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榆树县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9年,经157万亩大面积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冶玉米螟的结果表明,当玉米田间螟卵发生初期和盛前期,以每亩1.1~1.5万头,分两次放蜂,卵粒寄生率为58.1~79.4%。放蜂区比未放蜂的对照区可降低被害株率41~64.4%,平均百株螟虫可减退66.6~85.9%,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每亩可挽回损失34.7公斤,经济效益显著。现已列为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防冶玉米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1954~1985年吉林省玉米螟发生动态和预测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谷子、高粱的主要害虫。明确了玉米螟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2代。世代分为三个类型世代区:2代区:吉林省西部白城地区;1~2代区:吉林省中部四平、长春地区;1代区: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及山区辽源、吉林、通化、延边地区。同时明确了各区发生期,均以末代幼虫在秸秆内越冬。以一代幼虫为害最重。成虫产卵有选择性,早期喜在谷子上产卵,玉米居中,高梁上较晚。卵量玉米>谷子>高粱。不同秸秆内越冬虫量顺位:玉米秆>玉米茬>高粱秆>高梁茬。越冬虫量是玉米螟发生  相似文献   

3.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虫害,常年玉米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就积极探索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物防螟经验。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现状、生物防治的主要技术、取得的经验和效益等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开展玉米螟生物防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保工作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报验证方法王卫东,赵春荣,郭明智,刘冬华,王立昌,郝纪风(吉林省长春植物保护站长春130021)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进入80年代以来,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玉米播种面积扩大,玉米螟发生频率增高,为害程度加重,产量损失增多,采取...  相似文献   

5.
系统调查了安徽省不同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及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发现:安徽省全境玉米适生期长,玉米种植结构复杂,北部地区以连片种植夏玉米为主,南部地区以插花式播种春玉米为主。与为害夏玉米的害虫相比,南部春玉米害虫种类更为多样。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全省玉米的主要害虫,其中铜陵地区春玉米苗期受亚洲玉米螟为害最重,被害株率达25.6%。蜗牛在夏玉米穗期和春玉米苗期为害严重,部分田块被害株率达100%。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春、夏玉米穗期的另一主要害虫,常与亚洲玉米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混合发生,但在淮北地区玉米秸秆中未发现冬后存活的桃蛀螟幼虫。  相似文献   

6.
1986年,一代玉米螟发生期,我们在大中镇红花村蒜套玉米田中调查发现,玉米螟的卵量较套种其它作物田降低60%,被害株也明显减少,虽未经防治,一代残留虫量较其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玉米螟在张家口地区一年发生两代,分布普遍,为害严重。虽经连年越冬防治,处理玉米秸杆比较彻底;玉米心叶末期防治一代也很普遍,但是两代螟害无明显减轻趋势,春玉米被害株率心叶期约30—50%,穗期可达50—90%。为此1977—1979年我们从寄主植物角度研究各代玉米螟发生的虫源,进一  相似文献   

8.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世界性的玉米重要害虫,近年来研究证明,吉林省发生的亚洲玉米螟存在化性差异,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在繁殖力、抗寒性、滞育后发育历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推广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建立玉米螟统防统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常年种植玉米266.7万hm2以上,玉米螟常年发生面积超过166.7万hm2,严重影响玉米生产安全.为提高本省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省农业部门积极向省政府请示,2004~2008年共争取到专项资金6 000万元,5年来每年实施玉米螟生物防治66.7万hm2以上,推动了玉米螟的全面控制,保证了玉米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榆树县玉米种植面积,近几年稳定在220万亩左右,约占全县粮豆面积的60%。由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杂交种抗螟能力低,因而,连年受玉米螟危害。据调查,一般轻发生年减产5—7%;中发生年减产10—15%;大发生年年减产18—25%。因此,控制玉米螟危害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赤眼蜂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吉林省松辽平原广大地区,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尤其在栽种杂交玉米后,玉米螟Ostriniae furnacalis Guenee逐年趋于严重。过去曾研究在玉米心叶末期撒施颗粒剂进行防治,效果虽较好,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广泛应用。在玉米螟第一代卵出现期间,寄生于玉米螟的赤眼蜂种类和数量极其贫乏。曾数次  相似文献   

