灵敏性强、特异性高的特点,给动物注射微量的激素抗原就可以达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内分泌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边缘学科——激素免疫学,并由此出现了激素免疫中和技术(Hormone immunoneutralization,HIN),即用抗体中和体内的内源性激素的生物活性。这是一种特殊的自体免疫形式,是影响内分泌调节系统的一种极为灵敏和高度特异性的方法。由此,GnRH—I疫苗开始正式提出,其作用原理是:GnRH—I疫苗主动免疫动物后,机体产生大量的抗GnRH—I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5.
利用激素免疫中和技术(HIN)调节激素分泌,从而控制动物的繁殖性能,是动物繁殖学中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对提高动物繁殖率有很重要的意义。1977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的CoX等首先发现类固醇激素免疫技术可提高绵羊的双羔率,并研制成功了多胎素(Fecundin)。此后,陆续出现了用雄烯二酮、雌酮、睾酮、孕酮及雌二醇等性腺类固醇激素主动或被动  相似文献   

6.
雄烯二酮主动免疫提高蒙古杂交羊排卵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引言激素免疫也叫激素免疫中种(HIN),即用激素作抗原给动物进行主动免疫,在体内产生的抗体将内源激素的生物活性部分地或全部中和,从而改变体内激素的平衡。在放射免疫分析中,广泛应用与高分子蛋白结合的甾体激素或高分子的蛋白激素抗原,制备抗血清。由于激素免疫的生物学中和作用,性腺激素免疫可认为是“选择性免疫性腺摘除术”。此技术为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保持完整的条件下,研究某种性腺激素的作用,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在繁殖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雄激素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6 0年代末 ,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 ,逐渐兴起了一门边缘学科———激素免疫学 ,该学科是研究和利用激素免疫中和 (HormoneImmunonen tralzationm ,HIV)技术调控动物的生长和繁殖。类固醇类雄激素免疫是激素免疫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 ,其对于提高和降低繁殖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983年澳大利亚多胎素问世 ,提高绵羊产羔率 18.6 4% [1] ,类固醇激素免疫开始应用于畜牧生产 ,雄激素免疫的研究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前 ,雄激素免疫的研究已涉及到猪、牛、羊、鹿、狗、鼠、…  相似文献   

8.
GnRH免疫去势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是由丘脑下部产生并贮存于该腺体内 ,当机体受到一定的刺激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组织 ,调节丘脑 垂体 性腺轴 ,影响生殖内分泌和生殖细胞的发育。随着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生殖内分泌等多学科的发展 ,出现了一个新的边缘性学科———激素免疫学 ,并由此出现了激素免疫技术 ,即外源的激素作用于机体使机体产生抗体并利用抗体中和机体的内源性激素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进而使丘脑 垂体 性腺轴的正常生理活动受破坏。文章对GnRH免疫去势在生产中的可行性、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免疫制剂研究及其存在问题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末,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内分泌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兴起了一门边缘学科──激素免疫学,该学科是研究和利用激素免疫中和(Hormone Immunonentralization,HIV)技术调控动物的生长和繁殖。类固醇类雄激素免疫是激素免疫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提高和降低繁殖率都有积极的意义。1983年澳大利亚多胎素问世,提高绵羊产羔率18.64%,类固醇激素免疫开始应用于畜牧生产,雄激素免疫的研究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前,雄激素免疫的研究已涉及到猪、牛、羊、鹿、狗、鼠、有袋目、禽类等多种动物。1 雄激素分泌及生理作…  相似文献   

10.
杨献福  和钰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2):147-149
20世纪60年代末,在内分泌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学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兴起了一门边缘学科——激素免疫学。即以激素作为抗原,产生抗体即抗激素(antihormone),然后以激素抗体主动或被动地中和动物体内相应的激素,使该激素的生物活性降低或全部丧失,引起内分泌平衡的改变,从而发生各种生理变化。借此可以研究激素的生理功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以来,随着医学免疫放射分析(RIA)的广泛应用以及生殖免疫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国内对激素抗原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动物生殖内分泌调控的激素中,甾体激素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甾体激素分子量小,结构简单,本身不具免疫原性,必须经过人工化学改造,即经过把一个已知的化学基团用共价键的方式加在蛋白质分子上,才能形成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物质。  相似文献   

