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小新月菱形藻强化效果为对照, 研究了3种油脂型强化剂(墨鱼油、精制鱼油、混合鱼油)在不同剂量(0.25 g/L、0.35 g/L和0.45 g/L)下强化12 h后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不同强化剂和强化剂量下褶皱臂尾轮虫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用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成活率最高(96.82%),随着油脂型强化剂剂量的增大,轮虫的成活率显著下降.当强化剂量为0.45 g/L时,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过程中轮虫的成活率仅为72.54%.不同强化剂强化后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强化前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2.56%、0.95%和7.73%,PUFA含量仅为16.65%.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2.27%、1.80%和8.61%,PUFA含量为26.00%.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2.73%~13.47%、1.41%~1.46%和17.04%~17.96%,PUFA含量为39.36%~40.82%.精制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4.58%~17.00%、1.48%~2.78%和30.24%~31.93%,PUFA含量为55.53%~59.32%.混合鱼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3.34%~14.13%、1.38%~1.42%和24.88%~26.60%,PUFA含量为48.87%~50.70%.综合考虑轮虫成活率及脂肪酸组成,采用0.35 g/L精制鱼油或0.25 g/L混合鱼油强化银鲳仔鱼的饵料轮虫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的脂肪酸分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的脂肪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采用GC-MS分别对中国对虾肉和对虾头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中国对虾肉中共检测出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3.69%;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3.67%;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的52.53%。虾头中共检测出饱和脂肪酸11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2.63%;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2.82%;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占总脂肪酸的44.58%。虾肉和虾头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均是棕榈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均是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是亚油酸。中国对虾肉中EPA的相对百分含量高达15.40%,DHA高达14.90%,而对虾头中EPA的相对百分含量也高达5.48%,DHA达8.73%;中国对虾肉中的∑PUFA n-3与∑PUFA n-6的比值为1.58,对虾头中的∑PUFA n-3与∑PUFA n-6比值为0.66,均大大高于推荐的∑PUFA n-3与∑PUFA n-6日常膳食比值。无论是中国对虾肉还是对虾头均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的脂肪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采用GC-MS分别对中国对虾肉和对虾头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中国对虾肉中共检测出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3.69%;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3.67%;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的52.53%。虾头中共检测出饱和脂肪酸11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2.63%;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2.82%;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占总脂肪酸的44.58%。虾肉和虾头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均是棕榈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均是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是亚油酸。中国对虾肉中EPA的相对百分含量高达15.40%,DHA高达14.90%,而对虾头中EPA的相对百分含量也高达5.48%,DHA达8.73%;中国对虾肉中的∑PUFA n-3与∑PUFA n-6的比值为1.58,对虾头中的∑PUFA n-3与∑PUFA n-6比值为0.66,均大大高于推荐的∑PUFA n-3与∑PUFA n-6日常膳食比值。无论是中国对虾肉还是对虾头均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卵巢和肝胰腺中的EPA(20∶5n-3)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在产卵后恢复到未成熟期的水平.18∶2n-6和20∶4n-6呈现一定幅度上升,分别在成熟期(Ⅴ)达到最高.18∶1n-9在肝胰腺中呈现一定幅度上升,而在卵巢中则下降.DHA(22∶6n-3)在卵巢中呈现波动,成熟期最低;肝胰腺中相对稳定而轻微下降.随产卵次数增加,卵中的16∶0、总的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及DHA/EPA的比值呈上升趋势,18∶2n-6,20∶4n-6,22∶6n-3及总的n-6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18∶1n-9,20∶5n-3,22∶5n-3及总的n-3含量呈下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n-3、n-6系列脂肪酸,特别是DHA、EPA、18∶2n-6、20∶4n-6对卵巢和幼体的发育非常重要,不同脂肪酸之间的平衡也很重要.在斑节对虾亲虾饲料中应提供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并保持适宜的n-3 /n-6、PUFA/SFA、DHA/EPA之比.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卵巢和肝胰腺中的EPA(20∶5n-3)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在产卵后恢复到未成熟期的水平.18∶2n-6和20∶4n-6呈现一定幅度上升,分别在成熟期(Ⅴ)达到最高.18∶1n-9在肝胰腺中呈现一定幅度上升,而在卵巢中则下降.DHA(22∶6n-3)在卵巢中呈现波动,成熟期最低;肝胰腺中相对稳定而轻微下降.随产卵次数增加,卵中的16∶0、总的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及DHA/EPA的比值呈上升趋势,18∶2n-6,20∶4n-6,22∶6n-3及总的n-6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18∶1n-9,20∶5n-3,22∶5n-3及总的n-3含量呈下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n-3、n-6系列脂肪酸,特别是DHA、EPA、18∶2n-6、20∶4n-6对卵巢和幼体的发育非常重要,不同脂肪酸之间的平衡也很重要.