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2004年7~8月份采用群落生态调查和国家林业局有害生物普查2种方法,在河北省廊坊地区的4个县(市、区),应用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等,分析了平原耕作区不同生境类型的昆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观察到97种昆虫,隶属于11目、48科。在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鳞翅目食叶昆虫为优势类群。杨树林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枣树与花生间作的生境最低。  相似文献   

2.
飞播马尾松林与昆虫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6600多hm2飞播和人工马尾松林及宜林荒山划分为7个生境类型,调查相应的昆虫群落,研究飞播马尾松林与昆虫蒺演替,稳定性及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区的昆虫共有94种,隶属14目,66科,生境条件的差异对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具有显著的影响,鞘翅目,鳞翅目昆虫与松树关系较为密切,同翅目,支翅目昆虫与宜林荒山关系密切,宜林荒山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测定值均高于飞播马尾松林昆虫群落,不同生境昆虫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指数大小顺序为:宜林荒山>飞播林>人工林。可将飞播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分为宜林山群落阶段,松林郁闭前期阶段和松林郁闭期阶段,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与不同演替阶段的关系图显示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生境变化的规律和人为干扰对马尾松林昆虫多样的影响,并进一步表明经营措施是影响松林昆虫群落的主导因子,建议采取合理间伐等营林生产,以使飞播林获得稳定的昆虫群落,减少害虫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差异,为森林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封山育林状态下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形土壤条件,选择埋藏潜育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A)、厚层埋藏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B)、暗棕壤性土-落叶松人工林(C)、典型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D)4种生境类型,分别设置3个20 m×20 m的样地,采用扫网法、巴氏罐诱法、震落法、高枝剪标准枝法对样地内昆虫群落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共捕获昆虫样本5 204头,经鉴定分属10目77科250种,各生境均以双翅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类群,但所占比例具有较大差异。各生境昆虫群落科级优势类群季节动态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4种生境昆虫群落归为2类,A、B生境归为一类,C、D生境归为一类。不同生境间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大小均表现为C生境A生境B生境D生境,丰富度指数大小表现为样地B生境D生境A生境C生境,优势集中性指数大小表现为D生境B生境A生境C生境。时间序列上,B生境和D生境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前者相关系数均显著大于后者。各生境昆虫群落中不同营养类群物种数均表现为植食性类群中性类群捕食性类群寄生性类群,但各生境中不同营养类群物种数所占比例具有明显差异。各生境昆虫群落相对稳定性为B生境C生境D生境A生境。主分量分析表明对昆虫群落变化起着主导作用的因子在各生境中具有较大差异。【结论】不同土壤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各昆虫群落结构动态具有较大差异,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正相关系数越大,群落稳定性越强,同时中性昆虫对昆虫群落相对稳定性起到显著的调控作用。4种生境中厚层埋藏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综合环境条件最适宜昆虫群落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庆阳市4种不同生境类型中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优势度及群落间的相似性等特征。结果显示:子午岭林区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水域沼泽区次之,残塬农作区最低。子午岭林区和黄土沟壑区鸟类群落间的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调查不同生境区域的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由11目66科组成,优势类群是蚁科Formicidae、蝇科Muscidae、螟蛾科Pyralididae、沫蝉科Cercopidae和叶蝉科Cicadellidae;双翅目Diptera昆虫类群最丰富,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的个体数量最多。不同生境区域昆虫群落的主要类群和个体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基围鱼塘区域昆虫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陆域林地和红树林区,陆域林地昆虫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红树林区昆虫群落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12月,采用样线调查方法对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4种代表性生境类型进行了昆虫多样性调查,鉴定标本6633号,隶属10目89科463属783种,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东洋区特征.89个科中,叶甲科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蚁科、瓢虫科次之.保护区昆虫以小种群的方式存在,783个种中相对多度低于1‰的昆虫物种有468种.分别用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Ma)对4种生境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类型1(季节雨林)的H’、D、Jsw最高,类型2(山地雨林)的dMa最高,类型4(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H’、D、Jsw、dMa最低,说明昆虫多样性与生境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海拔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北省廊坊市平原耕作区的调查,系统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中昆虫群落结构、天敌种类、数量以及昆虫群落多样性.初步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昆虫群落和天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作为天敌类群鸟类对昆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植被类型中昆虫群落结构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对天敌种类、数量影响很大.其中杨树纯林的昆虫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最高;枣与花生间作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8.
苏北农林生境蚂蚁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诱捕法和样方调查法获得苏北地区农林生境蚂蚁4亚科11属14种。优势种为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um)、针毛收获蚁(Messor aciculatus)、中华小家蚁(Monomorium chinense)和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从生境分布来看,前2种亦是研究区域的广布种。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地区7种农林生境中蚂蚁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以及人为干扰和生境异质性对蚂蚁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生境中蚂蚁群落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等指标均不相同。山地针叶阔叶林中蚂蚁群落种类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蔬菜果园农田蚂蚁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低。人类干扰越强的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越低;生境质量和异质性越高的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越高。PCA分析可将这7种生境蚂蚁群落分为3大类型。相关分析与群落结构PC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及其时空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湖南省靖县排牙山林场六种不同类型马尾松林的昆虫群落(包括蜘蛛)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所获688种昆虫和蜘蛛中,没有一种在群落中占有绝对优势,其数量分布比较均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林分,其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有差异。在林龄和郁闭度这两个重要的林分因子中,以林龄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本文提出用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的年极差(ED)及天敌/害虫比值(NE/P)这两个指标来评定群落的稳定性,试图从实质上阐明昆虫群落是否稳定的原因。在马尾松林由幼林向中林、成林发育的过程中,昆虫群落的天敌数量逐渐增多,害虫数量则相对减少,因而昆虫群落的自控能力亦逐渐增强,使之由比较不稳定到比较稳定。 马尾松;;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10.