12.
《广西畜牧兽医》2009,25(4):195-197
为做好我国猪感染甲型HIN1流感防控工作,保障生猪生产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我部制定了《猪感染甲型HIN1流感应急预案(试行)》,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R IA)测定了绍鸭性成熟过程中血清leptin和IGF-I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性成熟前30 d(90日龄)时血清leptin浓度显著升高,此后呈下降趋势;在1~150日龄期间,血清IGF-I浓度出现两个峰值,即在发育早期(30日龄)和性成熟(120日龄)时。以上结果显示:leptin和IGF-I可能是性成熟启动的两个代谢相关激素信号。  相似文献   

14.
生殖激素免疫在肉羊繁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内分泌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渐兴起了一门新兴学科—激素免疫学。即以激素抗体主动或被动地中和动物体内相应的激素,使该激素的生物活性全部或部分丧失,引起内分泌平衡的改变,从而发生各种生理效应,产生有意义的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效果,在这一领域,目前较为成功的是生殖激素免疫在肉羊繁殖中的应用。1调节激素浓度疫苗的产生由于类固醇激素的分子量远低于蛋白质或肽类激素,不具有抗原性,但可以大分子的血清蛋蛋白等作为载体与类固醇相偶联,再将其与佐剂混合处理,注入动物体内,才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体…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防控甲型HIN1流感有关工作部署和全国畜牧兽医系统防控甲型H1N1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农业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9年5月13日举办了全国动物疫病防检疫系统甲型HIN1流感防控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发现胸腺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增殖最活跃的主要场所,它可分泌一系列具有免疫活性的多肽类物质,总称为胸腺激素(Thymic Poietin,TP)。可直接调节和控制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其功能的表达,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总体控制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手术去势技术正受到动物福利和规模化标准化畜牧生产需求的挑战,作为手术去势的优势替代方法,免疫去势能够很好地阻滞睾丸发育,控制性行为,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免疫去势是采用免疫学方法破坏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素平衡,通过降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水平,进而使性腺激素水平降低,最终抑制性腺功能,达到去势的目的。免疫去势分为激素免疫去势和基因免疫去势,其靶标经历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自下而上的筛选,依次为睾酮、LH、FSH、GnRH、吻素-1(KISS-1),其中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游的GnRH激素、GnRH和KISS-1基因3种靶标去势效果较好。免疫去势效果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表明,免疫去势具有改善生产性能、安全和可逆的特点,但其可逆性机制还不清楚。去势导致肾上腺发挥代偿作用,但目前免疫去势的肾上腺代偿研究鲜见报道。文章首先介绍了几种靶标的免疫去势机制,其次对免疫去势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推动免疫去势技术在动物生产繁殖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已取得很大进展,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变态反应、循环抗体(CAb)检测,循环抗原(CAg)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CIC)的检测。变态反应现应用较少。以抗原来检测抗体系经典的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70年代中期,在免疫学领域取得了两项重大成果,其一是由Kohler等(1975)发明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其二是Jerne(1974)提出了免疫网络学说,并被利根井川等人的试聆结果所证实,利根井川因此而荣获1987年诺贝尔医学奖,本文结合利根井川的试验结果和Jerne的网络学说,着重介绍抗体的独特型和抗独特型,以及抗独特型抗体的分类硬功能,并展望了用抗独特型抗体制造疫苗、监测和治疗肿瘤、模拟抗原做为诊断试剂和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模拟激素参与神经内分  相似文献   

20.
前言供体母牛的胚胎产量是牛胚胎移植技术应用的限制因素。用促滤泡素(FSH)诱发母牛超数排卵的效果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供体母牛个体间对激素处理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选择合适的供体进行超排是提高超排效率的重要手段。有人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外周血孕酮的含量(Elesaesser1981)或用B型超声波仪观察卵巢上处于各不同阶段的滤泡的数量(Pierson 1988,1984),以此估计卵巢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状况,预测供体母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