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规范地测算我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识别区域差异,基于投入-产出统一性框架,厘清土地、劳动、中间投入等投入变量,采用最小离差法估计各省份的农业资本存量,采用更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的SFA-KLH模型测算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其增长趋势、源泉与时空分布差异,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显示,1978—2020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呈现涨跌互现、波动增长的变动趋势,但在2006年后呈现增速放缓的平稳趋势。1978—2020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2.27%,技术进步是其增长源泉。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区域差异,整体上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分布趋势。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且各省份具有不同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2.
新疆森工企业是新疆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森工技术进步率是全面考核林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根据新疆森工统计资料,首次采用增长速度方程、综合要素生产率指数、总因子生产率指数三种模型测算了新疆森工技术进步贡献份额(1981年到1986年)。结果表明,新疆森工年均技术进步率在0.5%~0.522%之间,技术进步对森工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在34%~36%之间。  相似文献   

3.
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农业要素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农业要素收入份额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国情,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放宽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产出弹性为固定常数的假定,通过构建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农业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978—2017年,中国农业要素投入呈现出劳动力减少、资本存量增加、资本深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特点,不同地区农业要素投入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反映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开放初期较快增长,近年来增速明显下滑,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2.4%,高于中部地区的1.6%和西部地区的1.6%。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性要求未来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更注重地区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在推进农业资本深化的同时,从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出发加快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提高大豆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1980~2012年我国10个大豆主产区大豆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加总数量框架下的乘积完备Hicks-Moorsteen TFP指数法,对我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1980~2012年,我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0.6%,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7%,是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技术效率(TE)、混合效率(ME)和剩余规模效率(RSE)年均损失分别为0.5%、0.2%和0.4%;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生产TFP增长表现出依次递减的趋势,三大地区大豆生产技术效率均存在损失.[建议]应该加大大豆生产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大豆各生产区采取差异化策略、完善制度建设,以实现我国大豆生产可持续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局性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08—2019年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进行测算与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回归模型(SAR)对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9年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2.51%,整体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06年重庆市县域层面上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和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6年期间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0%,其中,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年均增长率为5.0%,而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反而年均下降1.0%;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非农业技术的进步。重庆市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优化投入结构和规模,加强和加快农业技术的研发能力,改革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苏农业增长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并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公共品对农业产出及其总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教育对农业增长存在显著正效应.测算结果表明,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对农业产出的贡献与农业基本投入要素的贡献大体相当;在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中,公共品的贡献率达到75%.因而,提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是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重庆市2006~2017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度.结果 表明:(1)2006~2017年重庆市农业TFP指数均大于1,年均增长率为4.74%,其中农业TFP增长最快的时期是2013~2014年,为13.82%,而TFP指数构成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3.47%,技术效率年增长率为1.27%,技术进步是重庆市TFP增长的主要动力.(2)重庆市农业全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密切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机械动力、化肥、能源、劳动力及土地,2006~2017年在土地与劳动力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机械动力、化肥及能源的持续增加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2001—2016年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1—2016年,全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 8%,其中东北地区增长最快,东部地区增长速度略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缓慢。通过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发现:人力资本、农机总动力、粮食补贴政策等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人均收入、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和受灾率则具有负向影响,年均气温、有效灌溉面积影响并不显著。建议小麦种植未来发展应着重加强农业人才培育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的方法,对2000~2012年山东省农业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Malmquist指数的测算和分解,分析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和内在增长动力。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5%,呈波动中平稳增长态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下降阻碍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各地市看,有9个地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有8个地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下降的,半数以上地市的农业可持续性在增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从省际层面出发,首先基于2001~2013年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农业静态效率情况,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效率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农业产出、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无效率是我国多数省份农业低效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契机,通过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的构建动态测度了我国各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通过对指数的横向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而纵向分解后的结果显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于产出效率增加、劳动力素质提升以及土地生产效率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为科学制定粮食生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0—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HP滤波法分离粮食生产气候产量,并运用序列DEA方法测算是否考虑气候因素两种条件下的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并实证检验气候变化、科技投入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气候变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更低.两种条件下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均呈明显波动性变化,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而技术效率起到阻碍作用.气候变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年平均气温具有正向影响,而年降水总量则表现出负向影响;科技投入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建议]政府应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完善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江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01-9103,9116
利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1995~2011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1年浙江省农业TFP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年均增长率为5.5%;浙江省农业TFP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农业技术进步推动的,年均增长率为4.8%;各市农业TFP增长差异明显,其中丽水市农业TFP增长最快,杭州市农业TFP增长最慢;浙东北的农业TFP增速低于浙西南,其中浙西南农业技术进步快于浙东北,而浙东北的农业技术效率高于浙西南。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08年四川省农业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考察了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四川农业TFP年均增长4.2%,呈现出平稳增长的特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下降阻碍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各市(州)情况看,除阿坝州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负增长外,其他20个市(州)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实现了正增长;除阿坝州外,其他市(州)的农业可持续性在增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的农业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的农业优势南京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培训中心刘志民以色列现有人口5619万,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2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4593美元。以色列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劳动力的35%,农业投入仅占总投入的2%,而农业年出口值竟高达74亿美元,比80...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资源环境的共同约束下,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农业增长不可持续,因此,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尤其重要。[方法]采用乘积完备(multiplicatively complete)的Hicks-Moorsteen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彻底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混合效率变化,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改变混合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从时间维度上看,仅1992-1997年混合效率变化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0.5个百分点,即该时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地区维度上看,仅东部地区混合效率变化为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0.4个百分点,即东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农业结构应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调整,才能提高混合效率,进而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模型,分析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构成即农业技术效率提高(Ech)和农业技术进步(Tch),并解释了不同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值的趋同性。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0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率为4.1%,其中农业技术进步(Tch)年均增长率为4.8%,农业技术效率(Ech)年均增长率为-0.7%;(2)农业技术效率对全国农业全要素增长率区域差异的解释度分别为58%,剩下的42%则由农业技术进步解释;(3)"九.五"到"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区域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技术进步的交替增长,使得东中西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长期的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效应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农业技术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宁夏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利用Stata 13.1软件检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异质性,再运用Geoda一阶Rook相邻建立权重矩阵,进一步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县域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2007—2017年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泰尔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宁夏区域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并且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2017年的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相关性,北部普遍具有正聚集效应,中部普遍具有负的空间相关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扩大北部地区的集聚效应与辐射作用,加快中部、南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数字经济在宁夏地区的实施与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生产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继续靠增加自然资源和要素投入来提高农业产出的余地已越来越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研究意义.作者搜集整理了1989-2009年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的文章,着重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增长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4种:生产函数法、增长核算指数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和随机前沿法.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演变特征表现为:技术进步是主要源泉,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逐渐扩大.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制度变迁等.最后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评估各种因素对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重庆市1997—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sit指数,实证研究重庆市农业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1997—2011年重庆市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较快,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因,而纯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面影响,规模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大。从区域来看,由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高于"东北翼"和"东南翼"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