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土壤速效钾变化趋势与平衡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东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耕地面积67033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5.5%.其次是潮土和褐土,占21.3%[1].由于棕壤钾素含量较低,近年来又忽视钾肥施用,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衡,土壤缺钾现象日趋严重.通过烟台、招远市土肥站2002年对323个点的农田养分调查表明,土壤缺钾已成为当前粮油产量和质量提高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缺钾是蕹菜生长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之一。单施有机肥无法满足蕹菜高产栽培的养分供给;在NP基础上施钾肥增产155.13%;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的增产8.57%,比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增产110.65%;蕹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典型茶区养分投入与施肥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我国典型茶区浙江杭州市西湖区、浙江新昌和福建安溪茶园调查1998-1999年的养分投入状况,表明氮、磷、钾养分的平均总投入量(N+P2O5+K2O)分别为737.7、712.0和694.0kg/hm^2,产值水平高的茶园施肥量也较高,也要表现为磷、钾肥的用量明显增加。养分表观平衡计算表明,各类茶园氮相对赢余,在新昌35.3%的茶园磷素处于亏缺状态,而在杭州这一比例为60.1%;钾亏缺的比例在上述二地分别高达67.2%和74.8%,年平均分别亏缺12.9和22.2kg/hm^2。土壤分析表明浙江杭州、新昌和福建安溪缺钾的土样比例分别为95%、63%和75%。表明上述地区的一些茶园偏施氮肥现象比较普遍,磷、钾的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缺钾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肥对黑土和暗棕壤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阐明长期施肥对黑土和暗棕壤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探讨土壤持续利用的培肥模式,采集了施用不同肥料28年后的黑土和暗棕壤,对黑土和暗棕壤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可显著增加黑土和暗棕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以化肥配施有机肥效果最为明显。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呈显著相关,黑土对施肥比暗棕壤对施肥更敏感。对不同土壤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均可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5.
冀南地区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冀南地区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比相邻露地栽培分别平均增加146.64%、51.68%、567.17%和110.41%;比1981年土壤分别增加143.23%、97.97%、2311.00%和98.8%。随栽培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有积累的趋势,土壤养分主要积累在0~20cm土层,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养分积累程度降低,其中以日光温室栽培的土壤养分积累高于塑料大棚。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不同地形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土壤理化分析相结合,对鄂尔多斯荒漠区不同地貌类型下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鄂尔多斯沙地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两断面表层有效钾的均值在64.73-70,95mg/kg之间,有机质含量在0.493%-0.508%之间。pH值在8.0左右。在地形部位较高的硬梁,丘顶处土壤养分含量最低,软梁次之,而在地势较低滩地,丘间地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硬梁,软梁,滩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分别为0.18%,0.50%,1.16%和35.29mg/kg.60\67mg/kg,98.32mg/kg,丘顶,丘间,农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的含量分别为0.09%,1.09%,0.84%和23.91mg/kg,60.34mg/kg,77.42mg/kg。在多数土壤剖面上,土壤养分从上到下递减。通过对两地形断面上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的一维半方差函数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结构性,并且各种养分的独立较大,在艾碱壕断面上土壤有效钾和有机质的独立间距为70.89m和69.15m,在深海沟断面上土壤有效钾和有机质的独立间距为12.48m和35.98m,说明在调查区域内土壤养分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秀云  王其尧 《土壤》1996,28(4):202-204
阜南县地处淮河行蓄洪区,自然灾害频繁,土壤贫瘠,是安徽省贫困县之一。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全县绝大部分土壤需增施有机肥和氮、磷化肥;部分土壤还明显缺钾,文章提出了土壤培肥措施,对沿江地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油茶幼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江西宜春油茶幼林土壤进行了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宜春油茶幼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N、P、Ca,盆栽不施N、P、Ca作物分别减产63.97%、61.32%和19.08%。  相似文献   

9.
藏东南耕作棕壤养分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萍 《土壤》2003,35(5):435-437,439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藏东南地区的耕作棕壤的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土壤养分的评价更加准确和可靠,所获得的最终评价值可直接反映土壤养分的绝对等级。  相似文献   

10.
滇东南岩溶地区三种退耕还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滇东南岩溶地区3种退耕还林模式和坡耕地的径流和植被、土壤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还林恢复植被后,能取到明显的固土保水增肥作用。营造纯林、乔草混交林或经济林与牧草复合经营,均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综合考虑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是:川滇桤木:红三叶〉墨西哥柏〉花椒:大百脉根。与坡耕地相比,川滇桤木与红三叶混交林能减少37.23%的径流和99.40%的土壤流失,固体养分流失量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减少99.37%,99.43%,98.68%,98.86%,99.34%,99.35%和99.58%,液体养分流失中氮、磷、钾分别减少32.45%,19.80%和21.57%。不仅减少了水土和养分的流失,同时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对土壤的改良和营养补充,使土壤养分有所提高,而坡耕地的土壤养分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模拟降雨条件下3种类型土壤氮磷钾养分流失量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比较了褐土、棕壤与红壤氮磷钾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在模拟降雨条件下,3种类型土壤中褐土径流量及产沙量最小,红壤最大;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随径流流失量占到流失总量的77.27%~99.79%,径流是土壤养分流失的主要驱动力;红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流失总量最大,褐土最小,棕壤与褐土相比高出4.70%~41.01%,比红壤减少0.30%~17.69%。土壤类型及性质不同使土壤养分流失量存在根本差异,有效地改良土壤,控制及减少径流与泥沙流失是防治土壤养分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淋溶土的成土过程与基本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肖笃宁  谢志霄 《土壤学报》1994,31(4):403-412
淋溶土是我国的一类重要土壤,总面积约12.5万km^2。在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中,有几个土类-暗棕壤、棕壤、酸性棕壤、白浆土以及部分褐土可归属于淋溶土^1)。这些土壤大都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的森林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别具特征。据30个剖面的统计分析,其B/A层粘粒含量比值,从暗中壤-棕壤-黄棕壤,为1.47-1.88-2.53,经统计土壤发育过程中粘粒的生成量(或损失量)相差七倍。上述几种土壤  相似文献   

