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保华教授     
李保华教授,1964年12月出生,山东省潍坊市人.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1987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同年进入莱阳农学院任教。1992年9月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师从曾士迈院士和赵美琦教授从事植物病害流行学研究.1998年7月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
《河南农业科学》2006,(12):F0002-F0002
罗梅浩(LUO Mei-hao),女,1956年生,河南省西平县人。1981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现任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教授,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学术带头人。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3):648-648
河北农业大学1955年设立植物保护专业,1956年成立植物保护系,2000年成立植物保护学院,经过几代人50多年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在教学、学科建设和科研等方面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学院。学院下设植物病理学系、昆虫学系、农药学系和气象教研室。现有教职工60名,其中教授15人,8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8名,讲师4名。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45人。  相似文献   

4.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2):I0001-I0001
王文桥(1963-),男,湖北洪湖市人,研究员,博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技术实验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二级学科带头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服务专家(植物保护专业);河北农业大学农药学硕士生导师;河北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植物保护学院前身为植物保护系,1955年植物保护专业面向全国招收第一批本科生,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2000年12月,植物保护学院重新组建成立,下设三个系和一个教研室,即:植物病理学系、昆虫学系、农药学系和气象教研室。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科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去向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植物保护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民办高校植物保护专业的培养定位为植物保护及农药的生产管理与应用,构建了"3+1"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及"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确定了适应于民办高校植物保护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植物保护专业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植物保护专业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了植物保护专业参与式教学模式架构建思路、应用原则、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8.
关于提高应用型本科植保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近3年不同届次植物保护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实际跟踪调研,结果发现目前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正面临着能力弱化现象.这些现象集中体现在实践技能、知识理论能力、个人综合工作能力等,其中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在社会实际工作与生产中演化出的矛盾尤为突出.本文就当下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所出现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有关应用型本科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个人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明确参与式教学在大学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意义,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植物保护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实际为出发点,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植物保护领域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三双四模块七学段"新型教育模式下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植物保护是传统植物生产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为了适应农业生产新形势、社会需求对人才标准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科学提升、整合和改造传统植物保护专业是适应社会、促进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植物保护专业在现有基础上拓展的可行性及其科学依据,并据此提出构建新的学科体系的设想并论述了植物保护专业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从植物保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入手,对植物保护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中需注意合理的时间安排、适宜的行业设置和就近建立实习基地等几个关键问题,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保护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其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科学提升、整合和改造传统植物保护专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论述了将植物保护专业并入农学专业组建植物生物技术专业,或在现有基础上拓展成生物调控专业或生物药物化学与应用专业的可行性及其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的学科体系的设想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4.
生物信息学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现已广泛地渗透到植物保护学等研究领域并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综合国内外有关生物信息学的教科研发展现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植物保护专业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为高等职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内涵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山东农业科学》2006,(4):I0003-I0003
于建垒,男,汉族,1964年7月生,山东省海阳市人,中共党员。1987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并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周存(ZHOU Cun),1964年10月生,乌兰浩特市人,无党派,现任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原内蒙古农牧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同年分配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从事水稻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根据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探讨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教学实习-基地实训”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模式的构建.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实践和训练,不仅培养了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提升了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社会认可度低、生源质量偏低、不够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性强,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应采用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和学生考核等内涵建设,来提升植物保护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课程-实践-网络"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传统的植物保护专业只重"专业知识"的专业教育模式,调整课程体系,设立少而精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与专业教学结合,建设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系统,探索"课程-实践-网络"教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植物保护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多所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就业去向调查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仍存在趋同性,特别是表现在培养目标基本一致、课程体系相似,没有体现出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多类型要求,农业大学应依自身定位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建立植物保护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