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台市甜叶菊立枯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是一种新型的天然甜味剂,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东台地区种植甜叶菊已有30年的历史,2008年种植面积超过4000hm^2,成为全省最大的甜叶菊生产基地。随着栽培年限延长和重茬面积增多,甜叶菊立枯病发生日趋严重,造成甜叶菊扦插繁殖大量死苗。近年来笔者对本市甜叶菊立枯病的发生危害情况作了大量调查,对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防治对策,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甜叶菊立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马汇泉,靳学慧,郑树生,孙伟萍,辛惠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158300)北方栽培甜叶菊,每年必须进行温室育苗,甜叶菊立枯病发生逐年加重,严重限制了甜叶菊栽培业的发展,现将甜叶菊立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结果简述...  相似文献   

3.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优点,成为继甘蔗、甜菜之后的第3大糖源,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东台地区种植甜叶菊已有30年历史.近2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8年种植面积已超过4000hm2,成为全省最大的甜叶菊生产基地.随着栽培年限延长和重茬面积扩大,甜叶菊斑枯病发生为害日趋加重,严重制约着甜叶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此,笔者对本市甜叶菊斑枯病的发生现状作了大量调查,对其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程爱昀 《植物医生》2010,23(3):18-19
<正>甜叶菊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经济价值在于植株内含有的菊糖苷,菊糖苷是优良的甜味剂,主要存在于甜叶菊的叶中,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同时所产生的热量却很低,仅为蔗糖的1/300。菊糖苷不仅是天然的甜味剂,同时也具有重  相似文献   

5.
甜菊叶斑病     
张金兰  曾庆财 《植物检疫》1993,7(4):278-279
甜叶菊 Stevia rebaudiana 又称蜜菊、甜草,为多年生菊科泽兰属的草本植物,我国70年代末作为一种糖料作物从日本引种。黑龙江省农垦外贸公司1991年6月从日本引进一批甜叶菊苗,以提高和改良其品种,隔离种植在牡丹江农场管理局海林农场。经生育期追踪检疫,发现了甜菊叶斑病 Septoria steviae。  相似文献   

6.
寒地甜叶菊病害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马汇泉,靳学慧,辛惠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158300)甜叶菊(SteviarebaudianaBertoni)是一种多年生菊科泽兰属的草本植物,因其茎叶中含有多种甜度高、热量低、无毒、具有独特医疗价值的物质──甜菊...  相似文献   

7.
1980年7月中旬,日本明治制果株式会社,中央研究所生物室主任研究员铃木幸雄在广州白云机场携带进日本甜叶菊苗五小箱约200株,准备赠送给广东省农科院。在旅检现场检查,发现有些枯死植株的根上有根结,携回实验室镜检分析,是一种根结线虫,经华南农学院冯志新付教授鉴定证实为Meloidogyne naasi Franklin并称: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昆虫、蜘蛛多达24科80种以上。瓢虫和蜘蛛类占捕食性天敌总量的85%,对棉铃虫种群有重要控制作用。试验表明,棉田实行免耕栽培法,前作茎秆留存,因地制宜开展棉花与大豆、西瓜、玉米、甜叶菊、无架豆角等作物间套作,改进用药模式,选用生物农药和对害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及安全的施药技术,能有效保护天敌。  相似文献   

9.
李良 《植物保护》1986,12(2):19-20
白绢病Sclrotium rolfsii Sacc.是作物根部的一种严重病害,除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外,花生、大豆、辣椒、茄子、苹果、草莓、西瓜、甜叶菊等油料、果树及蔬菜作物;白术、人参、玄参、白芍、附子、地黄等药用植物;茉莉、杜鹃、兰花、菊花等花卉植物都能发生。以茉莉、白术、花生受害最重。 在作物整个生长期间都能发生,幼苗发病常可在几天内死亡。在浙江,茉莉、白术因此病死亡常达20—50%以上。多年生木本作物如茉莉、苹果,成年树受害通常当年不  相似文献   

10.
赣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环绕赣州市区,全县辖9镇10乡,是传统农业生产大县,也是赣州中心城区农副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农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赣县农业发展态势强劲,水稻、蔬菜、甜叶菊、烤烟、脐橙、油茶等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连续多年持续增收。为积极探索农药市场管理方法,提高监管效率,以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赣县农业和粮食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创新管理模式,实行乡镇农药协管员制度,将农药监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完善监管网络,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基层农药市场监管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