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的秋季,笔者在云南昆明自市场所赚得的地瓜裹面,发现有少数几个外表并不呈明粒症状而内部组织变成黑色的块根,其后在呈贡和晋宁,也先后发现有同样的病块茎。  相似文献   

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y of Cryphalus piceae (Ratz.) (Col., Scolytidae) living in Abies bornmülleriana (Mattf.) in fir forests in the Western Black Sea region in Turkey. The dates of swarming, tree attack, egg-laying,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are given. The species had two generations per year.  相似文献   

3.
 在浙江省梨孢菌(Pyricularia)除感染水稻引起稻瘟病外,在蟋蟀草(Eleusine indica Gaertn.)、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Beauv.)、法氏狗尾草(S.faberri Herrm.)、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Scop.)、毛马唐(D.sanguinalis var.ciliaris Parl.)、稗(Echinochola crusgallis Beauv.)、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 Hand.-Mazz.)和碎米莎草(Ceperus iria L.)等植物上均发现梨孢菌的自然感染。除茭白和碎米莎草外,其他植物的感染症状基本与稻叶瘟相似,典型病斑为梭形或纺缍形,最外层为黄色的中毒部,内层为褐色的坏死部,中央为灰白的崩溃部,病斑两端有褐色的坏死线向外延伸成长条状,在幼嫩的叶片上也会出现急性型病斑,病斑表面有一层灰褐色的霉层,即梨抱菌的分生袍子梗和分生抱子;菱白上的病斑近圆形,病斑结构与稻叶瘟相同,但坏死线不如稻叶瘟明显;碎米莎草上的病斑为椭圆形,只有灰白色的崩溃和褐色的坏死部,没有中毒部和坏死线。  相似文献   

4.
 小麦秆枯病过去在国内仅在少数地方零星发现[1],很少有叹注意。近几年来在华北局部地区有严重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栽培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普遍感染TMV和CMV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黄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大宗中药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相似文献   

6.
1953—1955年在晋南、北京等地对麦园蜘蛛及麦长腿蜘蛛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明确两种麦蜘蛛一年中:秋季密度最大时期为11月上、中旬。春季密度最大的时期,麦园蜘蛛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麦长腿蜘蛛在5月上旬前后。两种麦蜘蛛均以滞育卵越夏。直至10月中旬,越夏卵始孵化,孵化最盛在11月上旬,此时幼、若虫出现最多,若进行防治可基本上防止以后的猖獗。根据结果分析,估计麦园蜘蛛每年发生2—3代,麦长腿蜘蛛发生3—4代。室内饲育初步观察麦园蜘蛛一世代(从卵到产卵)历时平均约57.8天;麦长腿蜘蛛为32.1天。两种麦蜘蛛都是单性生殖。麦长腿蜘蛛的滞育卵,具多年滞育习性,初步观察有些卵能在土中生活两年。两种麦蜘蛛的分布和猖獗都受湿度的影响,主要猖獗为害地区麦长腿蜘蛛在黄河以北的旱地;麦园蜘蛛在黄淮地区的水浇地或低洼地。耕作栽培对麦蜘蛛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连作对两种麦蜘蛛发生有利;深耕能将卵翻至深土之下,可以减少发生;晚播影响麦蜘蛛孵化后的食料。因此,合理轮作、深耕和适当晚播是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大元麦种植面积约一千余万亩,尤以南通、扬州、监城、镇江四个专区为多。条纹病历年严重,因此防治条纹病以保证增产,实属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Storehouses and mills in the Magdeburg region are known to be infested with black (ore house) rat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however, house rats (Rattus rattus L.) have not been detected for at least 20 years. Therefore, it was of much interest for the expert to note that this rat species had been seen in two occupi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a refurbished old building and a terraced house). It has been suspected for a longer time that black rats can be found in certa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owns or even cities.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青杨叶锈病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的侵染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菌夏孢子萌发产生1~3个芽管,且具较多的树杈状分枝。芽管由气孔侵入,侵入前不形成明显的附着胞或仅个别芽管形成附着胞。芽管侵入气孔后在气孔腔内形成气孔下囊,再分化出圆形的膨大体而产生1~2支初生菌丝。初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中的细胞器与胞间菌丝相同,双核。吸器母细胞产生侵入钉侵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成熟吸器由细长具颈环的管状颈部和膨大的吸器体组成,此时胞间菌丝在吸器母细胞处分化出次生菌丝,在叶肉细胞间扩展形成次生菌落,产生孢子堆。病菌在寄主细胞间隙或沿寄主细胞壁延伸时,寄主细胞仍保持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0.
四纹豆象为豆类危险性害虫之一。它能在田间及仓庫内为害豇豆、綠豆、茶豆和豌豆等多种豆科的种子,使种子失去种用和食用价值。据在福州室内飼养结果:四纹豆象一年发生世代数与食料种类有关,在仓儲綠豆、豇豆和菜豆种子上,一年可繁殖9—10代;在大豆和蚕豆种子上一年至少可繁殖6—7代。研究所用材料系采自邮寄进口豆种,并在綠豆上飼养。四紋豆象在福州可以生活繁殖,一年可发生10代。消灭措施采用氯化苦熏蒸,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1.
 柿樹虽然是亚热带果樹,但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自海南島,北迄河北省長城一带都有柿的栽培,从数量上看,有許多省如河南、河北、山东、陝西、湖北等,柿的栽培都占果樹栽培中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印度圆粒小麦(Triticum sphaerococcum Perc.)的抗条锈病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印度圆粒小麦(Triticum sphaerococcum Perc.)属印度西北特有种,适应于干燥炎热气候,具有早熟、耐热、子粒球型、面包烘焙品质好等优点,但不耐寒、易感病。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末,作者首次对我国秦岭林区落叶松一杨栅锈菌的致病性及生理小种分化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将其划分为3个生理小种[1]。2001~2003年,作者进一步对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的广大杨树种植地区的落叶松一杨栅锈菌致病性分化进行深入研究,证明该锈菌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明显不同的5个致病类型,并将其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4.
鼎点金鋼钻和翠纹金鋼钻是江西棉花蕾、鈴期发生普遏为害严重的两种害虫。一般自6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間,棉田内以鼎点金鋼钻发生数量最大,翠紋金鋼钻較少;8月下旬以后,鼎点金鋼钻迅速下降,翠紋金鋼钻驟然上升,并占绝对优势。鼎点金鋼钻以蛹越冬,年生5—6代,以第2、3代为害最烈;翠紋金鋼钻的越冬問題尚不明确,年生4—5代,以第3、4代为害最烈。在防治上,春季及时处理冬寒菜、蜀葵等植物上为害的鼎点金鋼钻,压低早春基数;在栽培技术上加强棉田管理,促进棉花早熟;在金鋼钻严重发生期内,及时噴射E-605与25%二二三乳剂或6%r可湿性666与25%二二三乳剂混合液,可以有效地減輕两种金鋼钻的为害。  相似文献   

