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文章对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的形态特征和在高寒地区的池塘的生长、生活力、抗寒、肌肉营养成分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鲤在生活力、抗寒、肌肉营养成分等经济性状与普通鲤经t值检验均无明显差异。而转基因鲤在体重、全长、体长、体高、头长等性状要明显大于普通鲤,主要表现在个体生长差异大,在试验鱼群体中最大个体体重比对照组群体中最大个体体重分别提高了52.5%,46.0%,76.0%,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对部分受体鱼有促生长效应,促进了转基因鲤的生长。在所测量的11种可比性状中,体长/体厚、体高/体厚,经数理统计分析与普通鲤均有显著差异,而其它9种性状,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机选取117尾体长在260~350 mm的野生清水江鲤个体,分别测定其体质量、体长、全长、体高、体厚、头长、尾柄长、尾柄高等8个形态学指标,研究清水江鲤外部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确定了清水江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剔除了与体长存在显著性共性的全长指标,构建了显著性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清水江鲤形态性状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尾柄长等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高的通径系数最大,为0.582,尾柄长的通径系数最小,为-0.123;决定分析结果同通径分析结果趋势一致,显著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为0.911;采用逐步引入-剔除自变量的方法,建立以尾柄高(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厚(X_4)和尾柄长(X_5)估计清水江鲤体质量(Y)的最优回归方程:Y=-1 217.894+1 048.363X_1+329.480X_2+438.304X_3+453.326X_4-354.932X_5,经检验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尾柄长是影响清水江鲤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3.
鲤正、反交F2群体的AFLP遗传图谱构建及其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代选育的荷包红鲤和兴国红鲤的正、反交F2群体为材料,利用AFLP标记构建了鲤正、反交群体的遗传图谱,并进行了生长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在正交群体中,14对AFLP引物共产生542个多态性标记,其中325个标记符合3∶1的孟德尔分离比例,利用其构建的遗传图谱涵盖50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3 676.1 cM,并获得了与全长、体长、体高、尾柄长和尾柄高5个生长性状相关的17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66%~70.49%;在反交群体中,14对AFLP引物共产生605个多态性标记,其中333个标记符合3∶1孟德尔分离比例,构建的遗传图谱也涵盖50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3 943.1 cM,获得了与体重、全长、体长、体高和尾柄长5个生长性状相关的15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58%~63.89%。还对正、反交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及QTL定位差异及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荷包红鲤与德国镜鲤正反杂交组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两个杂交组合(荷包红鲤♀×德国镜鲤♂,德国镜鲤♀×荷包红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对引物均能表现很好的多态性,可用作两个杂交组合遗传结构的分析,且得到的MFW 30可以用来鉴别正反杂交组的双亲;正反杂交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分别为0.5072和0.5359,属高度多态性;子代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6594和2.9211,均大于母本而小于父本;在反交组子代中杂合度为0.9212,要高出双亲,正交组中为0.7515,介于双亲之间,均显示出子代的高遗传变异水平;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测发现,正反杂交子代分别有8个和10个位点发生大幅度偏离平衡;双亲间遗传距离正交组为0.2699,反交组为0.3578,显示出能产生杂交优势的潜力且正交组要低于反交组;UPGMA聚类图显示,子代在正交组中与母本近,在反交组中与父本近,两者都提示杂交子代与荷包红鲤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的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雌性二倍体鲤鲫杂交分别与雄性鲤鱼和雄性鲫鱼回交,获得了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并对其1龄鱼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进行了测定。回交鲤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31~38;下咽齿2行,1.4/4.1;口须2对;肠长44~46 cm;体长为头长的(3.25±0.15)倍,为尾柄长(6.14±0.89)倍;头长为眼径的(4.76±0.2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6±0.16)倍。回交鲫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27~36;下咽齿1行,4/4;口须1对;肠长24~62cm;体长为头长的(3.33±0.13)倍,为尾柄长的(6.36±0.54)倍;头长为眼径的(4.54±0.2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0±0.28)倍。结果表明,鲤鲫杂交与鲤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与鲫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鲫鱼。