13.
沿海经济发达区种植结构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植结构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寿光市4乡镇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80-2004年间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引起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26.33%,碱解氮平均提高28.77%,有效磷平均提高755.04%,有效钾平均提高194.35%;土壤微量元素中有效铁平均提高191.77%,有效锌平均提高487.77%,有效铜平均提高47.90%,有效锰平均提高22.83%,有效钼平均提高97.23%,有效硼平均提高76.80%;不同种植方式土壤养分提高的幅度不同,土壤有机质提高幅度的顺序为菜田〉粮田〉果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锌和有效锰的顺序为菜田〉果园〉粮田,有效铁和有效铜顺序为果园〉粮田〉菜田,有效钼和有效硼顺序为粮田〉菜田〉果园;施肥量的提高是种植结构变化导致土壤养分根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西南地区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文献计量法对西南地区4省(区)茶园土壤进行研究,从整体和局部尺度分析了茶园土壤养分在不同空间、海拔、降水、土壤类型差异下的分布状况及特征。结果表明,西南茶区整体表现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丰富,磷素不足;海拔及降水是西南茶区土壤养分的控制和驱动因子。从典则判别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程度来看,贵州和四川较为相似,西藏和云南分异明显。不同土壤类型中,棕壤养分指标均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黄棕壤总磷含量偏低;黄壤有效磷、全磷缺乏;砖红壤及红壤土壤酸化明显,有效磷、速效钾、全磷缺乏。不同地区间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养分达标率:西藏贵州云南四川。西南地区茶园土壤磷素的缺乏,已成为西南茶区发展的限制性养分因子。  相似文献   

15.
始于20年前的土壤普查查明,陕西省耕地速效钾平均146mg/kg,作为粮油基地的关中地区更高于此,这就掩盖了秦巴山区缺押的严重性。当时秦巴山地缺钾已占40%,随着耕作水平提高和产量增长,秦巴山区耕地缺钾面积已接近80%。事实证明,缺钾已成为秦巴山区粮食增产的瓶颈 。分析了秦巴耕地缺钾的原因和钾肥肥效,提出了相应的补钾方略。  相似文献   

16.
会理县烟区土壤肥力状况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会理县是四川主要的烤烟种植区之一,基于会理县主要植烟乡镇269份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会理县燥红壤、红壤、棕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和石灰岩土七种植烟土壤进行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会理烟区7种土壤类型的肥力综合指数是:石灰岩土黄棕壤水稻土红壤棕壤紫色土燥红壤;石灰岩土和黄棕壤Ⅰ级土壤所占比例较大;水稻土Ⅱ级和Ⅲ级分布较多;棕壤、紫色土、燥红壤大部分为Ⅳ级;红壤各等级分布比较平均。各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差异较大,石灰岩,黄棕壤和水稻土相比较优,红壤、棕壤、紫色土和燥红壤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肥力改造。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作方式对豫西旱区坡耕地水肥利用与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为筛选适宜豫西早坡地应用的耕作技术,对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一次深翻和传统耕作等4种耕作方式的土壤水分、养分及其利用与流失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免耕覆盖能提高土壤蓄水量,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特别是对上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和深层土壤的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影响更为明显,并能有效地减少地表产流次数和径流量,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37%和10.62%,氮素生产效率提高17.40%和10.27%,磷素生产效率提高19.80%和12.54%,钾素生产效率提高19.44%和12.19%,小麦产量提高23.22%和15.38%,经济效益提高29.36%和21.13%。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茶园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为今后无公害茶区的合理施肥提供指导,我们对临沂市茶区的土壤养分进行了取样分析并与1987年分析的结果作比较,探讨了土壤养分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对策。1 材料与方法临沂市茶区土壤,多处在山区、半山区,土壤类型为酸性粗骨棕壤和  相似文献   

19.
棕壤中肥料钙迁移与转化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卫  林葆 《土壤肥料》1996,(1):17-23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棕壤中肥料钙的迁移与转化,结果表明700mm的降水下全耕层施钙时,肥料钙淋失强烈,其为12.5% ̄75.5%,其中砂壤质棕壤〉壤质棕壤性土〉粘质棕壤,施硝酸钙时钙淋失大于硫酸钙;60mm降水下表施钙肥时,硫酸钙集中分布在0 ̄6cm土层,迁移深度为6或9cm,而硝酸钙的迁移可达12或12cm以下,说明后者更有利于全耕层的钙素供应。将土壤钙划分为水溶态、吸附态、非交换态和非酸溶态等  相似文献   

20.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及其应用初报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继运 《土壤学报》1995,32(1):84-90
本文介绍了一个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方法,该方法包括土壤样品11种元素的速效含量测定、土壤对7种营养元素的吸附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应用该方法研究了104个土壤养分状况,盆栽试验发现100个土壤缺氮,101个缺磷,60个缺钾,38个缺锌,23个缺硫,22个缺硼,分别有19、18、14、13、11和3个土壤缺钼、钙、镁、铜、锰和铁。盆栽试验得到的结果在部分土壤的田间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