15.
 以津春四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 ‘Jinchun 4’)为实验材料,通过同时测定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 nm光的吸收曲线,以及过氧化氢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研究了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侵染黄瓜叶片后,对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功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核盘菌侵染后,两个光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核盘菌侵染叶片后,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升高,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加剧,叶片放氧能力下降,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发生变化。核盘菌侵染严重伤害了PSⅡ供体侧(放氧复合体)、受体侧以及反应中心的活性,并且降低PSⅠ最大氧化还原能力(△I/Io)。核盘菌侵染黄瓜后,抑制了CAT的活性,导致过量活性氧的积累,直接伤害了光合机构PSⅠ和PSⅡ的功能;对PSⅠ的伤害抑制了PSⅡ电子向PSⅠ的传递,进一步加剧了PSⅡ的伤害程度,导致更多过剩激发能产生,造成恶性循环,这是核盘菌抑制黄瓜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浙江小麦根围土壤腐霉(Pythium spp.)的一些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小麦根围土壤中的腐霉Pythium种类、种群数量消长及其致病性作了初步研究。作者从不同生育期的小麦根围和内根围共分离出203个腐霉菌株,除69个菌株缺乏产生有性器官而未能鉴定外,其余134个菌株分别属10个腐霉种,其中粘腐霉P.adhaerens、链状腐霉P.catenulatum和绚丽腐霉P.pulchrum为浙江省分布新记录。P.spinosum是优势腐霉种类,在小麦根围和内根围出现率分别为27.43%和35.71%,P.ultimumP.irregulare也较为常见,而P.aphanidermatum却极少出现。在小麦苗期和分蘖期腐霉数量较丰富,生育中后期较贫乏,这一消长变化可能主要与小麦生育期和土壤温度有关。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P.irregulareP.spinosum分别对小麦和水稻有较强的致病作用;P.aphanider-matumP.irregulareP.spinosum则对茄子、辣椒和番茄的致病力较强。P.spinosumP.ultimumP.irregulare的种内菌株间致病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番薯(甘薯)黑斑病在國內现已蔓延十几个省份,造成的损失十分驚人,估計每年在貯藏期要毁掉薯塊二十億斤以上,春薯地区,育苗期普遍發生爛床,例如在河北省疫区調查結果,以前未發現黑斑病时候,每味能采8次苗以上,现在由于黑斑病为害的結果,只能采1-3次苗,苗床即已坏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温室黄瓜复种指数的增大,线虫病害日趋严重。植物线虫不仅本身直接危害植物根系,导致黄瓜减产20%~50%,还常诱发一些病菌的侵害。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温室黄瓜发生较严重的一种植物线虫,在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spp.)也具有相当高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河南省各地的43株小麦黑胚病优势病原菌(Alternaria spp.)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7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1条清晰的DNA条带,所扩增出的DNA条带均为多态带,说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NTSYS软件进行了病原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主要有2个种,即Alternaria alternataA. tenuissima,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62~0.92。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小麦黑胚病菌菌株基本上聚在了一起,表现出很近的亲缘关系,来自不同地区之间的菌株也可以交叉聚类。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多年筛选出的东北霜霉菌Peronospora manschurica(Naum.) Syd.为诱导菌,在黄瓜植株的3~4叶期,采用茎部注射、喷雾和灌根等三种诱导接种方法,诱导植株产生诱导抗性,测定东北霜霉菌对黄瓜霜霉病的免疫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霜霉菌免疫作用的强弱与诱导接种方法有关。在3种诱导接种方法中,以注茎诱导接种法的免疫作用最强,使黄瓜植株产生的系统保护作用最明显,表现为黄瓜霜霉病的发病始期较对照株向后推迟12~13天,平均病情指数降低17.6;喷雾诱导接种的免疫作用较弱;而灌根诱导接种法,未能反应出东北霜霉菌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