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良种更新,以引进的大口黑鲈美国群体(US)和国内养殖群体(YZ)为基础群体,开展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获得USUS、USYZ、YZUS和YZYZ共4个配对组合,并对子代个体1龄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USYZ杂交子代在体质量、体长和绝对增重率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P<0.05),变异系数也最高;2组杂交子代的生长性状均具有中亲优势,USYZ杂交子代的体质量、体长、全长、头长和体高均具有超亲杂种优势,且在生长性状方面优于YZUS组合。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子代的全长、体宽、体高和体质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区别于USUS,在USYZ、YZUS和YZYZ中体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要高于体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基于群体交配设计,从杂交子代的生长性状方面分析最佳的杂交组合,以期为中国大口黑鲈养殖群体种质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稻田养殖条件下F_5代禾花鲤形态特征对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测量稻田养殖的6月龄禾花鲤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头高(X_4)、头长(X_5)、尾柄高(X_6)、尾柄长(X_7)、体宽(X_8)和体质量(Y)9个生长性状,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F_5代禾花鲤在稻田养殖条件下体质量的变异系数为9.39%。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对体质量性状起主要作用的形态性状,结果表明体宽(X_8)和体长(X_2)对体质量起主要作用,其体宽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617,间接通径系数为0.264;体长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03,间接通径系数为0.404;判别公式为Y=-231.615+71.416X_8+10.934X_2(R~2=0.868)。【结论】以生长速度和体型为选育指标对禾花鲤连续进行5代选育,其体质量变异系数比未选育时降低,选育后代体型更加一致,决定其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宽和体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选育适合稻田养殖的禾花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流域多浪水库鲤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多浪水库鲤的年龄与生长.[方法]2012~2013年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多浪水库鲤的采样观察,运用传统生物学测量方法鉴定年龄,分析其生长特征.[结果]塔里木河流域多浪水库的鲤,年龄均值为3.80±1.384+,年龄结构不符合正太分布,优势年龄个体5+;体长和体重相关方程为:W=0.179 8L2.427 (R2 =0.917 9);体长和体高的关系式为:L=0.284 4H+0.190 4(R2=0.957 5);体长和鳞径直线相关方程为:L =12.543R-81.717 2(R2 =0.852 0);体长和鳞径幂指数相关方程为:L=0.018 4R3.3369(R2=0.912 6);多浪水库鲤的渐进体长L∞=96.54 cm,生产系数k=0.015,W∞=13 884.44 g,t0=-1.8540;种群总体(n=25)体长和体重生长方程为:Lt=96.54(1e0.015(1e0.015(t+1.854 0)),Wt=13 884.44(1e0.015(t+1.8540)2.4627.种群总体丰满度:K=2.851 8±0.2108.[结论]多浪水库鲤,异速生长,适应性较强,生长性状不稳定,在种群动态和渔业生态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瓯江彩鲤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体重和形态特征等19个参数的两性异形及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除特定体长1龄雌性个体的体高和体重显著小于雄性个体外,其它17个性状不存在显著的雌雄两性异型.在2龄鱼中,雌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头高、眼后头长、眼间距、尾鳍长、体重和躯干重显著大于雄性个体,而体高却显著小于雄性个体,其它性状也不存在显著的雌雄两性异型;对这9个差异显著的形态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共解释67.6%的变异,体高、体重和躯干重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42.9%变异),头宽和眼间距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4.7%变异).以年龄、性别为固定效应的两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显示,1龄鱼第一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小于2龄鱼,雌性第二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大于雄性,其它主成分的年龄、性别间无显著差异,两因素交互作片{对第一、第二主成分的分值亦无显著影响.雌性个体的生育力结果表明,瓯江彩鲤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偏相关分析表明,雌性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4),而与体长的相关不显著(P=0.502).生育力选择是瓯江彩鲤个体大小和局部特征两性异形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东平湖鲤(Cyprinus carpio)的种质特征,采用外部特征观察和传统形态学测量方法,对东平湖鲤的外部形态、可数性状、可量比例性状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形态性状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东平湖鲤的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与体长(LB)的相关性最高,其相关关系为:LT=1.069 LB+1.942(R2=0.984);其次为体长与体高、体高与体宽、体长与头长,其判定系数R2均大于0.9;头长与吻长的判定系数R2最小为0.651。东平湖鲤鳍式为:D.1-19~20;A.1-6;P.17~18;V.8~9;C.24~26。鳞式为386~75~639,须2对,第一鳃弓鳃耙数24~26,脊椎骨数36。