12.
亚洲玉米螟为害对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在玉米雌穗不同发育期为害对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程度的影响,分别在春播和夏播玉米吐丝、灌浆和乳熟期,以亚洲玉米螟为试虫,以轮枝镰孢菌为供试菌,单独或复合接种侵染。结果表明,无论春播还是夏播玉米,镰孢穗腐病病情指数均以复合处理最高,为31.57~88.80,单独接虫处理为16.27~55.00,单独接菌处理为19.02~59.47;玉米镰孢穗腐病的发生程度受玉米雌穗发育期和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的影响,其玉米螟为害级别为吐丝期>灌浆期>乳熟期;受螟害的介导作用,春播玉米雌穗被害率、螟害级别和镰孢穗腐病的发病率均显著重于夏播玉米,但夏播玉米镰孢穗腐病的病情指数高于春播玉米。螟害的介入明显加重了玉米镰孢穗腐病的发生,严重程度与雌穗发育时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转cry1Ab/cry2Aj玉米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抗性,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人工接虫鉴定方法评价了6个转cry1Ab/cry2Aj玉米品系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效果,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Cry1Ab蛋白在各品系主要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转基因玉米各品系雄穗、苞叶、花丝和雌穗48 h后死亡率在90%左右,取食心叶的死亡率在70%左右,96h后大部分幼虫死亡,而取食非转基因玉米的死亡率为3.3%~8.7%;春播和夏播田转基因玉米叶片、茎秆、雌穗基本没有被害,而对照玉米叶片、茎秆、雌穗被害严重,春播和夏播玉米平均每株分别有2.9、2.3头幼虫和蛹,2.8、3.4个蛀孔,隧道长度为7.5、14.2 cm,雌穗被害级别为5.3和5.1;6个转基因玉米品系中Cry1Ab蛋白在心叶、雄穗、花丝、苞叶和雌穗中稳定表达.综合评价认为,转基因玉米各品系在整个生育期内对亚洲玉米螟有很好的抗性,其中N50品系抗虫效果最佳,可以作为抗虫转多基因玉米育种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4.
亚洲玉米螟为害棉花及其卵量与为害数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棉区亚洲玉米螟1年发生3代,各代均可为害棉花。由于耕作制度的不同,各代在棉田内发生为害程度不一。夏玉米—棉花混作区棉田一代发生量大,二、三代很少为害棉花;春玉米—棉花区主要以二、三代为害棉花;邻近玉米区的稻棉区棉田各代均发生为害,发生轻重与距玉米区远近有关,愈近发生愈重。一代幼虫为害棉花形成的被害数与其卵块在棉田内的密度呈线性关系,而二、三代的为害棉花各受害部位数量与卵块密度呈非线性关系。此外,被害量还与卵块在棉田内的分布有关,在一定的面积上,同样的卵块密度分布集中所引起的为害要轻于分布疏的。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 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2代,在二代区以第一代幼虫为害玉米最重。据五年调查统计寄生在玉米螟幼虫和卵上的天敌有十余种,其中寄生在越冬代幼虫的天敌主要有厉寄蝇 Lydella grisesceus R—D,螟虫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linearis Nees、卵孢白僵菌 Beauueria tanella,细菌 Serrafia sp.,微孢子虫 Nosema pyrausta 等;卵寄生蜂一种。这几种天敌对玉米螟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目前在玉米螟测报和防治上利用天敌还不够普遍,特别是尚未见到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盛期和一代卵天敌作用的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在莱城区主要为害玉米、高粱、粟。过去在生姜上偶尔有为害,但近4a来,由于生姜覆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螟在生姜上的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据调查,一般地块被害苗率47%,严重地块高达10%以上,轻者造成枯心苗,重者倒折,严重影响生姜的产量。玉米螟在莱芜地区1a发生3代,在生姜上以第一代为害重,第二代盛发期夏玉米已至心叶期,即转入夏玉米田为害,因此二、三代对生姜的为害轻。1 为害加重的原因11 冬春气温偏高 近4a来,冬季气温明显偏高,使玉米螟越冬存活率较常年明显偏高。根据气象资料,4a来…  相似文献   

17.
简述2013年乳山市一代玉米螟发生概况、重发原因。在一代玉米螟重发年份,应降低防治指标,即在被害株率达到5%时开始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朴永范 《植物保护》1987,13(2):52-52
玉米是辽宁、吉林2省的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2%和57%以上。由于玉米螟的危害每年减产10%—15%。1981年吉林省因玉米螟危害损失玉米7亿公斤。多年来此2省植保站把防治玉米螟列为植保工作的重点,成绩显著。为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玉米秸秆垛中越冬代亚洲玉米螟的调查数据分析,明确了吉林省中部地区(公主岭)越冬代玉米螟蛹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通过对田间系统调查数据分析,明确了一、二代玉米螟卵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一代玉米螟卵的孵化率达90%以上,卵很少被寄生和捕食,一代幼虫化蛹率为89%~94%.二代玉米螟的田间整个落卵期卵粒赤眼蜂寄生率达70%,卵被捕食和脱落很少,在9月12日左右二代老龄幼虫占92.7%,未见二代幼虫化蛹.研究表明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螟已由每年发生1.5代转变为每年发生2代.并对导致世代数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螟幼虫密度影响很大。1980年,我们对不同玉米品种含糖量与玉米螟幼虫密度及为害关系,作了调查和分析。 采取棋盘式取样法,每小区取50-100-150株,取出后,立即剥查秸秆,记录虫数、虫孔数与被害株数,随着剥虫做含糖量测定。 每株测果穗节,及其上下一节,取每一节的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