在斑节对虾亲虾饲料中应提供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并保持适宜的n-3 /n-6、PUFA/SFA、DHA/EPA之比.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红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亲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以期为优化红罗非鱼亲鱼的饲料和饲养方式,提高精子、卵子产量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红罗非鱼亲鱼各组织中含量较高脂肪酸有C16:0、C16:1n-7、C18:0、C18:1n-9和亚油酸(C18:2n-6),占总脂肪酸的70%以上(精巢除外),雌鱼肌肉组织中含较高的C22:4n-6,肝胰脏组织中含较高的C22:4n-6和花生四烯酸(C20:4n-6),卵巢组织中含较高的C22:5n-3。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C18:3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雌鱼各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种类组成基本相同,而雄鱼性腺中SFA和MUFA含量与其他组织差异显著(P<0.05);雌鱼性腺的脂肪酸种类比雄鱼多6种;雌雄鱼腹脂和雄鱼肝胰脏中主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为C18:2n-6,雌鱼肌肉和肝胰脏中主要的PUFA为C18:2n-6、C20:4n-6和C22:4n-6,雄鱼肌肉中主要的PUFA为C18:2n-6和ARA,雌鱼卵巢中主要的PUFA为C18:2n-6、C20:3n-6、ARA、C22:5n-3和C22:6n-3(DHA),雄鱼精巢中主要的PUFA为C18:3n-6和C18:3n-3。红罗非鱼雌雄亲鱼腹脂、肝胰脏及肌肉的脂肪酸含量均为:MUFA>SFA>PUFA,卵巢为:MUFA>PUFA>SFA;雌雄亲鱼各组织PUFA含量均为性腺最高,腹脂最低;亚油酸在红罗非鱼各组织中含量显著高于亚麻酸(精巢除外)(P<0.05);EPA仅在雌亲鱼腹脂中检测到;DHA仅在红罗非鱼性腺中有一定含量;红罗非鱼四种组织n-3/n-6均小于1(精巢除外)。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大刺鳅(Mastacembelue armatus)生殖季节雌鱼卵巢、肌肉和肝胰脏内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在雌鱼卵巢、肝胰脏和肌肉中的脂肪酸种类不同;雌鱼卵巢和肌肉中C18:1n-9含量最高,分别为32.65%和34.99%;肝胰脏中DHA含量最高(18.54%);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42.66%);肝胰脏中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1.67%和44.07%;肝胰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n-3系列脂肪酸含量最高、达27.94%.因此,给大刺鳅投喂DHA及ARA含量高的饲料原料有助于n-3PUFA在其肝胰脏中作为营养物质储存.  相似文献   

8.
大刺鳅生殖季节雄鱼的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定贵  陈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75-18677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大刺鳅的营养价值和改进大刺鳅亲鱼培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大刺鳅生殖季节雄鱼精巢、肌肉和肝胰脏内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脂肪酸在大刺鳅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在雄鱼精巢、肝胰脏和肌肉中的脂肪酸种类不同;雄鱼精巢C22:4n-6含量最高,达33.52%;肌肉中C18:1n-9c含量最高,达23.24%;肝胰脏中DHA含量最高(45.68%)。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肌肉最多,分别为31.18%和35.02%,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肝胰脏最高(59.52%),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n-3系列脂肪酸含量以肝胰脏最高(50.03%)。[结论]给大刺鳅投喂DHA及AA含量高的饲料原料有助于n-3PUFA在肝胰脏中作为营养物质储存,同时加大C22:4n-6投喂量有助于性腺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鳙鱼和鲤鱼开口苗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用0(对照,CK),1,100,1 000 mg/L的L-肉碱分别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12 h,投喂3种鱼开口苗21 d,测定鱼开口苗体内的脂肪酸含量,分析中长链脂肪酸(C14-C24)的组成。【结果】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1和100 mg/L处理组的C18∶2n-6、C18∶3n-3、C20∶4n-6、DHA和E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种鱼开口苗的1 mg/L处理组的C14-C24脂肪酸总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3组大多显著降低(P<0.05);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100 mg/L处理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族脂肪酸以及DHA+E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肉碱强化的卤虫对鲤鱼开口苗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族脂肪酸及DHA+EP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00 mg/L 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鱼开口苗,可显著改善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中长链脂肪酸组成,但对鲤鱼开口苗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黄河鲤与松浦镜鲤可食部位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鲤与松浦镜鲤不同部位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对2种鲤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尾部肌肉、脑、眼和鳔中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鲤中均检测到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有4种,以棕榈酸(C18∶0)含量为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3种,主要为油酸[C18∶1,(n-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5种,主要是亚油酸[C18∶2,(n-6)]。2种鲤均是∑MUFA∑PUFA∑SFA,但各脂肪酸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含量有所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一种固-液双相培养系统富集培养弯杆菌的方法。这种双相培养系统系由在扁瓶底层制备的胰胨大豆胨琼脂平板与平板上层覆加的改良布氏肉汤所构成。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双相培养系统与单纯改良布氏肉汤进行培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培养方法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双相培养系统明显地优于单纯改良布氏肉汤。  相似文献   

12.