无人为干扰下不同生境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无干扰环境,选取河岸带、内陆森林和林线3种生境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生境类型的群落建群种不同,但群落各层主要优势种的重要值均呈差异不显著,物种组成上均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山矾科、杜鹃花科、蔷薇科、冬青科等为常见,且种属数较多。2)立木总株数(乔灌木)林线群落高于其他生境群落,但不同生境类型的群落间乔木与灌木平均株数均呈差异不显著。3)群落各层物种的种数及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河岸带>内陆森林>林线,乔木层、草本层与层间植物物种种数以及物种多样性Patrick、Gleason、Margalef和Shannon-Weiner指数,河岸带均与其他生境类型群落差异呈显著性;而灌木层物种种数及多样性Simpson和Pielou指数差异不呈显著性。4)散点图和线性回归得出林线群落活立木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均高于其他生境类型的群落。  相似文献   

11.
在3月和4月,对用森得保粉剂防治油茶尺蛾的木荷林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森得保粉剂虽对木荷防火林带林冠层昆虫群落多样性有一定的抑制,但其极大地降低木荷防火林带林冠层内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导致植食性昆虫在群落中的比例降低;而对捕食和寄生昆虫的数量影响不大,从而使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所占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对木荷防火林带林冠层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沿海地区是个多灾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干旱、水土流失等,且缺少木材和烧柴。作者分析了我国沿海防护林的现状,进而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型沿海防护林的构想,即不仅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还应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功能。沿海防护林体系应作为生态经济产业来进行开发和建设。而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组成,优化其结构,则是实现稳定高效多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而昆虫多样性研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南岳这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昆虫多样性,对于保护及利用南岳现有昆虫资源、维护其良性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岳昆虫多年的调查统计,区系成分分析,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结果表明南岳昆虫种类繁多,资源昆虫丰富,森林昆虫在世界动物区系中以东洋成分为主体,东洋与古北成分并存,昆虫群落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鞘蛾双歧姬小蜂在抚顺地区不同林分类型中的种群分布特点,对林缘,林内和树冠层不同部位的种群数量,以及该蜂种群在林间活动的始期,盛期和末期进行了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在森林虫害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3S技术在森林虫害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3S各层次集成在森林虫害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动态。最后,提出了对3S技术在虫害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趋势,并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害虫的生存环境角度构建了森林虫害动态监测3S集成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对自然界不稳定边坡通常采用格构梁的方法进行加固,并在框格中种植草本植物以期软化硬质景观,但该法不足以掩盖人为痕迹,自然效果亦不明显。运用高次团粒公司的FSA喷播技术打造的自然式山林景观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群落更稳定,效果更自然。这种绿化施工技术为今后格构梁边坡绿化乃至高险陡坡植被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贵州苏铁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苏铁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类型为例,选择木荷群落、任豆群落、白栎群落和化香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选取物种多样性、M.Godron稳定性值、演替现状、干扰强度和优势种年龄结构5项指标作为构建评判模型的参数,通过计算函数隶属值来评判森林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4种典型森林群落稳定性表现为木荷林〉任豆林〉白栎林〉化香林,评判结果符合当地森林群落发育状况。对森林群落稳定性评判旨在为该地区森林培育和经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三明城区周山森林生态景观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市区自然条件、森林植被类型和工业污染状况 ,采用大绿色、大生态、大环保布局的构想 ,将市区周山森林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区划改造为多色彩阔叶林群落区、多样化针阔混交群落区、多层次抗污染林带和多形式防火林带等 4个部分 ,并提出市区周山森林生态景观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棉田防护林是棉花害虫天敌的重要源库之一。通过调查阿拉尔地区棉田防护林,发现防护林对棉花害虫天敌越冬有一定的诱集保护作用,且不同的树种诱集保护天敌的数量不同,10年生以上的树木诱集效果最好。防护林上诱集保护的主要棉花害虫天敌有:蜘蛛、菱斑巧瓢虫、十一星瓢虫、孪斑唇瓢虫、草蛉、黑食蚜盲蝽、华姬蝽、小花蝽等。根据棉花害虫天敌越冬对树种具有一定选择性,提出本地区单一树种防护林的改造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The encroachment rate in forests in Bangladesh is high and increasing — accelerated by rural poverty and the demand for dwelling space and forest products — causing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s well as loss of forest cover and productivity. The forests are managed by the Forest Department, although a substantial area of marginal land belongs to other semi-public agencies including Roads and Highways and the Water Development Board. This marginal land has been left unused or underutilized. In contrast,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ve an appropriate accessibility and technology disseminating ability to utilize this land in reducing poverty and enhancing rural livelihood, and have been highly active and successful in rehabilitating encroached forests. NGOs have added a new dimension to forest management, which has ensure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forests, both planted and natural.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social forestry activities of four large NGOs, namely BRAC, Proshika, Caritas and CARE-Bangladesh, as well as national social forestry activities. By adopting a common partnership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authority, property right conflicts have been resolved and rural livelihoods enhanced, and scope has been created for utilizing marginal land. The NGO partnership has been effective in reducing poverty and improving livelihoods. As an outcome of this common partnership, 33,472 km of roadside planting and 53,430 ha of reforestation activit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