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pengsenensis)♀×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uar singuonensis)♂四倍体子代的生长性能,探讨彭泽鲫新品种的开发及应用前景,以彭泽鲫♀×兴国红鲤♂四倍体子代及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为研究对象,通过180 d饲养试验,统计孵化后0、30、60、90、120、150、180 d时各平行组体质量、体长数据,分析二者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在180 d试验过程中,四倍体子代体质量、体长分别高出彭泽鲫子代30.18%(P0.05)、7.70%(P0.05);二者绝对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30~60 d达到最大值,90~120 d时降到最小值,且0~90、120~180 d时,二者差异显著;绝对增长率表现出相同趋势,但在90 d后二者无显著差异;对比二者的增积量发现除90~150 d以外,二者增积量均有显著差异,在30~60 d时达到最大值,即0.010 5±0.001 2;30~180 d试验过程中,四倍体子代肥满度与彭泽鲫子代差异极显著;拟合二者不同时期体质量与体长关系得到生长曲线,四倍体子代生长曲线为W=0.0320L~(2.991 5)(R~2=0.977 9),彭泽鲫子代为W=0.0307L~(2.994 1)(R~2=0.982 7),曲线拟合度较好。以上结果表明:彭泽鲫♀×兴国红鲤♂四倍体子代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具有培育彭泽鲫新品种的潜力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41个SSRs标记对德国镜鲤抗寒品系F1代的68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00个等位基因,各座位等位基因2~4个,片段长度91~376bp,有效等位基因1.4287~3.9454个,观察杂合度0.3676~1.0000,期望杂合度0.3023~0.7521,平均位点多态信息含量0.4059.利用统计软件SPSS的GLM程序,对41个微卫星标记与镜鲤体重、体高、头长和吻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标记hlj354与体重、体高、头长显著相关;标记hlj855与体重、体高和吻长显著相关;标记hlj919、hlj585与头长显著相关,标记hlj895、hlj704与吻长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转基因鲤鲫杂交(F1)回交三倍体子代鱼进行了红细胞及其核大小的测量和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为:采用血涂片法测量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红细胞面积和体积分别是二倍体红鲫鱼的1.43倍和1.57倍,接近三倍体的理论预期值1.5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鲤鲫杂交子代细胞和二倍体细胞进行相对DNA含量测定,结果为:在所测的12尾鱼中,有9尾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的DNA含量是对照鱼的1.5倍。占总鱼数的75%,在2~3倍体之间非常接近三倍体(非整倍三倍体)的鱼有3尾,占总鱼数的25%,本结果与其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贵州剑河白、黑香猪生长发育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剑河白香猪、黑香猪零世代、一世代、白香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F1代2~6月龄的生长发育数据进行了测定,在同条件下与从江香猪的生长发育及饲料报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香猪与黑香猪零世代、一世代在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等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与从江香猪差异也不显著(P>0.05).剑河白香猪与大约克夏猪正、反交试验显示,除体重外,体长、体高、胸围指标F1代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正、反交F1比纯繁的剑河白香猪的体重、体尺指标均高,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生长动态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瓯江彩鲤5个配套选育系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25个组合的子一代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5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生长性状(体重、全长、体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连续16个月的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5种体色瓯江彩鲤生长动态基本一致,呈现出“S”型生长特点,6-10月份生长极为迅速,其绝对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大花”和“粉花”两种体色瓯江彩鲤从一龄阶段起就表现出生长优势,其生长显著快于其他3种体色(P<0.05),“粉玉”体色生长速度最慢;5种体色瓯江彩鲤不同月份的体重变异系数均较大(C.V=8%~35%);各生长月份体重对试验末体重呈显著直线相关,其决定系数随生长而逐渐增大(r2=0.000 2~0.993 6,P<0.01);在二龄阶段的7月份前,各体色瓯江彩鲤在不同月份的肥满度为3.2~3.5,在7月份之后,肥满度系数逐渐增高到3.7左右,“全红”体色瓯江彩鲤的肥满度各月份均最高,而“粉花”和“粉玉”两种体色的肥满度各月份均较低。本研究结果为不同体色瓯江彩鲤进一步优化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芙蓉鲤鲫(原名芙蓉鲫)是由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用散鳞镜鲤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得到杂交子代芙蓉鲤,再以芙蓉鲤为母本,红鲫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的新型杂交鲫鱼。1.形态特征芙蓉鲤鲫具有鲤鲫杂交种的典型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下建鲤家系选育F_3代生长性能比较和通径分析,为建鲤选育在考虑不同养殖模式下确立选育性状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建鲤家系选育F2代的选育系的后代作为选育组,以建鲤家系选育F_2代的对照系的后代作为对照组,在3个试验点进行大水面、网箱和池塘不同模式下进行养殖,并对各组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体高(X3)等4个形态性状进行测定,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各试验点选育组生长速度均快于对照组,生长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对照组,F3代性状趋于稳定,生长优势明显。