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进杂交法在紫甘薯资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创新杂交方法,选育适合中国产业化发展的紫甘薯新品种。我们创新利用改进杂交法,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改良或直接利用。结果表明:改进杂交法的单株平均结实率比人工定向授粉和辅助授粉分别提高20.8%~32.3%和14.6%~28.9%,后代紫心品系入选率分别提高7%~14.6%和30.4%~62.2%。利用该方法创新选育出优良亲本烟164、80、194。选育出优良新品系烟紫薯653、176、323、优良后备材料烟紫薯18、20,选育出优良新品种烟紫薯337。并初步探明:紫甘薯后代产量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后代紫心品系入选率的遗传部分受加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优质、高产、适应性广和抗性强的优良蒙古黄芪新品种,挖掘一批黄芪新品种,推动山西黄芪育种进程,本研究通过观察编号为HQHY-3和HQWT-6的蒙古黄芪花器,采用人工套袋授粉的方式,进行有性杂交,探究黄芪杂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蒙古黄芪花冠大于等于花萼时,花蕾柱头和花粉都已成熟,选择花瓣尚未开放,花粉没有散掉的小花作为父本。以HQHY-3和HQWT-6为亲本的杂交组合,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杂交种结实率均达33%以上,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3.
“南薯1号”(原系号:南京79~5)由山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科所用高产品种“台农10号”作母本与“华北166”,“夹沟大紫”、“宿果小花叶”三个优质品种作多父本混合授粉杂交育成。1986年4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作为全省推广的优良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苏薯27是以苏薯8号为母本,黄心及紫心食用品种为父本,进行混合授粉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大薯型高产食用甘薯新品种,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本文介绍了苏薯27的选育过程、产量、农艺性状及适合丘陵地区生产的轻简化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母本,3个云南小油菜材料为父本,研究了单一授粉、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3种授粉方式对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与云南小油菜的杂交为高度不亲和,最强的组合是云油23号×23号小油菜,其亲和指数为0.130.混合花粉授粉降低了其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小油菜的亲和指数为0.092.重复授粉可以提高杂交亲和性,亲和指数比单一授粉和混合授粉的都高,但角果中的种子几乎都是皱瘪的,可见甘蓝型油菜与云南小油菜杂交是受精后不亲和,其杂种胚发育受到阻碍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陈伟 《种子世界》2017,(8):52-53
<正>1品种来源耕耘白糯系广东现代金穗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系J206为母本,自交系G1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玉米单交种。母本J206是以京科糯2000为材料,采用二环系自交系选育法,经6代选育,育成综合性状较优良、一般配合力高、品质较好的自交系。父本G118是以贵州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采用混合授粉法授粉,形成基础群体并经6代轮回选育后再自交纯合育成的自交系。耕耘  相似文献   

7.
高油玉米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籽粒色泽不同遗传标记材料,将白粒玉米(作母本)花粉与紫粒玉米(作父本)花粉以及黄粒高油玉米(作父本)花粉大致以1∶1∶1混合的授粉方式,研究玉米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结果表明,普通玉米间杂交,籽粒含油量变化不大,因组合而异.用高油玉米作父本给普通玉米授粉,因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可显著提高杂交当代籽粒含油量.据试  相似文献   

8.
济儒麦 22 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3 年以小麦新品系 11J86 为母本、山农紫麦 1 号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广适、抗逆黑小麦新品种。 2022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226032 。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几年试验,选育出菊花新品种70余个,其中有17个在1993年中国菊花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上被鉴定定名。现谈谈具体的育种方法: 1.杂交授粉方法选定父、母本后,根据菊花开放规律,从11月上旬开始剪短母本的全部舌状花瓣,内轮随花朵的开放也及时补剪,保留基部1.5厘米左右,切勿损伤雌蕊柱头。剪后套上半透明纸袋,防止自然授粉。注意观察雌蕊柱头,当呈“Y”形并具有光泽时,即可授粉。择晴天上午10~12时,用干净毛笔收集父本花粉,授于母本雌蕊柱头上。每朵花从外向内每2~3天授粉一  相似文献   

10.
鉴于现代月季多数为不同类型及品种之间反复杂交育成,无论是同花还是异花授粉,通过基因重组,出现新类型的机率甚大,自然杂交早被人们用来作为培育月季新品种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践证明,通过自然杂交可望选育出高质量的优秀月季新品种。国内的“大绿洲”及我市“龙城秋色”、“新牡丹”等新种均通过自然杂交选育而成。笔者从多年自然杂交育种实践中,在花色、花型、花径、香味等方面初步  相似文献   

11.
正蝴蝶兰是中国年宵花不可缺少的盆栽花卉,红色品种是蝴蝶兰年宵花组合盆景的当家品种,市场需求量较为稳定。杂交育种是蝴蝶兰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手段。我国大陆地区蝴蝶兰育种起步较晚,至今育成的新品种数量有限。蝴蝶兰‘莞蝶2号’是以‘聚宝红玫瑰’母本,‘红龙’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2007年3月20日进行人工杂交授粉,8月份将成熟的果荚表面消毒后,将种子撒播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无菌播种,1年后获得的杂种后代植株移植在温室大棚中进行种植观察。2009年  相似文献   