蔬菜CO2施肥效果及生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综合论述了蔬菜CO_2施肥在生产上的效果及生理效应。CO_2施肥,能提高蔬菜的幼苗质量,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品质,还有抑制或减轻病害发生的效应。施用CO_2后,对蔬菜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利用率及矿质吸收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几种花卉植物对土壤中铅富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铅添加量为0,350,700 mg/kg条件下,19种花卉植物(矮牵牛、八宝景天、八仙花、百日草、彩叶草、茶花凤仙、大丽花、金边天竺葵、君子兰、孔雀草、美人蕉、射干、蜀葵、四季海棠、万寿菊、一串红、银边天竺葵、月季、紫茉莉)对铅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供试花卉植物在试验的铅胁迫水平下都具有较强的耐性,但其地上部干重随铅处理浓度的增加通常都有所降低;紫茉莉、蜀葵、四季海棠和茶花凤仙对铅的富集能力较强,在最高的铅处理条件(700 mg/kg)下,它们的地上部铅含量都>100 mg/kg,并且地上部铅富集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花卉植物;紫茉莉、银边天竺葵、金边天竺葵、八宝景天的铅转移系数最高值≥0.45,并且它们在铅添加量为700 mg/kg时的转移系数均显著高于铅添加量为350 mg/kg时的转移系数。综合本研究结果可知,紫茉莉不仅对铅胁迫具有较强的耐性,而且具有较高的铅富集能力和转移能力,在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大久保(Okubo)”和“丽春(Lichun)”桃(Prunus Persica.(L.)Batsch.)为试材,研究了镉胁迫下树体中镉的分布和功能叶中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包括品种间镉含量、叶绿素含量、叶内质膜过氧化产物(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内可溶性糖和细胞膜透性等。结果表明,两品种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膜透性均表现出先显著升高,随后又显著下降,在镉含量达100mg/kg时细胞膜透性又显著升高;MDA,SOD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中,创新性提出了一个命题、四种方法,即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命题,创新方法、共赢共存方法、与时俱进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研究作为决策前提的方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对5株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eyen ex Hansen)进行富钒筛选,并初步优化了RCEF1023菌株的富钒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钒加入量为40 μg·mL-1,接种量为10%,50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 mL,培养温度为28℃,48 h后,富钒酵母产量为6.63 g·L-1,钒含量达到587.6 μg·g-1.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screen and isolate microorganisms capable of degrading nicosulfuron, five strains of microorganisms coded as YF1, YB1, YB2, YB3, and YB4 that can take nicosulfuron as the only source of carbon, nitrogen, and energy were obtained by enrichment culture.Of the five strains, YF1 was a fungus and the others were bacteria. All of the microorganisms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culture media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icosulfuron and shaking culture was performed for 5 days at 30°C and 150 r·min−1.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oncentration of nicosulfuron and calculat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the five strains of microorganisms were higher in low concentrations than in high concentrations of nicosulfuron. YF1 had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rate of 80.31%, followed by YB1 and YB2 with degradation rates of 78.18% and 73.72%, respectively. However, YB3 and YB4 had lower degradation rates of 36.82% and 25.75%, respectively. Upon primary identification of the three strains of microorganisms with higher degradation rates, it was discovered that YF1 was Aspergillus niger, while YB1 and YB2 were Bacillus sp.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 2007, 9(3): 275–279 [译自: 农药学学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环境丰容对恒河猴行为的影响,对比观察研究了山西阳泉南山公园动物园猴山环境丰容条件和单独笼养的恒河猴行为的变化,发现环境丰容对恒河猴有明显影响,表现在丰容环境条件下恒河猴积极行为增加,消极和异常行为减少,结果表明实施环境丰容有利于恒河猴天性的恢复与展示。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Cd Cu Zn在小麦中富集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浓度Cd、Cu、Zn复合污染下小麦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生长时间推移,各试验区小麦根中Cu的含量增加,Cd的含量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而Zn的含量基本上都是随小麦的生长而降低;茎叶中Cd的含量总体而言随小麦的生长而降低,在成熟期有所回升,Cu的含量随小麦生长而升高,到了成熟期小麦茎叶中的含量有较大程度的降低:Zn的含量与生长时间成反比;成熟期的小麦植株中Cd在小麦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为根〉叶片〉茎〉颖壳〉果实,Cu的分布规律为根〉籽实〉茎〉叶片〉颖壳,Zn的分布规律为根〉籽实〉颖壳〉叶片〉茎,且向地面部分迁移的Zn的量较多。与无公害食品标准相比.成熟期小麦籽实中Cd的含量均超过标准,而Cu和Zn的含量都未超过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秦优九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锌处理对油菜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其在植株地上部器官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低浓度锌处理(100 mg·kg-1),一定程度刺激了油菜的生长,植株的花期生物量、光合速率、产量和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等指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土壤中锌浓度的增大,植株的花期生物量、光合速率、产量、主要矿质元素含量、株高和主花序长等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而一次分枝数变化不明显。油菜地上部不同器官对锌的富集特征差异显著,总体上呈现出茎秆中的含量大于籽粒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