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组的各性状指标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各不相同,不同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也不同,不同养殖模式下同代选育群体生长性状之间存在生长差异。DH选育组可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669.707+42.462X1-35.270X2+82.932X3,而其余组由于相关指数小于0.85,或者剩余因子的数值大,无法用逐步剔除剩余自变量来正确估计体质量,还有其他的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重点性状,说明在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形态生长性状指标对体质量的重点影响不同。【结论】不同养殖模式下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不同,重点采用对体质量影响比较重要的性状,估算个体育种值,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家系选育,可有效提高良种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水库鲤的年龄与生长。【方法】2015~2016年,采样观察对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水库鲤,运用传统生物学测量方法鉴定年龄,分析其生长特征。【结果】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水库的鲤,年龄均值为2.80±0.286+,年龄结构不符合正太分布,优势年龄个体1+;体长和体重相关方程为:W=0.087 2L2.506(R2=0.878);体长和肠长的关系式为: LI =3.091 3 L-50.588(R2=0.795 5);上游水库鲤的渐进体长L∞=69.57 cm,生产系数k=0.12,W∞=3 610.79 g,t0 = - 0.65,ti=1.65+ ;种群总体(n=40)体长和体重生长方程为:Lt = 69.58 (1-e-0.12 (t + 0.65)) 和Wt = 3 610.79 (1-e-0.12 (t + 0.65))2.506。种群总体成熟系数和丰满度:GSI=(12.38±1.69)和K=(72.71±1.62)。【结论】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水库鲤属于异速生长,适应性较强,生长性状不稳定,在种群动态和渔业生态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各生长阶段对体质量有显著影响的主要生长性状,为开展花鲈选育工作时不同阶段应采取何种筛选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外池塘养殖模式对花鲈(平均体质量12.29~599.33 g)开展为期250 d的养殖试验,每隔50 d随机采样测量其表型性状,包括体质量、全长、体长、眼径、头高、头长、上颌长、躯干长、尾鳍长、体高、尾长、尾柄高和吻长,并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及构建多元回归方程。【结果】在测定的13项花鲈表型性状中,除吻长外,其余性状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其中,花鲈的体质量从12.29±2.87 g增长至599.33±116.50 g,体长由86.73±7.75 mm增长至328.12±21.10mm。花鲈体质量和体长的变异系数波动变化均不明显,分别为19.44%~24.74%和6.43%~9.09%。不同生长阶段与花鲈体质量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生长性状分别是:养殖第1 d为全长;养殖第50 d为体长、头高和吻长;养殖第100 d为体长和体高;养殖第150 d为体长、眼径、上颌长和体高;养殖第200 d为体长、躯干长和体高;养殖第250 d为体长和头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养殖第1 d以全长对花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894);养殖第50 d、第100 d、第150 d和第250 d均以体长对花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531、0.663、0.403和0.686;养殖第200 d则以体高对花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511)。【结论】在不同生长阶段与花鲈体质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生长性状也各不相同。花鲈平均体质量为12.29 g时全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最大,平均体质量在70.25~599.33 g时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较大;花鲈的体质量还与其体高和头高有相关性。因此,在花鲈选育过程中建议以体长为主要选育性状,同时辅以体高、全长和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杂交草鱼一龄阶段的生长和体型特点。[方法]建立长江自交YR(长江群体♀×长江群体♂)、珠江自交ZR(珠江群体♀×珠江群体♂)、杂交F1(长江群体♀×珠江群体♂)3个组合。为了避免前期生长差异对后期试验的影响,亲鱼催产至鱼苗下塘均同步进行,控制夏花培育过程养殖密度、养殖环境等条件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到5013龄即对3个组合进行剪鳍标记同箱混养,克服不同网箱的影响。对3个组合鱼的生长和形态数据进行测量分析。体重(w)用电子天平测量,全长(TL)、体长(SL)、头长(HL)、体高(BH)和体宽(BW)用游标卡尺测量。绝对增重率AGR(g/d)=(w2-w1)/(t2-t1);超亲杂种优势HB%(%)=(F1-BP)×100/BP。其中,AGR为50~170日龄的绝对增重率;W2-W1为饲养50~170d的体增重;t2-t1为两阶段的间隔天数;E为杂交一代某性状的平均值;BP为优良亲本某性状的平均值。体型分析利用体长/全长、头长/全长、体高/体长及体宽/体长4个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体重、体长及绝对增重率均为F1〉ZR〉YR;体重、体长,在50日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70日龄组合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绝对增重率,F1分别比ZR、YR高20.00%、50.00%,F1与ZR差异不显著(P〉0.05),与YR差异显著(P〈0.05);F1在体重上表现明显的超亲杂种优势(20.09%)。3个组合间,体长/全长差异不显著(P〉0.05),头长/全长、体高/体长及体宽/体长差异显著(P〈0.05),F1表现头短、体高、体宽等特点。[结论]F1在生长性能和体型特征上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