12.
淡爪平盘紫和大花淡爪直枝粉是通过广泛收集紫薇多种源、多品种的种子开展混合种子育苗,采用自然杂交实生选育法选育出的紫薇新品种。无性系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这2个新品种遗传性状稳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在城市景观中已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祁连1号番茄     
品种来源:原系号77—1—7,由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于1977年用矮红早熟作母本,用红牛心和意大利18号的混合花粉授粉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1988年4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6次扩大会议审定推广。产量表现:1985~1987年,在兰州市雁滩、安宁、西周、红古、拱星墩、榆中、天水、靖远、临洮、庆阳、武威,酒泉、张掖等地多点生产示范,一般亩产6000~6500公  相似文献   

14.
荷花新品种选育是青岛畅绿中华睡莲世界的主要研究项目之一。他们于2005年播种103组种子,其中大部分是分品种采收的自然杂交。主要特征,一部分人工杂交。主要特征授粉,一部分人工自交授粉,还有4个组的种子进行了染色体诱导加倍处理,共保存1200多株苗并将其分缸单植。所有植株当年开花,从中初选出120余个优良单株。2_006年将初选出的单株继续种植,共精选出57个最优单株定成为新品种,其中有些是三倍体品种。  相似文献   

1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782-5792
紫牡丹是进行栽培牡丹花色改良育种的关键亲本之一。设置紫牡丹与亚组内、亚组间、亚组间杂交后代及芍药组等多个杂交组合,并观察受精前障碍。结果表明:(1)紫牡丹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异株授粉结实率最高,自交结实率最低;(2)紫牡丹作母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好于作父本,紫牡丹与其杂种后代组合亲和性较好;(3)紫牡丹为母本,栽培品种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高于紫牡丹为父本的组合;(4)紫牡丹×黄牡丹受精前障碍主要表现为花粉粒附着、花粉管萌发慢、到达雌蕊各部分时间延迟,生长方向杂乱、管内出现胼胝质块,形态基本正常且能正常到达子房的花粉数量较少。探究紫牡丹结实特性及不同杂交组合亲和性差异,有助于获得更多杂交种子,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玉米育种团队以JM030为母本、JF019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吉科玉916;以JM006为母本、JF003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中熟玉米新品种吉科玉885,二者均于2023年通过吉林省玉米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吉审玉20230124和吉审玉20230130。综合对性状、病虫害鉴定及品质分析可知,二者具有高产、稳产、容重高、品质好、综合抗性较强、适宜机收等特性,分别适宜种于吉林省玉米中早熟区和中熟区。对吉科玉916和吉科玉885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加快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老月季是培育月季新品种重要的基因资源。分析其杂交亲和性,有助于中国古老月季品种在月季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本研究历时4年以18个中国古老月季为亲本之一,与现代月季及少数野生蔷薇进行人工杂交授粉,统计结实及发芽率,分析其杂交结实特性。结果表明,散粉量多的品种有6个,分别为‘大富贵’、‘思春’、‘一品朱衣’、‘月月粉’、‘紫红香’、‘紫香绒’;离体花粉萌发率偏低,20%以上的品种有‘玉玲珑’、‘一品朱衣’、‘月月粉’、‘紫香绒’、‘大富贵’、‘思春’、‘葡萄红’。共配置杂交组合285个,杂交1190朵花,结实271朵,结实率为22.77%,获得4744粒种子,1833粒发芽,发芽率为38.64%。综合分析发现,‘大富贵’、‘葡萄红’、‘软香红’、‘思春’、‘一品朱衣’、‘云蒸霞蔚’、‘紫红香’、‘紫香绒’8个品种结实性较高,易获得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8.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后代真实性的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湖南本土牡丹‘宝庆红’为亲本,通过常规人工杂交育种得到5个不同杂交组合共69株杂交子代实生苗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早期真伪性鉴定。结果发现,4对SSR引物从69株杂交子代中筛选出5个单株具有父母本特异性互补条带,鉴定为真杂种。研究表明,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对牡丹杂交子代真实性鉴定中具有准确、高效等特点,在后续牡丹种质资源创新以及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宁糜1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宁糜15号是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鼓鼓头×紫秆红稳定系为母本、以45-6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丰产型糜子优良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半夏生产中种茎的退化问题,为半夏的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对三叶半夏和掌叶半夏进行自交与杂交,观测并比较其生物学特性、授粉、结实情况及出苗率。结果表明,掌叶半夏、三叶半夏的人工杂交、自交均能结实,但种间杂交表现不育;掌叶半夏与三叶半夏种内杂交结实率分别达65%和60%,平均单株结种子分别为37粒和17粒。掌叶半夏和三叶半夏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88.24%和62.5%;半夏自然授粉植株的单株种子数及其种子出苗率都明显高于自交和杂交植株,对异株的花粉有一定的排斥作用。半夏属于同株异花授粉植物,种间杂交不育;其种子不具有休眠特性,应趁鲜播种;半夏有性繁殖可以选育新品种,提高种茎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